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聽鄒佳哲說畫續篇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先正。
點閱率:1,473

那一天,國父紀念館的德明藝廊有一群專注的觀眾,傾聽畫家在說<長日將盡>這畫,畫中的老太太在橋邊賣她最熟悉的鹹菜,有點像是鄒佳哲一大早在淡水街頭幫人畫肖像,期待客人。說人如果太樂觀,會有些幼稚;若太悲觀,日子又過不下去;最好是悲觀後,有樂觀的結果。告訴自己只要熬過去,終會看見光明,所以,他在畫中後頭畫一個亮點,自許日後成為優秀畫家。
指著<無聲的等待>此畫,說2000年他尚未就讀師大美術研究所,有一天到東北角的小漁村,想到自己只是愛繪畫,也不曉得日後將走向那裡?在漁村看到在灶間等著起灶火的婆婆,聯想自己的人生彷彿困守在此,前面沒有出口,後面也沒有退路,不知何時才會遇到伯樂。自言,他的畫與其說是在畫人,還不如說是在畫自己內心。希望大家看他的畫,能理解。
2012年畫了<街角遇見哲學家>這一糸列,畫中人其實是龍山寺或淡水的遊民,這些人好像是小說中的哲學家,在他眼裡,街上的遊民長得很像哲學家。走到<故鄉的微笑>畫前,說2000年,他到嘉義新港參觀藝術季,看到這位阿嬤就畫了下來,很多人說看到畫中阿嬤,彷彿看到自己阿嬤,雖然所畫是具象,但他所要傳達的是共相。他說藝術創作的目的,不在精確複製影像,而是以繪畫的方式讓它重生。
2016年,他到金門住在瓊林村,心想金門到底有什麼特別美的地方,覺得金門有三美。一是有漂亮的生態,生態有很多人在畫,有不少攝影師拍了美麗相片,例如拍攝鳥類。二是有閩南建築和洋樓,這些風景也有很多人去寫生。三是有豐富的人文,他來自於街頭,想用他最擅長的方式-畫人像,來描繪金門。看到金門有很多漂亮阿嬤,他請大家欣賞壁上人像,指著其中一張,說這是他在駐村結束後,回台半年,將所繪肖像翻了一番,找出一位金門阿嬤的典型。發現這張笑臉太美了,決定以那張美麗的臉,來紀念金門典型的阿嬤。
<瓊林晨曦>是張水彩作品,2016下半年駐村所畫,鄒說我們看世界,常說人定勝天,常由上而下看世界,坐在飛機上俯瞰,覺得金門島好小好小。畫中景象是他住處後面的小溝渠,說當我們蹲低身子來看世界,用謙卑的角度去看周遭,會發現這小水渠變成大池塘。畫中小小的灌木群加上美麗天空、海岸線、憨厚的牛,似乎變成米勒<晚禱>、<拾穗>的世界,有一種田園寧靜之美。
接著,鄒佳哲說<金門戴勝鳥>,戴勝是金門的縣鳥,畫面是母鳥餵食幼鳥,日後小鳥長大也會餵母鳥,孝道傳承。說金門儒、釋、道三教都尊崇,藉此畫表達金門人重視孝道文化的傳承。指著<鬥牛>此畫說,早期金門受軍事管制,人的自由受到壓抑,但金門人性格強悍,畫面中阿伯在拉牛,而牛則在抗拒,一個不容許挑戰權威,一個絕不低頭示弱,表達強悍的牛脾氣,他說這就是硬頸的金門魂。
他在金門后浦的街角,無意中遇到104歲賣石花凍的阿嬤,畫出<笑顏逐開>這幅。在沙美,有位阿嬤滿口鑲牙,有一種特別的美,如<故鄉的容顏11>。賣豬肉的善良阿伯,買50元肉,還多送10元肉,因而畫出<故鄉的容顏5>。說<故鄉的容顏14>那位阿嬤臉很漂亮,額頭所繫的美麗髮帶,是阿嬤親手縫製,過後才知阿嬤是呂坤和局長的生母。
「哲思觀心」這一系列,他想表達「純粹」這個思想,「純粹」連結了外在世界與真正真實的「內心世界」。鄒老師所畫<我的父親>,幾近裸體,想到觀眾可能有困惑,鄒說他父親的脊椎曾做過手術,他在醫院照顧父親,看到了父親晚年的身體,想要幫父親畫一張裸體畫。父親病癒,他請父親吃飯,父親盛裝前來,飯後為父畫像,他要父親脫下衣服,父親滿臉不高興,內褲不肯脫下,坐姿似乎也有些侷促不安。 鄒在畫冊的封底摺頁又印上<我的父親>縮小畫像,下面寫著:父親,20年了!每每黯然回家,您總是說:「你還年輕,擱拚看嘜!」我知道您心疼我蹲在街頭作畫,20年的青春我全拿來用圖畫紙賭明天!謹將此畫冊獻給80歲的父親、我愛你。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