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乖不乖

發布日期:
作者: 宋克偉。
點閱率:2,254

「你乖不乖?要乖噢!」我們自小就被灌輸這樣的觀念,不乖不行,乖乖有糖吃,連心理實驗都可以證明,乖乖聽話,忍耐一時,忍得住,越晚吃糖,時間越長,將來成就越高,不乖,連人生都得付出代價。
但,乖其實很不乖!原來「乖」這個字,其字義本來就很「不乖」,乖違、乖戾、乖逆、乖張,都不乖,極度叛逆!
看過電影「七月與安生」嗎?七月嫺靜優雅,家教良好,言行舉止合乎好女孩的樣式,安生單親家庭,桀傲不馴,放縱不拘,野性而恣意,迥異於一般人對好女孩的期待。
七月文靜而認命,乖乖上學,努力讀書,然後聽媽媽的話,好乖!安生其實不安分,恣意妄為,但勇於承擔,敢於冒險,性喜自由,不拘一格,很不乖!
乖其實不乖,不乖其實很乖!你是七月,還是安生?七月何曾不安生,安生何時成七月!人性不在於表面的形象,內心千迴百轉,都是同一人,「雙面人生」?不!「君子豹變」、「大人虎變」,女人則千變萬化,誰管你乖不乖?
我喜歡七月一樣的女生,乖巧溫柔,符合傳統女孩子的美德,但若人生真實相遇,安生其實更迷人,如果遇到了像電影「巴黎野玫瑰」般的安生,你可能又會反悔,為何她不是七月,表面上七月很乖,但她嚮往自由,想縱情任性一番,只是人人裝乖,但不表示永遠如此。
所有人都是「七月」與「安生」,在規矩前裝乖,在期待下裝傻,然後時不時藉機野性一回,動不動伺機叛逆一次。
有人解讀這片是「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七月與安生其實是同一人,表面是兩個人,其實是女人的外在形象與自我意識的鬥爭與爭扎。當然,有其道理,不過,觀看的過程裡,你沒想過自己嗎?社會規範與自我期待之間的矛盾,或是感性與理性的衝突,甚或是理想與現實的妥協與無奈,這裡頭的情節與情緒,你不可能不會想到自己曾經的情境,糾葛交纏,終究無法分辨,到底我們喜歡七月或安生,或究竟我們的靈魂屬性究是七月還是安生,難怪當年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史無前例地同時頒給劇中分飾七月與安生的馬思純、周冬雨兩人,難分軒輊,一同精采。
我看著影片,想到生命裡遇到的「七月與安生」,相遇或離別,不在於我喜歡她們如何,而是當時她們想成為什麼的自己,乖不乖已不是重點,停留是港口,離開是海洋,是啟點,也可能是歸途,但「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很有力量與豐富連結的電影,每個人都可以在其中想到自己的過往與現在,劇裡虛實交錯,就如人與影子一般,時前時後,跟著踩踏前行,你終究不明白,影子有時在前,有時在後,幽暗處隱藏不見,日正當中,明明白白的,你又看不到影子何去何從。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