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不識廬山真面目

發布日期:
作者: 楊清國。
點閱率:1,516

金門縣退休教師協會六月中旬,組團赴江西廬山遊玩,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從金門搭船到廈門,再由廈門搭六小時動車到廬山,再乘一個多小時的廬山專用公交車,九彎八拐盤旋而上廬山,路很窄,霧很茫、行駛過程中險象叢生、讓我頭暈腦脹、提心吊膽不已!好不容易挨到投宿的廬山國際渡假大酒店、昏昏沉沉的趕快回房休息。
翌日我們搭安排好的廬山公交車,一個景點、一個景點的去參觀廬山,因為霧濃,我們所到地景點只能看到一片片的雲海,一片片的樹林,真是不識廬山真面目。有同行者開始抱怨,花這麼大的工夫,來這裡看霧、看樹,金門看霧、看樹已看夠了。我問導遊廬山天氣都這樣嗎?導遊說也不竟然。我們因為仰慕廬山風景,是列入世界遺產的美景,而廬山文化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文化底蘊深厚,尤以佛教文化最為殊勝,是佛教淨土宗的發祥地,也是「人間佛教」的弘揚之地,我們才決議來廬山一遊。
回想渡假酒店大廳,有一幅很大的水墨寫意畫──廬山,書題蘇東坡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讓我想起蘇東坡遊廬山寫這首詩的一段故事:
蘇東坡從黃州起死回生,改貶到汝洲,獲得自由之身後,迫不及待去遊覽秀甲天下的廬山,他的門生-北宋四詩人: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時稱之為「蘇門四學士」,欣喜蘇老師脫離牢籠,要來廬山遊覽,四人不約而同先後趕到廬山,要陪老師一盡遊興。
這一天蘇東坡帶著「蘇門四學士」,遊覽廬山東林寺,在住持常總禪師陪同下,又來到西林寺遊覽,西林寺院建築物雖不及東林寺壯觀,然荒野之趣,卻在東林寺之上。在這裡遠眺廬山,只見巍峨群峰,隨著蒸騰變幻地雲霧,真是氣象萬千。中午常總禪師準備了一桌素齋招待貴賓,微笑說:「佛門聖地本來禁絕飲酒,今天難得東坡先生和蘇門四學士齊集一堂,此乃千古佳話,必傳之予後世,老納特準備一點村釀,為大家助興。」大家見住持常總禪師如此盛情,也不推辭,推杯換盞歡飲起來。席間蘇東坡想到自已被逐入獄,想到自已在獄中幾乎要死,想到貶官黃州地種種困厄,又想到自己多年遊覽廬山地夢想終於實現,現在眼前能和諸門生好友齊聚,歡聲交語一片,心裡真正有說不盡地感慨,不知不覺間就多喝了幾杯,酒酣耳熱興奮地說:「我遊覽廬山多日,也寫了不少詩,但總覺得心中好像有話沒說完,現在似乎靈感湧現,請大禪師叫人拿筆來,我要賦詩一首。」禪師見狀,馬上叫小沙彌拿筆墨來,眾學士聽說老師要寫詩,秦觀立即添水磨墨,晁補之趕緊潤好毛筆,張耒連忙打掃牆壁,只見蘇東坡拿了毛筆,搖搖晃晃走到牆壁前,黃庭堅手捧硯台緊跟在老師後。東坡望著窗外遠處的廬山,沉思片刻,然後飽蘸濃墨大筆一揮,牆上立刻留下一行行龍飛鳳舞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就是蘇東坡<題西林寺壁>有名的一首詩,這首詩和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挂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兩首詩都達到中國詩歌藝術的巔峰,成為廬山山水詩的「雙璧」,為廬山增添了無限的光彩。
蘇東坡這首<題西林寺壁>詩,因深得「理趣」之妙,甚富「禪意」內涵,而讓人回味無窮,啟發不盡。它告訴我們一個思維的角度或立場和多元或立體思維的方法。在廬山中,不論是遠看、近看、高看、低看,東看、西看,視野有限,所見各不同,總是無法看清整座廬山真面目,頗有身在其中當局者迷地意味。
雖然這次我們不能欣賞廬山的美景,的確很遺憾,但我們如願玩了石鐘山、鄱陽湖。龍虎山、景德鎮等美景與瓷器文物,也值回票價,回廈門參觀廈門音樂學校,看見小朋友精彩完美地表演,令我們讚嘆!我滿心歡喜自認又賺了一次遠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