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星期人物》張國英-承先啟後傳承百年石刻技藝的彩墨畫家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永富。
點閱率:3,527

年籍:60歲、金城鎮人
現居:台北市
學歷:金城國小、金城國中、金門高中、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師大美術研究所碩士
經歷:1991《傅抱石研究》獲美術學術論文雙年賽特優獎。曾任福和國中、松山高職教師、現任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助理教授。

「父親知道打石這行工作辛苦、收入不多,要我們兄弟能讀冊的緊去讀冊!」張國英時刻銘記鐫刻太武山「毋忘在莒」勒石的父親張再興愛子心切的叮嚀,身為長子的他以身作則,發奮攻讀取得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學位,4個弟弟個個傑出,有3人是留美、留義、留法博士、1位學士,而且都傳承到張再興石雕技藝,甚至青出於藍。
張國英10歲就跟著父親當石刻小工,課餘與寒暑假要幫忙做些零碎小石工。
他說,張再興除農曆過年正月初一休息外,一年364天都在採石、打石、刻石。即使是大年初一,張再興也會選擇吉時,象徵性用鐵槌、鐵鑿敲打石材幾下,代表開工大吉。由於打石是相當耗費時間、體力與耐力的粗重活,張再興不時勸兒子,「會讀冊的快去讀冊」,不必一定要承續辛苦的石匠業。
張國英說,他念金城國中3年級時,導師蔡新國以他才藝成績不錯,推薦他競選全校模範生。經師生票選,他與從小品學兼優的傅仰民、鄭碧瑩當選全校模範生。自認從小調皮愛玩鬧的張國英引為最大榮譽,並刺激他要發奮圖強,好好用功讀書,將來考上大學出人頭地。
這股自省自勵的動力直到他讀金門高中仍維持不退。他念高二時,與同樣對繪畫藝術有興趣的死黨高三張國治、高一呂坤和相互砥礪要努力考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張國英首年以優異成績考上國立藝專美工科、以及師大夜間部美術系。他不服氣,加上考慮念師大是公費入學,不必分心打工賺學費,次年重考如願登榜師大美術系,也成為首位考上師大美術系的金門高中畢業生。師大4年,他每學期的學術科都是班上第一名。畢業獲優先錄用至新成立的永和市福和國中教美術。服役後回師大修讀美術研究所碩士學位,而後任教松山高職(後改名松山家商)多年。後來任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系助理教授,現與清華大學合併。
張國英除傳承父親石雕工藝,也專攻水墨畫。1981年師大畢業那年,他就在校內舉辦「張國英水墨畫個展」獲得好評。畢業至今在台灣、金門舉行十餘場水墨畫展,主題大都與金門故鄉有關。
畫藝傑出外,張國英的碩士論文《傅抱石研究》,1991年榮獲台北市美術館舉辦的美術學術論文雙年賽特優獎。參加該獎項競逐的包括國內各大學藝術史相關研究所學生。
由於師大美術系較重術科訓練,張國英特別去台大歷史系藝術研究所旁聽2年增強自己美術學術理論。身為已有水墨畫專長的旁聽生,張國英常在課堂提出美術實務觀點,教學相長下,對他的《傅抱石研究》碩士論文助益甚多。時任台大藝研所講授中西美術史的石守謙教授曾邀他加入台大研究團隊,但張國英選擇當悠遊自在的水墨畫家。
張國英至今深深感念國中導師蔡新國推薦他競選全校模範生,激勵他向上向學心。他自己當美術老師時,也不忘適時鼓勵學生發掘自身優點,立定將來志向。
張國英鍥而不捨,靠自己努力考上師大、獲師大碩士學位,也給弟妹樹立典範。他4個弟弟中有3人是博士、一人學士,而且個個有出色石雕手藝,及傑出學術成就,尤其三弟張國根、四弟張國榮更盡得父親張再興石雕技藝真傳。
張國英說,二弟赫烜(原名國雄)從小嚮往當飛官,因視力問題沒辦法考空軍幼校,念完金門高中1年級時降級考上中正預校。陸官畢業再至中正理工學院取得碩士學位,而後考上教育部公費留學美國紐約州雪城大學電機博士。以上校退役,現任義守大學通訊工程系副教授。閒暇不忘刻石自娛,作品樸實自成一格。
三弟張國根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從小精熟於傳統石雕技能,又能結合學院派藝術內涵,金門石雕公園《鋒》、《斯土》系列,與同安碼頭《日軍強徵金門馬伕殉難紀念碑》等著名石雕,都是他的作品。
四弟張國榮12歲便追隨父親學習傳統石雕技能,金門高職畢業已是一位技術嫻熟匠師。1984年以榜首考進國立藝專雕塑科。1992年前往義大利於文藝復興時期以前即享盛名的大理石礦城卡拉拉(CARRARA)大理石工藝學院及CARRARA藝術學院留學7年,獲得碩士學位。他多次代表CARRARA藝術學院,以優異大理石雕刻工藝獲得校外比賽大獎,被同學譽為「米開張基羅」。2006年獲杭州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史學博士學位。現任教福建武夷學院與莆田學院。
五弟國楨台灣大學地質系學士、地研所碩士、2005年獲法國蒙貝里耶大學岩石圈動力學博士。他曾任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員、現任台北科技大學土木系副教授,目前是台灣有資格帶隊考察地質的3名專業教授之一,近年並成為台灣利用無人機空拍地質研究專家。
談起父親張再興,張國英表示,父親未曾受過正規教育,石雕技藝完全跟著祖父刻苦自學。父親也富於研究精神,花不少時間觀察金城鎮邱良功母貞節牌坊的不同石材組合及揣摩體會雕刻工法。受到幾個兒子學院派審美啟發,張再興後期雕刻花鳥神佛器物,已從早年傳統樣式寫意派融合寫實風格。
僅上過2年私塾的張再興,早年委由善於佛雕、詩詞、南管、寺廟彩繪的才子鄰居張舟源代寫墓碑碑文,他再逐字鐫刻。張舟源去世後,張再興曾四處拜託人代寫碑文,後來認為求人不如求己,乾脆自己執筆習字,他很快掌握毛筆字運筆與美感,練就一手好字,相得益彰完成墓碑刻字及廟宇石柱對聯或銘石題字等鐫刻,至今讓觀者讚歎不已。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