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維護史蹟 彰顯存世價值

發布日期:
點閱率:1,427

伯玉路通往環島北路的「司法大道」在施工時,傳出雙乳山坑道因工程導致部分支坑道結構遭破壞的情形,地方文史工作者表達關切,籲請相關單位暫時停工,進行全面性的地質調查,以免未來發生坑道與道路崩落的意外。金湖鎮長蔡西湖坦承坑道因塌陷而被挖除,將與工程單位研議補救措施。
據報導,雙乳山坑道起建年代為45年10月20日,位於金門中間地帶,雄峙於雙乳山制高點,約歷時一年完工,在物力維艱的40年代,雙乳山坑道總計動員了施工人次達21萬人,可說是極為浩大的戰地工程之一,構成坑道1142公尺,其中土坑道一千餘公尺通聯各大火力據點,為地下3層式建築。
事實上,金門有許多坑道,在保存史蹟、厚植觀光資源的前提下,極大限度的留存與活化,自然是有必要的,但是否便能據此推斷全範圍的史蹟都有保存的價值,卻不無疑問。首先,我們了解,公部門施工未必能預先獲悉施工範圍內有坑道;一則軍方並沒有交接明確的圖說或資料,就算是地方文史專家也難以一窺全豹;所以,通常的情形是真發掘到了,再來談後續的因應之道,著實會手忙腳亂、緩不濟急。再者,史蹟的保存應經嚴謹的評鑑程序;目前顯然許多軍廢空間及設施都欠缺完整的書件紀錄,形制上難以進行「文化資產」身分的認定。所謂的「文化資產」並不是任何老物件都算,而是必須具備歷史、藝術與文化價值,經過政府登錄方能成為文化資產,如若是已經被無心破壞了,再來談文資認定與保護,同樣是為時已晚。最後,就是老物件適不適合被保存及活化的問題;以本件為例。報載,起建時因受限於當地土質多為紅土層,坑道系統易於受雨水沖刷坍塌,因此軍方還特別前往珠山、古崗一帶運載花崗岩至當地作為坑道底部加固的建材,是否便能據以推斷其歷數十載仍舊堅固盤桓?今部分坑道支線已因重車輾壓而崩壞,其建築構體能否適用今日的建築標準實有疑義,何況若其保存的目的是觀光化,更需要嚴謹而完善的專業認證,如若沒有龐大的預算及通盤的發展計畫支撐,恐怕也很難達到留存的預期目的。
當然,在諸多變數未明的前提下,先保存下來總是對的,避免事後追悔莫及。基於以上的情況,我們可以理解,要保留一處具有歷史價值的文化史蹟,往往需要許多前置性的安排及作業,更需要方方面面的理解及配合才行,就如雙乳山坑道,如果事前能有完整的圖文交接資料或全面性的探查,想必許多憾事都不會發生。有道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經驗及教訓是必須被總結及記取的,為今之計,或可就尚未破壞的部分嚴謹查實,若有必要保存,且較無安全疑慮者,可優先啟動修護及活化的程序,讓珍貴的歷史履痕得以傳承後人。
總之,存在與覆滅都是歷史,都值得紀錄與留存。在諸多時空及場域裡,或許沒有足夠條件去保留或再造歷史現場,重現璀璨風華,但紀錄卻必需是清晰而明確的。正如橫亙東西柏林全長155公里的「柏林圍牆」儘管崩坍了,其完整的史實與記憶卻可以被呈現在「柏林圍牆博物館」裡,並成為重要的觀光景點,這或許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典範之一。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