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謙讓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學敏。
點閱率:1,709
字型大小:

如果要選一個中文字,代表國人現階段的生活現象,我會選「爭」字。這是觀察,也是近幾年來的親身經歷。
趕時間,十字路口搶紅燈,爭著過馬路。搭火車,我們在車上的乘客還沒下完,月臺上要搭車的人就爭著擠上車。駕駛人爭停車位,影視明星爭排名,巨商富賈爭致詞順位,職場爭表現,官場爭升遷,情場爭風吃醋,商場爭名奪利。爭、爭、爭,爭先恐後、爭奇鬥妍、爭強好勝、爭個你死我活……。爭破了頭,不就這麼一生嘛?
見多了「爭」引發的亂象,教人感到疲倦而生厭;便殷殷渴望「謙讓」。許慎《說文解字》「謙,敬也。從言,兼聲。」言為心聲,言語不自滿,有而不居,恭敬推讓,人以謙退自處,故相遇而互敬重。「讓,以言相詰責。從言,襄聲。」人若懂得謙遜禮讓,必然處處受人歡迎,事事得天助而更加蒙福。
謙讓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易經》「謙」卦「謙謙君子,卑以自牧。」有德行的人,應該自甘卑下,克己養謙,以「謙」來約束自己。此卦闡述天道,說凡驕傲自滿的,就要使他虧損,凡謙虛的就讓他得到益處。善知識如此教導,一個人若得福,必定有福的根苗;這根苗正是謙讓。真正的謙讓是發於心而行於外,不是靠表面上做做樣子;也不僅僅是基於禮貌,而應該出於內心的真情至性。知道自己不足,所以甘為人下,從別人長處中學習請益,提升自己,更臻美善;這才是謙讓的真實本質。
談到這兒,忽憶起中國安徽省桐城市一處歷史名勝「六尺巷」的故事。相傳清代康熙年間宰相暨文華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張英,世居桐城,他的府邸與吳宅為鄰,兩戶人家中間,有一長條形隙地,屬張家所有,這是張家進出往來的通道。有一天,吳氏修建房屋,欲佔用兩家之間的公共隙地,完全不考慮這麼做,會影響張家人的正常出入。就因院牆問題與鄰居吳氏發生爭執,張英家僕不服,告上縣衙,但是因兩家都是顯貴望族,縣官左右為難,遲遲無法判決。張英家人見有理難爭,便寄書京城奉告此事。張英展閱家書,隨即在家書上題詩一首後回擲。詩句如下:
「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僕收到張英回信,豁然開朗,於是決定自行退讓三尺,吳家見張英雖當朝權臣,位高權重,卻不恃權欺人、反能謙和禮讓,深受感動,也效仿張家向後退讓三尺。於是張、吳兩家之間,就空出一條寬六尺、長百米有餘的巷道,這就是「六尺巷」的由來。
後來,康熙皇帝聽聞此事,遂敕立牌坊以彰謙讓之德。據《桐城縣誌》記載,張英次子張廷玉為康熙朝進士,居官五十多年,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保和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軍機大臣,乾隆朝晉三等伯、加太保。張廷玉長子和次子,亦官至內閣學士,四子官拜兵部尚書、贈太子太保。張家一門數代高官厚祿,應說是得益於清廉的家風,得益於以謙讓留名的「六尺巷」。
美善遺風不遠,吾等當以此為志,謙讓為懷,則自身之福,家國之福。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