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為求博士位 飢寒近十載

發布日期:
作者: 王世勤。
點閱率:2,086

 「不知功到處,但覺誦來安,為求一字穩,耐得半宵寒。」報載今年各知名大學碩士班數十幾個系所報考情形,乏人問津,就連全國第一學府的台灣大學也有六個系所報考率是掛零。這樣的教育生態改變,讓人感到十分訝異。想當年報考研究所取得碩博學位是大學一畢業的學子極為響往的夢想,就算是私立大學或是二流公立大學研究所,學子們也是趨之若鶩擠破頭,更遑論是台灣頂尖的一流學府台灣大學,讀書人以能擁有碩士的學歷為榮,而博士更是讀書人引以為傲的最高榮耀(金門子弟獲得博士學位更可以在自己宗廟、祠堂晉掛博士匾,那又是何等光宗耀祖、人人稱羨的榮耀。
  但如今曾幾何時,偌大的教育生態環境,發生如此巨大的丕變,此種改變自有其原因,因為在那個年代只要唸個二年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就可輕而易舉取得大學專職專任講師或是到高中或高職,不必有教師資格考即可任教職,一個月的薪水養家活口,開銷花費不成問題。而今受到少子化的影響,學生來源不足,加上陸生來台就讀大學又屢受刁難又不公平被對待,來台大學數量大量增加竟達165所,許多三專或是一些名不見經傳,連聽都未曾聽過也升格或創校,躋入高教層級行列,在這種粥少僧多的情況下,自己校內編制的專任講師與助理教授、副教授都快遭到淘汰的命運,這杯羹那裡還有可能再被這些新科博士分食呢?那碩士學位的學子就更不必談了。基於這些教育生態驟然的改變,加上博士學程要修個八年左右,儘管已經修完博士學分,也通過資格考試,邁入博士候選人的階段也只能在大學擔任個「兼任講師」,一個禮拜頂多八節課,一節課鐘點640元,一個月只有20480元,如此的廉價,如此的收入,叫這群年近40歲,已有家庭、小孩、妻子的「準博士」,如何安家?如何度日?看著妻女挨餓受凍,如何能忍受,這種苛薄的教育生態現況,也就難怪台灣目前研究所乏人問津,報考率低落甚至掛零的地步。
  「不知功到處,但覺誦來安,為求一字穩,耐得半宵寒。」這首五言絕句,讓人有所感觸,為了能求個穩妥,得耐個半宵的寒凍,但頂多也就忍耐個半宵功夫時間而已,但對於這些為完成博士學程,能夠取得博士學位的莘莘學子,除了在經濟上捉襟見肘,在家庭生活費用縮衣節食外,有時更還得忍痛接受那些心術不正的指導教授在學術上貪婪的剽竊剝削,將自己指導的博士研究生學術成果,以自己名譽發表,也就因為這些準博士生能否順利畢業完全操之在指導教授手中,指導教授將這些研究生視為廉價勞工,一再使用,而這些準博士生敢怒不敢言的例子屢見不鮮,這樣的好用又聽話,當然愈晚幾年畢業愈好,有些博士生唸了五、六年,實在是念不下去,乾脆放棄博士學程大有人在,而以這些雖被壓榨、痛苦熬著,但終有畢業之日,因此別光看別人榮獲博士的那光鮮亮麗的祝賀場面與賀辭,但在其光宗耀祖、無限光榮的背後,可是歷盡千辛萬苦、耐餓受寒的辛苦與辛酸所換來的,局外人是無法理解與體會的。
  故此謹以「不知功到處,但覺誦來安,為求博士位,飢寒近十載。」的貼切比喻這群辛苦學子的寫照。如今台灣的研究所,碩士班與博士班招生成績不盡理想,學子們意願缺缺,自然有其當然的因素存在。苟台灣主政當局對教育政策、教育方針,不加徹底檢討並改進,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另外以目前台灣科技產業經濟大量外移,一些優秀的學術與科技人才不斷外流,台灣教育與科技產業根基,令人堪憂。而以目前這種教育政策與教育制度,有誰願意忍受飢餓受凍挨寒,去唸那漫長的八年博士期程,畢了業還不一定有擔任教職的機會呢?故此,那句「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的自我安慰語辭又是何等的諷刺,畢竟人得首先顧好肚子,生活無慮後才能行有餘力創造出優質的學術成果。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