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宗族祭儀是金門文化的核心

發布日期:
點閱率:1,759
字型大小:

宗族作為金門傳統地域社會的組成,數百年來通過宗祠及其祭儀、族譜編修、共有財產的形成,強化且鞏固了宗族組織,且一直延續到今,成為現代社會極具特色的文化景觀。這種結合有形文化遺產及無形文化遺產的社會生活及其場域,放在世界遺產的標準來檢視,具有傑出普世價值的潛力。
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無形文化遺產公約》定義:「無形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且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無形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無形文化遺產是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無形文化遺產是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遺產,它強調的是以人為核心的技藝、經驗、精神,其特點是活態流變。」
2016年我國新版《文化資產保存法》第三條所定義的無形文化資產,也指出下列五項:「(一)傳統表演藝術:指流傳於各族群與地方之傳統表演藝能。(二)傳統工藝:指流傳於各族群與地方以手工製作為主之傳統技藝。(三)口述傳統:指透過口語、吟唱傳承,世代相傳之文化表現形式。(四)民俗:指與國民生活有關之傳統並有特殊文化意義之風俗、儀式、祭典及節慶。(五)傳統知識與實踐:指各族群或社群,為因應自然環境而生存、適應與管理,長年累積、發展出之知識、技術及相關實踐。」
因此,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我國文資法的界定來看,金門宗祠及其祭祖儀式可謂兼具社會風俗、禮儀、節慶(祭祖儀式及其相關社會生活)及傳統的手工藝技能(宗祠建築的傳統匠藝、烹飪祭品的飲食文化、乃至於祭祀官、禮生之傳統服飾等手工藝)兩大類型的無形文化遺產。從16世紀初期起,這些社會生活及其場域已經在金門島上蓬勃發展,即使在1949至1992年的戰地時期,也未曾中斷。這些生生不息的文化,代代相傳,以血緣為紐帶的基礎,建構了社群認同及歷史感,是當代社會文化多樣性的具體表現,在工商社會與信息社會高速變遷下,宗族文化的保存有其價值。
同時,金門的聚落空間構成乃是宗法倫理的具體實踐,「宮前祖厝後」、「不超過宗祠高度」等是昔日族人共同遵守的不成文法則。放在都市計畫、城鄉規劃、聚落保存的角度,重新理解這些空間倫理觀是保存歷史風貌、塑造地域美學的重要方法,具有現實意義。
總言之,自肇始於宋元、發展於明代以來的金門宗族,以及其所建立的宗祠與祭祀禮儀,成為地方社會發展的重要特色。不論是社會組織或空間關係,繼承了南宋朱熹《家禮》、明代《大明集禮》、《大明會典》以來的相關禮制,並進一步在地化及細緻化,建立了屬於地方的文化傳統,這些無形文化遺產的保護及賡續,非常值得重視;而強化研究深度使之成為普世傑出價值的論述基礎,以及推廣古典禮儀,成為尊宗敬族、文化認同的凝聚,進而讓宗族文化成為當代社會不可或缺的核心,是公私部門可以共同努力的方向。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