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談大二擔島往事

發布日期:
作者: 鄭瑞堅。
點閱率:1,408
字型大小:

金門撤軍始末
討論「大二擔戰役」之前,當時國內外的軍事情勢也須說明,尤其是撤軍的問題。民國三十八年十月,古寧頭之戰後,金門的撤守問題浮出檯面,國防部積極的做政策研究,這與當時美國的對臺政策,尤其美在軍事方面的決策,以及國內情勢的變化有關。三十九年元月五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宣布:「美國政府對臺灣的軍隊不再予以軍事援助或提供軍事諮詢。」後來,因韓國政局的變化,美對臺政策有了改變。六月二十五日,韓戰爆發,六月二十八日,美宣告第七艦隊協防臺灣,但協防範圍只限臺、澎,不含金、馬等離島。
韓戰之前後,由於共軍的部隊向閩廈集結,頓時外島的情勢危急。輔仁大學歷史系林桶法教授所著的《一九四九大撤退》,提到:「當時研判有可能進攻金門、馬祖等臺灣離島地區,是否要耗費大量軍力守島成了難題。」守與撤問題,當然會討論到補給線,金門至臺灣高雄港150浬,到基隆港一九八浬,因為補給線過長,有被截斷之憂慮。
如何解決這個撤與不撤的問題,據林桶法教授的研究,當時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七月十八日,參謀本部召開會議,當時分為兩方面的意見,一方面(行政院長)陳誠主張暫緩把部隊撤離;另一方面蔣介石及(參謀總長)周至柔主張應該撤離守軍,以保存實力。蔣後來裁示應把部隊撤離,但要先知會麥克阿瑟將軍。」林桶法教授最後提到:「美國麥克阿瑟並未同意,美國柯克(美籍顧問)亦以為金門保衛於我利多而害少,故暫緩撤兵行動。」
有關金門撤軍的問題,胡璉將軍所著《金門憶舊》,「古寧頭‧大二擔」這一節,敘及:「原來我高峰的決定是『金門務必固守不失』,但參謀作業認為『集中兵力、機動指揮』為佳,所以(三十九年)七月中旬我軍曾有放棄金門的計畫。後經東京美軍當局勸告『與共黨鬥爭、寸土不讓』,我乃仍堅守不搖。正當決定撤守並準備實施時,七月二十三日,國防部忽派專員送命令到來-仍然準備在金門作戰。」當時駐防在金門的官兵也知道撤軍這件事,七十五師二二五團一營機槍連第二排的陳福生,受訪時憶起:「部隊抵達金門,過一陣子,金門正準備撤軍,那時很多糧秣都搬上船了,但不久撤軍計畫就取消了,我們這一排就奉命增援大二擔島。」
大二擔島保衛戰
民國三十八年十月,共軍「金門戰役」(大陸名稱)失利之後,乃在金門當面積極準備,以圖再逞。三十九年七月,共軍在金廈海域附近活動頻繁,船隻集結百餘艘,有進犯之徵候。當時駐紮大二擔是第五軍七十五師二二五團一營的部隊,全體官兵構築工事,積極備戰。該營營長史恆豐回憶:「我們到小金門之後,即由副營長率領一個連(第三連)上了大、二膽島,接替原駐在島上第二○○師的一個連。不過那時國防部正秘密策劃從金門撤軍,而派上大、二膽島的一個連,目的是要掩護大部隊撤退,犧牲少數,用來成全多數。」後來撤軍計畫取消了,營長才奉命再帶一個連(第一連)及重機槍排等部隊上島,共二百九十八人。第一營(欠第二連)的兵力布署是第一連駐守北山,第三連(欠第二排)在南山,第三連第二排則戍守二擔。
在胡璉將軍所著《金門憶舊》的「古寧頭‧大二擔」,提及七月二十三日,國防部取消撤軍命令到達金防部時的情況,以及第二次兵力進駐大二擔島之事,他說:「此命令到達時,十八軍高(魁元)軍長和第五軍李(運成)軍長都在我的司令部,將進午餐,但李軍長卻急於回小金門,我怪其何故倉皇?彼曰:『為了大二擔能與金門同時撤出,我派到大二擔的運輸工具是一艘機帆船,只能裝載一連半人,因此留在那裡的守軍也是一連半,現在不撤了,我應即刻加兵,以利防守。』我又說:『也不在一頓飯的時間』,李以為『萬一風浪變化,則後患堪虞』。彼回小金門立即備船增兵而去,乃於七月二十三日晚間完成。」第五軍李軍長返回小金門之後,立即命令七十五師增加兵力進駐大二擔,並在收到取消撤軍命令的當天,完成兵力的部署,所以史恆豐營長接受訪談時說:「如果軍長那時大而化之,未增兵上島,大、二膽可能就完蛋了!整個金門也就會陷入危險之中!」
七月二十六日十八時十分,共軍的砲兵突向大擔島猛烈轟擊,有關作戰的過程,這方面的著作很多,本篇予以省略。七月二十七日十一時四十分,完成清掃戰場計俘獲共軍二百五十二名,第一營官兵傷亡一百七十員。
胡璉將軍對大二擔戰役的功績論斷,其《金門憶舊》內有不同的評價,先在「金門防衛軍」這一節有比較客觀的評論,他說:「大擔島之捷,規模雖小,時間雖短,但卻在最重要的時刻,打了一個徹底的殲滅戰,振我軍威,挫敵狂焰。李運成軍長的機警處置,史恆豐營長的堅忍沉著,至足稱道。」但在下一節「古寧頭‧大二擔」,卻認為:「表面上這一仗是史恆豐營長的傑作,實際上這一個勝利,應該是第五軍軍長李運成的功勞。」
大二擔保衛戰期間,史恒豐少校營長率官兵奮戰,盡殲登陸之敵,獲致輝煌戰果。不論胡璉將軍的看法如何,鄉賢董群廉訪問史恆豐將軍時,營長特別表達:「我綜觀一生,生逢亂世,艱難起伏,實踐崇儒尊孔,傳承忠孝節義。雖在生死存亡之際,我不失君子坦蕩蕩之風,絕不造惡因,自有善果,個人謹以身教傳家,這是我個人一生的總結。」這是非常豁達的人生觀,值得吾等尊敬與效法。
七十五師走入歷史
大二擔戰役之後,七十五師二二五團三營接替大二擔防務,參戰部隊回到小金門。接著第五軍與第二十五軍併編,番號仍舊第五軍(轄十四、七十五、二○○師),並移防到大金門,七十五師駐防沙美,接受各界慰勞,司令官胡璉將軍特別發給參戰官兵每人一塊金牌,書寫「大二擔大捷胡璉贈」字樣。七十五師在大金門期間,駐地調整多次,除了軍事訓練與構築工事外,就是修建中央公路及積極種樹造林。
民國四十三年五月間,第五軍奉令調臺整編,六月下旬,七十五師進駐宜蘭等地區。同年七月一日,第五軍與第十九軍併編為第四軍,七十五師改編成二十二師。第四軍成軍一年後,又整編為預訓部隊。《國民革命軍陸軍第五軍軍史》記載:「民國四十四年七月,第四軍奉命改編為預備部隊訓練司令部,所屬之各師改編為九個預備師。」二十二師(原七十五師)編為預備第一師,駐地在成功嶺,負責大專學生集訓。大二擔戰役有功的七十五師,經過兩次整編後,其番號被撤銷,從此結束其歷史。
追憶史恆豐將軍
史恆豐將軍是陜西華縣人,民國十年出生,軍校十七期畢業。他原是六十七軍五十六師的營長,三十九年五月,從舟山群島撤回臺灣後,軍長劉廉一曾詢問史恆豐營長,是否願意到金門服務,營長表示同意之後,調到七十五師,跟隨部隊到小金門。大二擔戰役之後,營長特准晉升中校,獲頒忠勇勳章乙座,並記大功乙次。三十九年八月十二日,總政治部蔣經國主任發親筆慰問函,並致贈手錶乙只。後來,史恆豐營長還當選國軍第一屆戰鬥英雄,並歷任團長、新兵第一訓練中心指揮官、十七師少將副師長、綠島地區警備指揮部少將指揮官等職,於六十四年十一月退伍。
九十九年年初,筆者為了策劃大二擔戰役六十週年紀念活動,特別帶領承辦單位,前往新竹拜訪史恆豐將軍多次,向營長簡報全程的規劃案,並聽取其指導意見。在討論當中,將軍會講述戰史,俾讓與會人員對戰役的過程有較深刻的認識,進而使各項活動的計畫能夠順利草擬與執行。
每次拜會,營長夫人楊惠芬女士均在場,將軍說大二擔戰史時,夫人會重點補充說明,筆者非常好奇,請教營長夫人為什麼對戰史那麼清楚,夫人說:「每次訪客來,營長都會講戰史,聽多了以後,自然耳熟能詳,而且我也會說!現在營長講的時候,偶將重點遺漏,我就加以補充。」
營長與夫人伉儷情深,令人敬佩。史恆豐將軍受訪的時候,表達:「我妻孝順勤樸,溫良恭儉,讓我在軍中服務數十年無後顧之憂,賢淑之名,鄉里稱譽。」記得有一次拜訪時,營長提到兩人失散重逢的往事。三十八年的國共內戰,在兵荒馬亂之情況下,夫人及女兒與營長失聯,她自己帶著女兒,從大陸逃往香港,後來看到報紙報導「大擔大捷」的新聞之後,透過有關單位的協助,夫婦兩人才連絡上,最後營長幫她們申請回到臺灣。因國共戰爭夫妻離散,也因大擔戰役再聚首,這就是他們倆的愛情故事,可以寫一首詩篇。(中)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