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夏暑憶亡父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天源。
點閱率:780

盛暑在徐徐涼風的夜晚,前往新北新店的書攤,購買一本稻香路(作者為蕭蕭/九歌文庫出版)之散文書籍,此書乃描述過往臺灣西部質樸農家及祖孫三代同堂的生活點滴,著實令我進一步窺視過往臺灣西部的農家生活情景及祖孫情深。
或許,自己是來自金門戰地的農家子弟,當翻閱此書時,遂悄悄的被其生動述說農家及人間天倫樂之深深吸引,更是令我情不自禁的觸動那塵封許久的心弦。
先父及先祖母在世時,我們家也是以種田為生,生活雖然清苦,但是全家人緊緊相聚一起,著實令人歡喜及幸福與快樂。先祖母雖在我就讀國小3年級的時候,便已往生,故先祖母與我在同一屋簷下生活的祖孫情,只有短暫的10年光陰,不似家兄們長達近18年,惟先祖母對於我的噓寒問暖及慈祥容顏,一樣溫暖及豐富我的童稚歲月。
沙美小浦頭老家古厝是一棟閩南四合院,那是先祖母(人稱:巧姑)之娘家,據傳興建於明朝,係為向王爺借燈油讀書之蕭本鎮總兵的府第,歲月悠悠,金沙灣已蒼海變桑田,原聚居小浦頭聚落之蕭姓族人,因時空背景變遷,則已遷居沙美近郊之東蕭村,現今小浦頭聚落居民,大部分係后浦頭(俗稱:大浦頭)黃姓後裔移居。先祖母親戚因於對日抗戰時舉家移居南洋新加坡,1939(民國28)年先祖父(人稱王砲)撒手歸西於砂尾街(今之沙美老街)中藥鋪後,先祖母遂帶著先伯父(母)、先姑母、先父(5歲)與家母(4歲)「童養媳,大地村廟祝(人稱大目)之胞妹」,自沙美東甲「金沙戲院附近」遷居至此。老家古厝佔地約為三百多坪,建造有前落、後落與南北護龍(廂房)及牛舍和挖掘水井兩座,自古以大廳的中間為界,一分為二,分別居住著兩戶黃姓後裔族人,過年(節)則一起祭祀祖先,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來臺時,小浦頭老家古厝就曾是國軍青年軍及戰車連部之駐紮地,俟於1958年823砲戰後,國軍方撤出及結束軍民一家之情事。
回首過往金門諸多農家,都同我家一樣,幾乎都是全家人一起下田耕稼,種田雖然艱辛,然而,全家人跟著先父一起下田及揮汗與雙腳踩在鬆軟的泥土裡,卻又那麼令人深感踏實。當接近响午,等待家母挑兩擔午餐前來田埂的期待,更是艱難歲月裡,最為簡單的幸福與天倫之樂!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