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珠山薛永南兄弟洋樓的故事

發布日期:
作者: 江柏煒。
點閱率:3,000
字型大小:

位於金門島西南隅的珠山村,地靈人傑,近代以來是金門的重要僑村之一。根據地方耆老的說法,珠山的風水是以「七星潭」為中心,其水渠分界線將珠山村分成「大社」、「小社」。而分佈在雞奄山下的主要建築群包括薛氏大、小宗祠、下三落、頂三落、大夫第、將軍第等重要的聚落建築物,全部朝向七星潭,構成珠山聚落的空間組織,這些晚清興建的建築物,幾乎是早期鄉僑赴外洋發跡後所建,特別是菲律賓僑匯。
除了大環境的影響外,促成珠山居民開始往外洋發展,主要是在清咸同年間,廈門禾山奄兜、林後兩村的薛姓與殿前村的陳姓發生械鬥,邀珠山村民前往助陣,始獲知兩村族人多往呂宋發展,經商致富。1865年薛學翰赴菲律賓發展,在菲島依里岸(Iligan Lanao)經營土產及什貨,致富後返鄉興建大夫第。
此外,另一組薛氏族人在依里岸同樣經商有成,他們是薛永南兄弟所成立的永昌公司。1928年,他們經營碾米業致富,返鄉在龜山南麓興建龜山頂大樓,取名「薛永南兄弟洋樓」。薛永南又名國楚(生年不詳),為薛景宣(義房二十一世)之長子,二弟、三弟分別為福緣(字永棟,生於1872年)、永浪(字永波,生於1874年)。《珠山薛氏族譜》刊載了薛福緣(永棟)的一篇自述〈六六回顧〉中,提及1889年,當時十八歲的他,隨同村薛奠邦、薛允朝與客頭吳岩搭乘火船(蒸汽船)「南生號」,前往菲律賓馬里吶(馬尼拉),後輾轉到依里岸埠投靠親族薛國銓奮鬥的過程。
當時初抵菲律賓的金門僑民,正歷經西班牙、美國的殖民統治之轉換過程,社會變動相當劇烈。〈六六回顧〉文章中,曾提到了華僑在依里岸遭到「毛洛人」洗劫,並構築柵欄且安置銅砲以備防禦的情況。在這麼緊張的社會關係下,僑民之創業的確十分困難,生命財產也經常遭受威脅。薛福緣的回憶錄提及:
回憶華人經營衣里岸之時,1894至95年生意漸見活動,緣自顧所積傭金,約有七百餘元,經向經理辭職,擬自謀小生意,因無適當店位,乃與千羅到下良磋商,請其建築店屋,立約租用……,草略完成,此即現在之永昌店屋也,所剩千零元,準備開業。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丁酉正月二十七日,永昌開始營業,聘劉棟為經理,小小生意,並無若何希望,惟有努力邁進……,所謂生意,則處生掙扎之中矣。
一直到1923年之後,薛氏兄弟生意逐漸興旺後,開始匯款回珠山興建洋樓。薛福緣在自述中提到:
1923年衣里岸米冬稍好,生意漸見活潑,米穀既豐收,土產有利,則貨物隨之而暢銷,所得成績,為一生最滿意之一年,共得四萬有餘,修理二落,以後四年間每年各得貳萬餘,民國十七年(1928年)建築龜山頂大樓,自三月十九日開工至九月尾完工。
這棟在1928年興建的洋樓,就是「薛永南兄弟洋樓」。當時盜匪橫行、地方不靖,洋樓建築的配置多半考量著防禦的需求。洋樓由於建築高度較高,多半扮演了防禦及料敵的角色。在建築配置上,薛永南兄弟洋樓包括了二廳八房的五腳基主樓、迴向(灶間使用),以及右後方防禦之用的「更樓」與書房之用的「書齋」。
這幢地標型的洋樓建築,十餘年來整修後成為「來喜樓」民宿,除提供遊客體驗外,也經常是小型國際會議、工作坊的場所。洋樓,見證著金門僑鄉艱辛但輝煌的歷史,是海外移民與故鄉的重要聯繫。繁華依舊屹立,但事蹟不能遺忘。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