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先賢蔡守愚的生平事

發布日期:
作者: 蔡清風。
點閱率:1,300

當時,雲南六詔(六部落)不安定,先生以原有的官職節制建昌府。建昌地廣人稀,有五衛八所,多年來盜賊、罪犯眾多,先生下令戡亂,使用計謀征討藺州土司,採取「懲治首惡,餘者不問」的辦法,令眾人震服。
楊氏首領攻陷綦江,先生遵從帝命協同總督李霖寰(即李化龍)前往討伐,以計策督察軍餉有功而獲賜白鏹(即古代當作貨幣的銀子)。
先生在川南解決了「無木之難、無錢糧之難」,不再有短缺木材、拖欠糧餉的問題。
先生因工作需要調動到建昌,則是將妻兒寄在四川雅州(現在的雅安),單車前往赴任。在途中有猓群從山谷竄出,隨從驚慌失措,而先生卻端坐不動。猓群到了先生跟前,說:「這位是我們的蔡佛爺啊」,於是相繼膜拜之後才離去。
到了建昌,先生恩威並施,申明紀律要求,令當地少數民族民眾折服。數年間,捷報頻傳,但因殫精竭慮而積勞成疾,多次請求休假,都被兩台主官苦苦挽留。
於是,先生被調任雲南左布政,候代(等候別人接替他原有的官職)。在雲南任職期間,政績斐然,曾勸阻大帥侯某莫要好大喜功,莫要輕敵而冒然行動,侯某果然出師不利,而先生于鎮西以威惠並施安撫少數民族部落,安然無事,一時深孚眾望。
未幾得代致仕(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年齡一般為七十歲),而彭某則用流言蜚語,利用績效考核的機會惡語中傷先生。先生歷來採用以「防與撫」為持久之計策,建昌府得以安定下來,但也因這樣的計策招來被彈劾的橫禍。
他曾堅持主張恢復貢番貿易通行,因此一年的軍需就增加了好幾萬兩白銀。各部落自願如數繳納進貢的款額,並畫先生的肖像于宏化寺,以感戴他的恩德。
在四川任職轄區內,原來建有三教堂,佛教居中,儒教、道教列其左右。先生特意捐資進行修葺,宣導教化而設立祠堂祭祀孔子,撤去其他兩教,並刊刻《藝林標準》和《明倫寶鑒》二書,以嘉惠蜀士。
由上述的史實看來,可以這樣說,我們並不在乎先生的錢財有多少,也不介意他的官品有多高,但從文品、詩品尤其重要的還是在於人品,都給予高度的評價和崇高的敬意。
先生回顧他的一生,作了自我評價反省,為我們留下至理名言,即「六不敢」--吾居蜀十四年,不敢受各處一果一菜,不敢取地方一粟一絲,不敢任喜怒而出入一罪,不敢聽囑託而臧否一人,不敢傳舍官府,不敢秦越軍民,蓋實錄也。
先生任雲南布政司左布政時就有這樣一個很好的事例,以佐證上述「六不敢」的真實性。有庫銀溢餘一千多兩,下屬對他說「羨金(盈餘的銀兩)歷來都是歸長官所有,您如果不拿,那下一任長官怎麼辦?」但是他不玩這樣的潛規則,仍然分文未取。這就印證了他把持操守、為官清廉的高風亮節。
若論學術研究,他一貫遵從宋明以來的「程朱理學」,踐行儒家的社會、民族及倫理道德和個人的生命信仰理念,維護國家的統治利益,宣導民本思想。
若論為人處世,他達觀、平易、質樸和耿直,從來不會阿諛奉承而故作媚態,也不懂得行賄與受賄而疏通關節,因此孤立寡援。
若論個人生活起居,他隔絕人事,隱身在家,安心讀書研究,不受城市喧囂的干擾。居家書軒立匾「甯澹」二字,仿效諸葛武侯之「寧靜致遠,澹泊明志」遺訓,凡事寵辱不驚。
若論交友待客,他厲行儉樸節約,以薄酒、粗茶淡飯招待,並沒有豐厚的盛宴。
若論訓誡他的幾個兒子,則是說,人生的得與失,命中早已註定,非分之有,不必過分追求。
若論詩文、書法,他所吟作的詩歌有著魏唐遺風,文章則貫通經史,書法自成一家,堪稱名流,有遺墨傳於世,所著詩文載入《百一齋稿》之中。譬如,他在「仁波一兄大人」的雅屬之下,行書六言聯選用」結德言而為佩,援雅範以自綏」與之共勉,以此自勵。內容之意出自於南朝齊詩人謝眺的《酬德賦》中,大意是:把德言編織成衣上的佩飾,用優雅脫俗的風度和高尚的品格來自我安撫。
先生時常以「愚人」自稱,謙虛謹慎,學問純正,博學通覽,可謂是「智者自以愚」,體現出他那種「做人低調、做事認真」的風格,堪稱後人的表率。(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