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聖侯恩主公與牧馬侯祠

發布日期:
作者: 蔡清其。
點閱率:2,990

一、開浯恩主:
「聖侯恩主公」,民間尊稱為「恩主公」,姓陳名淵,唐朝人,祖籍河南光州固始縣,是當時的一位牧馬專才,對於開墾金門有很大的貢獻。
 金門,古稱「浯洲」,最早有居民居住,始自東晉元帝建武元年(西元三一七年)。據《金門縣志》記載:那時因為五胡亂華,為逃避戰亂,先民先後南遷東渡,據說有蘇、陳、吳、蔡、呂、顏等六姓最先遷居金門,那時金門是一個海上仙洲,世外桃源。
 唐德宗貞元十九年,時當西元八○三年,福建觀察使柳冕奏請皇帝設置「萬安牧馬監」於泉州,以繁養馬匹,增加軍力;當時在泉州地區一共設有牧馬區五處,舊稱浯洲的金門便是其中之一。當時擔任牧馬監的陳淵奉旨率領部下李俊、衛傑、錢舍人、王舍人及十二姓氏,包括蔡、許、翁、李、張、黃、王、呂、劉、洪、林、蕭等姓氏族民前來金門屯居墾殖,牧養馬匹,這是浯洲最早有規模性的開發。後代金門子民遂尊稱陳淵為「開浯恩主」,或尊稱為「恩主公」。
二、浯洲牧場:
 恩主公陳淵率領部下及先民來到金門,選擇土地沃腴、水草豐沛的庵前豐蓮山麓一帶,開始駐紮牧馬,他們不畏艱辛,共同合作,廣興水利,開田闢地,遍植草原,牧畜蕃息,雲錦千百成群,並要自己生產糧食,在他們披荊斬棘、胼手胝足努力下,將金門從蠻荒之地開墾成為一處海角樂園、人間樂土,從此島上耕稼漁鹽日益興盛,生聚日益繁盛,人煙逐漸密集,使金門海島有了發展的基礎。
 那時豐蓮山坪曰馬坪,湖曰駟湖,溪曰洗馬溪,陳淵慈惠於民,且有道術,人們都視他為「天駟降精」。由於陳淵熟悉馬性,又善於驅策,據說陳淵牧馬時伐鼓豎旗,所有馬匹都會認旗排隊,大家都佩服萬分;當他賣馬時,十匹會送一匹,但等到顧客欲帶買馬回去時,贈送的那一匹馬卻不跟著走,人們尊稱他為「馬祖」或「馬神」。豐蓮山這一帶有很多陳淵的遺蹟,因為他帶很多的子民前來開墾牧馬,而且浯洲原本很乾旱,所以開鑿了很多的水井,以備灌溉之需,或稱藥井,可以治病。故後世尊稱他為「牧馬侯」,實當之無愧。
 三、 建廟追封:
陳淵,最後成為金門的守護神。陳淵逝世後,島上子民及鄉人為緬懷其恩澤,就在其最初牧馬駐紮之處,築庵塑像,早晚祭祀,號稱「護驥將軍」,被奉為金門的守護神。
 陳淵生前並未封侯,但傳說陳淵坐化後,島民塑泥為神像,立廟祭祀,而神靈顯赫,時時福佑島民。在元順帝時(西元一三三三年至一三六七年在位),傳說陳淵的陰靈曾經退倭有功,於是朝廷下令在豐蓮山興建七進的壯麗廟宇,以供其香火,賜廟額為「孚濟」,朝廷也敕封陳淵為「福佑聖侯」,敕封幽婚林氏夫人為「助靈夫人」,敕封李俊為「拱靈將軍」,敕封衛傑為「輔衛將軍」,封錢舍人為「都統」,封王舍人為「忠翊」,是為孚濟廟的創始,從此才有「牧馬侯」之稱號,所以世代尊稱為「聖侯恩主公」、「聖侯恩主」,或「恩主公」、「恩祖公」。
四、傳奇故事:
 據說宋朝時,這附近有一位林姓女子,是人家的養女,某天與幾位女子一起來到豐蓮山馬坪採桑養蠶,當進入此廟時,看見牧馬侯陳淵的塑像英挺俊逸,遂生傾心愛慕之情,除祈求採桑養蠶順遂外,並向牧馬侯神像傾訴愛意,祈願能嫁給祂做妻子,等到祭拜完畢,出來廟外後,那林姓女子突然心臟麻痺去世歸真了,不久,有一白鸞升空而去。經過十日,肉體仍不倒,鄉人商議要殮葬她,肉體竟然牢固得不能舉起,大家無不錯愕,後來鄉人認為此女子曾經發願要嫁給牧馬侯為妻,大家就商議塑造其遺體為神像,供奉在牧馬侯陳淵的右邊,成為陳淵的夫人。好感人的傳奇故事!
 還有一個傳說,就是有一個姓林的女子,善於養蠶,有一天到豐蓮山來採桑,見到牧馬侯陳淵的神像俊逸灑脫,正好手中有一條圍巾,就向牧馬侯禱告說,如果牧馬侯願意她以身相許的話,那麼圍巾拋上去就永遠不會掉下來,於是那姓林的女子把圍巾往上一拋,結果圍巾飛了出去,竟然沒有掉下來,因為它掛在樹上,所以掉不下來。過了一段時間,這女子突然去世了,鄉人都認為其靈魂已經嫁給了牧馬侯,就供奉她的神像,成為陳淵的夫人。又一個感人肺腑的浪漫故事!
 五、神威顯赫:
自唐以來,禱求屢驗。據說當時遇到乾旱,至廟中禱告,則普降甘霖;遇到蟲荒,則驅蝗赴海;有疾病求禱,則湧出靈泉,飲者痊癒。
 在元順帝時,倭夷侵襲浯島,群舟泊於東南海,好多鄉村都飽受焚掠,因此來到廟中哀禱牧馬侯捍衛家邦,牧馬侯即著驗靈威,陰風陣陣起,壁上畫馬皆嘶,如欲赴敵應戰的樣子。第二天,狂風大作,海面揚起大波浪,陰雨綿綿不絕,倭寇船隻觸礁連連,倭賊落海漂流,又大作黑霧,不辨方向,倭賊四處散逃,死傷無數,最後餘寇偷偷離去,不敢再掠奪,皆牧馬侯陰贊的功勞。元順帝得知此事,為其神威所感動,即賜廟敕封侯,前亦述及。
 傳說在明代時,倭寇又來犯,這些倭寇是日本南方九州一帶殺人犯,相偕來到福建沿海搶劫;當他們來到浯洲時,忽然日月無光,濃霧密佈,飛沙走石,日本船隻被大風、黑暗、濃霧所籠罩,隱約之中雲端戰鼓頻傳,好似有成群神兵神將下到凡間,倭寇見狀,大吃一驚,遂逃去。不久之後,有一樵童獲得牧馬侯陳淵的託夢,言其受到戰傷,樵童醒來,告知鄉民,鄉民立即跑到廟中一看,神像金身果然裂開流血,村民只好重新雕塑,現在的塑像乃是清代所重塑。
 六、牧馬侯祠:
陳淵被尊稱為牧馬侯,始於元朝。豐蓮山牧馬侯祠,位於金城鎮庵前村,元朝時稱做「孚濟廟」,又稱「庵前恩主公」或「牧馬王廟」、「牧馬王祠」,民國八十六年改稱「牧馬侯祠」。牧馬侯祠主奉聖侯恩主公,旁祀聖侯恩主林氏夫人,配祀拱靈將軍李俊、輔衛將軍衛傑、都統錢舍人、忠翊王舍人等;現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廟宇。
 牧馬侯祠,元朝末葉蓋到七落,此地成為金門長久以來最大、最著名的廟宇之一。牧馬侯祠歷經明代重建、清代重修重建,民國初年又重建一次,民國七十三年十月略有修葺,直至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又再度重修完竣,現在為三落的廟宇。若以唐德宗末年(西元八○四年以後)起算,迄今至少有將近一千二百年之歷史,實在是金門年代悠久的古廟之一。
七、金門紛奉:
自唐朝以來,金門各地紛紛建立宮廟,奉祀牧馬侯陳淵,長久以來,島民一直尊稱陳淵為「恩主公」,除金城庵前村「牧馬侯祠」(又稱孚濟廟)始建於唐代外,茲將金門其他各地供奉牧馬侯恩主公的宮廟列述如下:
 金湖瓊林村「孚濟廟」,始建於宋代,主奉牧馬侯聖侯恩主公及其夫人;瓊林村「保護廟」,明朝嘉靖三十九年,配祀牧馬侯聖侯恩主公;金湖下莊村「恩主廟」,始建於明代;夏興村「孚濟廟」,始建於明代;金城賢厝村「泰安宮」,始建於明末;古崗村「仰雙巖」,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峰上村「孚濟廟」,始建於清康熙五十年;金寧榜林村「聖侯廟」,始建於清代;金沙英坑村「恩主聖侯廟」,始建於清光緒年間;金寧上后垵村「聖侯廟」,始建於民國四年。
八、源遠流長:
 對金門人來說,供奉聖侯恩主公,紀念牧馬侯,具有其歷史文化傳承的價值,也具有飲水思源、慎終追遠的意義。據記載,拜先民遷澎湖、遷台灣之賜,自宋元明清,以至民國以來,台灣各地也陸續建立宮廟,奉祀恩主公;就連遠在新加坡的僑鄉也建有孚濟廟,供奉著家鄉的守護神「開浯恩主」,足見牧馬侯恩澤是無遠弗屆、源遠流長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