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恪遵交通法規 許一個安全的未來

發布日期:
點閱率:1,700

交通安全是所有人自小以來就被反覆叮嚀及提醒的事,不論是駕駛人或行人應該也沒有人會不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畢竟除了天災、疫病、戰禍外,交通事故便是剝奪人命、危害人身安全的首要肇因,正因為如此,任何文明社會都會有諸多交通法規進行管制,用路人更有義務接收相關的訊息及教育,但真要想達到預期的預防及安全成效,卻還要有更多的努力及配套才行。
舉一個最通常的例子。任誰都知道在有斑馬線的地方,除了闖紅燈、不遵守現場指揮外,一定是行人優先,這也被認為是交通法規中的「帝王條款」;但我們看到的情形卻通常是,行人行經斑馬線往往得小心翼翼,因為在通常的情況下,車子是不讓人的;於是乎有些會在距離斑馬線一定的距離設置跳動路面,提醒駕駛人要減速慢行,成效則會是因人、因地而異。金門有許多學生機車族,這些學生駕駛人通常拿到駕照未久,對交通法規及道路狀況未必會有多少經驗及熟稔度,但如若只是有樣學樣的追隨「路上老駕駛」的行車模式,在多數反應不及的狀況下,交通事故及肇事比例便會相對來得更高,因此也會有更多斑馬線上的行人會更加的膽戰心驚或遭到波及,對此,顯然我們應該以更積極有效的作法來保障所有用路人的安全。
據了解,斑馬線的發展其實已經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在古羅馬的時代,斑馬線白色的部分是挑高的「跳石」,行人可以踩著石頭過街,馬車車輪則從跳石間穿過;可以想像,古代馬車經過這種斑馬線時,一定要跑慢一點,不然就會被絆到。現代的斑馬線則源自1950年代的英國,「跳石」變成白色長方形的平面色塊,那時候的車輛速度不快,道路交通也不繁忙,不致會有太大的問題。但現在,我們不但要面對更加繁忙的交通,車子速度也要比以往快上許多,加上不是所有路口都有紅綠燈,斑馬線的辨識度及可依賴性便倍受考驗了,因此有的國家運用3D錯視幻覺的地板藝術,試行3D斑馬線,希望藉此讓交通更安全。近期,金門地區的斑馬線幾乎都換成了綠白相間,感覺辨識度是提高了,但對於駕駛人、行人的安全及守法意識,卻似乎沒有太大的影響;行人在斑馬線上該閃車的還是要閃,沒車時貪圖方便違規穿越馬路的,也依然不少。但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78條明明規定:「行人不依規定,擅自穿越車道處新臺幣300元罰鍰」。第44條還規定,「汽車行經行人穿越道有行人穿越時,不暫停讓行人先行通過者,處新臺幣1200元以上3600元以下罰鍰」,即所謂的「帝王條款」或「絕對路權」,但我們也應該知道,「絕對路權」生效的前提是行人正常穿越斑馬線,如不幸被撞到,駕駛人須負全責;反之,行人未按規定而出車禍,則須負擔部分肇責。但設施、法規、處罰都只是手段,絕非目的,更何況沒有任何生命是可以重來或賠得起的,或許我們應該有更強制性的作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就此,如若我們能善用「科技執法」,用探頭、監視器在舉發不恪守交通法規的違規行為,會不會來得更有恫嚇性以及效益?雖然這樣可能會被民眾抨擊為「死要錢」或「搶錢」,但相較於搶救生命、維護用路安全,這更是一件值得堅持去做且絕對正確的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