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一位研究生對水獺保育現況的解讀

發布日期:
作者: 程至偉。
點閱率:2,521
字型大小:

過去在金門聽聞有水獺出現,經常被居民目擊,但隔著海峽的台灣島,過度開發下導致此物種滅絕的土地上,相對是稀有與驚奇。這幾年來金門發展快速的開發,讓原有棲地消失,水系切割破碎,水獺族群減少。李玲玲老師團隊二十多年水獺族群研究報告中,根據水獺排遺檢測之變化,有著自2001-2014年間159隻到2015年92隻個體排遺傳資料。這不經讓人猜想原先水獺數量跑哪去了?是因為開發導致棲地破壞、車速過快、金門流浪貓狗、不當的土地決策、農藥過多污染水源、沒有幫水獺做出友善設施、專家學者提出方案,比如:此地區發現水獺的窩,就應該把此區域列入保護區(水獺是領域性很強,領域範圍相當廣,若真的要劃設,整個金門島都需要劃設)?這些問題似乎都在試圖聚焦在數量減少的水獺。
關心金門水獺一直大有人在,不管是從民間、學術單位、政府部門都試圖要回答水獺不斷減少原因。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受威脅物種紅名錄中,歐亞水獺共有7個亞種,金門地區的歐亞水獺屬於Lutra lutra chinesis(IUCN 2012),水獺為瀕臨絕種的一級保育物種,找出問題核心解決水獺族群減少現況,但因為立場與專業知識不同所衍伸出如何讓水獺活得更好,所提出水獺減少解決方案中,真的有對水獺減少本身有改善?金門為水獺貢獻主要可分為有形與無形兩大類-有形可以說是快速就有成果,但有些決策不見得是在解決問題;無形是參考依據與思考推理出問題的關鍵核心、深植人心的宣導。人們從開始盤點金門生物物種(金門縣誌)後所做的有形可歸納出:友善硬體、立牌設置、河道整治、救傷站設置、金門動物救傷協會、食用魚群、農塘整治;無形則有:水獺族群調查、生態教育推廣、水獺相關研討會、物種監測、水量及水質的維護。決策操作有關組織人士重要有四種不同區位,政府部門(金門縣政府與金管處)、民間保育團體、學術單位、中央單位(台北動物園與農委會林務局)。每區都有自身的專業考量,政府部門因任期短,操作的事會盡可能提出短期得以見效的方式;民間團體因是在地觀察者,對土地的關懷傾向反對開發環境,常會帶領金門在地民眾做生態觀摩;學術單位會以自身專業找出相關專業問題,需要長時間觀察監測與測試才能有操作前提基礎;中央單位提供早期救傷醫療照護(1992年、1999年兩隻小水獺和2014年所發現的三隻小水獺送往台北動物園)與對水獺的相關前期決策;看似有規模的社會關注與操作卻無法彼此與彼此溝通,這其中的原因為何?是體制上的缺失、人與人間的不信任、利益上的分配衝突?就舉例前面所提到的土地劃設保護區,就保護生態棲地而言是維持棲地好想法,從另一個面向來看,在土地公告期間的衝突問題,往往會造成環境最大的破壞,原先還未劃設保護區時,因土地沒有相對利益,當土地被列為保護區時,常會在環評前發生該土地的農藥使用量突然增加,導致原棲地物種因棲地汙染,減少或是消失(有點類似建物被列管為古蹟後會自燃一樣),從前期決策遠見到持續操作最後永續共存,而島嶼生態永續發展一直是我們該面對問題。
屬於金門水獺行為模式的相關研究少之又少,當需要做出一些決策時,只能拿國外研究當做參考,卻不能保證可以從國外研究直接確定金門水獺行為,必先了解在地水獺生活行為習性,實驗測試中難免會有需被操作實驗性個體,中央與在地政府應該要長期投資「水獺基礎研究」,讓相關研究有更多的產出,作為日後重要決策參考依據。而持續需要民間團體的幫忙,須與相關單位擬出一個有效網絡,也要與國外學者做交流動作,更新保育觀念與不同面向思考,讓民眾認識有關水獺習性與生活,把正確地生態觀念傳承給下一代,發展出金門人共存的自然生態島。
此文是一位走訪各個保育相關單位與棲地的研究生所提出的感悟。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