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823一甲子 金門人的犧牲不容抹滅

發布日期:
點閱率:1,901

自1949年兩岸分裂以來,台海兩岸經歷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由於特殊的地緣位置,有許多歷史事件的場景就發生在金門,金門這個台灣海峽西側、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小島,註定要與兩岸歷史連結在一起。
在眾多歷史事件中,發生在1949年的古寧頭戰役,與1958年的八二三戰役,因其對局勢的決定性影響,更因此與金門劃上等號,成為兩岸人民的共同記憶。
發生在1958年的八二三砲戰,又稱為「金門戰役」,其實是兩岸當局在50、60年代一系列武裝衝突的其中一場戰役,這場人類歷史上極其罕見的戰役,是一場兼具戰略目的與政治意圖的戰爭,台北、北京、華盛頓三邊圍繞著金門進行軍事角力與政治鬥爭。
相較於中美台領導人的政治戰爭博弈,無辜的金門人卻無可奈何、無從選擇的成了戰爭的犧牲者。
面對戰火,首當其衝的當然是駐軍,回顧歷史,兩岸當局各自宣稱勝利,但在這場沒有勝利者的823砲戰中,國軍與對岸的解放軍同樣犧牲慘重,平心而論,誰無父母?誰無妻兒?站在人道角度,所有守土衛國犧牲的將士,背後一定都有令人傷感的故事,也同樣值得後人哀悼。
  除了犧牲的將士,平民百姓、戰火孤雛更是難逃無情砲火摧殘,金門島群面積不過150平方公里,加上軍民雜處,要承受來自對岸幾十萬發的砲彈,肯定是傷亡慘重,根據金門縣政府的統計,至1978年為止,金門居民死於砲擊的計有162人,重傷228人,輕傷410人,金門人在兩岸戰爭中的犧牲,可見一斑。
尤有甚者,在歷次台海危機期間,金門居民除了遭受生命財產的損失外,在「戰地政務」軍管體制下,不僅要支援作戰、協助搶灘運補,居民的基本人權與日常生活,更因此受到極大程度的干擾,慘況當非今人所能想像。
我們能理解,在兩岸情勢緊張的武裝對峙年代,戰地政務體制有其特定時空背景,不宜以今非古,或全盤加以否定,可以肯定的是,當時金門人因此承受的苦難,尤其不能輕易抹滅。
事實上,在戰爭期間,金門民防自衛隊確實充分發揮協助國軍作戰的功能,就以1958年的八二三砲戰為例,在軍方的要求下,地區民眾不但必須協助運補搶灘工作之進行,甚至亦有被強迫直接駕船參與運補大二膽的情形。
即使在平時,民防自衛組織的運作也嚴重影響金門人的權益,從12歲至50歲的金門男女民眾均要參與民防自衛組織,其中,18至45歲之役齡男子為「民防隊」;16至17歲、46至50歲的男子,則編入「預備隊」;甚至連婦女兒童都是民防組織的當然成員,17至30歲之女子編為「婦女隊」;懷孕5個月以上及嬰兒未滿2歲者則編入婦女隊之「預備班」;12至15歲之男子、10至16歲之女子則編入「兒童隊」;此外,依其他任務所需,尚有「防毒班」、「船舶班」、「消防隊」、「技工」等編組,形同「男女皆兵」、「老少皆兵」,可以說已經到了「全民皆兵」、「全年皆兵」的地步,對金門人基本權益影響至大。
時光飛逝,823砲戰已經是一甲子之前的事,當年的孩童如今已經退休,當年的成人,更已垂垂老矣,然而,無論有沒有親身經歷,八二三都已成為金門人的歷史記憶,在緬懷這段歷史時,但願不要忘記幾個世代金門人為國家和平與發展所做的犧牲。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