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魔幻穿越真實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學敏。
點閱率:1,855
字型大小:

中國人的志怪小說從六朝以降,至明代的「三言二拍」皆為世人津津樂道,這些作品旨在讓人們驚奇,而後收勸世之效。初刻和二刻的《拍案驚奇》就是所謂的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則合稱三言。最早出現在唐傳奇的〈白蛇記〉,也就是明代,馮夢龍所著《警世通言》裡的〈白蛇傳〉。這是家喻戶曉的端午節故事──許仙與白娘娘。曾有學者考證,得知許仙是北宋人士,故事發生地點並非杭州西湖,而是河南省鶴壁市金山腳下的許家溝村。話說有一位許姓老人從黑鷹嘴中救出白蛇,因此有白蛇報恩之說。又有說法海正是黑鷹轉世,務要置白蛇於死地……云云;考證者指出馮夢龍在文本裡這麼描寫金山:「山前有一亭,今喚作冷泉亭。」這與鶴壁市金山北側有冷泉,又有冷泉村、冷泉寺正好相符。……
這讓我聯想到《百年孤寂》作者馬奎斯曾經這麼說過:「魔幻的源頭是需要真實的。」國外的奇幻文學和魔幻寫實主義,與中國人的志怪小說,似乎有著相同的敘事技巧──它們將讓人驚奇的現實景況、光怪陸離的幻想與曲折離奇的神話傳說,巧妙地揉和在一起,藉以達到諷喻現實與勸俗的目的。我們可以在仔細研讀檢視這類文學作品後,得到印證:魔幻或志怪的源頭總要有幾分事實根據,而非全屬虛構,一派胡言。
且看馬奎斯在1967年完成的《百年孤寂》,曾被譽為西班牙語系世界魔幻寫實主義最成熟的代表作。它也是讓馬奎斯在1982年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的大功臣。《百年孤寂》裡有許許多多阿拉伯神話故事,和印地安族人神秘的民間傳說,馬奎斯在書中描繪的那個哥倫比亞小鎮,是否隱含他出生的小鎮阿拉卡塔卡的影子?是否他讓那個小鎮從建立到開發、繁榮,再到最後被颶風毀滅的百年歷程裡,正是在暗喻整個拉丁美洲社會生活景況變遷的實相?是否他藉由小鎮某家族的興衰,隱喻早期拓荒者的辛勞、苦難與當時獨裁政權殘暴施壓的對蹠?我特別喜歡《百年孤寂》裡馬奎斯對家族中每一代人的深入描寫,他們雖然有不同的膚色與長相,但是,從他們的眼神,卻可以讀出相同的孤獨與無奈。馬奎斯以「孤寂」這個命題,貫穿他實際生活所在的社會與時空,他讓這個沒完沒了的「孤寂」揉進整個拉丁美洲民族的性格裡去了。不是嗎?
這部小說的末了是這麼寫的:「他再次跳讀去尋索自己死亡的日期和情形,但沒等看到最後一行便已明白自己不會再走出這個房間,因為可以預料這座鏡子之城──或蜃景之城──將在奧雷里亞諾‧巴比倫全部譯出羊皮卷之時,被颶風抹去,從世人記憶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載一切自永遠至永遠不會再重複,因為注定經受百年孤寂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註一)
在我們的傳統社會,時逢端午佳節,〈許仙與白娘娘〉的各類戲劇,總要應景上場,演示著實際生活中,一意追逐愛情的癡心女子與薄情寡義的現實男子之間的愛恨情仇。高度文明的今日,外國人仍時興奇幻文學如《哈利波特》、《魔戒》,也迷戀魔幻寫實主義如《百年孤寂》,而在我們的國度裡,諷世勸俗的《今古奇觀》 (註二)、〈許仙與白娘娘〉相對顯得清冷,是否我們早已將它們遠遠地丟棄在牆角了呢?
【註一】 此段引述文字採用中國南海出版社范曄譯本,唯將其「孤獨」改為臺灣慣用譯文「孤寂」。
【註二】 明崇禎年間抱甕老人從「三言二拍」精選出四十篇單篇,彙編成《今古奇觀》,此書成為流傳最廣的短篇話本小說選集。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