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戲說決策

發布日期:
作者: 蔡建樹。
點閱率:2,100

決策不容易,特別是面對不確定情形下的決策,往往考驗決策者在決策前擁有多少資訊(或情報)與如何運用這些資訊而定。
在討論某一事件(賽局game)最後可能出現的結果,將因事件參與者資訊掌握是否完全與其決策順序是先後決策(動態)或同步決策(靜態),而可能有四種不同均衡(結局)類型,其中,較為單純的即為資訊完全下的靜態賽局,其均衡特別稱為Nash均衡,以表彰電影「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的主人翁數學家John Nash證明此一均衡存在的貢獻。
然而,人生的決策多數不會是同步(靜態)的,可以掌握的資訊也未必完美,所以,決策常常因為資訊之有無或多寡而變成「猜測」或「賭博」,於是,賭對了就是勝利組,賭錯了當然就成魯蛇,資訊對決策有多重要可見一斑。
幾年前有部電視劇「瑯琊榜」,橫看豎看,在這部戲裡面,賽局該有的基本元素:參與者、行動、資訊、策略、報酬、均衡,一樣不缺,劇中的梅長蘇與江左盟,反覆的演練著一些賽局理論中,有關決策與均衡的想法,諸如:
1、資訊的有無很重要,如何運用資訊更重要,交手雙方資訊不對稱往往是勝負關鍵。
2、每個決策點的考驗在於是否足夠理性。
3.、從目標可以逆推出作法。
而貫穿全劇的主要張力,或可歸因於對真相與正義的追求,這反映了許多人在現實世界的無奈與壓抑,然而,不要忽略,如果現實有所取捨,何嘗不是因為相對於追求真相成本之代價太高,而使得正義的價值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以至於人們不會輕扣板機,因為,不是每個人都玩得起,也不是每局都非玩不可,說來,其實不也正是理性的結果?
但是,對於劇中主角而言,玩的卻是穩贏的優勢策略,因為就他而言,最糟的情形就是回到繼續被誣陷的原點,故而洗清冤屈伸張正義之利更顯巨大,這一局,應該在一開始就知道結果了,就戲劇而言,無可非議,然而,真實人生,屬於你的那一局,恐怕沒那麼簡單。
電影「薩利機長:哈德遜奇蹟(Sully)」,就是最好的案例。
這部描述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1549航班起飛不久遭遇鳥擊,兩具引擎同時失去動力,機長經歷了208秒的危急應變,最後迫降紐約哈德遜河,機上155人全數生還故事的電影,怎麼看都應該是典型的英雄事蹟。但主管飛航安全的航政單位可不這麼想,保險公司更不這麼認為。
就在經歷多次模擬飛行都一再證明,飛機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安全返抵附近機場,而無須迫降於河面上,致使人員瀕臨危險與航空器損失,於是,矛頭指向機長當時的決策錯誤。
但薩利機長無法接受這些人用208秒來否定他過去40年的努力,他在關鍵的聽證會上,提出模擬飛行的盲點在於一開始就知道所有的情況,但如果現在就知道之後會發生什麼情況,事先綜觀全局而預作因應決策,當然有完美的結果。然而,現實是:事發的當時,駕駛得先摸索面臨哪些劇變,等到確認情況後,能夠做決策的時間與選項已經所剩不多了。於是把這些變數再納入考慮後,果然模擬飛行也無法安全返航,證實機長當時危急存亡間的決策正確無誤。
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當薩利機長再聽一次迫降前的座艙通話紀錄後的表情,感覺是非常疲累無助,或者比較像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再次見識,決策是如何折磨人的。
決策沒有那麼簡單,能充分運用所有資訊而作的決策更不容易,如此,大數據分析的浪潮似乎也就理所當然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