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重擔釋後 ││記一場煎熬的書寫

發布日期:
作者: 張姿慧。
點閱率:1,548
字型大小:

這一年來,日子過得混沌不明。在時間的縫隙裡,老有一種「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的感慨。想起去年我還在《當代設計》雜誌社工作,多年來按著既定的月刊出版節奏,心無旁鶩過著上班族的生活,得空時,若能靜下心來寫篇小說,我便感到知足了。
去年春天,我突然對這份工作感到極度倦怠,開始萌生想離職成為專職寫作者的念頭。恰巧聽友人提及金門文化局正公開徵求《馬六甲山王與海王─吳心泉家族史》專書撰寫出版委任乙案,心想這也許是個轉機,又憶及三年前為了《金門文藝》雜誌春季號專輯,我曾與當時的總編輯洪玉芬到汶萊採訪鄉僑,自此對早期金門人那段下南洋的歷程暗藏了一份想再次探尋的冀望。這個書寫題材來得真是時候,於是我不加思索投了一份企劃書至文化局。出乎意料的是,此出版案僅我一人參與競逐,或許如此,方能順利承攬,也意外開啟了我漫無止盡的書寫長路。
二○一七年六月二十五日,我辭去主編一職,離開前後待了七年的雜誌社,懷抱天真浪漫與滿腔熱情,帶著新購的錄影器材興致勃勃和我的夥伴蔡芠雅於六月二十六日前往馬來西亞。為了節省有限的經費,我們買了傍晚的機位,一路舟車勞頓,終於在午夜十二點多抵達馬六甲。當時大雨滂沱,兩人飢腸轆轆,只能在原訂飯店旁一家馬來人開的小店草草吃了晚餐,便返回飯店休息。
次日一早,主要聯繫人和受訪人之一的吳友鏗大哥來飯店接我們。他請我們吃了道地的早餐後,便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採訪。吳大哥是一位非常親切又熱心的人,他貼心周詳的安排所有訪程,使我們省去了不少繁瑣的前置作業。在馬六甲的那幾天,吳大哥一路帶著我們循著曾祖父吳心泉的足跡,一步一步往回挖掘,抽絲剝繭般的試圖從吳心泉的成長、漂洋過海的歷程、不得志的打工生涯、事業發展的脈絡及在馬六甲落地生根、家族成員背景等龐雜交錯的枝節裡理出頭緒。待了一個星期,我們訪談了不少吳家的家族成員,也去了吳心泉初次落腳馬六甲的山宮及他一手創建的金泉發洋樓、石山、弟弟吳仲坦的事業發源地馬六甲運河等處,猶如重返了一段時光的源頭。
吳大哥對重建家族歷史所付出的心力及珍視傳承的精神,令人萬分感佩。我們隨著他不停地在遠去的時間裡追溯,在已逝的身影中喚回曾經的存在,愈接近事件的核心,愈感先民下南洋的困苦艱辛及強韌的生命力。我在異國聽著這些與我毫無關聯的家族紀事,熟悉的鄉音瞬間把彼此的距離拉得更近了,仿如身處在故鄉金門,仿如我也是吳家的一份子。
回到台北後,我開始反覆聽著近十六個小時的錄音檔,從不同人物的訪談及各自敘述的經歷中,一字一字敲打成句,或增寫,或串接,或剪裁,或重整,或潤飾,像跑了一場馬拉松耐力賽,終於完成訪談的初稿。
吳心泉家族從清朝到民國貫穿六代,成員眾多,子孫繁茂,而我父母皆是獨生子女,這對自小在單薄無任何親戚往來的家庭下長大的我而言,光弄懂吳家家族的稱謂便是一大挑戰。然而困難的挑戰還不僅止於此,七月初,我返回金門,前往大地村吳心泉宅採訪代管人吳清榮妻子(吳清榮當時昏迷住院)、哥哥吳清聰及文化局長呂坤和,結束金門所有採訪後,正準備動筆時,我母親因腿傷開刀住院,為了全心照護母親,書寫被迫中斷半個月。未料九月中旬,漸漸好轉的母親,卻因心肌梗塞住進加護病房,十來天後驟然離世。這個意外的打擊及繁複的身後儀式,使我不得不將書寫進度再延展兩個月。悲痛的心情加上截稿的壓力,那段時日,我陷入一個難以言喻的痛苦境地。
再提筆時已是十一月的事了。此時我較擅長的訪稿已近完成,接下來便要融入吳心泉宅的建築史及相關人物事件等史料。我對金門及落番的歷史所知有限,過去也未曾有過此類書寫的經驗。向來寫慣虛構的小說,在自由的文體下,敘述語言可以粗鄙,可以敗德,可以無拘無束主宰時間、空間及所有情節的發展,然而寫史需要依據,需要佐證,還需要力求準確的時間年分等,我戰戰兢兢反覆琢磨用語,參閱無數資料。過程中,不免有一種綁手綁腳的喟嘆,歷經日以繼夜的苦寫,總算完成了七萬多字的書稿。坦白說,這字數之於我不算多,但因從現代文學跨足陌生的文史領域,一切是多麼的不易。書稿告個段落後,要從上千張的圖片挑選出二百多張的圖片進行編輯及圖說撰寫。也耗去了不少時間和心力,但不管過程有多磨人,到底還是將它完成了。
《馬六甲山王與海王─吳心泉家族史》一書,是我有生以來首次與政府單位合作的出版品,也是史無前例的書寫經歷,譬如每寫一個階段,我必須先以公文往返,還得準備資料,站在台上報告進度,並聽取多位審查委員的意見,再逐一彙整修正。繁複的行政流程,專業嚴謹的審查委員,讓我深感此案的難度及需付出的心力遠遠超過想像。儘管圖文修正多次,讓人精疲力竭,我還是要衷心感謝一路辛苦校閱的審察委員黃振良、曾逸仁、林建育、李增城、郭哲銘、楊肅民等對此書提出的建言及指正,得以讓內容更為完整精確。也要謝謝承辦此案的負責人員曾淑鈴對於不懂行政事務的我給予引導及叮嚀。
承攬此書近一年來,多次返往台北和金門,不管何時何地,始終背負沉重的心靈包袱,翻越層層的崇山峻嶺後,今日終可卸下行李,輕裝上路,回頭好好看看這一路走來的足跡。作為地區首例袓厝捐贈案的吳心泉宅,我有幸成為吳心泉家族史的執筆者,了解一段比我自己家族還深入的家族史,想來這也是一段特別的緣分。
此書得以順利完成,心中最要感謝的是吳友鏗大哥一路鼎力協助,不厭其煩的解說指正及訪程的安排、相關圖片資料的提供,感謝吳軍港、吳梓新、吳梓欽先生和吳家家族成員及呂坤和局長、吳清聰先生等撥冗接受採訪,也要感謝文化局副局長黃雅芬以及《金門文藝》社長楊筑君、作家黃克全、王學敏對此書的關注與鼓舞,謝謝導演唐振瑜、何明瑞、中國時報記者李金生、文史工作者林金榮提供的配圖。
最後更要感謝我的摯友蔡美月多次接送我往返文化局做簡報,為我拍照記錄且加油打氣,感謝摯友蔡芠雅一起遠赴馬來西亞協助拍攝採訪,感謝編校團隊賴舒亞、高湘寧,封面設計林耀秋、美編洪尚鈴,攝影謝揚聰,及提供照片的攝影友人蔡顯國、李秉鈞、王賢端、楊威廉、Harry Hsu,你們持續以影像文字為金門這塊土地的人事物留下紀錄,讓人深感動容,也讓此書視覺更為豐富。
一個從未涉及文史的寫作者,終究也盡了全力,不惜時間及成本讓此書趨向完善,也許力有未逮,書中若有缺失之處,尚請各界海涵。無論如何,我真切的企盼,藉由吳心泉家族的捐贈義舉及《馬六甲山王與海王─吳心泉家族史》一書的出版,能引發相關單位及更多的民眾珍視並守護這些僅存的金門歷史建築及文化遺跡,對身為此書作者的我而言,那就是最欣慰、最無價的報償了。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