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浯事吾聞》 台灣金同會總會會長李台山:改變現狀 金門才有翻轉機會

發布日期:
作者: 蔣榮玉。
點閱率:4,586

「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於民國105年成立,計有25個金門同鄉會加入,4月29日於台北舉辦107年第二屆第一次會員大會,除完成理監事選舉外,另表揚各會推舉的23位優秀母親,提前歡度母親節。總會會長李台山表示,運作滿二年的金同會總會今年鎖定的目標不變:改變金門現狀,積極作為則要從改變政策及引進人才做起。
宗鄉團體積極釋放正能量
對於總會的成立,李台山笑說:「醞釀了27、28年,終於成立。」至於總會成立主要宗旨有三:團結力量大、統一窗口及塑造金門形象,「結合全國金門同鄉會之力,可以深入且廣泛地協助、輔導更多鄉親,團結力量大,效果更加乘;其次,在推動金門事務上有統一窗口對外,有助人才推薦、賑災或公共政策、重大議案的推動與處理,如莫拉克颱風賑災、《離島人民基本法》增修或與內政部、立法院溝通,都需要總會出面,畢竟單一同鄉會的力量較為單薄;第三個是營造金門形象,凝聚宗鄉團體共識與民氣,讓同鄉會價值極大化。」三個宗旨劍指一個目標:改變金門現狀,李台山說:「唯有改變現狀,金門才有翻轉機會。」
他進一步指出,金門80%土地為軍事用地、國家公園及管制農地,大大限縮了地方發展與建設,有必要重新檢討土地政策。另一方面,金門具有戰地文化、閩式建築文化、僑鄉文化及生態文化等四大特色,大可建設成另一個鼓浪嶼、無碳島或文化島,進而刺激投資與內需,某些阻礙發展的現狀必須改變,而總會要做的就是扮演火車頭的角色,掌握金門翻轉契機。李台山說:「改變金門現狀要從改變政策、引進人才做起,所以我們現在積極吸收台灣優秀的二代子弟,如果他們認同金門,未來可以透過他們連結南洋青年、大陸青年,可惜的是,金門目前沒有足夠的胃納可以吸收人才回流,所以一定要改變金門政策,否則這些年輕人不可能回來。另一方面,金門在兩岸關係上扮演很好的媒介與橋樑,未來二、三十年金門就在這股發展趨勢上,應該趁勢而起,但是要有政策配合才行。」
總會的使命:終結金人百年流浪宿命
雖然公務繁忙,李台山無時無刻都在關心金門大小事,支撐他努力向前的動力是:一顆感恩回饋的心,以及同是金門人的情懷。不過,他也明白,扭轉現狀、改變政策非一蹴可幾,但他對金門的未來,高度樂觀,「雖然還有一段長路要走,但一步一步推,總會有成果,就像當初推動金門大學,以前沒人想過金門會有大學,但後來也有了,這些都需要總會的高度才能做到。基本上,總會在台灣的人才很多,總會要做的就是結合這些人才並提供資源,才有利推動公共政策。金門人已經流浪了一百多年,希望金門人流浪的宿命可以終結,未來大家都可以留在金門發展,沒有落番或外移,這些工作我們都已經在做了,總會這兩年來有實際的行動,絕不是說說而已,而目前的推動成果超乎預期。」
加入金門同鄉會十餘年時間,同時身為台灣金同會總會大家長,李台山對於金門宗鄉團體扮演的角色轉變有近距離觀察,也點出世代傳承的必然趨勢:「台灣的金門宗親團體大概在民國60年以後成立,那時金門處於戒嚴狀態,台灣金同會主要扮演協助鄉親,使其工作與生活穩定的角色;民國80年前後,隨著台灣經濟起飛,90年社會福利漸趨完整,來台鄉親生活不虞匱乏,所以金同會的功能逐漸調整,鎖定文化及世代傳承,比方各會發放獎助學金皆與青年有關。當宗親團體或創會老人逐步凋零,宗親會的傳統功能也必須與時俱進,不再只是泡茶聊天搏感情,而是要培養下一代,培養年輕人的力量,讓年輕人走出去,放眼國際,就像早期的救國團,我們要建立自己的人力與人才資料庫,未來同鄉會的重點在青年這一塊,我們這些老人則是要輔導他們、提供支援與資源,幫助他們走出去。」
翻轉金門 有賴新世代助攻
有感於培育新世代的必要,總會於2017年成立青年團,積極培養改變金門現狀的種子部隊。對於台灣金同會總會青年團的成立與會員招募條件,李台山點出與東南亞各國金門會館青年團定義上的不同:「台灣的青年團鎖定年輕一輩:18-40歲,今年第二屆的招募年齡比去年的20歲還小,我們希望年輕人儘早走出來接觸社會與宗親團體,學習如何服務鄉親,青年團也會輔導這些年輕人就業與創業,我們不只和他們分享原鄉點滴,也分享職業技巧、國際觀,他們也趁此機會認識海外青年與成功典範,在學習與互動的過程中他們有機會認識商業、工業會金門前輩,有助資源與人脈的累積,這些都是台灣青年團的特色。另外,我們每年都會招收新人,培訓重點是先給他們概念,而不是要他們馬上就業,就算無法常出席同鄉會活動也無妨,種子部隊的培養不一定要立竿見影,馬上看到成果,畢竟人才的培育需要時間累積,但現在一定要開始做才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