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同安與金門的南音

發布日期:
作者: 顏立水。
點閱率:4,080
字型大小:

美國加州大學音樂系教授、民族音樂博士葉娜女士,祖籍同安,從小生活在臺灣,她的博士論文是︽臺灣的南管:一種鮮為人知的中國古典音樂傳統︾。當她來到歷史文化名城泉州考察南音時,竟發出「來生來世我還想研究南音」的誓言。南音之無窮魅力,由此可見一斑。

南音又稱南曲、南樂、南管、弦管。她「集華夏古樂之精華,傳唐宋曲韻之神妙」,以其典雅優美,情韻深沉的藝術特色被譽為「中國古典音樂的明珠」、「中華民族音樂之根」。根據學者研究考證,普遍認定南音起源於唐,形成於宋,這從南音使用的樂器,演奏的曲調都可以找到它們歷史的影子。譬比,南音所用的洞簫,因沿用唐初(約公元六二七年左右)製作的規格,故亦叫「唐簫」;因其長度為○‧六米,所以又稱「尺八」,十目九節,聲韻渾厚,清代詩人蘇曼殊流落日本時賦有「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春浙江潮」詩句,說明日本隨處可聞尺八簫聲。前幾年,日本還組團到「尺八的故鄉」泉州為之尋根。泉州南樂團王大浩(即拙內王二南堂弟)一把洞簫吹到英國、日本、菲律賓、新加坡等地,因而有「簫王」之稱。廈門南樂團吳世安一曲︽聽見杜鵑︾在馬來西亞「二十一世紀首屆國際華樂節」比賽中獲得民樂民間組公開賽金牌,可見中國的洞簫倍受世人青睞。再說琵琶,南音琵琶彈奏的姿勢為橫抱,這和五代︽韓熙載夜宴圖︾中彈琵琶的姿態以及敦煌壁畫上的飛天造型、泉州開元寺內的飛天樂伎都十分相似,與豎抱的「北琶」有著明顯的差異。而二弦與魏晉的「奚琴」也有類似,從這些器物的遺製可以看出南音歷史之悠遠。再從演唱者姿勢和語言看,現在南音唱員也是手持拍板(即古代的「節」),基本保留著漢代︽相和歌︾「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的演唱形式。鄉村大榕樹下,偶有愛好南曲的老漢,手持拍板(擊時三塊握在左手,兩塊握在右手),唱到盡興時搖頭晃腦,雙目微閉,脖子上的青筋暴跳,據說這才叫「哼大曲」。這種「大曲」,根據文獻記載,是唐光啟元年(公元八八五年),王潮、王審邽、王審知兄弟率軍入閩時所帶來北方唐代的大曲,後來與閩南的民間音樂相融和而成南曲。五代清溪(安溪)縣令詹敦仁「萬灶貔貅(指軍隊)戈甲散,千家羅綺管弦鳴」的詩句,反映了泉州府地當時「時時可聞弦管聲,處處能見南音人」的盛況。而演唱南音至今仍用閩南話,閩南話保存著隋唐時代中原河洛(黃河、洛水)的官音,在臺灣也叫「河洛話」,被稱為「中原古語的活化石」。美籍華人、語言學家李芳桂認為:「研究︽詩經︾以前的語音必須依靠閩方言」。隨著中原漢人的南徙,原本中原通用的「官話」被偏安一隅的閩人保留至今。例如宋代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輾作塵,祗有香如故。」詞中的「雨」閩南話讀成「nou」,這樣就與「主」、「妒」、「故」同韻。因此,閩南話被錄製在美國一九七七年發射的「旅行者」宇宙飛船的銅製唱片上,是全世界最有代表性的六十種語言之一。南音主要由指、譜、曲三大類組成。「指」是有詞有譜和注明琵琶指法的大曲;「譜」是無詞而有琵琶指法的器樂演奏譜;「曲」即散曲,有唱詞用來演唱。南曲使用的「工尺譜」也很特別,以×(尺字的俗寫)、工、六、士、一組成,依次代表宮、商、角、徵、羽,也就是1、2、3、5、6││C、D、E、G、A,現在除「南曲師」外,很少有人看得懂。南音使用的南曲管門是樂器分組的名稱,分有「上四管」和「下四管」兩大管門。上四管洞簫、二弦、琵琶、三弦和拍板;下四管(也稱十音)是:南噯(嗩吶)、琵琶、三弦、二弦、響盞、銅鈴、四寶、扁鼓、拍板、狗叫和木魚。以上所舉皆可作為南音是「中國音樂史上活化石」,之佐證。

同安古屬泉州府七縣地,又是「閩王」王審知率軍途經之處(今北辰山有崇祀王審知的忠惠廟)。王氏「事定千年無戰伐,時清萬戶有弦歌」(明‧蘇茂相︽登崇陽樓讀刺史王潮遺事詩︾)的治閩政績也必然惠及同安,因而歷史上的同安也是弦歌之地。明清時期同安的南音同樣活躍,到處也是「應聲而歌,合弦而奏」。明末清初,鄭成功的部將洪復(同安新店洪厝人)原本就是一名梨園戲伶,因擅演女角黃五娘、崔鶯鶯、王昭君而有「白鶴旦」之美稱,他演唱的「梨園腔」主旋律就是南音。馬巷桐梓村(塘仔頭)朱式開基祖陳福金是廈門禾山墩上社人,他於明代後期到馬巷教唱南曲,入贅塘仔頭某人家,娶後葉朱氏為妻,因有「朱皮陳骨」之說。這些民間譜牒中零星的記載可以窺視明末同安南音活動之一斑。至清末民初,同安南音仍盛唱不衰。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年),同安縣城開設「澄懷軒」曲館;咸豐三年(一八五三年),馬巷一陳姓商人創辦「碧月閣」曲館;光緒八年(一八八二年),同安、安溪弦友在廈門共組「集安堂」。這些曲館成了同安南樂主要活動基地,而且名家輩出,代不乏人。同安南曲名師葉壬水(一八七○──?)曾領教過廈門「錦華閣」、「集安堂」及南洋群島一些曲館。他的弦友傳若理(一八七五─一九四○)著有︽韻雅新編︾四部,共有二十八門頭,二百七十八篇,其中大小八駿︽零落琴弦︾被作為傳統南音名曲收入菲律賓錦曲續集精選本。葉壬水的高徒洪德地(一九一三─一九八○)精通四管技藝,彈唱俱佳,被譽為同安南音四才子一,現在同安的「南曲師」洪作富、胡銘炮皆出其門下。馬巷南音也久負盛名,被稱為馬巷「三不入」之一(「三不入」指拳術、紡紗、南音三項都難打入馬巷)。「碧月閣」由名師吳坤老執教,辛亥革命前夕,馬巷舉辦泉州、晉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六縣市弦友大會唱,鳴鐘選優,馬巷唱員朱陽補、吳九仙聲情並茂,藝壓群芳。廈門南音界有許多是同安丙洲、石潯人,丙洲村全盛時設有六家南曲館,至今尚有少兒和老人兩支南樂演唱隊。石潯弦友吳在田唱工獨特,被南樂界稱為「曲虎」。後麝紀經畝(一八九九──一九八六)被譽為「南琶國手」、「南音泰斗」,十九世紀四十年代曾到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臺灣等地執教。當今健在的張在我(新店東園人)創作了南音指、譜、二弦演奏法六十七集,他為廈門市金蓮陞高甲劇團演出︽陳三五娘︾所作的曲榮獲中國(湖南)第四屆「映山紅」民間戲劇節音樂設計一等獎,他於一九九○年九月還應邀到臺北市板橋江之翠南音劇團授藝。現在同安地區還有新民鳳崗,西柯丙洲,新店歐厝、彭厝、後村、汪厝,大嶝東哉、陽塘以及馬巷鎮等業餘南音演唱隊。筆者在文化局長任上時,已故的新加坡湘靈音樂社社長丁馬成兩度率團到同安銀城與弦友共磋技藝。二○○○年元宵市,同安南音青年唱員林麗紅、鄭菁菁代表廈門市業餘南音愛好者參加第六屆中國泉州國際南音邀請賽均獲優秀演唱獎。二○○一年十月廈門市舉辦的第六屆南音唱腔比賽活動,同安派出八支南音代表隊參加,分別獲得兒童、少年、青年三個組的一等獎。近二、三年來,金門南樂社社長顏西林先生多次帶領金城、金沙、斗門的弦友來到同安銀安堂聯袂演唱南音。這些活動軌跡,都為同安的南音史寫下了嶄新的篇章。

金門原屬同安縣轄地,民間南音活動形式如出一轍。根據民國八十年增修︽金門縣志︾卷三記載:「民間歲時令節,業餘娛樂,多唱南管,每見村肆街巷,老少雜坐,引吭而歌,輕絃慢板,其樂陶陶。時或搭紮錦棚,登檯獻唱,聲音清越,通宵達旦。「金門南音據載盛於清代中葉,後浦許玉,能自譜新聲。古寧頭李森梅,自新店浦園(浦園與古寧頭李氏同為明代李容苗裔)延請名師課子,五子皆通樂理,季子勇民初受聘鼓浪嶼,後在後浦、浦邊、後沙等處設館授徒。同安與金門弦友,向來互學互教。新店浦南蔡實,馬巷許羨,大嶝桑滬(雙滬)許純,都先後到金門的後浦、瓊林、湖前等處傳授南音技藝。抗戰前金門有張洲源、邱九如兩位名師傅授南音,桃李遍金。據廈門研究南音學者郭茂樓先生介紹,新店汪厝郭乙茂應金門弦友邀請,到金門演示七天的指套,最後一晚演示一曲︽棉搭絮︾倒彈演奏,傾倒浯島聽眾。抗戰期間,金門古寧頭北山高甲戲班還到同安與有「十八擔油」身價的「烏鬼仔梅」同檯唱戲。這些都足以說明金門民眾歷來對南音情有獨鍾。

二○○一年五月,古老的中國昆曲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首批公佈為「人類口頭非質遺產代表作」項目名單,南音也引起福建的關注。二○○二年六月二十三日,廈門市媒體披露了廈門南音申報「世遺」的消息;同年七月十六日,泉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提出以「泉州南音」為名申報「人類口頭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向有「弦歌八百曲,珠玉五千篇」的南音之鄉泉州造勢浩大,宣傳文章連篇累牘,各項申報工作緊鑼密鼓。今年中秋佳節,泉州市決定舉辦第七屆中國泉州國際南音大會唱,同時邀請山西五台山青、黃廟音樂,西安城隍鼓樂,開封大調曲子板音等最有代表性的古樂參與舉辦中國古樂大會唱。泉州南樂團創作的南音作品︽深深海峽情︾(講述晉江圍頭灣雙燕姑娘與隔海金門阿強戀愛、結婚的故事)也入選中國第四屆曲藝節。廈門市南樂團、歌舞劇團創作表演的南音樂舞劇︽長恨歌︾(演繹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也於二○○二年七月獲得國家文化部頒發的「文華獎」,這些都是南音申報「世遺」的優秀「軟件」。應該說,從突出價值,文化淵源,社會作用,藝術水平,現存狀況等方面考量,南音具備著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提出「人類口頭及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六個標準,而泉州的南音,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軟件建設都比較到位。但不管是以「中國南音」、「福建南音」,還是「泉州南音」、「廈門南音」為名申報,都是振興南音的良好契機。倘若申報成功,南音就有了通行世界的金質名片,此乃國人之光,閩人之幸!

但也必須看到,南音的繼承和發展雖有碩果,但也有不盡人意之處。同安沒有政府扶持的南音社團,而業餘南音隊伍是處於自生自滅的窘況。他們面臨的困境是沒有經費,樂手老化,唱員乏人,聽眾流失,單靠社會熱心人士的資助和南音愛好者的無私奉獻畢竟有「不接一」之虞。鳳崗南樂社因有洪作富義務傳教,丙洲少兒南音隊還有國家農村兒童文化園為依托,後村南音隊得到台胞郭世元先生的資助,所以才有南樂新苗初露,但這些並非長遠之計。要使南音有長足的發展空間,還須切實地解決經費、陣地、隊伍、活動等問題。金門南音境況也差不多,「年來受新潮流影響,日趨時尚,南管漸感衰退,將作廣陵散矣!」(見民國八十年增修︽金門縣志︾卷三),金門的出路在於發展觀光業,而金門觀光業的賣點在於一個「古」字:古井、古大厝、古宮廟、古祠堂、古風獅爺、古民生器物、古民間慶典、古婚嫁禮俗:::山西的平遙和雲南的麗江以「古」的特色被列入「世遺」,如今是遊人如織,財源廣進,富甲一方。金門的「古南音」也應該成為觀光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南音原是宮廷音樂,所以古代入皇宮,現代進總統府,顯出其高雅的氣質。清康熙五十二年(一七一三年)康熙皇帝六十壽典,身居相位的安溪湖頭人李光地薦送閩南五名南音妙手晉京演奏,龍顏大悅,賜封「御前清曲,五少芳賢」。一九九○年十一月,福建南音代表團(同安馬巷唱員鄭菁菁隨團)出訪菲律賓,被阿基諾總統(祖籍同安鴻漸)召進總統府演唱;一九九五年五月,同安丙洲農村兒童文化園南音演唱隊代表福建「農村娃」進北京中南海演唱︽盼團圓︾。南音還因為長於抒發鄉人思親,遊子懷鄉的思想感情,能讓人「聞鄉音而懷土,望明月而思親」,所以海外華人每當聽到南音時便會「何人不起故園情」,因而在異國他鄉組建南音社團。從康熙皇帝讚賞南音,到印尼東方音樂基金會南樂組的小女孩在工尺譜上注滿英文字母,用英語拼譯閩南話學唱南音,我們既為雅俗共賞的古南音擊節,更為這種被美國第一流作曲家啥遜端讚為「偉大的音樂」南音資源的流失而痛心疾首。南音就在我們身旁,我們何不做個澆花、護花、養花的園丁,讓這朵從深宮移植民間的「南音奇葩」開放得更加璀璨奪目。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