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他山之石-新加坡教育政策的省思

發布日期:
作者: 林子筠。
點閱率:2,754

今年暑假參訪了兩所新加坡特選小學,分別為宏文與南洋小學。新加坡國小教育觀值得借鏡之處,盼與各位金門教育先進分享。
宏文學校是首站拜訪的學校,標榜「扎根」與「創新」的教育理念,是指紮實自身文化與價值觀的根,期許孩子能熱愛自身的文化,且品行能端正;再來是期許孩子在全球化激烈競爭、知識變化快速的時代中,能具備不畏懼失敗,並且勇於創新的精神,著時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當日適逢中國大陸的國中小校長參訪,為此宏文小學的胡春河校長還準備了一系列攸關學校介紹的投影片,包括建校歷史、經營理念、學校運作方式、教師精進教學的研習課程安排,可以從胡校長的言談中,看出他對中國文化精粹珍惜與重視的決心。
其中讓我最為驚嘆的地方有幾點,不吝與大家分享,首先是新加坡的國際教育觀,該國的課程設計大多採主題式統整,例如三年級的「飲食」單元,便是介紹各國特色美食,並且連結到各國歷史、重要人物的貢獻,所以孩子學得不是片斷的知識,而是豐富多元的統整課程。
再來是宏文學校提倡的「體驗課程」,該校在寒暑假時,都會辦理國際交換學生或是到國外參訪的遊學課程。像是去年五月,宏文學校的胡春河校長便率領師生22名來台進行國際文化交流,與新北市有木國小進行為期兩天的特色課程交流,課程內容多元,包括溯溪攀岩、勇闖滿月圓、「蜂」情萬種、濕地生態、童稻觀察、賞螢活動、自行車課程及「鱘」龍魚傳說等系列活動,透過一系列課程,讓學生享受親近大自然的樂趣並感受大自然生態之美。
此外,在新加坡,他們的第一語言是英語,因此求學階段的媒材皆是英語版,所以雖然是黃皮膚的黃種人,孩子們全是使用英語溝通,因此胡校長為了讓孩子能學好華語,便從小一開始,安排了棋藝、書法、國畫、國樂器材……的學習課程,讓學生能在社團課程中自然而然的接觸中華博大精深的文化。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該校的圖書館及校園佈置部份,宏文學校以中國書法題字於校園中廊,還有配合中國年節的主題,讓學生製作春聯、繪製國畫作品,佈置於校園各個角落,所以宏文的學生,從小扎根,從許多富有中華文化氣息的活動課程中,接受中華文化的薰陶;以正式課程來說,華語課的時間會隨年級不同,而有不同的節數安排,所以對於學習弱勢的學生來說,想學好華語,甚至是了解中華文化的內涵,絕非難事。
在這項國際交流的活動中,可以看見新加坡教育重在創造師生之間的對話及感動因素,並在環境的教育現場讓學生體驗,內化合作學習,結合學校本位特色課程,並接軌國際文化參訪活動,分享課程價值,提升最重要的品格力及國際視野。
因此,可見識到新加坡辦學成效能如此卓越的關鍵,不是「紙上談兵」的空口白話,或是遙遠宏大的「教育理想」,而是提供學生展現自信的機會,將教育理念實踐於生活中,透過雙方的團體合作,讓兩校學生能將互助合作觀念化成具體行動,激盪出完美的默契,讓新加坡的孩子能真實體驗生活所學,值得金門所有的教育推手深思。
反觀金門的教育環境,提供充足的教育資源,讓孩子能衣食無虞,也讓家長變的更加依賴學校,導致學生缺乏正確的學習心態與動機,認為這些資源皆是「應得」的,讓許多認真的老師,面對冷漠的家長,不關心孩子的家庭時,無疑是雪上加霜,儘管老師多麼努力想要幫學生進步,若是家長沒辦法與學校的老師產生一致的共識,那麼教育的成效將大打折扣,孩子的學習也只是被動的裹足不前,甚至不懂得珍惜這些寶貴的資源,枉費了所有教育先進的用心。
這項思維,相同的應用在金門的教育環境,若學校能適當的佈置合宜的英語情境佈置,並給予學生最大的練習機會,一樣能提升孩子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提供筆者的想法:
在校園方面,除了基本的英語情境佈置外,若學校能搭配中華文化的主題,融入英語的對話與西洋節日的對照,能讓孩子瞭解中西文化差異,而且能同時學到中西節日的內涵與意義。例如中國人的春節與西方的聖誕節,都是最重要的節日,可以設計十二月份的主題課程,包括過年時的應節食物,並配合英語教學,
因此也在這過程中,見證了新加坡、台灣、大陸的多元教育觀,為此胡春河校長事前行政部分也做了一些聯繫,班上的孩子也寄過幾封mail,但是嚴格來說兩校的互動不算真正的開始,所幸宏文學校的校長與老師們都非常熱情的與我們討論,也與我們和我們介紹了新加坡的學制,大家終於算是有了初步的認識。
到新加坡參觀學校可以說帶給我們相當巨大的CULTURE SHOCK,新加坡人願意花錢辦學,願意把錢投資在下一代,我可以預見這個國家未來的強盛;反觀我們自己,我們是否也願意投資未來,這是我們站在教育第一線的老師深深憂心的。
我覺得他們上課時間很長,從早上八點到早上十點三十分都是上課時間,而且十點半的下課也只有一下下而已,聽說他們有一節的下課時間是三十分。他們的上課方式跟我們不太一樣,他們是用投影機,而我們的上課方式老師講重點,我覺得他們上課很好玩。今年寒假,我有幸到新加坡進行四天的華文教育參訪活動,寫下過程中的所見所聞與大家分享。
 新加坡是個很特別的東南亞國家,面積僅有台灣的五十分之一,卻已經是個高度發展的已開發國家,國民平均所得約為台灣的兩倍。新加坡也是個多元種族國家,超過484萬人口中,有七成多為華人、一成五為馬來人、其餘為印度人及其他種族,馬來語是他們的國語,教育學習的教科書皆用英語學習,但又因華人居多,所以平時會在家用華語溝通。
 新加坡的教育方面,採能力分班,這是他們重視個別差異的方式,升學問題是家長最擔心的事情,且從國小升國中就有會考,決定國中的學校及能力分班;可能因地狹的關係,學生皆上半天課,同一間教室,下午要讓另一年段的學生上課;在種族教育上,學生朝會時會有宣示詞,宣示對各種族的尊重,制服上也會用三種顏色代表三大種族。
 這次共參訪三間學校,含括小學到大學:華義中學、宏文小學、南洋理工學院。在華義中學看到的是讀報教育,他們的讀報教育有一系列的教科書,加上能力分班,所以學生的學習還算一致,在華義的華文教育看到的不多,但卻看到學生的藝術作品,相當令人詫異,實是看不出那些作品出自國中生的手。
 宏文小學是他們中華文化的特選學校,全部的學生皆為華人,可想而知,他們的華文程度相當不錯,老師教導如何利用心智圖完成看圖作文,教室裡幾乎每人一台翻譯機,且皆能在20分鐘裡完成兩段的心智圖。
 南洋理工學院的師資培育是很有名的,經過教授的講解,了解到在當地,老師的流動是很大的,因為當地的教師評鑑透明化,教學能力不足,就要不斷修正,否則就會失去工作,聽台灣過去的華文老師說,在新加坡當小學老師,要顧到能力分班考試,要顧到升學考試,壓力真的要比台灣大很多,可想,學生的課業也十分繁重。
 匆匆結束四天的行程,我看到了新加坡的「國際觀」,他們的教育方針非常明確,完全在考慮小孩長大後能否跟別人競爭,這也是為什麼新加坡近年開始重視華文教育,中國大陸的崛起,讓他們不得不正視語言溝通的問題,而且新加坡的執行力很強,上下一貫的教育政策加上嚴格篩選的師資,難怪他們培育出的人才那麼有競爭力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