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
-
實踐醫療在地化 金門IDS計畫提昇有成
本縣衛生局局長李錫鑫於本月5日受邀出席「全國山地離島偏鄉醫療觀摩會」,研討山地離島醫療發展現況。衛生局說明,臺北榮民總醫院自民國94年起承作金門IDS計畫,為逐步實踐在地化醫療,減少病患後送轉診情況,在健保署和金門縣政府的合作下,由北榮派出專科醫師進駐金門醫院,提供急診醫療、專科檢查、專科門診、專科駐診等服務,以提高金門在地醫療量能;至今投入的專科醫師支援急、門診共38,488診次,專科駐診累計1,357名,醫師、醫事人員支援專科檢查也有2,299診次,已服務超過80萬人次,大幅提昇金門醫療品質。 李錫鑫指出,在金門、馬祖、澎湖等離島IDS醫療中,金門IDS是最精緻、擁有最佳品質,成果也是最豐碩的;特別感謝北榮長期對金門醫療的支持與付出,不論是協助心導管室的成立、神經外科的進駐、協助癌症者之化學治療,以及遴派醫師全天候支援,大幅提昇就醫便利性,讓金門鄉親減少臺金奔波之苦,對金門急重症醫療的完善有莫大功勞,也讓縣內緊急轉診後送率有顯著下降,是達成在地化醫療的重要指標。 會中,北榮神內醫師季康揚分享自己於金門支援時的案例,一位住在小金門的婆婆,晚上將近十點突然意識改變、單側無力,經烈嶼分院急診醫生判斷為中風,立刻聯絡海巡,由海巡艦艇將婆婆送至大金門,再由救護車送往金門醫院,經診斷為典型中風,立即注射血栓溶解劑,並安排飛特立專機後送北榮,聯繫麻醉科及放射科做電腦斷層的灌注掃描及取栓。季康揚認為,如果沒有IDS計畫支援,後送時間或是等待支援的時間,可能就會錯過中風黃金治療期,患者後續恢復可能就不會這麼好。 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陳威明指出,北榮承作金門IDS計畫已邁入第18年,在健保署與金門縣政府的合作下,北榮派出多位專科醫師進駐金門醫院,並協助金門醫院成立心導管室,自104年正式啟用後,截至111年3月已治療1,632位病患,讓金門鄉親因急性心肌梗塞後送的比例從31%下降到4%,105年核磁共振造影室正式啟用,108年更開始了癌症化學治療,免去病患臺金奔波之苦,這是提昇金門在地化醫療的重大成果。陳威明亦表示,金門醫院的進步大家有目共睹,十分感謝中央健康保險署及金門縣政府給予臺北榮民總醫院機會為離島醫療盡一份心力,北榮將持續給予最大的支持與幫助,精益求精,心繫金門,守護金門鄉親的健康。 本縣衛生局強調,培養人力、增進設備、提昇醫療規模和品質,積極強化以金門醫院為核心之醫療在地化,是規劃金門醫療產業的重要策略,目前縣內心血管疾病、緊急手術、癌症化療等醫療服務皆已到位,在地急重症照護日趨完善,未來衛生局會持續精進和更新設備、人力,讓在地醫療取得更大成果,也讓鄉親獲得更多的關懷和照顧。
-
金門島裡島趣:國際設計師-學生工作坊12日截止報名
你對設計思考認識多少?你想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嗎?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主辦,委由好金門國際傳媒團隊執行的「2022國際設計思考教育活動」,第一波3場次工作坊,即日起至12日止開放報名,歡迎國小五年級以上、國中三年級以下學生填表報名,不要錯過這個專為金門在地文化打造的設計思考活動。 縣府教育處說明,為實踐金門縣國際教育實施綱要「全球思考‧在地行動‧創新思維無國界」,該處特別規劃「金門縣2022國際設計思考教育」學習方案,積極培育全縣中小學學生設計思考及解決問題能力,希望訓練學童成為具備思考力、實踐力、創新力及國際視野的新世代。 第一波活動自8/15到8/23開辦3場次紮實又有趣的「金門島裡島趣:國際設計師-學生工作坊」,將邀請全縣國小五年級以上至國中三年級以下學生全程免費參加,活動設計將「國際教育(International Education)」與「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結合,以訓練解決問題能力的新興教育方法論,強調如何讓設計思考融入教育,培養孩子解決問題、應變世界的能力,分別由來自捷克、法國與美國的國際設計師帶領學生一起以金門在地議題出發,尋求創新解決方案,並創造更多的可能性,迎向未來世界的挑戰。 工作坊主題包含建築、繪畫及音樂,善加運用金門在地的天然資源,重複使用再結合創意發想,達到永續思維的理念,活動內容如下: 課程一:8/15(一)8/16(二)捷克Petr Danda-「住在金門的好」;透過有趣的活動,加深對視覺識別和建築價值的認識。 課程二:8/17(三)8/18(四)法國Olivier Ferrieux-「繪出金門的好」;讓學生能對生活周遭的人事景物更有感受,對於色彩、圖案性質與多元媒材的創作結合更具信心。(課程二僅限國中生參與) 課程三:8/22(一)8/23(二)美國Ross Aftel-「聆聽金門的好」;學習打擊樂到學習圖形樂譜,讓學生繪製自己獨一無二的樂章,培養即興演奏的技能。 活動地點在金門大學綜合大樓一樓國際系106教室,教育處提醒,3場次課程均由家長接送學員至上課地點報到及活動結束後接送,另報名採先報名先錄取,主辦單位保留活動變更之權利,任何活動內容修改更正,以臉書公告為準,此外,凡遇天災或不可抗力因素,需延期辦理活動時,將另行通知。活動最新資訊,歡迎至「金門島裡島趣」粉絲團按讚即可收到第一手資訊,報名相關資訊可洽詢0908325351王小姐。
-
車船處召開年中工作檢討會
金門縣公共車船管理處召開111年度年中工作檢討會,由處長吳志偉主持,各課室主管及同仁均前往參加,並邀請上級單位金門縣政府觀光處科員張功潭列席指導,檢討過去半年處務工作成果,亦籌謀策進後半年度施政主軸及工作目標。 吳志偉首先感謝與會同仁平日的辛勞與付出,該處業務性質繁雜,有賴同仁們兢兢業業,奉獻一己之力,使車船處各項業務能按部就班的推動與執行,以四通八達、完善無縫交通路網為目標,致力打造縣內便捷優質的公共運輸環境。之後由車船處各課室依序進行業務計畫執行、工作重點及未來努力方向報告,進行案件檢討及意見交流。 與會的縣政府觀光處科員張功潭也對車船處近年愈發展現業務的正向活力表示肯定,而針對車船處經營縣內公共運輸業務,縣府依舊會全力支持,請車船處同仁可安心在工作崗位上提供鄉親更創新、優質的服務;他另提出業務改良建議,包括公車路線新增或調整站點,公車動態資訊系統之連動呈現,宜縮短系統更新時間,儘速顯示正確乘車資訊;至於評估站點建置候車亭,需有票證等客流量數據資料作為參考並納入研議基礎,再決定是否於現地設置候車亭及其規格大小,並審慎評估候車亭設置地點之優先性排列。 吳志偉表示,符合民需的公車行駛路網規劃、周全的配套硬體設施及員工服務品質乃該處任務及課題,基於本縣村里聚落、道路系統與交通特性等因素考量,為實踐人本交通規劃理念,以服務民眾為目的,需突破外在環境挑戰,多方權衡後採取妥適作為,針對各課室重要業務推展,特別要求下列事項列入追蹤管考: 一、金門大橋目標通車期程為10月中旬,而大小金門公車路網計畫已於111年7月經縣府核定,可貼切服務鄉親在通勤、就醫、就學、購物日常之民行需求,但此項措施鄉親可能尚未清楚了解如何搭乘與有效利用,為免辜負此計畫推動的良善立意,後續路網規劃成果內容於各社群管道上的行銷、宣導極具重要性。 二、未來金門大橋通車後,金門本島與烈嶼鄉聯結的運輸模式,將由過去的船運轉變為陸運,故對於烈嶼通勤鄉親來說,公車沿線途經的候車亭環境場域、智慧動態資訊顯示系統設置等硬體項目均有檢討、調整及優化之需要,須巡檢烈嶼各鄉鎮村落不同站點候車設施,積極改善並於大橋通車前如期完成,以營造優質便利的候車空間。 三、電動巴士乃未來通勤大眾運具趨勢,且為力拚淨零碳排,中央政府已設定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政策,為應對未來可能投入運能的電巴充電量需求,車船處場域的充電樁等先期設備的擴充建置,宜分階段、分期程備妥腹案;並構思妥善運用既有建華停車場內太陽能自主發電系統,產出綠電除販售台電公司外,並與電巴的充電設備完成電力系統整合。 四、為提昇整體公共運輸服務品質,提昇乘客滿意度,該處通盤檢討全縣公車候車亭座落位置、候車環境及公車停靠空間等現況,衡量現地條件及票證資訊分析等要素,將老舊候車亭漸進式汰除或翻新,因應現今候車亭追求簡潔明亮、易於管護的潮流。 五、車船處提供運輸服務品質之良窳,由客訴案件作為資訊回饋及檢討依據,該處定期召開會議,彙整每月客訴案件態樣及後續處置情形並加以檢討,同時將各案處理、改善結果列冊以茲借鏡;每逢員工定期教育訓練期間,邀請資深同仁或外部專家講授服務品質課程,深化以人為本、服務導向觀念,提昇同仁服務知能,並建立橫向溝通管道,期能迅速處理解決各業務突發問題。 六、針對車、船安全建立內控制度,成立稽查小組並律定督導抽檢實行辦法,要求同仁全面落實實施公車、船舶每日自主檢查及設備定期檢核,依據檢查表按表操課,確保設備或機件正常運作及遵循交通法令規範,以維交通載具行駛安全。 七、有關台灣好行金門線,該處已連續7年(2015年至2021年)榮獲交通部觀光局舉辦台灣好行服務管理及服務品質優化作業滿意度評比「客運業者組」第一名。除提供優質、完善旅遊服務路線外,近幾年亦導入線上訂票、四國語言導覽服務等便民作為,並不定期提供票價優惠刺激旅遊意願,後續加強台灣好行金門線推廣力度,吸引遊客沉浸、體驗金門之美。 八、依據職業安全衛生法第22條及勞工健康保護規則第4條規定啟動車船處與浯江輪渡公司員工臨場健康服務,員工得透過諮商醫事人員尋求專業醫療建議,維護員工身體健康。 吳志偉期勉該處同仁應具優秀的工作能力與條件,而各項業務需透過同仁自身的常識觀念著墨、學習,但許多細節仍需親身體驗,或於團隊場合進行分工溝通協調,研擬具體解決問題方案後才有辦法突破自我,更加進步。另外,處內同仁肩負縣內大眾運輸任務、備極辛勞,第一線車運、船運同仁全年無休辦理疏運工作尤是如此,小三通同仁也需支援執行車、船運具防疫清消作業,工作時需秉持主動積極、親切熱忱的精神,落實為民服務,追求安全第一。 而車運業務諸如金烈公車路網資訊發布、車輛與人力調度營運管理計畫、友善候車環境建置等因應金門大橋通車前置作業之整備尤為關鍵,吳志偉也請同仁群策群力,在現有基礎上持續精進,結合大數據資料逐步導入智慧升級措施,創造更多施政亮點;浯江公司大小金船運業務,即使金門大橋通車在即,同仁仍應盡心盡力於船運工作,恪守份內職責,嚴格把關船舶航行安全,提供乘客一個便利、安全又放心的乘船環境。
-
高市府社會局長謝琍琍訪金江關懷據點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長謝琍琍,在專門委員陳绣裙、長青中心于桂蘭主任陪同下,前往金江(金門鄉親暨鹽埕區江西里)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視導,受到高雄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陳德順、據點的長輩及志工們的熱烈歡迎。謝琍琍除感謝同鄉會的熱情付出外,也期盼同鄉會提昇服務能量、增加服務時段,以嘉惠鄉親及社區的長輩。縣府駐南區主任蔡忠盼、副主任段宜君也連袂出席這項活動。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肯定金江關懷據點的績效,推薦其參與健康促進2.0專案。在長達三個月的時間裡,由物理治療師、營養師、心理師、藥劑師等組成的專業團隊,來進行志工培力及活動帶領。這對志工是增能、對學員是大利多。 高雄市金門同鄉會附設的金江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係鄉親蕭月娟講師一手媒合及帶領下而成立的。緣起於機場服務時,高高屏3個同鄉會人員彼此的分享。蕭講師認為高市金同會的場地、理監事參與的意願、鄉親及會館所在地(鹽埕區江西里)長輩人口數的比例,都符合設置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條件。 在蕭月娟劍及履及的推動,以及高雄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陳德順、常務監事陳國明、總幹事李沃植、秘書許清練的大力支持下,金江關懷據點順利在110年10月1日正式成立。 近一年來,據點也陸續推出系列溫馨又有意義的活動,包括據點特色課程、防詐宣導等,執行秘書許清練還特別將刊登在金門日報的6篇活動報導,匯整成小冊,送給與會貴賓,受到一致的好評。 負責督導關懷據點業務的長青中心主任于桂蘭,十分認同金江關懷據點的願景,「活到老、學到老;玩到老、一起老。」很具體描述了關懷據點的設置用意。長輩來到關懷據點,學習新知、動動手與腦、透過運動器材等來增強體能、做做手工藝;彼此關心、相互交流,讓老年生活依然精彩。鹽埕區公所社經課長黃國梁也高度讚賞據點的課程多元、活潑而且充實。如果將來能增加服務時段,更是長輩之福。會館所在地的江西里,鄭錫國里長與同鄉會互動密切,他也大力請求社會局能給予經費的補助,讓同鄉會設置電梯,方便長輩免爬樓梯之苦。 縣府駐南區主任蔡忠盼除了認同同鄉會辦理關懷據點,不但資源可以共享,據點的業務費或多或少也能挹注同鄉會的水電及電話費等,算是不無小補。但更重要的是,設置關懷據點,真的是造福鄉親。蔡忠盼觀察金江關懷據點之所以能成功,理事長的態度很關鍵,特別是看到同鄉會的理事長、常務監事、總幹事,上課從不缺席。他笑著說「這把年紀還能拿全勤獎,要給100個讚」。
-
清大林世昌執行長率60餘位碩博士生移地金門教學
清大科技管理學院在職專班林世昌執行長日前率領Eric Lab研究室成員暨家屬60餘人,跨海來金門展開為期四天三夜的移地教學暨學術活動,期間並舉辦以女性崛起為主題的「當代女力工作坊」以及論文分享等一系列學術成果發表。 畢業於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經濟學博士的清華大學林世昌執行長,是目前國內大數據分析數一數二權威學者,兼具經濟、商學與實證分析專業,並擁有滿腔的教育熱忱,更以「利他」做為實驗室最重要的教育精神,林世昌指導的學生不計其數,不論畢業抑或在學研究生,皆能自動自發為實驗室的交流以及傳承盡一己之力,此強大的實驗室核心價值,讓團隊更趨茁壯團結,彰顯清華大學「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校訓以及「行勝於言」的實踐精神。 抵金移地教學的碩、博士學生涵蓋校務研究中心、經濟系、英國利物浦大學雙聯博士班、科管院在職專班的EMBA、Dual EMBA、MPM、MBA、HBA以及MFB等班別,林世昌利用此行機會再次建立起清大校本部以及金門教育中心博、碩士生的交流橋樑。 此行的重點活動是由林世昌於金門尚義機場會議廳主持的「當代女力工作坊」,第一篇論文由清大在職專班E22陳秀鳳分享「解析瑜伽參與、中斷練習及持續練習因素之計量分析」。接著由今年初取得英國利物浦與清華大學經濟學雙博士的Jac Thomas遠端連線報告有關兩性平權在台灣低生育率之下所扮演的角色,該文甫於Asian Population Studies接受刊出。最後也由MPM-22袁尉慈發表「領導人性別與政府體制是否影響新型冠狀肺炎下之防疫政策?」的研究成果。 林世昌隨後並帶領所有同學前往金沙鎮述美國小,除了為Eric lab成員劉界宏校長在述美國小任期的最後一天,贈花歡送表彰其任內的卓越表現,並設計「瘋狂抽獎」的分層隨機抽樣,由10位Eric lab同學發表三分鐘的研究發想、感想與心得,以此別開生面的方式慶祝劉界宏校長調任烈嶼西口國小。 此次金門行,林世昌還特別商請金門大學前校長李金振(現為清華大學金門教育中心總監)導覽金門大學,藉由李總監生動細膩的解說,同學們皆能體認金門大學從無到有,艱辛的建立過程,十七年孵化出十一棟建築物,面對重重挑戰與關卡。 同學們在行程尾聲也搭乘「初日號」,從海上近看即將竣工的大、小金門跨海大橋,以及近在咫尺的廈門,面對歷史浪潮來襲與轉型,清華大學致力於金門戰地高等教育深耕萌芽,加諸Eric Lab實驗室「利他」的核心價值,戰地堡壘與高教無違和感的浸潤結合,可以預見金門無可限量的學術、文化發展潛力,金門也注定將再次於歷史上寫下高教篳路藍縷的美麗篇章。
-
第31屆金城盃籃球賽頒獎閉幕 活動圓滿
2022年「第31屆金城盃籃球賽」經過6天共34場的激烈賽程,於昨日下午正式畫下完美句點,社會組由烈嶼鄉公所拿下冠軍金盃;菁英組方面,冠軍金盃由能仁家商抱走。金城鎮長李誠智感謝所有球員及球迷的熱情參與,並和大家相約明年再見。 金城盃閉幕典禮於昨日下午4時許在縣立體育館舉行,由金城鎮長李誠智主持,縣府社會處長董燊、教育處副處長陳家輝、縣立體育場場長蔡木川、金城鎮民代會主席陳天成、代表郭永隆、胡凱宇、翁沂杰、賢庵里長顏士強、昇恆昌經理劉雅均等貴賓出席,並且擔任頒獎人,頒發獎盃給予前幾名的隊伍,祝賀獲獎的球隊。 近幾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兩岸大學籃球交流暫時中斷,為了不讓引頸企盼的球迷們失望,近年來,金城盃菁英組賽事特別邀請國內關注度最高,同時也是最拚搏、最熱血的HBL全國高中籃球聯賽、110學年度前八強—光復高中、南山高中、能仁家商、泰山高中、東泰高中、錦和高中、108學年前八強南湖高中,以及國手級的中華台北U16男子籃球代表隊同場競技;而社會組則有烈嶼鄉公所、金門高中、金門農工及沃皮斯潮流組隊共襄盛舉,場場都吸引眾多年輕學子到場觀賽。 鎮長李誠智並感謝金城盃籃球邀請賽裁判長李增輝率領的裁判團隊,本屆金城盃籃賽,特別邀請國內P. LEAGUE+聯盟裁判長林錦龍,以及賴建忠、陽和平、黃振峰、洪永昱、伍銳威、王立昌及張瑋峻,T1聯盟黃永助、SBL聯盟張峻橋、黃少伯(金門籍)、UBA張弓弘及WSBL楊翔燁(金門籍)等裁判老師們,陣容堅強,為金城盃做最公正、專業的執法。 李誠智表示,要在金門舉辦菁英組賽事,的確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但就像愛因斯坦說的「唯有那些異想天開的人,才能完成不可能的事」。金城鎮公所樂於為所有籃球愛好者打造一個跳脫窠臼、精益求精的賽事舞台,更願意藉此鼓舞所有人:「擁有夢想的人,不做選擇題,只做證明題」。他也感謝所有運動員用認真的態度、拚搏的精神,帶給觀眾們場場精彩、難忘的籃球賽事。 縣府社會處長董燊表示,這屆金城盃籃賽,讓他感受最深的是球隊年輕朋友展現活力、愛運動,場邊的垃圾會自己撿,顯示教育成效佳,並歡迎台灣球隊明年再來金門比賽。 社會組方面,由以烈嶼鄉公所贏得冠軍,獲得獎金新台幣2萬元及獎盃一座;亞軍為金門農工,獲得獎金新台幣1萬5千元及獎盃一座。最佳球員獎分別是:(烈嶼鄉公所)洪維航、(烈嶼鄉公所)蔡松益、(金門農工)楊人翰、(金門農工)徐聖祐、(沃皮斯潮流)余明駿、(沃皮斯潮流)蔡士雍(增列)。最有價值球員:(烈嶼鄉公所)陳令飛。 菁英組方面,由戰績六勝一負的能仁家商贏得冠軍,獲得新臺幣3萬元及獎盃一座;亞軍為泰山高中,獲頒新台幣2萬元及獎盃;季軍為東泰高中,獲頒新台幣1萬5千元及獎盃,最佳五人獎則為(能仁家商)王翊仲、(能仁家商)吳宇撒、(泰山高中)張祐偉、(泰山高中)李垣宏、(東泰高中)蔡承翰。最有價值球員:(能仁家商)鄒子羲。
-
古寧頭李氏宗親會理事長就職 楊鎮浯頒當選證書
社團法人金門縣古寧頭李氏宗親會昨日中午舉行第七屆理事長就職活動,縣長楊鎮浯頒發當選證書予新任理事長李正騰。楊鎮浯向新任理事長及理監事道賀,希望新的理監事會能在既有的基礎上發揮組織的運作,繼續來服務宗親,推動宗親會會務。 楊縣長也以李氏宗親就像一家人,尤其在縣府團隊中就有很多優秀宗親協助縣政推動,是感謝李氏宗親的牽成,並領受這很重要的一份情。看到李氏宗親會團結、凝聚力強,是期在新任理事長李正騰接任帶領下,積極展現作為,會務愈來愈好。縣府也會在相關建設儘量配合,縣政整體施政更能一起繼續合作打拚。 金門縣古寧頭李氏宗親會第七屆理事長就職暨幹部授證典禮,昨日上午十一時起在盈春閣餐廳舉行,印信交接典禮在常務監事李敏豐監交下,新任理事長李正騰與原任理事長李增財完成印信交接。縣長楊鎮浯頒發當選證書予新任理事長李正騰,再由李正騰頒發當選證書予各理監事和會務幹部,正式就職。 金門縣金寧鄉湖峰楊氏宗親會理事長楊肅元,也特別親自到場,並致贈書有「敦親睦族」匾額祝賀;李氏宗長李錫榮因腿傷未克出席參加,是由媳婦盧淑惠代轉他捐出三萬元做為宗親會會務基金。 卸任理事長李增財謙虛表示,八年理事長做得不好,要向宗親致歉,也感謝宗親的支持,並期在新任理事長帶領下,李氏宗親會更團結和諧。 李正騰也頒發證書予常務理事:李汶泱、李銘坤、李開陣、李明瑄。理事:李天送、李增遠、李開盤、李國輝、李朝金、李再杭、李智能、李世瑤、李錫東、李誠智。常務監事:李敏豐。監事:李麗興、李志鴻、李水思。同時聘任總幹事:李俊彥,副總幹事李有財、李成志,出納李增鑫,會計李逢慶。 金門縣古寧頭李氏宗親會由新任第7屆理事長李正騰代表致贈紀念牌予卸任第6屆理事長李增財、第1-5屆總幹事李開陣、第6屆總幹事李琳瑯,感謝為會務奉獻心力。 李正騰也感謝宗親的支持,表示當選是責任的開始,未來將在既有基礎上,致力會務創新,以及加倍努力於會務發展、推動。更感謝縣長楊鎮浯以存好心、多做事,清廉正直用心縣政施政,是呼籲宗親繼續支持他連任。 昨到場除李氏宗親會宗長、宗親外,立委陳玉珍、前縣長李沃士、縣議員李應文、李養生、縣府社會處長董燊、建設處長李有忠、金門縣衛生局長李錫鑫、金城鎮長李誠智、金寧鄉長楊忠俊、金城鎮民代表會主席陳天成、金門縣翁氏宗親會理事長翁明楷、前國民黨金門縣黨部主委石兆瑉等,均到場祝賀參與,場面熱絡。
-
避免重複感染 縣府籲鄉親完整接種疫苗
金門昨(7)日新增104例COVID-19確診(K10412-K10515),全縣個案累計10,515例,約占常住人口15.83%。縣府表示,確診者自然抗體會隨時間消失,仍有穿透性第2次感染可能,目前金門計有13人有重複感染情形,提醒仍應完整接種疫苗。 金門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說明,ACIP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李秉穎指出,一開始大家認為得過新冠會獲得無敵星星,但現在知道並沒有無敵,有時還會穿透性第2次感染,免疫力不知道可以撐多久,自然感染抗體還是會消失;且打疫苗不會讓慢性病更嚴重,慢性病或潛在疾病者,可在病況穩定下接種,有效降低感染後重症的風險,對可能出現的BA.5疫情,仍有保護效果。因此,呼籲確診者也要打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7月1日曾宣布「COVID-19重複感染之定義及個案處置原則」,重複感染之定義包含二類別:(一)已解除隔離治療之確診個案,如於發病日或採檢日1至3個月內症狀惡化,且PCR檢驗陽性且Ct值<27或抗原\核酸快篩陽性;(二)已解除隔離治療之確診個案,於發病日或採檢日間隔至少3個月後再次PCR檢驗陽性且Ct值<30或抗原\核酸快篩檢驗陽性。以上這兩類民眾將被判定為二次染疫,目前金門縣已有13人有2次染疫的情形。地區指揮中心建議,確診者仍要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基礎劑及追加劑,高風險者,如長者、免疫低下族群,更要接種第2次追加劑,不管有沒有確診都要完整接種;而確診者,從發病日或確診日(無症狀感染者)起,間隔3個月且無急性症狀後,就建議施打後續尚未完成接種的疫苗劑次,完成COVID-19疫苗基礎劑及追加劑接種。 地區指揮中心並指出,目前中央已開放50歲以上成人、機構住民、免疫力低下或不全者等對象接種第2次追加劑,尤其65歲以上長者感染後導致重症風險高,應儘速接種,以提升免疫保護力。此外,醫事人員、機場港埠、居家檢疫、航空機組員等相關工作人員,也可評估自身染疫風險及意願接種。 金門昨新增104例確診,個案累計10,515例,約占全縣常住人口15.83%;目前收治中69例,其中無症狀或輕症61例,中症5例,重症3例;確診者居家照護749例。另經衛生局疫調,密切接觸者新增匡列居家隔離者109人,目前居家隔離261人,解除居家隔離115人。此外,目前醫院負壓及專責病床總計40床,已使用18床(含1位居隔個案),尚有空床22床,顯示地區各單位的應變得當與醫療資源能量充足。
社論
-
做好防疫保健與社會建設 造福人群價值永遠光亮
報載:國內出現BA.5本土社區感染病例,中央指揮中心表示:BA.5感染能力較強,已成歐美國家流行株,但據國外研究,感染BA.5重症風險並未增加,重複感染症狀可能比前次輕微,惟專家提醒,面對第七波疫情,入冬以後再度升溫種因存在,相較曾經感染過之個案,先前從未染疫之民眾感染風險更高,呼籲年長者及幼童儘快把疫苗打好打滿,落實防疫措施要求,提昇重症保護力。 無可否認,由於疫情反覆不穩,起起伏伏,新冠肺炎病毒儼然已成保健與經濟終極制裁者,儘管政府主管防疫大計部門,審情度勢,秉持〈防疫與經濟〉政策併重,循序漸進放寬防疫限制與要求,卻也引起醫界人士高度關注,咸表放寬口罩令、室外運動與工作可以免罩,國外入境六類外籍人士開放來台,此舉各方反應不一,見仁見智,有人歡喜,有人擔憂。喜者,束縛已久,見鬆心情愉悅,憂者,認為得失難斷。 就有國內醫學專家直言,太早放寬室外免戴口罩,有點可惜。尤以針對六類外籍人士入境篩檢鬆綁,倘若百密一疏,BA.5毒株入侵國內社區顧慮倍增。正因如此,疫情無盡頭,兼以通貨膨脹指數直線上升,因果循環,平民百姓苦上加苦,諸如:此前一斤雞蛋只要20元,現在叫價55元,一碗剉冰、一盤炒麵,都得增加漲價支出,這些民瘼民困,事實就在眼前,竟仍有人視若無睹,頻以譁眾取寵為樂,醉心選舉,上演選舉秀,而將疫情威脅置之腦後,渾然忘了主人頭家,何況一旦大眾健康守不住,不僅遑論選舉,一切都將歸零。因而在此關鍵時刻,守住健康,實事求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才是根本。 前衛福部部長陳時中任內防疫功過猶待定論,縱無功勞,應有苦勞,茲為投入台北市長選舉請辭獲准,行政院核定衛福部長遺缺由常務次長薛瑞元上座,常務次長遺缺則由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升任,同時兼任中央防疫指揮中心指揮官,人事更迭、升遷調補,乃屬常態,不足為奇。只是新冠肺炎病毒席捲全球,毒株一變再變,國內疫情緩而不穩之際,衛福部主管防疫大計人事之異動,備受各方關注,也就有不同之反應與看法。 根據了解,承接中央防疫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學有專精,具有醫學專業,且經長期多層歷練,早在邱文達部長任內,奉派主掌金門醫院,任內積極負責,克盡全職,領導有方,鼓舞士氣,協調配合良好,同心同德,改革創新,齊力提升醫療服務品質,建樹良多,頗受好評。如今受命重用實至名歸。 再者,前部長邱文達曾在主持王必勝抵金履任金門醫院院長交接佈達典禮時,公開盛讚王必勝是位做事熱忱,為人誠實,具有專業與發展潛力優秀醫學人才。又說:他為了促使金門醫療水平升級,精挑細選王必勝接掌金門醫院,殷殷期勉他一本初心,人如其名,必勝必成,為金門鄉親作出貢獻。同樣地,他也深得部長陳時中之垂愛器重,國內多次防疫清零任務中,王必勝使命必達,陳時中說:王必勝執行中央防疫中心指揮官任務,他很放心。益見是幹才不寂寞,相信王必勝禁得起檢驗,特別是金門醫療窘境他最瞭解,金門鄉親對他有期待,也期盼他盡其所能,鼎力支援金門。 防疫保健是本,社會建設是本,兩者俱屬重要,且與眾生關係密切,因果互繫,影響深遠,偏廢不得。茲此,欣見金門大橋合龍成功,創下建設金門曠世紀錄,寫下金門歷史新頁,凡此即是政府親民、愛民、便民、利民,造福人群最具體、最有價值之施政服務美果。
-
國中小美術班開班 藝術教育向下扎根
繼去年金城國中美術班首次開班,地區美術教育今年再上層樓,不僅城中第二屆美術班滿招,經過一年多的籌備,中正國小藝術才能美術班,也順利開班,共有32位考生到考,錄取者並已於7月25日完成報到,城中、中正美術班相繼成班,象徵地區藝術教育向下扎根,具有重要意義。 都說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教育自然不可能速成,但凡一點點成績,都需要眾志成城,地區國中小美術班能夠順利成班,更少不了眾人的努力。 台灣的中小學美術班行之多年,相關法制健全,《藝術教育法》、《藝術教育法施行細則》、《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藝術才能班設立標準》等一應俱全,台北市甚至為有開設美術班的學校辦理「聯合招生鑑定」,不過,在去年城中美術班開班之前,全國各縣市僅金馬兩離島沒有中小學美術班,成為一個明顯的反差。 事實上,雖然此前金門沒有開設美術班,但台金兩地藝術界人士卻是早有倡議,根據相關人士的說法,此一倡議甚至已經超過20年,可惜也就僅止於呼籲,成立美術班一事始終沒有下文,足證此事並沒有想像般簡單。 依據前揭法規,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經報請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後,得設立藝術才能班,就具藝術才能學生之能力、性向及興趣,輔導其適當發展,所稱藝術才能班,目前係指音樂、美術、舞蹈三種班型,學校申請設立藝術才能班時,必須提出包括師資、課程、空間、設備及經費等項目之具體設班計畫,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於核准學校設立藝術才能班前,應就學校提出之設班計畫,聘請專家學者實地訪視,並審慎評估之。 以中正國小美術班為例,其實學校規劃已有一年多,為求盡善盡美,經過多次討論修改,並徵詢專家意見,課程除培養學生藝術技巧及審美觀念外,為彰顯地區藝術特色,亦加入在地文化元素,期望能培育出具有鄉土關懷與國際視野的未來藝術人才,經縣府教育處聘請中央及縣籍委員擔任評審,就教育理念、課程編排、師資、空間設備、經費、學生輔導、招生來源、社區資源等各方面深入評估,終於核准設立。 法規之所以明訂國中小藝術才能班設班標準,並明確規範美術班之師資、課程、空間、設備及經費均須經過主管機關審核通過,目的係保障藝才班學生之學習品質,讓具有優異藝術潛能之學生,能接受專業性之藝術教育,並兼顧原有國民教育學習課程,輔導其適性發展,以培植多元之藝術專業人才。 更讓人欣慰的是,去年率先開班的城中美術班,在一年後也已展現具體教學成果,在老師們專業的指導下,同學們已然交出用心的作品,贏得各界肯定,在城中、中正兩校審慎規劃,教師認真教學、同學用心學習下,假以時日,地區的國中小美術班定能肩負起學校專業藝術教育之責。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程,人才更是金門最珍貴的資源,近年來,在各級學校教育同仁一起努力下,地區學子的基本學力有顯著的提升,期待在國中小美術班開班後,藝文軟實力更能向下扎根,為地區培育更多不同領域的傑出人才。
-
基礎建設是金門未來發展的根基
基礎建設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技術及生活的重要需求,更是促進地方整體發展的要素,也是奠定國家未來發展的根基,金門為呼應中央的環境永續政策,包括「綠能建設」、「數位建設」、「水環境建設」、「道路建設」、「城鄉建設」、「因應少子化友善育兒空間建設」和「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等,均列為金門永續發展的重要工作。 近年來,本縣投入公共基礎建設實不遺餘力,不但帶動民間投資,激勵經濟發展,增進就業機會及提升消費動能等都有很大成效。其中在水環境的營造、農塘整治、穩定供水、循環永續、透水鋪面、節水省水、截水親水等基礎建設,讓水綠融合,更對環境植栽及道路綠美化有長遠之規劃,結合綠能太陽能、風電及智慧科學城的儲電理念,奠立長期建設發展基礎。 在道路交通方面,除持續規劃拓寬工程外,推動民眾有感建設,包括改善及增建停車場、提升道路交通品質、城鎮之心建設、開發在地型產業園區、文化生活圈營造、校園社區化改造、公共服務據點設置、休閒運動環境之營造,對提升公共環境品質,改善民眾生活條件有很大的助益。 在因應少子化友善育兒空間建設,推動0至6歲幼兒托育及教保公共化、營造友善育兒空間。加速擴大幼兒托育及教保的公共化,提供品質有保障的托育及教保服務,減輕家長經濟負擔,降低婦女就業障礙,扭轉少子化危機。 在青年就業基地的建置、年輕學者養成計畫、產業高階人才培訓、推動地方創生及農村再生計畫,更作了很大的努力,以社區聚落為核心,透過專業人才之延攬,增進青年創業、就業機會,協助地區建立創新創業生態社會,進一步與國際接軌。特別在後疫情時期,更加速經濟轉型與升級,提振長期競爭力,透過擴大基礎建設推動成果讓全民共享,為人民勾勒幸福藍圖,打造未來新金門。 金門縣議會在第七屆第七次定期會也通過許多有關基礎建設之方案,諸如:辦理「向海致敬-海岸清潔維護計畫」、「金門地區推動藍色公路海上遊程航線行銷計畫」、「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水與安全-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畫」、「大膽島北山海岸掏空保護應急工程」、「體驗觀光-地方旅遊環境營造計畫」、「自來水用戶設備外線補助計畫」、「金門地區水資源回收中心放流水回收再利用改善計畫」、「經濟部補助金門縣政府辦理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認定與查核相關業務」、金門縣第五期(108-111年)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羅厝漁港吊卸設備增設工程」、「漫遊後浦尋城趣-金門後浦商圈場域升級計畫」、「金門縣農村總合發展計畫」、「農地重劃區農水路改善」、「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運籌機制計畫」、「金門縣前瞻文資守護網絡計畫」、「公共圖書館多元閱讀推廣計畫」、「金門縣政府推動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建置情資整合資料庫平臺計畫」等地方基礎建設,都在楊縣長的「有序發展‧永續金門」之建設理念一一展現出來。 總之,基礎建設是為地區提供社會與人民生存發展基本條件,不同時期對地區基礎設施的發展、完善、配套有不同的要求。若能配合金門大橋的通車,結合烈嶼地質地景環境特色,設立世界認證的地質公園,開創國際級的旅遊勝地,加強環保、交通運輸、通訊、文化結合,更能發揮觀光旅遊之最大效益。若能再實現馬山港、金廈大橋的建設,與現有的料羅港、水頭商港、九宮-水頭碼頭,新湖、羅厝漁港、金門大橋連結發展多元交通功能,將成為永續金門未來發展的穩固根基。
-
從低碳永續家園評等殊獎談起
行政院環保署110年低碳永續家園評等,本縣金城鎮金水里獲銀級、金湖鎮新市里、新湖里得到銅級殊榮,但因受新冠疫情影響,由金門縣副縣長李增財,特於日前代為轉頒證書,以表揚及肯定歷年來積極投入低碳永續家園建構的工作。 本縣環保局針對此殊榮特地表示,此次獲得環保署推低碳永續家園評等「銀級」的金城鎮金水里,自103年起就積極參與環保署低碳永續家園的建構工作,且早於104年即取得銅級認證的成果。近幾年來,金水里再透過前水頭及後豐港,二個社區發展協會,持續精進各項低碳與環保工作,所以能取得此次的銀級認證。 至於獲得「銅級」認證的金湖鎮新市里、新湖里,主要以推動牆面植生或綠籬、社區農園、推廣使用節能燈具、節能電器、省水設備、在地飲食與共餐、推動資源回收等工作為主,推動成效在此次的審核中,都獲得環保署委員們的肯定,而他們也自我期許能夠朝著銀級認證邁進。凡此,均為本縣之殊榮,值得表揚及推廣。 面對氣候變遷,淨零碳排已是全球趨勢!為提升國人對減緩氣候變遷的認知,環保署特推動低碳永續家園活動,希望全民都能投入低碳行動,日常生活中就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提高減碳效益。並規劃六大面向,結合地方村里的力量,共同朝2050年的淨零碳排放目標前進。 尤者,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後,氣候變遷的危機更受全球關注。淨零碳排已是全球趨勢,在地的綠化行動,也迫在眉睫。因而,環保署希望透過日常生活實踐,降低對環境的傷害。因為要為環境出一份心力,其實並不難,除了隨手關燈、節約水電、出門搭乘大眾運輸、購物選擇具有環保標章的商品,並做好資源回收,就能落實環保生活。 建構低碳永續家園可採行的措施眾多,各國推動作法也不盡相同,但最重要的是必須因地制宜。環保署特彙整出適合我國推動之六大運作機能,包含生態綠化、綠能節電、綠色運輸、資源循環、低碳生活及永續經營,同時透過對六大運作機能的探討與規劃,讓每個地方政府都能全體動員,共同打造低碳永續的家園。而其重點在於回歸低碳生活與資源循環,且述如下。 低碳生活,乃藉由低碳措施減少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包含節約能源與綠色生活。節約能源舉凡省水、省電、資源回收等都是屬於其範疇;而綠色生活則是以對環境傷害最小的方式,來完成生活之中的食衣住行,例如:多食用在地食材,減少食物碳足跡、進行綠色採購、推動綠色消費等,即能降低碳的排放,減緩溫室效應,達到低碳生活之目標。 至於資源循環,著眼於將可再利用之資源進行循環使用,並將垃圾自源頭進行減量,例如:廚餘回收養豬、堆肥,雨水回收,沖洗廁所地板,漂流木回收製作藝品或家具等。 面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挑戰與考驗,落實溫室氣體減緩政策,將淨零綠生活概念推廣至全民,已是迫切且必須之工作,我們且藉此次殊獎,呼籲鄉親們,低碳永續家園,就在你我一念一動之間,且讓我們攜手共同打造低碳永續的新金門!
-
發展鄉鎮特色賽事營造優質形象品牌!
金門2022(第31屆)金城盃籃球邀請賽將於8月2日至7日假縣立體育館開打,包括HBL全國高中籃球聯賽冠軍隊-光復高中和傳統籃球名校南山高中、能仁家商、泰山高中等球隊,以及國手級的U16中華台北代表隊所組成菁英交流組和甫拿下111年全國中學校際籃球賽冠軍的金門農工、金門高中等地區球隊組成的社會競賽組,總共12支球隊將投入6天34場次的賽事,賽況精彩可期。 據了解,今年金城盃籃球邀請賽菁英組特別邀請國內關注度最高,同時也是最拚搏、最熱血的HBL全國高中籃球聯賽、110學年度前八強-光復高中、南山高中、能仁家商、泰山高中、東泰高中、錦和高中、108學年前八強南湖高中,以及國手級的中華台北U16男子籃球代表隊同場競技,這些國內籃壇最為青春、熱血的一流勁旅齊聚於本屆金城盃籃球邀請賽同場競技,地區球迷除了有機會欣賞到國內頂尖球隊的球技外,更可藉由競技與切磋交流,一舉提升本縣的籃賽水平。 事實上,金門各鄉鎮組織辦理籃球邀請賽由來已久,其中歷史最悠久的當屬已舉辦了46屆的金湖盃籃球邀請賽。早期的鄉鎮籃球賽甚至還會邀請軍方組織球隊同場競技,益發彰顯金門戰地特色;近期有的鄉鎮納入分齡、菁英組賽制,「老馬盃」、邀請兩岸球隊競技引領風潮,球迷觀賽興致不減,一時蔚為潮流。除此之外,金城鎮公所今年更導入籃球運動平台「GoHoops」APP,不論是賽前的賽事提醒、賽後的即時數據、賽事影音、球員社群互動等,球迷都可以即時掌握,這種導入手機運用的賽事行銷模式,相信也會讓地區鄉鎮運動賽事行銷達致更便捷、更無遠弗屆的境地。 平情而論,各鄉鎮發展特色運動賽事,鄉親們自是樂觀其成,特別是各鄉鎮因為建設發展方向有別,因為配套軟硬體的差異,如能「因地制宜」地規劃建置及發展各自的特色運動賽事,當然是美事一樁。就如早期因為戰地政務發展出軍民聯誼性質的邀請賽,如今雖然駐軍人數銳減,卻有不少中央駐金單位人員,如能藉由彼此社團聯誼或與地方合辦相應賽事,應該更具有特殊的意義。當然,此舉亦不限於運動賽事,就算是登山活動,參與鄉鎮或縣級運動會等,都可以是發展的標的,此舉除了可以讓中央駐金單位積極融入地方事務外,更有助於開拓彼此的視野、提升相應技能。就如前述的金城盃籃球邀請賽雖已舉辦31年,但近年來的「菁英組」賽事卻最受矚目;此即在主辦單位有別於其他鄉鎮,將參賽隊伍設定為兩岸大學籃球隊,但近兩年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兩岸交流暫時中斷,為了不讓引頸企盼的球迷們失望,又改弦更張邀請國內關注度最高,同時也是最拚搏、最熱血的HBL國內高中籃球聯賽,以及國手級的中華台北U16男子籃球代表隊參賽,一舉將全國,甚至是國際級的籃球賽事引進地區,自然更容易獲得關注與青睞。 總之,鄉鎮賽事雖未必規模盛大,卻不妨礙其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台灣有些鄉鎮會舉辦簡約卻很有特色的3對3籃球鬥牛賽,將素民運動扎根至學校與社團,並佐以定期的名師、名將加持及輔導,同樣的可以拚搏得很熱血且遠近馳名,相信金門在多年發展籃運的基礎下,有志且有為者,亦當如是!
-
論雙語政策向下扎根之必要
為因應「2030雙語政策」,進而形塑本縣全民學習英語的風氣,提升整體競爭力,行政處日前已發布「金門縣雙語政策推動規劃方案」,該方案兩大目標為「打造雙語友善旅遊環境」及「厚植鄉親雙語能力」,透過啟動教育體系的雙語教學、營造友善雙語觀光環境等策略、推動縣政府各單位官網全面雙語化、公共及觀光服務場域第一線服務雙語化、宣傳文稿英語化、培育公務人員雙語溝通力等策略,期能以最小成本創造最大效益原則,提升金門整體雙語力。 另外,教育部為推動雙語政策已提出相關計畫,計畫涵蓋學校教育、公務人員培訓及社會教育等面向,圖書館扮演推動社會教育的角色,另一方面教育處英語教學暨國際教育資源中心對於校園內國際教育的推動相當積極。而本縣文化局日前亦獲教育部補助辦理2梯次英語營,讓雙語政策在金門縣漸漸向下扎根,而小朋友們在營隊中除了瞭解金門在地特色外,也能認識異國多元文化,在輕鬆的情境下學習英語。 行政院指出,此次「2030雙語國家」政策,係以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而非如以往以考試為目的,重視的是提升國人英語力,而非僅有硬體環境的建置,期盼透過該方案,盼帶動全民學習英語的風氣。且英語是現代人邁向國際不可或缺的溝通工具,在我國,英語也一直是教育重點。由上而下,政府可以提供更完善的教材、支持系統,鼓勵更多教師投入;由下而上,教師可以自我精進,參與不同領域的培訓課程,增加自己的雙語能力,以身作則,帶動校園雙語環境。 針對英語教學目標、教學策略、課程規劃、教材研發、學生學習成效評核、及師資專業知能提升層面,建議可進行通盤檢討並研擬具體改善辦法,積極整合縣內各項英語教學資源,提供更全面性的英語教學資料庫,期能有系統地推動雙語教育計畫,打造多元雙語學習環境,增進教師英語教學能力,進而提升本縣國中小學生的英語能力。 只要多學會一種語言,就可以增加個體競爭力。營造豐富暨多元的語言學習情境,規劃向下扎根的跨域雙語課程,培養學生使用雙語學習與思考的習慣,並建構本土雙語教育教學模式,同時驅動學校端教學活化,使本縣英語文教育有新的使命與功能,更重要的是,所有人都要投入,陪伴孩子在雙語教學中成長。 雙語教育政策的實施,顯現出在將來國際化的社會中英語能力的重要性,跟著2030雙語國家政策的發展藍圖走,為學生建構全方位雙語學習環境,鼓勵學校深化學生英語學習、拓展國際視野,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的同時,更要提供文化的刺激與交流。展望未來,本縣若全力推動雙語教育、強化學生國際競爭力,相關局處也應持續盤點資源,致力讓雙語教育在地區全面普及。
-
金門親子嘉年華 迎接暑假旅遊旺季
迎接暑假旅遊旺季,金門縣觀光處推出「2022金門親子嘉年華」六大系列活動,邀請在地23家業者加上縣府水試所、畜試所、農試所、林務所、陶瓷廠等單位共同參與,強力行銷金門親子旅遊品牌,從音樂季、星光節、野營野餐樂到各種特色體驗遊程、DIY活動等,給親子、遊客滿滿的選擇,暑假任何時間到金門,從白天到夜晚都精彩,讓金門這整個夏天都非常熱鬧。 這兩年多時間,因為新冠疫情的緣故,生活充滿太多的變數,導致在地業者生意經營得非常辛苦,許多觀光活動都沒辦法讓大家玩得盡興,但是市場真正有吸引力、推出好的觀光亮點行程來吸引遊客,才是發展觀光旅遊最重要的基礎。隨著疫情逐漸和緩,配合中央日漸放寬的防疫管制措施,觀光處及早規劃暑假旅遊相關的活動,適時推出金門嘉年華系列觀光活動,主打親子嘉年華遊程、體驗式遊程,盛情歡迎親子和遊客到訪,多元主題的活動,盡展金門特色,滿足各年齡層遊客。 首先以金門夏日音樂季這檔歷來最受矚目的夏日活動,7月26日至28日連續三晚在后湖海濱公園熱鬧登場,以「KM PARTY-跟著音浪一起HIGH」為主軸,網羅包括金曲獎療癒系女聲蔡健雅、迷幻歌王林宥嘉、不敗情歌唱將動力火車等重量級藝人和樂團超高人氣卡司雲集,熱血開演繽紛活潑、熱情洋溢的大型音樂派對,加上夏日風情市集,還有歡樂親子樂園,結合海洋、音樂、藝術、主題餐車和金門在地特色美食小吃、職人手作體驗等活動,搭配絕美海灘特色風情,營造屬於金門夏日音樂季的音浪律動及品味生活,演繹夏夜音樂派對盛典,滿足各種感官體驗,讓遊客抒發放鬆情緒。 緊接著八月起金門星光節首次移師到西洪營區,成為星光點點及栩栩如生的恐龍世界,展期二個月有充滿科幻感的星球謎航與侏儸紀恐龍等跨時空地景裝置藝術,從失落的星球、神祕的星際旅程穿越時空到遠古侏儸紀,霸王龍、迅猛龍、三角龍相繼現身到金門展場,不同以往的聲光震撼,讓遊客隨著迷幻的氛圍,彷彿進入時空旅程。還有大師帶領藝術品走讀、週末街頭藝人表演、八月下旬還有恐龍劇團表演、無人機燈光秀等精彩活動!最特別的是其中三座藝術品由鄉親與遊客共同創作,作品融入夢想與憧憬,創造出滿滿的感動。 8月1日至9月30日尚有金門親子體驗遊和陽翟看積木兩大系列活動,適合大小朋友參與,多樣有趣,如千錘百鍊-敲敲打打體驗、DIY綁高粱掃帚、手作風獅爺紅龜粿、剖蚵與DIY麵線、夜訪水獺生態、石頭蚵農體驗、彩繪風獅爺等多達45項。而陽翟大街延續2020年「積不可獅」人氣,再次與樂高認證大師黃彥智合作「積沙成塔」積木展,讓金東電影院廣場變身積木遊樂園,給小朋友搭乘全國獨一無二的積木小火車,近距離觀賞各式繽紛作品,候車亭還有Q版風獅爺陪伴一起等車,並可觀賞今年最新創作「微笑碉堡」和「瓦將軍」,兩者均為充滿金門在地特色的景物,都成為樂高大師妙手下的新作品,帶動親子及年輕客群觀光人潮、創造商機,落實縣長金門觀光品牌年輕化政見。 8月5日至7日在官澳野餐趣,精選台灣特色美食餐車以及金門在地美食,還有草地音樂會、互動表演,遊客可以坐在青草地上、大樹蔭下,輕吹微風,眺望藍天白雲,呼吸芬芳空氣,一邊享用美食,一邊觀賞互動表演,同時可體驗有趣DIY,以歡度悠閒時光。 后湖海灘野營是遊客流連忘返的觀光聖地,白天精彩的水上活動過後,當夜幕慢慢拉下,浪漫星空緩緩登場,9月可在這裡野營,躺在帳篷看星空尋找「夏季大三角」、目視壯觀銀河,聽浪濤聲到天明,直到被海浪聲、鳥鳴喚醒。 疫情重創全國觀光產業,在防疫優先前提下,欣見金門積極將觀光品牌年輕化,藉由舉辦金門親子嘉年華、星光節、海洋藝術季等創新觀光活動,將戰地文化行銷為網紅打卡熱點,持續行銷維持地區旅遊高人氣話題,也成功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到金旅遊,衝刺旅遊市場拚觀光,促進地方經濟產業發展。
-
與病毒共存 也要與防疫同在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迄今歷時近三載,何時是盡頭,神人難料。緣此,中央防疫指揮中心111年6月宣布:入境居檢改成〈三加四〉方案,代表防疫政策調整,國內整體疫苗接種覆蓋率業已初步達標,抗病毒藥物及篩檢量能充足,同時參酌國際疫情發展狀況,審情度勢,準備開放國界與病毒共存,展開疫後正常生活。 究竟何謂與〈病毒共存〉,一般人並不盡然了解,或者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根據醫學專業人士說法:共存不是躺平,不必防疫了,而是說明目前即使用盡一切更公衛積極手段及科學方法,仍然無法根除病毒,正因如此,與病毒共存,也要與防疫同在,兩者密不可分,俱屬重要,偏廢不得。 有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恆久以來,瘟疫二字,一直與人同在,舉凡有人住居之處所,就有病毒問題。諸如:鼠疫、天花、腦膜炎、傷寒、霍亂等疫情,許多國家偏遠環境衛生不佳地區,都曾流行過,但都在疫苗問世後,疫情隨即獲得控制,然而新冠肺炎病毒既兇又長,一發席捲全球,忽升忽降,反反覆覆,緩而不穩,除之不去,亦且毒株一變再變,難防難治難除,影響深遠,人人自危,社會動盪,經濟停滯,人心不安,與其共存,益須倍加警覺小心,落實防疫措施作為,以策萬全。 凡三年來,芸芸眾生,談疫色變,日復一日,活在防疫大作戰生活之中,所見所聞,悲歡離合,頻頻上演,讓人無法接受,惟今之計,只有忍受,亦步亦趨,抗疫到底,別無偏方。 就像中世紀黑死病肆虐,黑死病數百年來,是人類生存危機,但也造成醫學重大變革,推動歐洲走出黑暗。畢竟人是萬物之靈,就防疫工作而言,人是防疫主角,也是滅疫主宰者,只要大家有決心,肯用心,信心堅定,團結抗疫就是力量,相信眾志可以成城,關關難過關關過,曙光不遠也。 無可否認,新冠肺炎疫情緩而不穩,重症及死亡人數偏高,且有長者染疫兼有慢性病症治療罔效往生,讓人心痛,茲此有人擔憂,倘若BA4、BA5再有侵入社區之慮,疫情可能再度升溫。孰是,靠疫苗對抗病毒之保護力實際功效如何,已然成為關注重點,蓋因事屬專業,至盼防疫主管部門未雨綢繆,齊在超前部署,研訂防疫指引多下工夫,期以發揮高度防疫效能。 戴口罩,防感染,打疫苗,防重症等等詞簡意賅防疫政令宣導,易懂能行,人人耳熟能詳,卓有成效,只是疫苗實際效果與副作用,時至今朝,仍然有人疑慮,影響所及,接種疫苗意願時熱時冷,其中原因各有想法與主張,重點盡在〈打疫苗要有效果,也要無副作用〉。換言之,如何釋疑,讓民眾有信心,還望防疫主管部門檢討加強。 無人否認,政府對於防疫工作付出心力與貢獻,整體防疫政策屢經滾動檢討,堪稱日趨成熟,特別是針對六個月至五歲嬰幼兒開打專用之莫德納疫苗,按讚應聲而起,咸表終於補上最後一塊疫苗使用拼圖,各年齡族群都有專屬疫苗可打,所謂凡走過必留痕跡,中央防疫整體大政策、大方向朝著好要更好目標邁,眾所樂見。 總之,與病毒共存,並非消極放棄,而是大家要做好長久備戰措施,有備則無患。
副刊文學
-
父親與何浦同仁
父親曾任金門陳坑(正義)、溪湖(多年)與浦山(何浦)三所國小的校長長達廿五年半,前二所任期僅四年,最後廿一年半全在浦山與何浦度過,未婚之前,想必父親以校為家,同仁之情,如兄似弟。 民國四十二年二月,父親在因緣際會下調任浦山國校,當年學校規模不大,同仁人數不多,全校師生宛如一個溫馨的大家庭,同仁如手足、師生似親子,試看日後父親與師生的互動之情,便能了然。 提起「浦山」或「何浦」,毋庸解說,無人不曉,因為它已成金門一所國小的專名。父親是「浦邊國校」易名「浦山國校」的首任校長,第一屆畢業團體照是父親帶著三位男生三位女生到照相館合照,未見其他同仁,是否校長兼導師?不得而知,經查《何浦建校百年紀念專輯》,四十一學年度之前的資料付之闕如,也無人可問,只能作罷。 民國四十年代之初,僅以何氏家廟為校舍,空間侷促,校長同仁相處一室,寥寥幾位,感情尤深。我初次來臺參加聯考時,父親抄下幾位日後遷臺的同仁住址給我,囑我若有需求可找他們,意指「吃住借錢」都沒問題,這種交情,已非一般。記得重慶國中王振東校長曾說:「校長領導方式,大型學校靠制度,小型學校靠感情」,如此看來,王校長以制度領導,對老師相當陌生;而父親則與同仁搏感情。難怪離校的同仁,念念不忘「吳世泰校長」。 早年交通工具缺乏,遠到的老師唯有住校一途,民國四十六年,父親將吾家(蔡永耀洋樓)二樓右大房當作男教師宿舍;四十八年又商借隔壁趙氏古厝一間櫸頭做為女教師宿舍,記得許金龍、許清堯、薛永義、洪文章、鄭藩山、許榮緒、蔡水木、王翠玉、李麗輝等老師皆曾住過一段時日,印象最深的是有位男師,黎明即起,先流鼻血,並以臉盆裝盛,我極驚嚇,他卻泰然。另外薛永義恩師(教我小三音樂),常在二樓吹奏口琴,一曲「卡膜咩(海鷗)……」令我耳熟能詳。至於三餐,則向駐軍搭伙,高年級生須輪流到「雞髻頭軍營」提飯,經過一道漫長的迷彩網坑道才能抵達,後來改向后宅「王金城洋樓駐軍」搭伙,近了許多,父親與同仁白天是同事,夜晚成鄰居,朝夕相處,親如家人。 早年女子受教權不被重視,女師相對較少,何浦教師長年以來,陽盛陰衰,根據《何浦百年》記載:民國四十五年出現首位女教師李能慧,只教一學期;隔了三年,臺北女師畢業的王翠玉恩師(我小二導師)分發何浦,只教一年即往師大深造;接著李麗輝任教兩年,再來是許鳳珍,連續數年,女性同仁都是一枝獨秀、絕無僅有,可謂同仁之寶。及至後來,雖有徐燕芳、金閩玉、何翠瓊、吳寶珍、吳麗鳳、李淑銘老師的加入,也只點綴而已! 民國四十八年,浦山與何斗國校合併,易名何浦,何斗成分校,只收中低年級,記得有三位老師,張端榮沉穩內斂、丁開甲斯文儒士、吳志昂粗壯型男,這是我對他們的印象。吳志昂常來我家,兩眼炯炯有神,渾身是勁,自稱吃了石頭照樣消化。丁開甲嚴師出高徒,陳佳德與陳諸葛同學在他嚴厲教導下,寫出一手好字,令我嘆服! 學校待久了,遲早遇到學生輩的同仁。民國五十年,何浦第一屆畢業生趙維昆於金中特師科畢業後返回母校任教,成為父親第一位學生輩同仁,也是我四五六年級的導師。隔年是許鳳珍,如果包含代課代工,門牆桃李依序還有何金藩、何金枝、何再明、黃振華、陳天平、張川恭、何金鍛、周再金、何翠瓊、何應松、吳麗鳳等校友,陸續回到母校服務、奉獻心力,可謂感人! 在我就讀小五時,學校來了幾位優質生力軍,都是剛出爐的青年才俊,勤懇敬業、任勞任怨,父親相當倚重他們--教導何素森、教務許榮緒(教我地理)、訓導蔡水木(教我歷史)、總務趙維昆(教我國語)、研究鄭藩山(教我數學),五位主任猶如父親股肱、更似學校五大台柱,讓何浦成為績優學校,遠近馳名,全縣畢業會考接連獨占鰲頭,輝煌佳績,前所未見。 「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同仁相處,久生情愛,也是人情之常,在此女師稀有之下,締結兩對佳偶,先是蔡清力(我小三導師)與李麗輝秦晉之好,後是姜國經與許鳳珍喜結連理,足見何浦也是月老匹配姻緣的寶地。 鄭藩山主任為人正直、教學優良,在何浦只有短短五年,依稀記得鄭主任想回離家近的學校服務,父親百般挽留,遲遲未給「離職證明書」,只因「良師難求」。 何浦人傑地靈,據聞張端榮與王金錠皆曾任過校長,後來屈就何浦任教。在父親同仁中,有多位日後也榮陞校長之職:最早的是蔡金皮,並於七十一年回任何浦校長五年;再來是許清堯,也於七十六年回到何浦執掌五年;還有李錫南與張峰德任過多所學校校長;馬祖人何劍飛後來擔任連江東引與中正國中校長。甚有棄教從政者,出任校長數年的黃聖堅(我小一導師)與許績永同時於四十七年任教何浦,又同時於六十年分別當選首屆民選金沙鎮長與金城鎮長,這些都是何浦校史璀璨的一頁。 何浦教師,臥虎藏龍、人才濟濟,僅就所知提出幾位:恩師趙維昆音樂造詣高深,十八般樂器樣樣精通;黃振華老師是數學高手,我高中三角函數的難題,他一一為我解惑;我從小喜愛國畫,父親帶回蔡昭明老師的精湛畫作,令我嘆為觀止;張再帶書法一絕,父親生病時他代寫我家春聯,鐵畫銀鉤、入木三分,來訪者讚不絕口。 父親同仁中,以蔡姓居多,蔡金皮老師應是首位,任教三年;接著是蔡慶祥、蔡少卿(我寄讀導師),為了區分,前者暱稱大蔡、後稱小蔡,他們同時離開,且都遷臺任教;只隔三年,蔡清力接棒,離開之後,蔡水木分發到校;之後蔡錫忍、蔡清楚、蔡友道、蔡永全、蔡昭明、蔡國鑄、蔡回淵、蔡昭德、蔡啟貢、蔡明團等老師,紛紛加入何浦的陣容。 與我有緣的同窗,有多位先後任教母校,而與父親再度結緣,至少有何應松、陳諸葛、張峰德、吳寶珍、許英文、許松培等六位。 在這廿一年半中,畢業生從六人至八十幾人,學生總數從二百多到六百多人,同仁數從個位至二十多位,三方面都有顯著成長。而同仁中共事最久的是張端榮十五年,最短的僅有數日月,都是修來的緣分。 父親在何浦的最後四年,病魔纏身、經常住院,探望者絡繹不絕,昔日故舊同仁學生紛紛前來,「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父親念茲在茲,感動涕零! 何浦建校百年校慶,當日表揚八位教育奉獻獎,其中六位得主是父親同仁,他們將一生青春心血奉獻何浦,獲獎實至名歸;並且表揚三十五位傑出校友,逾半畢業於父親任職時期,父親有知,必感欣慶! 何浦是父親任期最長、感情最深的學校。《增廣賢文》:「百世修來同船渡,千世修來共枕眠」,能夠同在一處共事的同仁,也得修個數百世。由於同仁有陞遷,因而共事有長短,都是難得的緣分。本文能夠完稿,歸功於曾秀玲校長賜贈的《何浦百年》與父親遺留的「何浦歷屆畢業團體照」,在此謝恩!
-
對話
「爸爸!今天我在幼稚園被老師處罰了!」 「為什麼呢?」 「因為──我昨天偷玩東西…… 今天偷吃東西……老師說…… 老師說我都沒有拿出來跟同學分享 說我這樣──太自私!」 「那,你下次記得拿出來 跟他們一起玩、一起吃…… 這樣好不好?」 「不好!」 「為什麼呢?我們就大方一點嘛!」 「不行,因為我沒有那麼多。」 「沒關係!爸爸拿錢給你, 你買多一點,分給同學玩; 分給同學吃!」 「不行!」 「怎麼又不行了?」 「那是我的…… 我的鼻屎!」
-
父愛如風
我曾聽過這麼一段話:「父愛是一種默默無聞,寓於無形之中的一種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體會。」用它來形容我的父親,最是貼切不過。 父親是個話不多的人,因為母親強勢,把話都說在了前頭,行事果斷常是先斬後奏,個性恬淡的父親就像巨獸被馴服般沉默依從。父執朋友說他「妻管嚴」,親屬長輩說「聽某嘴,大富貴。」在我眼裡,母親如火,父親如水,母嚴父慈家風讓我養成做錯事時趕緊躲到父親羽翼下尋求庇護習慣。 記得小時候瘋狂迷上連載漫畫,一放學就往出租店跑,坐擁書牆沉浸書海往往誤了返家時辰,不過僥倖的是每次都能在雙親下班前溜回家。有次碰到〈尼羅河女兒〉和〈千面女郎〉新書同時到貨,我看得如癡如醉忘了天色已晚,一到家看見燈火通明,心喊「糟了」。 果然,母親火冒三丈劈哩啪啦一頓罵後把我的書包丟出門外。我不知所措急得哭了,蹲縮客廳不敢妄動,後來是父親偷偷將書包拾回來,又示意我向母親認錯討饒,在他再三斡旋調解降溫下,我才躲過這場可能被逐出家門浩劫。 父親告訴我:「愛讀書不是壞事,但要節制和分輕重,學校課業要先顧好,長大後唸所好學校謀個好工作,才不會辜負爸媽的辛苦和期待。」那時我雖不懂揚眉吐氣出人頭地的道理,但我知道父親被貼不夠「出息」標籤的為難處境,所以他希望愛唸書的我能夠爭口氣掙榮耀。 從那以後,我發憤讀書,成績雖沒數一數二倒也紅榜有名,直到考上師專當了老師,父親逢人就誇自己女兒聰慧,那份欣喜比我本人還雀躍。我很喜歡看父親笑的樣子,有點兒彌勒佛神態,教人覺得心生歡喜,從不發火也不抱怨的他,一直是我心靈安詳精神穩定的強大支柱。 那慈眉善目笑口常開容顏默默散發出無盡的愛,即便我已年近耳順,那無盡的愛仍無時不刻默默激勵我守護著我。如今,每當我生活上有遇到挫折低潮時,總會拿出父親慈相瞻仰緬懷,然後不愉快情緒就能神奇地隨風飄逝。 常聽人說「父愛如山」,是形容父親的愛就像山一樣的巍峨屹立與深沉厚重,但對我來說,父愛更像那風,浩瀚無垠,瀟灑寬容,在那輕柔和風裡,我能見到陽光普照和繁花盛開,我能感受到無盡生機和燦亮美景。 父親不愛說教,也鮮少與我談論人生大道理,但我卻能從他身上學到很多人生哲學,像與世無爭的豁達心態,得饒人處且饒人的謙讓風範,看開看淡捨得放下的灑脫觀念……看似無所爭無所求的父親,其實他才是大智慧,收穫斐然,朋友惜他,妻子護他,孩子敬他,他是個幸運又幸福的人。
-
老爸的愛救我一命
每次看到新聞報導,一些人為了表達心中的憤怒不滿,消極選擇「死諫」時,我便會想起我心愛的老爸。若不是有老爸那份深深的疼愛,與及時的開導,說不定今日我已是一孤魂野鬼了。 記得剛開始在私中教書時,早晚拼命上課,放假日仍然不得不至外縣市招生,我任勞任怨的一整年,考績竟然是乙等,相較於同儕,我一向自許善盡職責不比人差,當時自視極高的我,一時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竟然天真的想至嘉義蘭潭來個「死諫」,抗議考績評量的不公平。 就在我即將跳下去的那一剎那,靈光乍現,我想到平日愛我的老爹,那時我想再聽聽他的聲音,就這樣我抽回腳,開著車回家,一向中午不曾回家的我,竟跑回家,老爹驚訝地問我怎麼了?我淡淡地回答說:「我想回來跟你說說話。」又匆匆忙忙地開車回去上課。 晚上,當我坐在客廳裡發呆時,爸爸似乎看出我的異樣,坐我旁邊對著我說:「如果有什麼委屈一定要說出來,爸爸也許無法給你最好的答案,但絕對是你最忠實的聽眾。」就這樣我緩緩訴說自己心裡的不平衡,老爸只是淡淡的告訴我:「不管學校給妳什麼樣的考績,在老爸的心裡,你永遠是那個最盡職的好老師。更何況教書工作是良心事業,只要你已盡力,就不必去計較它的考績,你是為教育而教書,而不是為考績而教書。」 也因老爸這一理念,讓我教書以來,不再為考績所苦,而說也奇怪,從那年起,我的考績裡再也看不到「鴨子」了。
-
爸爸的蘭香
小慧:妳爸爸的蘭花怎麼越來越少了。我回:我不知道,我都有澆水呀!但是,蘭都死了。鄰居伯父跟著上樓一看,天呀!小慧妳把蘭給澆水澆死了。天老爺,不會吧!我每天上課前,都會上樓把爹爹的蘭全部澆水一遍,接著趕到學校上課,怎麼會死了枯了。鄰居伯父跟媽咪回:水分多了,然後開玩笑說:都「淹死」了,上天堂陪妳爸爸去囉! 聽後,我像洩了氣的皮球走下樓,內心自責不已,我怎麼可以把爸爸留下的蘭,澆過多水而一一死了,媽咪一邊趕著煮飯一邊安慰著我,因為妳不明白怎麼給予蘭花們需要的水分,所以趁著上課前急急忙忙地澆水,然後急急忙忙趕著上學。我似乎因為害怕而對著媽咪大聲回應:「不!不是這樣的,我不是故意的,眼淚刷的直瀉而下。」媽咪突然愣住急著安撫我,說著:沒人責怪妳,沒人苛責妳,沒人教過妳怎麼養蘭。孩子的忘性也快,忙著長大、忙著求學、忙著出社會。 那天,我一個人在家,待在電腦房時,突然一股蘭的清香味飄來,我甚至回頭望?那是甚麼味道?為何如此的熟悉迎面而來,近乎、遠乎的……是爸爸的(蘭香味),是一股小時候報歲蘭的氣味。我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我跌落無底雲堆中?為何幾十年後,這麼強烈的蘭花清香味道迎面襲來,還是我思念起死去的爸爸了。 那時候,爸爸的嗜好就是他養的上百盆蘭,當時二樓已經不出租給別人,所以空著的二樓成為爸爸的養蘭空間,在上課前,我會直拾二樓喊:爸爸下樓吃早餐,有時候,經過二樓走廊,透過一大排落地玻璃門窗往內看,爸爸專注地幫他的寶貝蘭澆水,或是趁機跟爸爸說些話,因為爸爸嚴肅,所以找話題說些不著邊際的事情,接著我下樓吃早餐上課。下午放學回家寫功課,等著爸爸下班,這時候是媽咪的主場秀,媽咪忙碌的料理晚餐,我們邊寫功課邊等爸爸下班,如果爸爸公車回來得早些,會再度上二樓看看他的蘭花們,要不就是飯後。總之,那時候我上樓喊爸爸下樓吃飯的機會最多,因為我是老大,到如今我都有著爸爸幫蘭澆水整理的清晰模樣。 爸爸除了在庭院種植龍柏類,再來是大門口一排桂花樹,二樓成了爸爸打發時間的場地,陽台上還有爸爸修剪的植物盆栽,那時經過我家的人,都習慣性抬頭看我家二樓陽台的造型盆栽,大部分鄰居都知道爸爸下班後的愛好,但是,爸爸死後留下的100多盆蘭,卻讓我給淹死,剩下的幾盆蘭中還有報歲蘭,在歲末吐露芬芳。媽咪還把幾盆剩下的報歲蘭搬來台北,但是沒多久也都全死了。 這之後,家裡的空間沒出現蘭,爸爸信手捻蘭的畫面就停滯住,還出現在某次我的夢中,爸爸帶著我往二樓看蘭,事後想想,這些真是爸爸的在世情緣,爸爸行事作風一如空谷幽蘭冷靜自持,從不取媚於人,不慍不火的君子作風,不沽名釣譽,只追求心中的坦蕩胸襟,不被世間塵土玷汙,那種孤芳自賞的幽靜美,也存放在我心中,純真、無邪的永續美,爸爸:「再見後,我開始戀著蘭香。」
-
老父親的鏡教
父親青壯年時總是理著平頭,是兄弟們和村民工作的好夥伴。他動作靈活,做事伶俐。村民們都知道父親對西瓜的鑑賞力特別強,號稱「彈指神功」,每一顆西瓜只要用手指一彈,就能從一堆瓜中挑出最好的來。 這些年來父親急速衰老,像變一個人似的,且因老化而生活無法自理,將殘的燈火讓為人子女者看著心疼。長期親自照顧父親我最大的心得是:我老了之後,一定不要過著像爸爸老年過的日子。 雖然父親很幸運,有四個女兒幫他養老;飯來張口茶來伸手,像大戶人家的老爺,整天被侍候過著愜意的物質生活。生活沒有任何壓力,如果有也是因失智自己幻想出來,全部是多餘的緊張。 然而,就父親自身而言,他日子過得可異常的辛苦,因他內心非常的不安與孤寂,他常常自言自語:我一個人自己住在這裡!他幾乎每隔幾小時就會以幻覺,理「歪」氣壯地幻想出一個虛擬事件,讓自己瞎操心,來向照顧者求助。常常是找人、找錢;等的人沒來,工作沒領到工資……,似乎要靠著這些不安的虛擬元素,撐起他晚年的人生,豐富他空洞的日子,這樣每天述說他幻想的內容,宛如一個沒有聽眾的熱心演說家。 嚴格地說,母親過世後,父親成為名副其實的獨居老人。四位女兒雖然循環式地,一直輪流回來陪他住,每周換班一次。雖說長期放下自己的事,人人盡心盡力照顧,對父親而言或許不是他最想要的!如果他的思緒清醒一些時,時常為女兒們放下工作照顧自己,無法上班維持生計,內心強烈的不安。 老父親各種虛弱雖然造成失能,感謝他陰錯陽差付出慘痛的代價,卻幸運地給我營造出建設性的鏡教;他像一面鏡子,時刻提醒我不能忽略身心健康的鍛鍊。如觀經疏序分義所言:「經教喻之如鏡,數讀數尋,開發智慧。」父親老年的遭遇如經亦如鏡,展示在我面前,開發我的智慧,使我不敢對鍛鍊身心掉以輕心。又如戒疏一上之言:「以行觀說,如人照鏡,鏡即教也。」 父親這本經、這面鏡真是太寶貴了。教導我戒慎恐懼地下定決心,每天持續運動鍛鍊,希望獲得足以自主健康管理的身體;更要鍛鍊堅強的心智,使失智和情感軟弱遠離我,期待以後不用依賴晚輩照顧,一生都能思考靈敏、生活自理,且永遠不會失去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尊嚴。
-
奎閣
奎星靜照浯江水 閣柱遙懸武獻雲 魁星樓 朱紅玄黑 添顏色 竹節窗 立身體道 氣節 綠衣星君 獨佔鰲頭 腳踢北斗 揚筆持硯 農曆七月七日魁星爺誕辰 紅燭刈金 天下士子 取功名 蔥芹 蒜蹄 菜頭 粽子 紅圓 供滿桌 桂圓 榛子 花生 狀元 榜眼 探花 三鼎甲 祝願學子 苦心學習 金榜題名
-
七夕--偷偷想念
厚雲深層浪漫擋在偷偷打探眼角 過偽裝走散每次夕陽落下怦然心動 365個日子後慢慢勾勒平淡泛起回甘 輕輕安撫孰悉的疏遠的解釋 一杯像水歡喜樣子 盡管烏雲雷雨滂沱淘洗這一程鵲雀羽色 那一眼一次一抱相聚 又遠又近的凝望 星空荒野寒寂等待回眸眼神 終於 輕煙焚燃很多相愛安排 胭脂花讓水粉妝飾七娘媽時光 每柱香騰飛的相思裊裊在千千萬萬個大小星球間 每紙殷紅燒透心情炙熱成灰 每段蕩蕩飄揚的感動偷偷隱藏想你 珍惜的愛很長 摺疊路上風雨漫長心理脆弱 飛越是一種定格衝動 穿過幽冥蟲洞到妳身邊 七夕煙花燦燦時 (稿費捐華山基金會)
浯江夜話
-
鄉音與鄉心
唐朝大詩人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詩,流傳了一千多年,到現在仍是大家傳頌的經典,詩句雖淺白,幾乎是人與人的對話日常,但經由詩人巧妙的文字安排,彷彿讓我們看到一位告老返鄉的長者在跟素未謀面、素不相識的兒童對話,一老一少的精彩互動畫面,為這首詩留下餘音繞樑、久久不散的優美旋律。 且看賀知章怎麼寫:「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我在讀小五時,就背過這首詩,一眨眼,都過了五十多年了,儘管當年的場景已不復記憶,但詩境給我的震撼卻一直延續至今,不只我背,也要子姪背,更勉勵學生熟背,現在我只要翻開唐詩選集,看到這首詩,也一定要求孫女誦讀。 拙文所要探討的是名句「鄉音無改鬢毛催」,因這詩句讓我想起兩位長輩的音容笑貌。 第一位是前國立歷史博物館的館長陳癸淼先生,他生前是國立中興大學教授,澎湖人,我的同姓宗長,我拜訪他那年,他在館長室接待我,我禮貌地送上薄禮,他即親切地說:「這應該就是我們故鄉的特產了。」我驚訝他操著一口純正的閩南腔,雖初次見面,已感覺異常親切。 坐定以後,我問他:「館長,為什麼您的口音還那麼純正,您的腔調跟金門像極了。」他說:「我的先人從金門搬到澎湖,再搬來台南,已經十二代了。從我懂事開始,我阿公、阿爸和長輩,都是操著這樣的口音,沒想到跟金門音這麼像。」他還說:「常聽長輩說,當年先人是跟隨鄭成功過來的,所以字行(輩分)就以與『反清復明』有關的文句排序。」我聽了才恍然大悟,因他的大名沒按照輩分命名,但他確知自己是不折不扣的「金門陳」後裔。 兩人雖屬初次見面,但談到彼此熟悉的鄉音,彼此熟悉的鄉人、鄉事,卻像是認識多年的老友,後來雙方互留聯絡方式,一場溫馨的見面會,才依依不捨劃下句點。臨行前,館長送我館裡出版的書籍,還一一為我解說書中的情節。 第二位要介紹的是陳棋頭先生,他也是澎湖人,如從夏興的輩分算起,他是第二十六世,是我的宗叔祖,我拜訪他時,他已七十幾歲了,但雙目炯炯有神,聲如洪鐘,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他的公子陳榮一先生在一旁介紹我,得知我剛遠從金門來,「有客自故鄉來」,更覺得分外親切。 他是一位譜牒專家,特別把整理的澎湖二崁祖譜秀給我看,我因從小對族譜就有濃厚興趣,在一旁仔細的看得津津有味,他幾十年的心血結晶,一頁頁地展現在我眼前,可惜那一手手寫的餘溫尚在,而棋頭叔祖卻已仙逝多年。但其哲嗣榮一先生,即我的宗叔公克紹箕裘,不僅把祖先與父親的遺緒發揚光大,還辛苦把二崁傳統聚落經營得有聲有色,讓到澎湖旅遊的客人,非要把二崁排進參訪行程不可。 我以為鄉音、鄉心、鄉人、鄉事,都是人世間最美、最美的風景,特別是到了離鄉異域,如能聽到一口鄉音,互訴一些鄉心,看看一些鄉人,談談一些鄉事,都是高溫溽暑中,十分讓人期待的消暑清涼劑。 癸淼宗長和棋頭宗長的先人,當年(明清兩代)都是從金門遷居過去的,而中繼點都是澎湖,但最後卻都選擇到台南和高雄落腳,這雖是時代變遷使然,但不變的恆是鄉音與鄉心啊!
-
李瑞騰不幫我斟滿高粱
我應該留下當年李瑞騰老師,親自校閱的論文稿,可惜沒能順利找到。二十一世紀初,我萌發回金門定居想法,該做什麼工作完全沒有譜,只能自己勾勒藍圖:如果我擁有碩士學位再加上讓人難以忽略金門書寫,或能為大學錄用,給我機會作育金門文學人才。 我未免托大了,我自己都需要別人教育,哪來資格教育他人,但一個理想畢竟存下了,果斷報考研究所,邊工作邊讀書,因為作息匆促,一個後遺症是腸胃常抽痛,還好畢業後,經過調養終於漸漸復原。 李瑞騰是我完夢的重要的拼圖。我在藝文界畢竟廝混數年,中生代學者當然也夠格指導,但年紀接近難免尷尬,幾經思考後想到李瑞騰。我委實才輕言拙,不懂得遍數李老師善學問,邀請的理由竟然是,「李老師,您已經指導葉連鵬寫澎湖,何妨再把金門帶上?」我這是離島「買一送一」概念,但李老師何其忙碌,他會接受「送一」,很可能知道我走投無路,而他這一生都在當別人的靠山,不如也讓我靠靠。 我甚至並未當面邀約,只就電話徵詢。當時我已不年輕,行事還是莽撞。一個原因是相識多年,他妻子楊錦郁喊我弟弟、公子李時雍喊我老師,然後我再敬稱李瑞騰老師,我跟李家可謂「關係混亂」。 我尋覓論文,是因為李老師批示過的論文初稿,除了指出論述不足,還校出不少錯字,完全可以當作文獻留存。當時我誤以為金門文學與台灣文學,在思潮上,必然也是反共文藝、現代主義以迄後現代,哪知戰地政務割裂金門生活以及文學發展。我跟李老師報告後,始有後來論文中的戰地神話、新中原神話等,有別台灣本島的文學潮流。李老師給我最大的彈性,並不時刺一下、推一下,讓我自己思考論文何去何從。 二○一六年四月,我辦理小說《孿生》發表會,李老師讀得深入,為我小說《孿生》作序時便指出,「我認為吳鈞堯真正想寫的是先前他曾在《荒言》和《熱地圖》中都提及的兩個夭折的哥哥……要寫兩位幾無生命史可言,但又影響全家至深且鉅的夭折哥哥,吳鈞堯就必須寫自身,寫父母,從家庭寫到家族」。這是我寫《孿生》的核心,只是李老師比當事人更看得清楚。 二○一九年冬天,我已經畢業多年,且湊巧剛始寫詩,對於詩法結構、意象營造等,「不得不」感到興趣。說「不得不」,肇因「吳鈞堯寫詩」這事不能成為笑話。我在久未翻閱的詩書刊中,找著李瑞騰老師關於現代詩演變與詮釋的專著,才訝然想起,初識李瑞騰的淵藪,該在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的文藝營課程。 當年李瑞騰瘦削,襯衫紮進褲頭後,還能挪出兩指空隙,多年後每次見李老師,總要驚訝他的臉形與青年無異。匆匆數年又過,我竟已五十開外,已來到李瑞騰當年指導我的年歲,卻還是一副欠教育的樣子,而李老師瀕臨七十,桃李滿天下,依然精神飽滿,說話鏗鏘有力。 因為疫情,李老師停辦慶生多年,不然每一年八月初,與李老師門生聚會,不僅有趣,並且眾多優秀學者齊聚。想起與李老師多次討論論文,知曉桃李滿天下的關鍵,在不讓學生滿溢,必須知道哪裡不足,而我除了斟滿酒以外,便一無是處。
-
風箏
金門不能放風箏,在那段軍事戰地戒嚴如牢期的日子裏,正是我青澀歲月的少年時代,那時許多與通訊、漂浮載具、攝影、收音機等相關器材,都被列為管制品,不得私藏擁有,一旦被查獲,可能被當成「匪諜」移送軍法審判。 風箏當年也在被管制之列,理由是可能藉用它做為傳遞信號的工具,因為被列為違禁品,也就沒有人敢去製作,更遑論去公開展放了;一直到一九七四年,我高中畢業、離開金門到台灣讀大學前,都不曾在金門上空見到風箏迎風飄揚的美麗身影,但我們倒是可以引頸蹬腳,望著天空,追看那些比風箏飛的還高好幾倍的心戰空飄氣球,它們成群地往西邊大陸的方向飛去。 遠遠望去,可看到汽球底下都會拖著一個方形的盒子,據說盒子裏都會放些反共心戰宣傳單與簡易日用品,像是牙刷牙膏、香皂、小餅乾、收音機等等物資,聽同學說,曾經有人撿到昇空後不久就破裂墮地的氣球,就像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正在歡天喜地之時,不消幾分鐘,憲兵與村里長協同員警即趕到現場,沒收了這些東西,還把他訓了一頓,警告他這是軍用品,私自盜取是要抓去關禁閉的!嚇得金門島上的孩子們,以後只能望天興嘆。 我也喜歡駐足觀看空飄氣球上昇,特別是它們隨風而去,慢慢隱入雲層的優雅姿態,同時心裏也為它擔心,不知將落歸何處,還有在那邊撿到的人,不知道是幸運,或是災禍呢?因為傳單上都用斗大的字寫著要共軍起義來歸,殺朱(朱德)拔毛(毛澤東),這種東西要是被領導發現,可能像我們這邊一樣被法辦吧!有這種想法之後,便把那翱翔在天際的氣球認定是不祥之物,就像兩岸互相砲擊、殘殺自己同胞的戰爭一樣可惡,但願這些氣球能漂到外太空,永遠不要出現在無辜老百姓的家中。 空飄的氣球不像風箏,球體內灌滿氫氣,不必藉風力就可以昇空,風箏則要利用風吹的反向力量,由人力控制才能節節上昇,迎風向上的風箏因為被一條線牢牢繫住,在人手中一扯一放之下,才會越飛越高;這個簡單的物理原則,裏面卻藏著極深的人生哲理,好比夫妻相處之道,妻子是那拉扯風箏線的人,丈夫則像在天上飛翔的風箏,看似一時無法掙脫,卻在妻子不放手的砥礪下,飛翔的丈夫就會逐次而上,遨遊於空中;若是風箏力大,一時掙脫那條看似束縛的線,或者執線的人絕心放手任它去吧,風箏就會即刻摔落地上,從此無法在青空上意氣風發、千姿百態,而是跌得粉身碎骨了。 想要經營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必須內外有別,倫理有序,節制有方,道理就在風箏的轉場裏。(稿費捐助金門家扶中心)
-
有緣相會在千里!
洪明傑先生是我金門同鄉。我認識他不在金門,也不在台灣,卻是遠在異國的加拿大。古人說:「有緣千里來相會。」我們是「有緣相會在千里。」金門人移居加拿大者不多;我是常年去加拿大探親,因而結下了異鄉的同鄉之緣。 明傑是一位文藝愛好者,他不僅能寫也能畫,因此文章享譽部落格,成為點閱率很高的銀獎作家。他勤於筆耕,把這幾年的作品結集成書:《王爺廟旁的糊紙店》。從異國他鄉,回視本鄉本土,情濃意更濃。 這本書分成四大部分:一、鄉土記趣;二、天涯遊蹤;三、客居歲月;四、疫情感懷。細讀全文,除了天涯遊蹤之外,我跟他有三大部分是重疊的。所以今天他要我為這本集子寫序,我覺得自己不作第二人想了,樂於應命。 我跟明傑有三個共通點:時代性、鄉土性與情感性。我門都是1949年之後出生的,屬於同輩的人,他略小我幾歲。這樣的成長背景,就有共同的生活體驗與情感歸依,他的鄉土情懷我別有會心。 他是後浦人,說後浦有兩家「茶桌仔」,其中一家在南門街。八二三炮戰之後,我家賃居後浦南門,小時常穿過南門街,看老人閒坐泡茶聊天吃口酥,至今印象深刻。然而已風流雲散。 其次他說的糊紙店,炳輝仔家學淵源,是我初中的同窗,自小跟從父親學紙紮。那些民俗的糊紙如普度公威靈神武,是七月節的重頭戲,已成為童稚的生活回憶,讓我心有戚戚焉。 明傑旅居溫哥華。我每常利用暑假去探親,這時正值加拿大一年最美好的季節,陽光燦爛,日照超長,要到晚上十點才天黑,而活動很多,所以儘可以相邀去遊玩。 夏日草地音樂會比比皆是,各有特色,人潮絡繹不絕,熱鬧非凡,男女老少帶著寵物,不是坐在躺椅,就是席地或坐或臥,吃冰淇淋、漢堡或薯條,聽檯上的音樂演奏,看檯下老外相擁婆娑起舞。 加拿大是多種族組成的國家,夏日希臘節、義大利節、加勒比海節,印度節、台灣節……,展示了多元種族的多元文化,讓你又吃又逛又玩,領略各種不同文化風情,常讓我們樂而忘返。 明傑是一個自然旅行家,加拿大的好山好水好風光,海邊、公園、步道與港灣,常可看到我們帶著野餐,享受加拿大的湖光山色,然後一路走一路玩。有時在公園或社區,偶可看到豎立戰爭紀念碑,讓我佇足良久,其設想與金門相較,給我很多啟發。 加拿大是一座人間天堂,明傑是一個玩不倦的天堂玩家,一方面他有好興致,尋奇搜勝;一方面他有好體力,如有一雙彈簧腿而不知倦。他的個子雖不高,腳程卻很快。他耽於走路: 我的運動相當簡單,就是步行、走路。已經忘了何時開始喜歡步行。 溫哥華夏天最宜步行。光是一個溫哥華就夠你玩了,我們還相偕搭船遊博溫島,一座像世外桃源一樣的小島。明傑寫下了我門同遊的心得: 通常一處景點能讓人放鬆心情,快速恢復體力能量,有幾個條件,那便是清新、自然、原始。博溫島就具有這樣的條件,其嫵媚脫俗,就如同少女般皎潔的臉龐、輕盈的體態,散發著朝氣活力,迷人,令人讚賞。 明傑喜歡旅行與文藝,而我在文字也浸淫多年,因此趣味相投。我們除了是同鄉,又有共同的愛好,一起在溫城度過不少快樂的晨昏,而他集子的文章,穿過時光隧道,回叩了本鄉本土的生活情懷,與我產生了共鳴。 明傑去國千萬里,但是仍然情牽金門,取了一個很有鄉土味的書名。可見人雖然在加拿大,心仍然眷念故鄉金門。王粲《登樓賦》:「人情之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
海 濱
溫哥華市區附近的海濱原本是我夏日時常造訪的,由於疫情肆虐,已經一段長時間沒去走動了。每到夏天,當陽光亮麗燦爛涼風習習,總興起一股想出去走走的念頭。 沙灘上有個共同特色,擺放著巨大粗曠的原木,這些羅列分散的原木就像一張張長條椅,遊客可坐其上或坐在沙灘背靠著這些木頭。一些較大的海灘還有沙灘排球場,經常看到對壘的雙方互相激烈廝殺精彩絕倫。這日,我來到一處沙灘,找了一個視野開闊的原木坐下,觀賞眼前水道來來往往的帆船、遊覽船隻及獨木舟;遠處有幾艘停泊的貨輪正等待著入港裝卸貨物。這時,一對母子拉了一台裝滿器物的推車在我旁邊的原木停下,兩人迅速架起一個小帳棚,組合了一張小桌子,擺上一些食物準備野餐。往年,這個季節沙灘上或草地上經常舉辦音樂會,甚至,還有幾個夜晚的煙火表演秀。 沙灘後有一排雅致的房舍間雜著數棟高樓,海灘與屋舍間有汽車單車道及人行道,遊客車輛絡繹於途,我跨過車道沿著有點陡的社區走去。這時,遇見一戶人家,正將家裡的舊貨拿出來賣(Garage Sale)。攤子吊衣架上掛著幾件衣服還有飾物,旁邊擺放一些陶瓷器,幾雙閃閃發亮的鞋子。靠馬路旁放著兩張單人沙發及一張小茶几,上頭寫著「免費」的紙條。我看這些傢俱大致還好,任何人有需要便可搬回家。舊衣物標價都很低,與其說是賣錢不如說是減少家中的儲藏,讓不再用的舊物可以分享需要的人。其實,圖書館也是如此,每年總有幾次不定期的拍賣,書以相當便宜的價錢賣出,有的甚至一本只要一兩元。除了將書賣給需要的人,同時,也可減少圖書館日積月累不斷擴充的館藏困窘;疫情前,我就在一次拍賣中買到兩本喜愛的書。值得一提的,社會上有一股愛物惜物的簡約風,使用過的物品被回收再利用受到肯定。一般人將使用不上的物品捐贈,受捐贈的機構或慈善團體會將舊物整理後以低廉價格出售,因此,各地都能看到二手貨商店(Thrift Shop)。 我沿著鬧區幾條街道走,發現街上的人潮與往日相較,並沒減少。來到郵輪碼頭,驚訝發現正有兩艘大郵輪停靠,要開往阿拉斯加的。馬路旁已停著幾輛遊覽車,車上掛著將前往風景區的牌子,來自郵輪的旅客紛紛於各遊覽車前排隊準備前去遊覽。看到如此多的遊客,想到大夥好像被疫情束縛太久了,急著想出來透透氣?或是疫情仍沒有要離開的打算,大夥已經麻木了?其實,偶而還是聽到有人確診的消息。 碼頭這裡的海濱沒有寬闊的沙灘,有些地方甚至海水直達堤岸,但沿著水涯邊建有寬闊步道。且一路有巍峨的高山及相隨的水道,水光山色一點沒有打折。離郵輪碼頭不遠處的海面有一水上飛機場,可以載送旅客來往附近的島嶼及景點。這是一個有創意的構想,不需另闢機場,利用港灣這個現成水面,水上飛機便可載送遊客前往各地。 我坐在高起可俯瞰海面的平台上,觀賞起起落落的飛機,漆著亮麗色彩的小飛機,在水面、空中,顯得格外耀眼奪目。
-
戰地冰果室素描
冰果室陪伴金門人渡過冷戰時期一段不算短的日子,讓那些年身處生活如沙漠乾枯的戰地前線,找到了幾片消遣的綠洲,幾滴娛樂的甘泉。 那些年,除了夜來的宣傳砲聲,還有白晝傳自冰果室的喧鬧聲,相互抗衡、較勁。冰果室的每一種聲音都是紓壓的。球桿撞擊球的聲音是種解放,聲聲清脆,將壓力粉碎。說話聲、玩笑聲、掌聲,聲聲遠離緊張的戰地生活,聲聲引人入輕鬆的生活旋律。還有,剉冰機剉冰的聲音,聲聲清涼、聲聲冷卻戰爭的熱度。那些年,戰地鄉親聽太多不平常的聲音——砲彈聲,要聽有人性的、正常的聲音,就到冰果室來。 那些年,金門鄉親聞到太多砲彈散出的煙硝味,想要聞平常的味道,就到冰果室來。那裏有香煙冉冉升起,水果和剉冰的新鮮氣味瀟灑飄逸,冰棒的冷氣味撲鼻。那裏夾雜著汗臭味,比任何地方的汗臭味,要叫人陶醉,叫人忘憂。夏日冰品的氣味風行;冬來換上蚵煎、蚵嗲、甘藷煎等金門小吃讓人垂涎三尺的溫暖味覺。冰果室的氣味,不能說隨季節波逐流,但也要應景一下,適做調整,努力滿足消費者的嗅慾和味慾。 冰果室裡,阿兵哥綠色的制服和看店少女五彩繽紛的裙襬和衣著,相互輝映出戰地的生命活力。五顏六色的剉冰,最消暑了,最忘憂了。來冰果室,就是要觀賞人生還有那麼多精彩的顏色。是啊!人生不應該只有為戰爭而設的草色或米彩色吧。 冰果室裡的人們,都不選擇像衛兵那樣木頭人站立。這裡的人們,都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姿勢。或坐、或臥、或彎腰、或半蹲、或手插腰、或手持菸、或手拿叉子……。那裏描繪出的是一幅幅自由自在、優遊自得的圖像。那裏擺出的每個姿勢,都從戰爭解放出來,都遠離軍事的束縛。 冰果室裡,人們不需要和冷冰冰的槍砲對話,人可以和人對話,磨擦出一些溫度和人性。冰果室成了那些年人們交際的溫床,許多友情和愛情,在那裏生根發芽。那裏不能說只有愛沒有恨,至少戰爭的仇恨和敵對要暫時被拒在門外。 小時,奉媽之命,常進出冰果室。時而捧一鍋或盤,前往買剉冰,時而買汽水和冰棒,藉以消暑。偶駐足,觀賞撞球的趣味,生活悠閒的一面。如今記憶所及,描記當年戰地的冰果室,給人最深印象是一種戰爭風雨中稀有的寧靜與和平。 那些年,冰果室,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地,雕塑出戰地一種特有的休閒生活風貌。當年戰地冰果室最不同凡響的特寫,是常見到軍民水乳交融,有說有笑的交際場景。冰果室的應運而生,讓人不得不佩服金門鄉親生活的智慧。戰爭再緊張、再壓抑,我們鄉親都能找到抒發情緒的出口。 冰果室,在冷戰金門的時空框架裡,凸顯了那些年戰地生活文化別有韻味的風華。如今呢?阿兵哥人去了,冰果室樓也空了。只剩我們走過冷戰歲月的這批金門鄉親,三不五時坐在一家家取代那些年冰果室的咖啡店,撫弄著咖啡香,笑飲冰果室的往日情景。
-
超人力霸王的聯想
年僅七歲的小姪子,伸出小小的食指在手機面板上靈活地滑動,邊操作邊發出好聽的嗓音問,姑姑,我之前傳給你的功課,你做了嗎?我一時意會不過來,愣了幾秒,未等我回話,他緊接著說,我現在要傳一個新的《超人力霸王》的連結給你喔!經他這麼一提醒,我這狡猾的成人,才猛然想起我曾對他許下的承諾,立即心虛回應,你之前傳的那些都很好看,超人力霸王真的太厲害了。 也許小姪子真以為我會如他一樣,對這幾隻肩負著拯救地球使命擊敗過無數個壞蛋的機器戰士們,懷有深深的迷戀與崇拜之情,房間裡也許還會留幾處角落,擺放著一隻又一隻遠從宇宙某個星球而來卻又長得奇形怪狀的戰將模型,又或者會迫不及待打開對話框上的連結,專注地看完他一口氣傳來的十多支影片,於是我們便擁有兩人專屬的秘密與共通的語言交流。然而我只看了一集,對於如此幼稚的劇情,只能說我盡力了,但為了討小姪子歡心,我還是對他撒了謊。 事實上,這得怪我,就在半個月前我兩見面時,他曾以奧特曼戰隊裡一個我忘了名字但戰力無敵強大的身分邀我對打。他媽媽在一旁嚇阻說,不行,你不能找姑姑打架。我一時童心四起又不忍掃他的興,只好答應奮力迎戰。為了佔領地球,我得發動戰略與他搏鬥,才能激起並彰顯他高我一等的功力。 在一來一往的攻擊下,我必須節制力量以免弄痛小姪子,他卻毫不留情一再逼近,時而口中念念有詞,時而拿出武器配備發出碰碰聲響,彷彿傾刻間,地球就要被我這個惡人給佔領了。他化身為正義使者,傾盡全力朝我逼近猛攻,我又得做出防禦,以免被不懂輕重的他暴打。以致姑姪兩人就在客廳不停地追逐廝殺,約莫20多分鐘後,我已快去掉半條老命了,簡直比赤壁之戰還難打,便轉而求饒說,我輸了,不要玩了。然而玩得正起勁開心的小姪子卻捨不得放棄,一再拜託我要再玩一局。我敷衍說,你有空先傳《超人力霸王》的影片給我看看,我回家先做功課,好好研究一下人物,下次我們再來玩,於是我才得以安然退出這場艱鉅的地球保衛戰。 他轉而進房拿出一本有關奧特曼簡介的圖畫書,像個小老師似的向我解釋這些年紀高達八千多歲以上,身高四十米,體重3萬多噸之龐然大物的故事背景。我訝異於一個七歲小男孩為何有此驚人記憶,可以正確無誤地記起每一個戰士的名字,以及他們彼此的關係與戰力。這些年來,他的喜好隨著年紀增長不斷改變,從趴在地上玩軌道車、拼圖、組積木,到喜歡佩佩豬、汪汪大隊、哆啦A夢,再到名偵探柯南、寶可夢、超人力霸王,每一階段我都參與過,不是帶他看電影,就是送給他當時最中意的玩具。 我忍不住遙想那個物資貧乏但無比快樂的鄉下童年記憶,及放學後打開電視追看《小甜甜》、《龍龍與忠狗》及《無敵鐵金剛》的美好景象,還有國一時因看了《太空戰士》的影集,便與兩個女生自稱是專門除暴安良的霹靂小組成員,以致多年以後的今日,時不時還會被同學拿來揶揄恥笑。 我相信每一個成年人,都曾是個天真無邪赤誠可愛的孩子,一切的惡及權謀算計始於長大之後。活到這把年紀了,我還是難以想通,為何有人可以為了金錢名利及權力慾望,做出這麼多骯髒及有違良知的事,知識分子的風骨與勇氣全都被腐蝕了,學生抄襲,教授護航,貪汙斂財,為向權勢靠攏取得自身利益,多少人早已背離了禮義廉恥。 但願那股為地球和平而戰的正直精神,及在心底萌生強烈正義感的小小男孩,隨著時間的轉變,這些美麗而珍貴的特質永不消失,而且愈發茁壯,這是做為姑姑在陪伴你長大的路上,唯一最想叮囑你的事。
-
敦本睦族話修譜
族譜,乃匯集歷史、文化、民族情感及宗族蕃衍之大成。一個人面對自己的祖先,體認天高地厚、親恩罔亟,所以,生時孝敬,死後則祭之以禮,感念恩德,薪火相傳,飲水思源,不忘根本。而家譜或族譜乃維繫宗族血脈的重要記錄,對一個宗族的自我認同和凝聚力具有重大意義。 為了增補新生世代及世系圖新資料,編修族譜乃所必要;而修譜是尊祖敬宗、承先啟後的宗族大事,乃神聖且嚴肅的行為;所以,必須非常慎重,方能無愧於列祖列宗。大陸文革時期,要「破四舊,立四新」,因此,有些傳統優良文化,包括家譜、族譜等等都遭到荼毒,能保留下來靠的是有識之士想方設法,甚至冒著生命危險極力搶救。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改革開放後,人們開始懷念一些傳統的東西,尤其海外歸僑返回故鄉,看到祖祠被毀,心有不捨,紛紛在僑居地發起捐獻活動,大家踴躍捐輸,籌款就地或擇地重建;同時,修譜工作也受到重視。但是,在修譜過程中,兩岸之間散見一些千奇百怪的情事或傳聞發生。 其一,臺灣劉氏某支,系出漢高祖劉邦,為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號曰「彭城堂」。其來台祖懷莞公,官授六品千總,於清乾隆初年由廣東平遠渡海來台,任職台灣府;如今枝繁葉茂,已傳十餘世。數年前,倡議續修族譜,吾友為主事者之一,某次族譜修編委員會中,一位親綠的宗親代表提議「新的族譜就從來台祖開始寫,『中國』的那一長串就不要了」云云,與會眾委員齊聲說「豈能捨棄先人、背宗忘祖?」並引祖訓「駿馬騎行各出彊,任從隨地立綱常;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早晚莫忘親命語,晨昏須顧祖爐香……」相勸,強調雖然身在台灣,仍應飲水思源,心懷大陸祖先,切莫自斷根源。 其二,內地(大陸)曾經發生一件荒誕的修譜奇談。某姓氏著手修族譜時,未審主事者限於知識或常識問題,居然突發奇想,說族譜中的名字都要按照輩份的用字來命名,又說,族譜當中的列祖列宗亦應按照這個方式,對照改名,而現存於世者,若未按照該輩份用字,也須改名;這個方案一提出來,群情譁然,大家期期以為不可,尤其幾位有識之士引經據典的說明,族譜乃一個宗族歷史資料,各世各代的輩份族譜上寫的清清楚楚,早期族人大部分皆以輩份命名,但仍有少數是用自己的想法命名,惟世系明確不致紊亂;其次,祖先名字如果改了,那宗祠與家裡的神主牌位及祖先墳墓的墓碑是否要重新雕刻?況且,每年春秋祭拜,他們可找得到座位?幸虧該宗族有識之士挺身捍衛,認為此舉大逆不道,辱及先祖。否則,真要按這個荒唐方案去做,極有可能成為滑天下之大稽的大笑話。 再就是,目前大陸修譜,用的是簡體字,往往造成誤差;尤其繁體轉換成簡體,如果用電腦輸入,經常發生錯誤。例如,我施氏族譜,安溪老家當年修譜時,家父提供的資料都是繁體字,簡體字初稿出來時,發現我們家族登載錯誤達二十幾處。曾想,原始舊譜都是先人用毛筆書寫,而且使用繁體字,現在用簡體字付梓,完成之後,祖宗們若地下有知,能否看得懂?因此,為求尊重歷史真跡,實應以維持原始資料之用字為宜。 國族歷史,在忠於事實,族譜傳世,亦復如此,上可以尊祖敬宗,下可以嘉惠後世。尤其譜牒蘊藏著豐富的家族史料與內容,記載宗族的開發史以及族人遷徙源流與人文變化,乃宗族的歷史文獻,更是族人尋根問祖的重要憑證。是以,今人有意從事增修族譜者,宜以前述三例為戒。
學生園地
-
適時轉彎
狂風呼嘯而過,我們朝著筆直的彼方前進。不知道康莊大道會長成怎樣,會是樹蔭濃密還是烈日當空?會是筆直還是彎曲?但如果用我幻想中的未來去套用,我想它會是彎曲的。我們總被直線吸引,數學課本上用直尺畫出的線條,看起來整潔、乾淨;美術畫紙上用直線勾勒出的房屋,看起來穩當、靠譜;人生道路上用直線拼湊的路,看起來安心、平穩,那些參雜越少變動的選擇,好像成了我們的定心丸。但是否我們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偏好,失去了很多體驗、失去了很多經驗。所以筆直是全然好的嗎?在時間迭代中亦步亦趨的我卻不再這麼認為。 適時轉彎。有些時候,人生並不是一張平面可一眼見收的藍圖,它更像立體的建模,有高低起伏。我們時常擔心轉彎時會減少好不容易提起來的速度,爾後需要用更多的力氣去重新提升,但並非事事皆為如此。若選擇直走後前方的路需要爬坡,而轉彎後卻是另一條「筆直」的路呢?我想我們都應該去思考。 而有些時候,轉彎代表的是選擇。如若我們從出生到現在都是由一條又一條的岔路組成,它不會像迷宮,貼著左側的牆壁一直走就可以抵達出口,它有可能會因為一次錯誤的選擇而永遠走不到終點。若知道這是為一個前提,我們對這充滿一切不確定性的人生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我們不用對此感到絕望,那些以前做對的、做錯的抉擇,都或將積累成下一次「選擇」時的談資。 我有挺多次適時轉彎的經驗。作為學生時,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一個重要的考試決定自己未來會走向哪裡。而在國中時期,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難的選擇,高中或是高職,是我全然未知的方向,但我被迫向前走。繼續鑽研學科還是開始新的一技之長?那時的我其實更偏向後者,我想就現在開始替未來打算,但那也就代表我沒有後悔的機會了。如若我走向高中,要學習那些對我來說可能不太有用的科目,但總共三年的時間,我可以發現自己的興趣。變相來說,我可以延後自己現在必須做的決定。 最後,我選擇了高中,其中不全然只有我的意願,也參了一點師長的遊說、父母的強迫。但人生不就是這樣嗎?當你猶豫不定時,他們會成為一股推力,水到渠成,走一步算一步也是一種方式。我對現在的生活說不上後悔,卻在時間倒數時,對下一個選擇的到來感到慌張不安,要是那時我依然沒有方向怎麼辦?我沒有資格說後悔了,那是我做的決定,走一步算一步吧! 所以適時轉彎到底有什麼樣的功用?我想它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另一個機會的誕生。轉彎後的路我們無從而知,它是遠路還是捷徑,我們賭出來的。人生是一場和自己的博弈,因為它是一個成形的過程,每一個決定都是一次蝴蝶效應,是未來結果的成因。既然我們無從去分析去知曉它的好壞,也無法得知最終結局,那減少些猶豫吧!適時轉彎,我想驚喜必定多過於驚嚇的。關關難過關關過,前路漫漫亦燦燦。
-
學習與休閒
學習,是每個人一生中的重要環節,而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學習與休閒要如何兼顧?並且讓休閒活動成為一技之長的經驗。 「不要再滑手機了,去讀書!」常常聽到媽媽的勸告,也覺得不耐煩,身邊也有許多同學和我一樣,被催促去讀書,直到一天,我想通了,如果不希望聽到嘮叨,何不先苦後甘,先讀書,再利用時間盡情的玩耍呢? 人總是先做喜歡的事情,再做繁複的事,而這繁複的事情就是「讀書」,但如果換個角度想,先讀書後,剩下的大把時間就可以娛樂,也不會被家長責備,一舉兩得的好事,還不行動嗎?我,參加國樂、田徑、鋼琴等課外活動,常常聽到有人抱怨讀書時間不夠導致成績下降,於是退社團,減少活動參與。而我的秘密武器就是:分配時間,時間分配很重要,尤其是上國中後,課業變重,可利用的時間沒變長,這時就要設計一張「週課表」,安排每天的學習與休閒,同時兼顧多項事情,自己開心,家長也滿意。 而當你可以兼顧一切後,就可以嘗試使休閒活動發展為專長,像我,利用讀書之餘的時間,訓練跑步,加入田徑隊,不但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也可以使身心靈放鬆,有益身體健康,成為專長,為校爭光,得到滿滿的成就感,讓自己課內課外雙豐收,照顧好課業,可以做許多你的興趣、專長等的事,讓自己有一份專長,絕無壞處。 學業與休閒兼顧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還可以有一技之長,如果是你,還要再「先甘後苦」嗎?放下手機,快去讀書吧!
-
如果我是馮諼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作馮諼,來自齊國,,窮到三餐不濟,在應徵工作時告訴老闆孟嘗君:「我願意到您的門下做食客。我沒有什麼長處,我也沒有突出的才能,但是如果收容我,讓我進入您的大門,一定讓你很有收穫,絕對幫助到您。」 一開始為了考驗您的胸襟,我進行了三次試探,結果我說沒魚吃就有魚吃,反映沒車就有車搭,孟嘗君對待我這麼有禮!左右的手下都認為我貪心,那是因為他們沒有眼光,路遙知馬力,以後關鍵時刻就知道。 不久後,孟嘗君出示佈告,問門下賓客說:「會計的工作誰內行?能替我到薛地收債?我毛遂自薦,看得出孟嘗君的驚喜。駕車來到薛地,叫官吏召集人民,都來合驗債券。由於孟嘗君功高震主,加上新皇帝不愛長輩囉嗦,想要把主人撤職,這是流傳已久的訊息,他自己卻不知道,實在是很危險,所以債券全部核驗後,我站在高臺詐稱這是孟嘗君的命令:把債金賜給人民,債券燒掉,一切一筆勾銷。為孟嘗君買義。這只是穩固地位的第一步。 主動請纓出使,我跟魏惠王說:齊國放逐他的大臣孟嘗君,各國諸侯誰先聘用他,就能富足而兵強。於是梁王把相位空出來,把原來的宰相調為上將軍,派使者帶黃金千斤、車子一百輛,去聘請孟嘗君,福禍相倚,我先通知他這件事的嚴重性,孟嘗君接受諫言不肯前往任職。後來齊王聽到此消息,請他回來治國。這是預防失勢的第二步。 我提醒他勿自滿,應多做謀劃,他向齊王請求:將先王傳下來的祭器賞賜給您,在薛地建立宗廟,這是安養餘生的第三步。 宗廟建立後,我為孟嘗君所做的人生規劃就結束了,讓他可以高枕無憂,這些就是我在齊國為了回報孟嘗君所謂他留下的三條退路。
-
來不及
人的一生中,總會有幾次來不及的事情。而這次的太魯閣號事件,即為一件由於「來不及」而造成不可枚舉的種種遺憾的事件。若是意外前來得及處理,是否可以減少傷亡數量? 不只這次的太魯閣號,其實天天都有人來不及去做應該做的事,以上班族來說,每天都有來不及處理的文件;以學生來說,每天都有來不及讀的書。但來不及是有原因的。為什麼同樣是一天二十四小時,有人可以完成所有上級給的任務,卻也有人無法完成? 來不及僅僅是個藉口。 我們並不是因為來不及而錯過或無法完成某些事情,而是因為沒有做好時間管理。如同前面所說的,同樣二十四小時,做好時間管理與否總會導致「來不及」或「來得及」。 如果要檢討這次的太魯閣號事件,我會提出這麼一個看法:並不是因為來不及通報有工程車滑落,而是因為台鐵在意外前並沒有做好防護措施以及工程車違規停放等原因而造成這次慘案。 這次的慘案,讓我明白此一道理:「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事先做好時間管理和各項準備,可以減少所謂「來不及」的發生,當然也就減少許多遺憾及傷亡的情事。
-
一張舊照片
世間的人、事、物、情雖然珍貴,但再重要的東西也有被遺忘的一天。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不捨去舊的回憶,怎會有新的快樂記憶進入你的腦海裡呢?這是一種二選一的狀態,被一種叫做相機的東西給調合了,每次按下快門時,就會有一個回憶被保存著,在這時光流逝的世界裡,將珍貴的回憶永久保存。 心想當年,我還是個小三生。放暑假時,在這個熱到不行的季節裡媽媽竟然要帶我們去泡溫泉,爸爸在出發前還信誓旦旦的告訴我們要去大陸玩七天,經過一段長途跋涉,我在夢裡已經跟鄭成功下了十八回棋了,正想著起來後能夠大飽口福,結果醒來後才發現我們還走在「搖滾路」上,我感嘆一句「哇!大陸可真大呀!」終於來到飯店門口,我們拍下了那趟旅行的第一次合照,所有快樂的回憶也從那裡展開。 沒想到,房間裡的帳篷,竟然是我們這些「大齡寶貝」的拍照聖地,我們三個小孩在帳篷裡上竄下跳,擺著各種奇特的姿勢來拍照,懷著激動的心情準備迎接著主題溫泉的到來。早上吃顆溫泉蛋,中午玩盡遊樂場,晚上姊姊的滑倒秀,所有開心快樂的在這幾天都一一經歷著。至今仍令我歷歷在目的是在白酒泉上拍下的回憶,濃濃的白酒泉散發出的酒香味,如此愜意的場景,溫暖了我的心,也減緩了爸媽的疲勞,滿足了弟弟的慾望,摔疼了姐姐的腳ㄚ。 人世間有七情六慾,可人們卻會把恐怖的無限放大,快樂的回憶往往最容易被遺忘。照相機如守護神一般,將這些寶貴的記憶存起來,人們忘記後便可隨時的翻閱來找那些被遺忘的回憶,讓我們回味起過往的快樂心情。
-
最幸福的一刻
幸福的感覺就像是沉浸在美好的世界,不受外界的影響,完全陶醉。有的人覺得幸福是被珍惜的感覺,有的覺得幸福是得到身心放鬆,有的人覺得幸福是幫助他人的時候,而我覺得最幸福的一刻就是在登上山頂的時候。 記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弟弟,一起去爬山。一開始,看到崎嶇的山路,雖然有些擔心自己無法順利登頂,但是我很堅定的說:「我一定要爬上去」。爬到一半時,我的疲憊讓我的意志動搖了,我嘴巴不停的喊著:「好累喔。」這時媽媽用嚴肅的口吻說:「千萬不要放棄,再爬一下就要到了。」我猛然抬頭看見旁邊的花以及五彩繽紛的花朵、生命力強大的一些雜草,好像在幫我加油打氣,讓我精神百倍,有自信的爬上山頂。在爬山時,我眺望著有著濃厚鄉村風情的金沙鎮,處處都是農田;我仰望著天空,白雲朵朵、晴空萬里、以及耀眼的太陽,不知不覺就爬到山頂了,站在山頂的那一刻,我覺得我真的很幸福,辛苦走上來都沒有白費。 我認為的幸福是付出一番努力後,才有的結果,因此,做任何事都應該腳踏實地,幸福就時時在我們身邊。
-
我心目中的美好
什麼是心目中的美好?有的人認為是世界和平,有的人認為是乾淨美麗的世界,而我心目中的美好是回復往日的生活。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點同時爆發,至今已經兩年的時間了,對各地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影響,例如:出門一定要戴好口罩、進學校之前要量體溫、吃飯的時候每人面前要架設隔板、同學的書桌每天都要消毒、洗手更要確實洗乾淨、不能參加大型活動、生病的時候待在家不能去學校或人口密集的地方、咳嗽的時候一定要摀嘴巴,新冠肺炎帶給大家很多生活上的不便和恐慌。 我希望疫情可以趕快過去,不要再有人生病或是失去身邊的至親好友,可惡的新冠病毒趕快離開我們的生活。好懷念以前能大口呼吸、開懷大笑時光,好久沒看到同學燦爛的笑靨與白牙。希望能趕快回復以前正常生活的日子,人與人之間沒有距離,人際間的關係連結得更緊密。 我心目中的美好就是沒有新冠狀肺炎的日子,希望能趕快回復正常生活,回到以前的日子。
-
緊張的國樂課
今天是上國樂課的日子,但是上課前不像以前一樣開開心心,因為原本的指揮老師周老師暫時不會上課,今天的課究竟是誰來上呢?原來就是鼎鼎大名的黃老師。 我走進教室時發現所有的同學都不敢說話,因為黃老師來了,之前聽說黃老師很兇,所以讓我們更覺得緊張。但是老師越來越好笑,邊上課邊講笑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真有趣。三個小時的課很快就結束了,這堂課也沒有我想像中那麼可怕,反而讓我心情變得很好。 雖然今天黃老師的課很快樂,但我還是忘不了周老師,因為周老師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例如教我們如何和大家一起合奏、教我們認識音符等等,這些事情讓我印象深刻,也讓我學到國樂的相關知識。 我每次上國樂課都沒有像今天一樣緊張,我原本已為新老師會很兇,結果上完課後覺得並沒有想像中恐怖,希望下次上課可以一樣快樂。
鄉訊
-
《星期人物》王裕煌橫跨演藝與寫作事業 困苦中展現金門精神
姓名:王裕煌 藝名:關新藝 筆名:思慧、王健、王瑜 職業:作家、導演、演藝人員 出生年:西元1927年 仙逝年:西元1996年 出生地:金門後浦城 經歷: 西元1937年-9歲下南洋至新加坡 西元1949年-以關新藝為藝名在仙樂、百樂門、夜花園和夜鶯四個歌台演出 參與新加坡電視台演出作品有:《天眼》、《悲歡歲月》及《大吉傳奇》等,並拍攝多部影片。 著作《廈語滑稽》、《播音劇集》、《關新藝獨幕劇集》、《蓉姐牢騷記》、《此中人語》、《我是扒手》、《緬甸行》、《關新藝數板集》、《學店》、《短劇精選》、《關新藝電視劇集》、《英倫、荷蘭、巴黎記遊》、《中國行》、《關新藝演餘集》、《關新藝鱗爪集》、《關叔話舊》、《中國演出散記》、《數來寶、相聲、微型諧劇》等20餘本書 如果你曾在農曆過年去新加坡,那一定會聽過關新藝主唱的「過新年拜天公」的閩南唱謠。 關新藝不姓關,其實他原名王裕煌,一生熱愛寫作與演藝事業,是新加坡著名劇作家、藝人。 王裕煌1927年生於金門後浦城(現為金門縣金城鎮)。 1937年,日軍攻佔金門,那年才9歲的王裕煌同祖母、母親及妹妹,自後浦同安渡頭坐船到廈門,再搭「安順號」至新加坡投靠父親,但是這一投靠並非順利成長的開始,而是展開他坎坷但多姿多彩的人生之旅。 王裕煌因家境貧寒,從小只受過四年正規的華文學校教育,在被進入演藝圈之前,他當過雜役,也做過賣冰水(類似我國的飲料小舖)的小販,這一切讓他看到形形色色的人與事,以及感受到各方面的人生冷暖,而這一些豐富的人生閱歷更加成為了王裕煌他日後在創作與舞臺上演技的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他賣冰水的日子裡,結識了後來成為新加坡諧劇泰斗的王沙和野峰,並且他們三人成了知交,在演藝生涯合作了近40年。 王沙曾回憶他們三人認識的經過說:「和關新藝的交情有半個世紀之久,在關新藝賣冰水時就認識他;而我和野峰的認識就是通過了關新藝。關新藝在賣冰水時,野峰還是個小孩,關新藝很喜歡看報紙,每次到買報紙時間,若是因為要看顧冰水檔(飲料舖)走不開,就叫野峰幫他買報紙,然後賞他一粒冰球。」從這段分享可知,過去三人之間的交往是很樸實且真誠。 王裕煌的演藝生涯長達近半個世紀,尤其在太平洋戰爭後初期(1945年9月後),新加坡的遊藝場快樂世界、新世界及大世界興起一股歌臺熱。(類似歌舞臺,我國著名的例如豬哥亮的歌舞秀電視劇) 王裕煌他也就投入這個時代熱潮,開始是在一個歌舞團當臨時演員。 1949年正式以關新藝(以下稱王裕煌為關新藝)這一個藝名在仙樂、百樂門、夜花園和夜鶯四個歌台演出。 進入1950年代,關新藝在新加坡、香港及其他國家參與話劇、歌舞劇及電影的製作與演出,由於王裕煌他能編、能導、能演因此在當時被譽為天才編導。 1950年代轟動新馬兩地的潮語話劇《海外尋夫》就是他和王沙合作制作的,同時,他和天后歌星鄧麗君同台演出多部古裝歌舞劇。 關鄧的首次合作是在越南堤岸的麗聲戲院,合演新潮古裝歌舞劇《牛郎織女》,關新藝演縣官,鄧麗君反串演牛郎;不久又演了《西廂記》和《唐伯虎點秋香》等劇。 1950年代末,關新藝前往香港發展, 在榮華電影機構旗下拍了10多部電影,主要是廈語片如《阿忠嫂》、《迎春接福》、《春鄉鬧學》、《姑嫂 情深》等,關新藝在戲裡扮演重要的角色。 (廈語片,是在香港拍攝、製作的閩南語廈門話電影。 其主要市場在台灣及東南亞等地使用閩南語的華人社會,極少在以粵語為主的香港本地放映過) 1960年代,榮華機構不再拍廈語片電影,關新藝於是回來新加坡在歌廳、歌台表演,有時也率團出國表演,他在知名的麗星歌舞團擔任編導和演員,在新加坡、馬來西亞一帶演出,也曾遠赴歐洲表演。 1970年代,他在香港參與拍攝華語影片《春風吹關新藝 GUAN XIN YI 1927-1996 劇作家藝人34關新藝與鄧麗君同台演出。又生》。 1979年3月,編導舞臺新潮歌唱喜劇《女駙馬》,由當時影后淩波、鄭錦昌、關新藝等演出,由錦昌唱片公司推出。 1987年11月,他率領新加坡觀光歌舞團到中國東北瀋陽、哈爾濱、江蘇及山東二省演出長達三個月,在各地演出成功,受到熱烈歡迎及獲得好評。 回新加坡後他將這次演出經歷著作成書,出版了《中國行》一書,記載他到廈門望金門,想起這裡就是他離開金門取道赴南洋的門戶,他在書中寫下「我曾踏過這兒的泥土,正好半個世紀,我又重踏上這塊土地。」淡淡的原鄉記憶,長長的歷史重量,在他的筆下散開。 1987年,關新藝開始拍攝新加坡本地電視劇,兩年後正式成為新加坡廣播電視公司全職演員。他參與演出的電視劇包括《天眼》、《悲歡歲月》及《大吉傳奇》等。 關新藝雖然受教育不高,可是勤於學習,勤於看報讀書,他也熱愛寫作,自1952年開始寫作,先後出版了近20本書,包括《廈語滑稽》、《播音劇集》、《關新藝獨幕劇集》、《蓉姐牢騷記》、《此中人語》、《我是扒手》、《緬甸行》、《關新藝數板集》、《學店》、《短劇精選》、《關新藝電視劇集》、《英倫、荷蘭、巴黎記遊》、《中國行》、《關新藝演餘集》、《關新藝鱗爪集》、《關叔話舊》、《中國演出散記》、《數來寶、相聲、微型諧劇》等。 在新加坡本地劇作者中,關新藝是一個實力派,而在華文界他更是新加坡當時十多產的作家。 更值得一提的是關新藝的作品寫的多是當時新加坡下層人民的生活,他也曾以筆名王瑜及王健在新加坡《聯合晚報》發表遊記,以及在《聯合早報》撰寫「憶歌台」專欄文章。 而關新藝曾因自己鬧出許多笑話,最有趣的一次1958年他與王沙隨著團到緬甸仰光表演,仰光有一個古城會館,有一天送請帖給他,請帖上寫「關新藝宗親」幾個字。 看到那幾個毛筆字,關新藝愣了一下。心想:「這次死定了,我姓王,叫王裕煌,不是姓關,關新藝是藝名。古城會館是劉關張趙四姓的會館,以為我姓關,肯定是搞什麼歡迎會,送請帖來了。」 果然,帖子上日期和時間都寫好:某月某日在古城會館禮堂,歡迎新加坡宗親關新藝。 當時他就問王沙,去還是不去?去,他不是姓關,到時如何下台。 不去,人家的請束都送上門來了,盛情難卻,怎麼辦?最後,還是決定將錯就錯,準時赴約 那天到了古城會館,會館在三樓。從樓下到三樓的樓梯,站滿男男女女,關新藝和王沙在會長的帶路下拾級而上,兩旁的掌聲響起,好像迎接什麼大人物一樣。 到了大禮堂,一張長形的桌子上,擺滿冷熱飲品和各種蛋糕。這時,會長先來個熱烈歡迎的開場白,接著在一片掌聲中輪到關新藝講話。 關新藝他站起來,肚裡已打好了腹稿,不慌不忙地講他編好的故事。古城會館講的是廣東四邑話,他那時廣府話都講不好,怎會講四邑話?只好講華語。 他說:「他母親是廣東人,姓關,母親很疼他。他也愛母親,母親逝世後他就用兩個姓,一個父姓,一個母姓,多數還是用母姓,以紀念慈母。」 這番話一出,當然又是一片掌聲。 關新藝他接著還說:由於在福建人家庭長大,講的是閩南話,對於母親的廣東話講得很水皮,接著邊說著一些勉勵的話語,什麼宗親會館要團結啦,要為社會服務啦等等,才鞠躬坐下,鬆了一口氣。 關新藝曾與朋友回想這些往事時,最後都會有點自問自答的說著:不知古城會館的人後來知不知道我那時講的都是假話?我是金門人,哪裡有個姓關的母親? 而這段自問自答的背後,曾有關新藝的朋友回憶說:當時關新藝說這段話語的過程中有點惆悵,尤其說到金門這段話的時候。 曾有人解讀這是關新藝對自己人生離開島鄉的感慨,也有人解讀這是關新藝對於華人在海外打拚所做犧牲的惆悵,但這一切我們都無法知道真相。 因為1996年10月15日關新藝在新加坡陳篤生醫院病逝了,享年68歲,留下他的妻子和五名兒女。 曾有新加坡名人在關新藝的葬禮上說:「關叔雖然英年早逝,但是他卻深深的影響我們新加坡演藝界甚至華人文學的重要人物。」 是的!關叔有著金門人的精神,雖然他才接受四年的正規教育,但是憑藉著自學、勤奮,他成為當代新加坡甚至是華人演藝界的天才導播,並且書寫出將20餘本的作品,這一切都值得後輩學習。 本文資料來源: 1.新加坡聯合早報 2.新加坡聯合晚報 3.新加坡金門先賢錄
-
《浯事吾聞》金門離島媒體觀光重鎮 銘傳招收大一新生轉系就讀
近年受疫情影響,國內離島旅遊逆勢成長,宅經濟也帶動網紅興起,搶攻休閒觀光、網路新媒體商機,銘傳大學在金門打造離島首座以結合媒體與觀光發展教育重鎮,不僅有金門唯一無人機考訓場、金門海上樂園及金銘之聲廣播電台等,提供師生新穎專業的軟硬體設施,主打小班制教學,即日起開放銘傳大學全校不限科系大一新生皆可申請優先轉入就讀金門分部休閒遊憩管理學系、廣播電視學系,8/18前限時開放報名,機會難得、名額有限! 銘傳大學以發展多校區移地教學模式,及優質化的教學和國際化的學習環境著稱,特別推出「111學年度轉入金門分部就學一、二年級優惠專案」,讓所有新生都可以享受到移地教學多元大學生活的樂趣。 凡透過大學入學考試錄取不限科系大一新生皆可申請,凡申請轉入就讀金門分部的同學,可獲得該校專案獎助學金:在金門就讀期間,輔導通過「學系學習計畫」,每通過一個學習計畫,給予1萬元獎勵金,每學期最多可以獲得5萬元獎勵金,兩年可獲得20萬元獎勵金。 另外,還可以申請金門縣政府就學津貼每年新台幣10,000元(未申請政府各項就學補助)及交通圖書券每年新台幣4,000元,且可享有金門縣政府提供之各項福利(學生戶籍須於開學後,遷至本校金門校區),金門往返台灣的機票,也可享用離島居民的優惠票價,還可申請金門交通卡,免費搭乘金門縣公車、大小金門交通船等。該校其他獎助學金,金門校區學生均可一體適用。詳細簡章請參閱金門分部網站說明http://kinmen.mcu.edu.tw,或洽金門分部電話(082)355-233轉分機7510。
-
《星期人物》古寧頭增賢書室-李增紅爺爺與倪珠賢奶奶化大樹護金門學子
姓 名:李增紅 出生年:西元1920年(民國9年) 仙逝年:西元2016年(耆壽96歲) 出生地:金門古寧頭 經歷: 西元1947年—27歲下南洋至新加坡 西元1962年—與印尼金門金僑合股創辦聯原公司(九八行) 西元1997年—回饋鄉里捐贈壹千萬元新台幣建造私人圖書館-增賢書室 西元2011年—於金門縣大同之家育幼組設置「李增紅先生暨倪珠賢女士愛心基金獎助學金」 環島西路二段轉入古寧頭圓環前,在左手邊有一間閩南式的兩層樓房,而對面有一個候車亭名為「增賢書室」,許多人在看到的當下都會好奇為何這裡有一個書室,而且還有公車站在此設立,其實這背後有一個大大的感人故事,這是有關金門古寧頭李增紅爺爺與倪珠賢奶奶用自己的方式守護愛護金門學子的故事。 西元1915年(民國4年)—金門設縣。 西元1916年(民國5年)—李增紅誕生於古寧頭。 西元1937年(民國26年)—日本侵金。 西元1945年(民國3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西元1947年大戰剛結束的第二年,那時金門的生活非常的困苦,剛當爸爸的李增紅,看著懷抱中的女兒,還有與他結髮三年的妻子,輕摸著她的手上的細紋,他決定跟姐夫去新加坡,當出洋人,奮鬥總有機會可以給妻女一個好的生活,奮鬥總可以有活下去的機會。 就這樣剛年滿27歲的李增紅,告別妻子與剛出生四個月的女兒,下南洋去了。 根據江柏煒教授2007年的訪談,李增紅剛到新加坡的故事是這樣的: 一開始,李增紅經同鄉介紹,在新加坡河邊幫忙洗船。 工作了70天之後,李增紅擔心家鄉的妻女,所以他便鼓起勇氣向老闆詢問可否支領薪水以便寄回金門,老闆竟回答「已經給你供吃供住了,還想要工資」。李增紅聽聞後,知道這樣的工作繼續下去沒有前途,便辭職離開了。 透過鄉親的協助,李增紅住進由古寧頭鄉親所組成、位於吉寧街的「古甯同鄉會」,一個月三元月租,並找到貨車的搬運工作,一天工資四元,若沒有貨可搬,則幫忙洗車,一天二元。這樣一個月平均有百餘元的收入。 在江柏煒教授訪談的過程中曾紀錄這樣一段故事:李增紅在訪談中曾清楚回憶起1950年代一天的開銷是:早餐花費三角,二粒麵包(roti,二粒二角),咖啡黑二杯(kopi-o,二杯一角),有時吃不飽,再買一粒麵包。中午花費四角,二碗粥(二角),土豆(五分)、菜脯(五分)、魟魚(五分)、乾魚(五分)。晚餐花費七角,二碗飯、四角的湯、菜等。這樣算起來,一天約花費一元二角。(1940-1953年間,新加坡隨馬來西亞使用馬幣,這裡的貨幣應該為當年馬幣) 李增紅就這樣一點一滴積少成多,經過十餘年的省吃儉用,累積了一些資金,在西元1962年,他出洋努力的第15年與印尼的金門鄉僑(蘇門答臘的黃水桌、泗水的黃章掘等)合股組成「聯源公司」(九八行)。 公司營運的方式是由對方寄印尼土產到新加坡來買賣,大宗貨物如咖啡豆、樹膠、糖等。 當時,不少九八行集中於新加坡的源順街(直落亞逸街)、文達街、廈門街一帶,許多商人在採購時都會沿街比價,所以往往公訂的2%利潤還下殺到1%,才能爭取到客源。 另一方面,自國外進口貨物、成為新加坡代理商,也是聯源公司主要業務之一,包括日本的朝日啤酒、A One沙丁魚罐頭、美國佳美香皂及永備電池(EVEREADY)、墨西哥鮑魚罐頭、荷蘭奶粉等。後期也有從臺灣進口水果(荔枝、龍眼),若能先進口,搶得市場先機,價錢及利潤愈好。 1970至1987年是聯源公司的黃金時期。 由此可以得知,當年李增紅不只要懂得會計、運輸、貨品管理,還需要看得懂先機,搶先一步才能穩定公司成長。 而這一切並非是偶然,而是李增紅一步一步慢慢從工作中學習而來的。 而李增紅有一個好幫手,就是他在金門誕生的大女兒李明慧。 1956年,李增紅到新加坡的第9年,生活比較平穩,因此透過關係將當年只有9歲的女兒李明慧與妻子倪珠賢一起被接到新加坡。 當時金門還在軍管時期,從金門坐軍機到台灣不用錢,但要有關係才能拿到位子,李明慧曾回憶著當年軍機到台灣的過程,是機艙內人貨混雜、臭氣沖天的景況,到臺北等候數日後,再經香港、曼谷而後至新加坡,航程時間超過七、八個小時。 李明慧到新加坡後,在父親李增紅的安排下進入由光華學校、中正中學讀書。 17歲畢業時進入聯源公司工作,李明慧曾分享她當時提到當時什麼工作都得兼任,包括公司的財政、康樂、秘書、打字,也得與外國公司寫信聯繫,或是寄外國船的出貨單等。 由其父親不在公司時,全由她一個人打理。 聯源公司當時雇用了6、7個職員,但貨船到港時則需要雇用臨時散工幫忙搬貨,數量不一,端看貨物多少,但要能臨時調得到人力才行,這是要極大的人脈、抗壓力與協調能力都要極好,因此公司口碑與誠信要好,才能在即時獲得臨時人力的協助。 其實從事九八行也有極大的風險,李明慧在訪談過程中分享一件令他們家族感恩的事情就是1970年代,聯源公司的船曾被印尼政府沒收,當時損失很大,幸好印尼的華人老闆很信任她父親,借予資金,才渡過難關。 李增紅做人良善,做生意講誠信,他向印尼華人購買的土產有咖啡子、樹膠、胡椒等,而印尼華人也會寫信來訂貨,不管他們要什麼,只要不犯法,李增紅都會要求聯源公司都幫他們進口。 有些是原有進口,有存貨隨時供應需求,這種貨物利潤高。這些由歐美日本進口貨物種類繁多,俗稱洋雜,例如朝日啤酒、佳美香皂、日本AI沙丁魚、墨西哥鮑魚、荷蘭奶粉、代理永備電池等等。 有些歐美公司在新加坡有辦事處, 像荷蘭奶粉,向辦事處買,數量多也會較便宜。有些是客戶下訂單之後,再聯絡進口,例如白糖、米、墓碑、碗盤等各種訂單都有。 李明慧分享對於公司利潤營運而言,糧食比較不好賺錢,但是卻在當時很熱銷,荔枝、龍眼等水果從台灣進口,要搶快搶時機,不快一定就會導致虧損。 所以李增紅當時也會到台灣做生意,一年到約7至8次。 關於對供應商的付款方式,李明慧回憶說:「像佳美香皂、墨西哥鮑魚、荷蘭奶粉,我們是開信用證,但因為我爸爸不喜歡欠銀行錢,銀行賺我們利息,所以多是現金交易。現金買貨比較便宜。」 「信用證是透過銀行進行,多是亞洲商業銀行或大華銀行,金門人開的銀行,講福建話。」 「印尼華人客戶有時會欠賬,有時會多放一些錢,放在我們這裡,下次再扣,他們都相信我爸爸。有時他們寄土產過來,就像存錢在我們這裡,每月寄帳單即可。」 而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建立了建全的關稅制度,九八行類的運輸買賣事業也失去先天優勢,在成本大幅提高後,各家運輸公司紛紛退出市場,而聯源公司本來有16位合夥人,紛紛退出,最後1980年只剩下李增紅1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聯源公司在第一代李增紅與人生合夥人倪珠賢,第二代李明慧與其兄弟姐妹協助下,轉型成為進出口貿易的代理商,這是九八行中少見的轉型成功。 從中也足見李增紅與家族接班人的智慧。 1997年李增紅返金捐贈壹千萬元新台幣建造近代金門唯一私人圖書館—增賢書室(位於金門縣金寧鄉古寧頭),增賢書室的名稱取之李增紅爺爺的「增」與倪珠賢奶奶的「賢」作為圖書館的名稱,並添購圖書、鋼琴、運動器材供故鄉人使用,另外也成立「增賢書室基金會」,定期頒發獎學金,鼓勵鄉島親族後輩用功學習。 2011年李增紅與家族再次於金門縣大同之家育幼組設置「李增紅先生暨倪珠賢女士愛心基金獎助學金」照顧金門弱勢兒童。 曾有獲獎助學金的學子曾回憶:李爺爺頒獎給我後,我去跟他說謝謝,他看著我的眼睛用金門話說:「囡仔,要好好讀冊,讀冊誒好處跟你一輩子。」現在我依然可以在腦海中浮出那時候爺爺的模樣,很慈祥、很溫和。現在我長大了,爺爺的故事在我心中化為一棵大樹,每當人生遇到挫折,我就會擁抱心中的大樹,定定自己的心,因為現在的我是幸福的。 2016年李增紅老爺爺於新加坡仙逝,耆壽96歲,他的一生是金門青年的典範,曾有新加坡金門會館的前輩如此說過:「我們這一輩在金門出生的『離鄉』人,雖然已在新加坡落地生根,但曾經歷過的金門歲月,不論時間的長短,已在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金門永遠都是我們這一輩人的島鄉。」 李增紅老先生拚盡一生的力氣奮鬥著,並努力的讓自己心中最美的故鄉可以成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家鄉島,這中間的精神與典範是我們的楷模,更是永遠的精神導師。 ~此文刊登時為農曆感恩月的第一週,以此文紀念所有熱愛金門的出洋金僑前輩~ ◎本採訪稿引用資料如下:金門日報2016年2月28日:江柏煒教授—新加坡李增紅先賢事蹟、金門國家公園〈海外金門移民社群文化及其影響:印尼群島期中報告—計畫主持人:江柏煒教授
-
《浯事吾聞》新加坡金門會館-新主席方耀明:推動金門會館數碼轉型服務社區
【新加坡訊】 新加坡金門會館改選換屆,選出第152屆至154屆的新董事會,同時引進10名平均年齡50歲的新血,確保董事會年輕化和有朝氣,同心同德推進會務的發展。 新主席方耀明將帶領會館朝數碼轉型和服務社區等目標邁進。 新加坡金門會館新董事會就職典禮於7月17日舉行,39名董事中,有10名新董事的年齡介於42歲至62歲,最年輕的是青年團團長黃智勇。 當選的新主席方耀明(67歲)原是金門會館外事主任,接過前主席蔡其生的棒子後,將帶領金門會館朝數碼轉型和服務社區等目標邁進。 卸任的蔡其生主席,是知名華社領袖,曾擔任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現任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會長和福建會館會長。 蔡其生主席自在2016年從黃祖耀主席手中接過金門會館主席的重任,共擔任了六屆。 回首六年來在金門會館的點滴,蔡其生主席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主席只是『過客』,要在有限時間做對的事情,確保會館能永續發展。我不敢說有什麼成就,但確實有些滿足感,也沒有遺憾。」 蔡其生曾擔任新加坡官委議員,政府經歷加上在總商會積累的經驗,使他對自己有一定的要求。他說,他盡力為金門會館做事,即便改革有陣痛,會讓一些人感到不舒服,但這是為了集體和會館的利益,因此不能因為怕得罪人而不做,甚而失去改革的機會。 蔡其生主席說:「新加坡有約10萬名金門籍人士,雖然不全都是金門會館的會員,但如果我們做得好,就會獲得金門人的認同。」 蔡其生覺得很榮幸,有機會在任內完成多項重要任務: 一、成立文教基金和大廈基金;二、加強與新加坡本地金門鄉團的聯繫,組團訪問台灣和廈門市金門同鄉會;三、舉辦新馬印各民族清明祭祖大典,出席者超過5000人;四、整修會館大廈禮堂和活動空間;五、與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合作,保存會館重要文獻,並捐贈1000多冊書與文件給新加坡圖書館;六、修改章程,讓母親是金門籍的人士也可成為會員;七、實現數碼化管理,並推出會館官網,標誌著金門會館的數碼化進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此外,新加坡金門會館在2020年慶祝150週年慶時,出版歷史圖文集《極目.遠航》,系統梳理金門社群在本地的發展史。並拍攝的《金門精神》短片,則著重凸顯金門人堅韌不拔、至誠待人的精神面貌。 去年新加坡金門會館獲頒新加坡「傑出會館獎」,蔡其生主席認為這是一種肯定。 他也很珍惜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代表梁國新今年初為祝賀金門會館大廈整修贈送的「金館維新」墨寶,道出這些年來他努力為會館打開新格局,明知改革難仍毅然前行的心路歷程。 金門會館新主席方耀明受訪時,感謝前主席和董事們為金門會館打下穩固基礎。他說:「這讓我們有了一個很好的開始。新董事會下來將各司其職,擬定未來三年計畫,除了要加強會員之間的互動,也要繼續推進數碼化轉型,以及與華社的聯繫。」 文教活動方面,金門會館計畫通過出版書冊、舉辦講座和課程等,加深本地金門鄉親對原鄉的了解,同時提高會員的文化素養和個人內涵。 繼《金門精神》之後,會館也計畫拍攝暫名《金門故事》的系列短視頻,每部五分鐘至八分鐘,記錄金門社群的移民故事、創業經歷、飲食文化和生活習俗等。 對外,金門會館致力於加強與宗親的聯繫,除了推動與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日本、菲律賓、越南等海外金門僑社的合作,7月底也將協助金門原鄉舉辦「2022年金門原鄉再連結教育與交流活動」,通過網絡平台聯繫海內外金門人。 對內,金門會館也有計畫舉辦更多活動,推進與華社的交流和聯繫,並組織由青年團主導的社區服務活動,招募義工,吸引有興趣的年輕會員加入,壯大會館組織。 方耀明主席說:「在董事成員的支持與合作下,我相信金門會館的會務一定可以有更好的發展。」
-
《星期人物》返金投入兒童教育 王蔚頎要讓金門學子認識家鄉寶藏
出生地:金門 出生年:1980 學歷:屏東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特殊教育學系) 經歷:普台國民中小學(小學部)、台北市大橋國小、新北市大豐國小、新北市青潭國小、新北市雲海國小、新北市新店國小、金門縣正義國小 現職:正義國小教師 現居地:金門歐厝聚落 松柏樹下,小朋友在閱讀畫畫,鳥鳴聲、蟬鳴聲,串聯起他們閱讀的美好環境, 海岸邊,小朋友透過老師的引導,認識許多金門海岸的底棲生物,小朋友透過的創作變成一張張擁有金門特色的撲克牌。 金城的書店二樓,有一群女子教師,透過專業業師的引導,畫出一張張可以出版的繪本畫,而這群老師所學得這一切,在新學期開始,透過暑期課程設計,讓學童透過繪畫,畫出屬於自己的繪本。 這一系列課程後面的推手就是 -王蔚頎。 王蔚頎目前擔任正義國小教師兼教務組長,曾經在台灣及國際飛來飛去的她,在邁入熟女之際,毅然決定帶著女兒返金從事教育,而這一決定是她走過世界後,回看自己的島鄉後所做的決定,因為她覺得:「看遍世界各地的美景與文化後,金門最美,文化底蘊最深厚,居住島鄉最幸福。」此時王蔚頎邊說邊露出驕傲的微笑。 其實少女時期的王蔚頎,覺得金門是一座監獄,因為那時候的金門還是軍管時期,相關媒體、娛樂的管制非常的嚴格。加上父親是軍警人員,身為家中長女的她需要成為弟妹的榜樣,嚴格的家教讓她幾乎喘不過氣。 「以前在家用餐要遵守龍含珠、鳳點頭的優雅姿勢,坐姿要端正,還要坐三分凳。」說到此,王蔚頎看著一頭霧水的筆者,特地拿出隨身攜帶的環保筷示範,看到王蔚頎的示範,筆者才明白原來自己拿筷子的方式還可以更優雅。 金門高中畢業後的王蔚頎,考取屏東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現在的國立屏東大學),她形容自己當時就像一隻渴望自由的鳥兒放出籠子,台灣的一切都是新鮮的,有夜市、有熱鬧的街道,晚上還可以吃宵夜,電影院的電影也多出許多。 當時的她完全不明白室友為何會想家,可以獨自生活,享受大學生自由,不是很好嗎?! 就這樣,王蔚頎在屏東師範學院的日子是快樂、開心且充實的。 王蔚頎畢業後進入南投縣私立普台國民中小學小國部擔任班級導師,普台中小學是台灣有名的佛教學校,且全校學生從小一開始都要住校。 而身為班導師的王蔚頎明白國小階段的孩子對於關心的渴望,也明白家長對於小孩送至普台中小學的用心,所以王蔚頎每天早上7:20入班關心學生學習狀況,吃完晚餐後,便回到教室一一電訪家長告知學生學習狀況,直到晚上12點多才離開教室。 這樣的用心,讓當年的許多家長與學生至今都還會與王蔚頎聯繫,因為對於他們來說王蔚頎已經是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家人之一。 但是也是這樣的用心,數年後,王蔚頎身體出現了反彈,決定暫時離開最愛的教育志業,返回台北休養。一段時間後,還是難忘教育,於是進入台北市及新北市等多所小學代課。 2009年,王蔚頎因緣際會踏入網路購物平台領域,開啟斜槓人生;白天維持教師身分,晚上及假日則與朋友一同創業,身為教師的她,寫起文案得心應手,加上正逢全球網路購物平台興起,就這樣王蔚頎開啟了她國際商務旅途之門。 日本、美國、加勒比海等等,去過將近十餘個國家、島嶼,但是每去一個國家,王蔚頎內心就會開始想起她的島鄉。 2017年王蔚頎多了一個身分-媽媽,她依然持續她的斜槓創業生活。直到有一天,她想看海,居住在台北的她想看一片海,強大的渴望籠罩著她,不管怎樣都想看到一片海,她快速的在腦中排列相關流程及想去的那片海灘,就這樣他帶女兒驅車前往離台北最近也最像她想看的海-貢寮福隆,此時距離她出發的時間,已經超過2小時了。 王蔚頎抱著女兒看著眼前這片海,她想起她的島鄉-金門。 那個擁有島嶼文化、海洋文化、閩南文化、僑鄉文化、戰地文化等的家鄉,她翻找一下自己的皮包,自己的身分證有、小孩的健保卡有。 四小時之後,王蔚頎抱著女兒,看著眼前熟悉的歐厝海灘,她笑了,她笑自己好傻,原來走了世界一大圈,才發現自己所渴望的寶藏就是自己的島鄉,她也笑自己不笨,快四十歲了,就懂幸福的瑰寶,原來就是家鄉。 看著女兒搖搖晃晃的在沙灘上走著,忽然間撿起了一個花蛤,拿起來對著她笑著說:「媽媽,看。」 小小的花蛤勾起王蔚頎許多在金門兒時的回憶,是許多甜美的回憶。 當天晚上,王蔚頎透過紙筆勾畫出她返鄉藍圖與可能性,隨後開始著手準備返鄉實際自己的志業,但是此時依然有經濟面的問題,以及志業實踐的可能性。 但是數日後這個問題就迎面而解,原來是正義國小要招聘代理教師,就這樣王蔚頎再次回到自己的本業,並成為該校的教務組長,也是因為這一樣的職位讓她可以持續自己志業藍圖-讓金門的孩子們以金門文化為傲。 正如王蔚頎所說:「要讓孩子們以島鄉為傲,就要讓他們先認識自己的島鄉、自己的聚落,而我的工作正好與全校學生學習有關,也可以與校外資源串聯共享。過去10餘年在台灣斜槓的經驗也是為了此時在金門所預備。」 就這樣,從閱讀推動到LINE貼圖風獅爺創作,這短短的兩年多來,王蔚頎與相關團隊共同推動舉辦數十場活動,從學校到獨立書店、從山上到海邊。 對於這一切的順利,王蔚頎是如此感覺的:「感謝浯島的神明,這一路走來遇到很多貴人、前輩,他們都比我先行許多,也因此我才有辦法依循著他們走過的道路,往我的教育藍圖前進。」 王蔚頎認為金門的未來與永續在孩子們身上,所以她想發動一場寧靜的革命,透過有趣的教學方式與環境,讓更多學子有感於金門的不同與獨特性。 在台灣也走過世界的她,這30幾年來見證了金門從一個封閉的軍管島嶼走向幸福金門的過程。 她認為金門除了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外,還有豐富的自然生態環境,而現今金門的相關托育、兒童教育、對於新手父母是友善且充足的。身在教職的她也明顯感受到金門教育資源遠比台灣多且先進許多。 讓王蔚頎最感動的是每次辦活動,除了校內學生,額外名額開放給外校,立刻有人報名,而活動當日都可以看見許多家長陪伴孩子一起參與。 而她也從參與的學生家長中看見了金門對島鄉文化的認同與感受的轉變,正往她期待的方向前進。 「擁有資源、珍惜資源、善用資源,只要大家做到這三點,金門就無敵了!」王蔚頎笑著說。 目前王蔚頎住在歐厝聚落,王蔚頎認為金門的閩南聚落是金門最珍貴的寶藏之一,而王蔚頎也常在聚落內接待來自台灣、海外的朋友,王蔚頎說每一個朋友來到歐厝都訝異金門閩南古厝聚落建築的典雅與智慧,而朋友們最讚嘆與嫉妒的就是金門海岸(沙灘)的乾淨與距離,簡直就是可以大聲說:「我家住海灘。」 原來在國外沙灘別墅是一種奢侈的住宿環境,許多知名的沙灘如美國加州的月亮石沙灘都沒有金門歐厝沙灘的美(美國加州月亮石沙灘曾上旅遊平台Tripadvisor十大美國著名沙灘之一,而周邊的民宿與飯店價格一晚定價約台幣4000~6000元)。「這一切都是金門與前人們留給我們最棒的世界觀光與遺產寶藏,我們更要好好的用永續的心來規劃這一切用千百年積累下來的資源。」王蔚頎笑著說。 訪談的結尾,筆者問王蔚頎未來如果離開教職想做那些事情,「我現在就在規劃中,金門擁有深厚的閩南文化,我們有許多金僑在海外,我想辦學,正如當年出洋的前輩返金辦學一樣,我想辦島嶼共學團。讓更多的金僑或是台灣的金門後代可以利用假期,返金認識學習金門文化,認識自己的根本文化,進而對金門有感。 世界很大,等金門學子長大後,鼓勵他們出去看看世界,去跟世界說:「『我是金門人』並將所學帶回金門,回饋鄉里,就像我一樣。」王蔚頎自信著說。
-
《浯事吾聞》【僑見世界臺灣】影片徵集競賽倒數截止中 7/31截止
由僑委會所主辦的2022 OCAC全球華文媒體交流系列活動影片徵集競賽,即將於本月31日截止報名。 本活動宗旨為加深全球華人與臺灣的情感聯繫,廣邀海內、外華人透過影像記錄其在世界各個角落的心動時刻與精彩大小事,傳達動人的歷程故事,展現創作能量,彰顯華人文化價值。 只要你是海內外華人,不限個人或團體皆可報名參賽,若為團隊須載明代表聯絡人及團隊其他參賽者資料個人或團體可同時投稿多項作品,惟同一件參賽作品不得重複多人投稿。 活動於2022年8月25日公告入圍名單,並邀請入圍者參加2022年10月9日至12日舉辦之「入圍者訪臺參訪行程」及10月12日頒獎典禮,詳細參訪行程及頒獎典禮將另行通知入圍者。 報名方式非常簡單: 壹、只要進入活動官網下載「競賽活動標誌(Logo)」,後製於影片左上角。 貳、將作品上傳至「個人YouTube」取得網址(需設定為不公開)。 參、回到活動官網點選「我要參賽」填寫完整報名資料。 入圍即可享有多項獎勵及殊榮,首獎高達15萬新台幣,歡迎金門鄉親與金僑僑生報名參加。
-
《星期人物》鄭晨鐘自學藝術獲世界金獎藝術家榮譽精進國畫思金門
姓名:鄭晨鐘 出生地:金門縣大嶝島 出生年:民國12年西元1923年 學歷:嶝江國小、永春中學 經歷: 1994年元月全國金鵝大獎賽榮獲三等獎 1995年中國國際文學藝術作品博覽會榮獲中國畫類山水為一級作品,人物為二級作品。 1995年春常在老年書畫精品展,榮獲金獎。 1996年第二屆海峽兩岸王子杯書畫大賽榮獲銀獎。 1996年四川省四面山盃全國書畫大賽獲銅獎 1996年山西省西峰建市十週年全國書畫大展賽,榮獲銅獎 1997年個人傳略被收入世界華人文學藝術名人錄。 1999年3月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社會主義文學藝術50年研討會作品以夕陽無限好,為霞尚滿天被評為一等獎。 1999年9月福建省老幹部老年人詩書畫篆刻聯展榮獲一等獎。 2000年8月榮獲世界金獎藝術家榮譽稱號 2001年全國老年著名書畫家精品集大展評比中授予金獎。 2015年榮獲中國書畫家職稱評審中心評為一級美術師 現職:中國國家級一級美術師 現居地:廈門翔安區大嶝山 在翔安大嶝山頭的雨墨齋裡,鄭晨鐘望向金門的方向,回憶起自己在當斗門何浦國小的校長,還有與妻子初見時的回憶,往事不斷地湧上心頭,明年即將是他即將滿百歲,看著遠方的金門,他淡淡的笑著。 鄭晨鐘老師-原名神漳,藝號雪州。 福建金門大嶝山頭(今同安轄)人。德化第二瓷廠著名彩畫師,德化瓷壇裝飾藝術界名流之一,其名聲享譽中華。同時他也是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員,北京書畫藝術交流中心會員,中國當代書畫家協會理事。廈門市老年書畫研究會顧問、同安區老年大學書畫班教師。 2007年高齡84歲的鄭晨鐘老師曾至金門辦理他的個人畫展,一圓他的夢想-回到故里辦畫展。 鄭晨鐘老師會成為曉諭中外的書畫家,背後有一段艱苦的成長歷練過程與他謙虛自學的過往。 1923年民國12年3月,鄭晨鐘出生大嶝島上,是一般人家子弟。其父鄭宗倫(1881-1958)為一木工能匠,一生以木工為生,因其木工精湛,所以常被要請到大戶人家製作精美木工品,在這樣的過程中,鄭宗倫很清楚讀書識字的重要性,所以早早就安排好兒子鄭晨鐘的學習之路。 鄭晨鐘七歲入塾啟蒙,後就讀於嶝江小學。 1937年我國發生七七事變,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日軍鐵蹄迅速踏遍祖國東南沿海。末幾金門淪陷,日軍大肆虜掠姦淫燒殺。民國28年(1939年)鄭晨鐘隨姐夫梅鄂(湖北人)逃亡就讀於永春中學。 1943年輟學,任永春玉斗小學教員等。 1944年回金門(時日軍已撤退),先後任斗門、烈嶼等小學教員、校長。 1950年任大嶝中心小學校長。 1953年受政治誣陷冤獄投入勞改。 1955年刑滿,鄭晨鐘為發揮自己的專長,申請到德化新建瓷廠(今德化第二瓷廠)彩瓷,開始其陶瓷藝術生涯。 1977年秋離開德化,奔波於泉州、福州、廈門工藝美術廠彩瓷、絹畫、錫箔畫, 1979年到晉江磁灶瓷磚廠彩飾瓷磚壁畫。 1986年9月獲平反落實政策,經同安縣人民法院改判無罪,縣教育局給予辦理退休。其間含冤33年,使個人、家庭在思想、政治、經濟等方面遭受不可估量與無法彌補的慘痛損失。 鄭晨鐘會走上美術藝術之路,是因他在青少年時期就愛好美術,對繪畫藝術都有極大的興趣,而在誣陷冤獄入獄勞改的那幾年也是透過書畫紓解自身的悲苦之情。 1955年他到新建瓷廠彩畫車間後,虛心向老工藝人許光白、郭金友、陳崇坤等人求教,勤於從書本上學得瓷彩理論知識,通過不斷自學實踐,很快熟悉與提升陶瓷裝飾藝術技能,不管是繪畫藝術水平與完成任務數量均成績超人,在其工作職位上的業績,受到嘉獎與好評。後來,主管分配他負責畫面設計、車間質檢與生產人員的技術培訓等,他都出色地完成任務。 1957年,具有高度繪畫藝術才華的許英三到該廠後,鄭晨鐘又虛心求教於許,得其教益,使他在藝術上又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 鄭晨鐘最擅長中國畫山水、花鳥、人物及行書,亦善瓷板像畫,他利用各種器型的面向構造,為其設計不同畫面,達到更佳的藝術效果。 後來身為技師的他,為了讓瓷器的量產以達到外銷市場的供需,進行瓷器的繪畫技術改革,設計《沁芳亭畔讀西廂》與多種花卉花樣貼花花紙,提高工作與效能,完成負責廠的出口創匯任務。 1959年在中國大陸舉辦「創成績迎接國慶10週年」勞動競賽活動中,他與許英三等人,承擔設計彩飾高白薄胎禮品瓷調彩任務,他們以器皿質白細膩、胎薄透明等特點,用中國畫技法,飾以山水、人物、花鳥、草蟲等,畫面雋永雅緻,筆墨嫺熟蒼潤,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與極高的藝術欣賞韻味。 燒製彩飾完成選送900多件赴北京展出,其中包括大小花瓶、筆筒,映影杯碟,嗚翠酒具,沁芳茶具、餐具、咖啡具,據稱展後全部由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現在均已成為中國大陸珍品或國寶。 1980年代,鄭晨鐘主要從事瓷磚壁畫,其中有不少為巨幅壁畫。如裝飾於中國長春市的《祖國萬歲》,裝飾十福建莆田體育館的《莆田廿四景》(與許英三合作)等。 1985年與鄭景賢教授合作為廈門國際機場創作的大型壁畫《百鴿圖》,《人民畫報》、《福建日報》、《廈門日報》與廈門電視台先後選刊、報導與播映。 1990年為貴州茅台酒廠創作特大巨幅商標壁畫《飛仙圖》(高36米寬8米,1萬3千餘塊瓷磚組成),當時極受讚譽。 1991年鄭晨鐘年滿68歲正式離開瓷壇在家休息。 之後,鄭晨鐘研習書畫,筆耕不輟,作為鍛鍊身心、陶冶情性、豐富生活的重要內容與方法,並積極參加各種書畫展評活動,獲得豐碩成果。 他的作品中國畫屢獲榮耀,其作品相關如下 《山水》於1993年12月參加在中國北京舉辦的「紀念毛澤東誕辰100週年書畫展」榮獲銅像獎,其作品為大會組委會收集珍藏。 《黃庭經換鵝》,1994年1月參加在深圳舉辦的「全國金鵝獎書畫大賽」展評榮獲三等獎;被邀請參加研討會、筆會,進行學術交流與頒獎活動。 中國畫《夕陽紅》,1994年參加在北京舉辦的「神州書畫邀請展」榮獲優秀獎,授予「榮譽證書」,作品被選入《藝海擷英》大型書畫集。 中國畫《山水》,1994年11月參加在唐山舉辦的「中國國際文學藝術作品博覽會」展出,經評審被認定為「國家一級作品」,並榮獲認定證書。 中國畫《黃花美酒敬親人》,1995年5月參加在北京舉辦的「紀念白求恩誕辰100週年書畫攝影先進市跡大展」,作品為大會組委會收集珍藏。 中國畫《青山霽後雲猶在》,1995年7月參加「武夷山杯全國書畫篆刻作品大獎賽」展評,每幅以千元人民幣售出,榮獲展銷獎。 中國畫《夕陽紅》,1995年9月參加在四川江津市舉辦的「第二屆四面山杯海內外藝術大賽暨第二屆當代詩聯書畫印影創作交流展」,榮獲「美術」銅獎。 中國畫《山水》,1996年參加中原書畫研究院與台灣美術家協會聯合舉辦的「第二屆王子杯海峽兩岸書畫大賽」榮獲銀獎。 中國畫《夕陽無限好,為霞尚滿天》,1999年3月參加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的「共和國社會主義文學藝術50年研討會」作品展榮獲一等獎。 1999年10月,為慶祝中國國慶50週年與迎澳門迴歸祖國,於廈門市圖書館展廳舉辦個人國畫展,展出作品l00多件,深受各界好評。 展後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和廈門市老年書畫研究會為其結集出版《鄭晨鐘中國畫選》。其展品中有會廈兩地同胞所熟悉的閩南農村佔厝群,有金廈兩門近在咫尺的兩岸旖旎風光,有題寫於畫幅的金廈兩地詩人「抒鄉情、盼統一」心聲相應的佳句,有「海峽日暖照通津」的片片帆影,有浯洲文台寶塔、北太武山海印寺等名勝古蹟的秀美景色。 他的部分國畫作品,被收輯於《國際中國書畫篆刻年鑑》、福建省老年藝協10週年《晚霞集》、《廈門市老年書畫研究會作品選》(2、3集)、《金門縣美術家聯展》等。 鄭晨鐘老師曾在本報2007年採訪中提到:「畫畫已成為他的一種習慣,至今他依然每天都要作畫,一天不畫,就覺得很難受。」從中可知這一份執著成就鄭晨鐘老師的人生,除了讓他在困苦時可以紓解自身的悲歡,更讓他成為一代大師。 鄭晨鐘老師的中國畫作品非常好辨識,他書畫落款後分別蓋有「鄭晨鐘印」篆書朱文方章或「鄭晨鐘」篆書朱文方章配以「雪舟」篆書朱文方章、「雨墨齋」白文印章,或「晨鐘」篆書白文方章配以「雪舟」篆書朱文方章,為畫面點綴得更為和諧雅緻。 2007年4月由廈門市翔安區書畫協會與金門縣書法學會共同舉辦的墨香兩岸鄭晨鐘金門個人書畫展,在本縣文化局舉行,開創了當時翔安區乃至全國第一位祖籍金門的大陸畫家在金門舉辦個人書畫展的先河,在當時本報的專欄採訪中,鄭晨鐘老師曾說「金門是我的故鄉!」至今他依然如此稱道,而從他的創作中許多都與金門有關,從太武山、海印寺、閩南聚落等都成為他畫筆下的景致,從中可以感受到鄭晨鐘老師對於金門之懷念。 而1937年起在金門縣斗門、東沙、小金門等地任教的鄭晨鐘也是在這段時間結識了與他生死不離的妻子-歐玉旋。 來自金門泗湖的歐玉旋,有著金門女性的強大韌性與智慧,陪伴著鄭晨鐘走過人生的低潮與困苦,只是她也沒有想到1949年,與丈夫返回大嶝後,隨即因兩岸砲戰冷戰隔絕數十載,夫妻二人未能重返金門故鄉,再返家已是數十年後,而這不只是他們的境遇,也是許多老一輩金門人因戰爭的相同處境。 故鄭晨鐘老師的畫作中,總有祥和的寧靜,正如他們所期許的歲月靜好,和平平安就是最大的祝福與恩典。 本報導部分資料引用:瓷都群星:德化瓷壇古今百家(作者:郭其南)
-
《浯事吾聞》金門國樂團風獅爺傳奇 15日歸仁演出
【台灣訊】 台南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於本月十五日晚上舉辦金門國樂團年度公演《風獅爺傳奇》,這是金門國樂團繼在本縣文化局演藝廳首演後,另一場盛大的演出。 演奏曲目以金門縣歷年來委託創作的經典曲目為主軸,將為台灣南部藝文音樂界帶來一股國樂旋風。 在合奏曲上,有朱雲嵩創作之《神遊浯州醉金城》;紀念八二三戰役六十週年的《海印鐘聲》;慶祝新加坡金門會館一五○週年的《金僑在洋》;以及《風獅爺傳奇》等。 協奏曲部分則是首演蔡睿恩作曲擊樂協奏曲《霧星》和《高甲幻想》等。 《高甲幻想》取材自盛行於福建閩南一帶、以閩南語為語白的高甲戲,其源自閩南民間妝扮水滸傳人物的化妝遊行,清代以來吸收不同劇種精華而形成豐富精彩的獨特風格。 本活動邀請許多台南學子參與,期許透過金門閩南國樂,讓更多人認識我國國樂之美。
言論廣場
-
斜槓之意義
「斜槓」一詞源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馬奇.艾波赫(Marci Alboher)撰寫的《雙重職業》書籍,之中提到:「越來越多年輕人不再滿足於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選擇以擁有多重職業和身分的多元生活。」這些人用斜槓(Slash,/)來介紹其一連串的頭銜或身分,如「老師/作家」、「公務員/講師/義工」之職稱,人們不再被限於單一職業的框架中。 時間和理想是最公平的,時間會為懂得熱愛它、珍惜它的人而永恆,理想則會垂青那些永不言棄的人;之於我的認知,「斜槓」之存在,代表著一種對生命的熱情和想像,不限於青年、中年乃至老年,即便年已破百,但仍知自身喜好、仍得身體力行或積極進取,亦謂發揮生命之價值。今日的一切皆屬對未來的加寬,個體自出生起,便開始學習並融於社會的條條框框,從而展現「自我」、而非純粹的「本我」。社會條框屬於一種高度「固態」、「單一化」的現代話符碼,為了穩定社會規律且有效率運作而產生之「規則」,可朔及美國工業革命後,發展出的「福特主義」、「麥當勞化」,以規律的作業模式,造就社會不停歇的運行。 然而,如同馬克思警戒人類的「異化」(alienation),說明此類均一化的作業流程,會使人與人間變得疏離,更會使人與自身有所分離,從而不認識自己,且迷失自己存在的意義。因而當人們之自主意識有所增長,而嘗試跳脫工作對於人生的束縛,當一週七天有五天需與工作為伍,剩餘兩天則嘗試做些能滿足內心之事;舉凡剩餘兩天,藉由做志工去滿足心理對生命意義之定義,而彌補受規範制約之時間。故今日「工作彈性」變為一重要篩選職業之考量,然實際金錢收入卻又常將人拉回實際。 「紅鼻子醫生」職業是我於大學期間、行採訪活動時所接觸,其為一項兒童友善醫療公益行動,一群戴著紅鼻子、扮演「小丑」的人,遊走在各醫療場域和病房之間,用戲劇等娛樂性方式,帶給病房中的兒童娛樂與勇氣,使病床與手術不再僅是冰冷又令人恐懼的場域。這群人原有各式職業和身分,然於此身分時,他們皆是具有表演藝術和心理醫療等技能的「演員」。其發揮自己的能力和精力,以換得他人之生命價值的延續和希望。當黑夜給了人們黑色的眼睛,而人們則能藉此尋找光明;此即為「反制」社會及既定框架的行動,人們之集體思維,逐漸產生後凝聚,而更加朝向「多元」、「異質化」和更加「自我考量」的思考模式而行。 雖斜槓人生出於對制約的解放,但是也被批評有加深「結構」的意圖。舉例來說,當人們為了順應當代「現代化」、「文明」乃至「有意義的」生活模式時,會於無形中強迫自己去參與其中,等同一週已工作了五天,剩餘兩天,又被社會壓力而綁架,而無法達到真正的自我休息和充實,而是順應對主流之意見氣候的感知,而去做一些「非自願」性的活動,其等同二度剝奪和剝削。「剩餘勞動」和「剩餘價值」之論點,於今日格外適用,舉凡科技的進步,手機、電腦、電影和串流平台等出現,皆「框架」了「娛樂」的方式和意涵,當人們自覺空閒和無聊時,便習慣性地瀏覽手機等3C產品,或於難得休假日時,和三五好友相約至電影院觀影。上述已稀鬆平常之事,然實質不僅花了錢財、耗費精力、助長公司企業生意及收視,並替「在上位者」做了廣告宣傳。 此觀點雖少見,但卻值得人們一思,今日我們所做之習以為常的行動,是否真的是出自於「需要」?抑或是「必要」或「得要」?又更可能是無法分析並不知其意義。當我們看著社群Facebook上的短影音和貼文,對於一些創作者的自製內容按讚、留言加分享,其不僅在幫助這些創作者或廣告商之「免費口碑宣傳」和「品牌建立」,更幫助了Facebook等大型科技平台業者,免費做流量統計和數據累積,以便科技巨頭將這些「數位足跡」轉交給廣告業者,而讓他們更懂得閱聽大眾偏好,而更精準地投放廣告和商品。其層層剝削和關聯,與「斜槓」之關聯在於,斜槓如同社會無形之間,促使你認為並認同其「多重」工作型態為「合理」,而替社會做更多的合理性勞動和付出,以加速資本主義之進步和鞏固。 「在世上,最讓人畏懼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道路。」此出於德國作家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一書。時常,人們困難於對「自我」之意識和自覺,又當有所自覺並追求其目標時,卻發覺個體之無能為力,因社會、世界及國際體系和秩序,皆建立了一套「標準」,而使人難以突破,畢竟國際「階層」之鞏固,是人類集體智慧和管制之下的共識。故,於今科技和現實近乎毫無差別之際,「虛實交錯」之間,人們更難以辨別何謂「真」,即讓「斜槓」容易淪為一種額外勞動的手段。但既已邁入今日「液態化」的現代,我認為應從悲觀中尋找樂觀和轉機,畢竟以科技之創造為例,起初是源於便利人類生活之工具,但今日卻反過來受其宰制;所以若我們視科技與人類、為平等之地位和價值,則更可能從多方運用中,發覺其之於今日的真正意義,更重要的是,對於人們生命之價值的添附。 也許,最終能決定你能走多遠、能過什麼樣生活的,是你自己,斜槓之職業選擇也只是其一方式;當生命之初是一張淨白藍圖,而生活歷程和自我選擇,造就了藍圖上的繪製和色彩,每個人皆是自由且獨特之生命體,一筆一畫之力道和曲線都屬自我造化。我們無法改變生活的既定型態和運作,但在共同規則之下,仍可做個「戰術者」去拓展已定之戰略框架,不論你現屬學生、上班族還是已退休者等,於各階段皆有屬於當下的體悟和思考,順應其而行、多方嘗試,以既有身分出發,尋找出另一屬於對自己有意義、且得有感於豐富靈魂之實的模式,以其為基礎的另一身分或生活方向。
-
金門行感言
這趟的金門之行,我們這群50年前的教練林敏政、方振源、梁添益、林鐘良、葉國輝暨球員們,在前金城國小(今中正國小)陳昆乾校長率領下,先後拜訪了金門酒廠及金門縣政府,受到金酒公司黃怡凱董事長、楊鎮浯縣長與教育處長黃雅芬的熱情接待。除了於中華民國111年7月15日「見證」了金門棒球場的落成啟用以及第一屆太武盃全國青少棒錦標賽,並接受金門縣政府、金門棒委會對五十年前在金門擔任教練的表揚外,更「印證」我們金門人重視歷史傳承秉持著篳路藍縷、胼手胝足、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的拼博態度和「不怕苦、不怕難、不怕死」的金門精神。在這五十年間將「戰地金門」打造轉變為「海上樂園」的金門,更難得的是沒有忘記棒球的推展,打下令人想像不到的基礎,締造了很好的成績。在金門各界的努力之下培養了更多的棒球人口,提昇棒球風氣,改建了「金門棒球場」,更不可思議地辦理了全國性的棒球比賽。這是在一群永不放棄的老師、教練及球員的努力不懈,以及縣政主政者及社會各界團體的重視與支持下才能展現的成果。 棒球是時間+金錢+人才+努力不懈……才能有好成績表現的運動。 金門經過了50年的努力已有相當的基礎及進步,希望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能有更好的表現,期不辜負經國先生當年對金門棒球運動的提倡與期許,為地方及國家作更進一步的貢獻。 非常感謝金門在50年後的邀請(可見我們金門才是真正的重視歷史傳承「吃水果拜樹頭」及「飲水思源」的地方)。感謝籌辦單位與承辦人員,尤其是黃國偉教練的辛勞接洽聯繫安排,以及對金門棒球發展史料的完整蒐集,更是難能可貴。 再次感謝金門縣楊縣長、體育場蔡場長、體育會唐理事長、棒委會陳主委的邀請,讓我們有機會見識到金門各項建設的長足進步,以及對金門棒球運動再次燃起了無限的可能與希望! 祝福金門成功無限! 【作者為金門少棒代表隊第一、二、三屆(民國60、61、62年)教練】
-
選擇障礙的克服
現代的人面臨選擇的機會越來越多,何出此言呢?且聽我娓娓道來。 某一天我正在寫稿時,家母突然來我房間跟我說:「兒子啊~你肚子會不會餓?」家母是一位鮮少有吃點心習慣的人,也因為她沒這習慣,年屆花甲仍保持苗條的身材,她會這麼問,無非是中午沒吃,抑或是午餐吃的太少;聽她這麼說之後,我便錢包鑰匙拿著,出門去幫她買點心。我想了想,現在是下午四點,家裡一般是晚上八點吃飯,所以不適合買麵、飯這些主食類食物來解饞,我便想到:家母有些許日子沒有吃車輪餅,何不買幾個回去給她解解饞,於是便驅車前往車輪餅店。 到了車輪餅店後,我便跟店員點餐:「你好,我想要買三個蘿蔔乾、三個起司。」店員便回:「請問是要胡椒蘿蔔乾還是原味蘿蔔乾呢?起司口味要原味起司、奶油起司、馬鈴薯起司、玉米起司……」 「等…等…等…等一下,你們什麼時候出那麼多口味?我印象中你們不是一直以來都只有五種口味嗎?」我著急的說道,店員便接著回答:「喔~是這樣的,因為最近學生族群變多,他們對於口味也越來越挑剔,所以我們的店為了迎合年輕族群的需求,所以研發了許多的新口味。」此時我心想:「以前我小時候買車輪餅,都沒這麼複雜,怎麼長大後車輪餅也開始口味多元化?這樣只會讓患有『選擇障礙』的人更頭痛吧?」此時店員像是聽到我的心聲似的,便接著說:「嗯,如果你覺得困擾的話,不然我都幫您做原味如何?」,此時聽到這句話的我,心中相當開心,因為如果要我做出選擇,勢必得花上不少時間,這樣不僅會影響到後面排隊的人,會影響店家的作業,於是我便開心地說:「好的~麻煩你們了!」於是我開心的結完帳,便在門口等候我的餐點。 我其實並不討厭「多元化」這項改變,只是對於有「選擇障礙」的人來說,「多元化」這項改變就會變成一種困擾,現在的人不像以前生活困苦,食物、日用品都只有單一選擇,就拿我們最常用到的「牙刷」來說:以前牙刷的選擇只有一種;可是現在選擇可能有上百種:軟毛、硬毛、圓形刷頭、方形刷頭、電動的、手動的……等,我每次去賣場購買牙刷時都在想:現在的人也太好命,連牙刷都有那麼多種選擇,不就是牙刷嗎?刷的乾淨就好了。當然也有對「多元化」這項改變感到甘拜下風的時候,就拿「刻印章」跟「打鑰匙」這兩件事來說,我相當贊成「多元化」,畢竟印章跟鑰匙這2種東西,如果每一個都長得差不多,那在使用時,勢必會分不清楚哪一個是自己所需要的。 我後來對於「選擇障礙」這件事我有找出一個方式來克服,就是「分析」,假設我今天要買一個杯子,有多種顏色,那就分析哪一個才是最適合我,往往分析到最後會發現,其實我買的東西,都是差不多顏色,那以後也就不用選擇,直接買那個顏色的商品就好,一勞永逸;至於吃的方面,則是分析哪一個對自身的健康有幫助,抑或是最近缺少哪一種食物的攝取,就選擇那個品項,也就方便許多。 現在的人生活越來越便利,每一樣東西都有各種選擇,但我們往往對於選擇都過於隨便,不然就是因為急就章,而做出誤判,其實每次要選擇的時候,多多分析,多多比較,也許會對人生有所幫助,共勉之。
-
不能遺忘的金門歷史
1945至1949年國軍與共軍在中國大陸激戰數回合,國軍不敵共軍勢如破竹攻勢,終致國民政府於1949年4月遷離南京,12月7日播遷臺灣,同年歲末10月底國共兩軍決戰於金門古寧灘頭,共軍未攻陷金門,自此,造成國民政府與共軍創立之新中國隔海分治。 歷史不能遺忘,回首1949年歲末,金廈海域夜黑風高,人民解放軍萬船齊發,彈丸孤島西北古寧灘頭,悄然,發生驚天動地與泣鬼神之生死保衛戰。槍林彈雨中,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革命軍青年戰士血染沙灘,海洋亦為之哭泣。晨曦時分,戰機凌空呼嘯轟炸,金門之熊戰車掃蕩,湖南高地爭奪與聚落巷弄激戰三晝夜,滿山屍骨,斷垣殘壁,終讓國民革命軍青年戰士獲得1949年唯一大勝利,金門彈丸孤島一夕成名。那參戰官兵各個成英雄,遙望先賢先烈滿腔熱血投入救國之列,只為抵禦倭寇外侮,最後卻因兄弟鬩牆,彼此骨肉相殘。自此,海峽兩岸,隔海分治,金門成為反共復國之前哨跳板,隨即實施戰地政務,加強軍事戰備及管制,並印製限金門地區使用錢幣,直至1992年戰地政務廢止,才走入歷史。 國民政府1949(民國38)年於大陸失利,意外在金門站穩腳步,遂全面改革軍事、國防、經濟及政治建設,相較於社會之建設,國防建設之進步,確實快速而有效果,而防衛武器設備更新方面,更是國防軍事重點。1958年8月23日夜晚,共軍再次發動臺海戰役,企圖施以47萬發猛烈炮擊戰,行登陸金門島之實,惟不管是金門陸地砲戰或空戰及海戰,國軍均能壓制共軍猛烈攻勢,最後並贏得戰役勝利。這,軍民用血淚換取的光榮勝利,乃臺灣海峽穩定一甲子之安定基石,更是,身為戰地兒女的你我,傳唱許久的瑰麗史詩。823砲戰期間,造成金門四處斷垣殘壁,人民顛沛流離、生離死別及撤退臺灣復興基地,惟當時有眾多不曾領取任何遠離金門之安家費,及不願遠離先人篳路藍縷創建古厝與田園之金門鄉親,胼手胝足與國軍相依為命。 筆者先伯父(王公溫展),在1958年823即是充當國軍糧食補給員(俗稱小蜜蜂),惟不幸的是,先伯父被砲彈擊重腹部,鮮血直流,最後身亡,享年45歲。回首先伯父12歲時與先祖父(王砲)及先姑母王琴(10歲),自南洋印尼返回金門定居,並隨侍先祖父於沙美老街經營中藥舖。1939年對日抗戰初期,王家長房自一世祖祥雲公(清道光30年,西元1835年)開始經營的中藥鋪,在先祖父病故,遂結束經營百年的中藥鋪生意。那年先伯父剛成親,年方18歲,先父才5歲,兄弟倆和家母(童養媳)等人,跟著先祖母客居沙美小浦頭外婆家,自此,開始學犁田耕種。 1958年823砲戰,為了全家大小生計,先伯父不顧生命危險獨自走出防空洞,挑著兩擔糕餅(餅乾),隻身前往後水頭附近之軍營做生意。不幸的事發生了,先伯父被砲彈擊重腹部,鮮血直流,抬回家時已氣絕,享年45歲,並遺留4位年幼孩子,給在後水頭擔任林府將軍之乩身的先伯母黃蜜(後水頭人,高齡84歲仙逝),獨自扶養成人。那年家母懷胎10月剛生產的第1胎男嬰,亦不幸夭折,真是命運多舛,更是血淚交織的1958年。 今年適逢1958年823砲戰勝利64週年,僅以此文,慰撫先賢、先烈捨身保衛國家自由民主及維護人民生命財產之無私情操,並悼念亡故之親人,希望他們永遠安息!
-
從安倍死亡淺談俄烏戰爭認知作戰
日前,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不幸於助選場合遭人射殺,尚在醫院搶救時,網路便流傳安倍死亡消息,使得日本社會人心惶惶。這起散佈前首相死亡訊息影響群體信念分裂整個社會的策略,體現認知作戰的意涵。在認知作戰中,人的思想變成了戰場,其目的在於塑造和影響個人和群體的信念和行為,並且分裂整個社會,因此發動認知作戰者可以在不訴諸武力或脅迫的情況下征服一個社會。認知作戰應用廣泛,不僅用於承平時期,更常用於戰時,而俄羅斯便是使用認知作戰影響戰爭走向。 回顧俄烏戰爭,俄羅斯先由官方發表宣傳辭令:北約侵略、法西斯擴張、烏克蘭分裂主義的威脅,合理化發動戰爭的行為;隨後發動駭客癱瘓烏克蘭通訊,讓該國政府機構的網站服務全數中斷,使其對內無法發布政令,對外發聲系統全面沉默;最後散佈誤導性訊息,包括俄軍壓境基輔,或是烏克蘭總統逃亡,企圖運用認知作戰分化烏克蘭民心。 不過認知作戰並非無法制約,當俄羅斯以假訊息混淆烏克蘭敵我認知時,烏克蘭政府先是向科技大亨馬斯克動之以情,懇求協助恢復通訊;再來利用社群穩定民心以及爭取國際支持,並且要求科技大廠阻斷俄羅斯發布的假訊息;最後使用「侵略」一詞定義戰爭,將俄羅斯貼上侵略的標籤,迫其承擔戰爭責任。 綜上所言,認知作戰的核心在於通訊的穩固,當烏克蘭通訊受到駭客癱瘓後,便喪失發布訊息的功能,使得敵國掌握戰爭話語權。善用社群有利反制認知作戰,當烏克蘭受到入侵之後,在社群上呼籲各國援助,確實得到國際的關注與同情。由此可知,面對認知作戰除了建立防範假訊息機制、要穩固國內通訊,以及國人具備辨別訊息能力,還有團結抗敵的意志,才能抗衡對手的認知作戰。
-
提升免疫力是王道
新冠疫情自2020年初爆發以來,遍及全球,各國祭出控制疫情蔓延的政令,措施滿天飛。台灣方面,日益增加的染疫人數,人心惶惶,政府強制戴口罩,呼籲配合噴酒精、洗手,應該很難忘那大排長龍只為搶購口罩、酒精及打疫苗的畫面。這期間各種提升免疫力的偏方,在各平台不斷轉傳,一時間所有人都重視起健康來了。 自古以來我們一直與病毒共存,透過醫學專家研發疫苗,抑制了對人類生命的危害。但病毒不斷變種,是疫情持續那麼久的原因之一。 我認為要完全消滅病毒是不可能的,它們也是地球上的生物,大家都棲息在這塊土地上,和平共處是明哲保生之道。如同我們對待其他物種般,地球都會很歡迎,且希望大家都能相互接納。 疫情期間,各行各業莫不受到嚴重衝擊,影響許多人的生計。政府不斷推出紓困振興方案,企圖減緩損失。不管是否認同政府的作為,至少自己目前尚稱安好,值得感恩。因擔心群聚而停頓部分業務,餘出的時間也不能因此浪費,多利用線上學習精進技能,待恢復正常運作時,才不會跟不上前進的腳步。 疫情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觀看人生、體驗無常變化,讓人與人間的關係重新組合。病毒不會就此善罷甘休,但也無需視它為敵人,反求諸己注重身體健康,增強免疫力才是根本之道。在食的方面,以新鮮食材、多茹素為主,取代維他命,盡量減少加工食品、油炸烹調。在衣的方面,以舒適為主,斟酌需求,而非無理性採購。在住的方面,乾淨整齊為主,清除家中不必要的堆積物。在行的方面,以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為主,地球資源有限,應當珍惜。在育的方面,善用網路無國界,許多海外課程也有提供線上免費選課,不妨利用實體課程減少之際,多加利用。在樂的方面,多外出運動,強身健體提升免疫力。 如何與疫情和平相處,趁此調整個人作息與生活方式,也不失是個好時機。或許生命的精彩從此不同。
-
機不可失
網路上盛傳「三機救婚姻」的說法,意指洗碗機、掃地機、烘衣機可以大量節省家務時間,把洗碗、洗衣、晾衣、打掃等日常家事勞動化繁為簡,避免不必要的爭執,提升婚姻生活品質。不可諱言,電鍋、烤箱、吸塵器、吹風機、除濕機、冷氣機、電腦、飲水機、果汁機、咖啡機、鬆餅機、泡腳機、電視機……各式各樣智慧型機械商品便利了生活,發達的科技點亮了生活樂趣。 其中手機更是深深的滲入、嵌進了每一天的生活。無論是通訊、上網、收信、繳費、支付、拍照、攝影、錄音、鬧鐘、播放影音、遊戲……多樣化功能在在令人著迷。對手機愛不釋手的副作用,除了長時間用眼造成的視力疲勞、黃斑部病變,長時間姿勢不良造成的肩頸痠痛、手部關節炎,若是不幸發生手機遺失或故障,焦慮、恐慌、煩躁等負面情緒立刻如海嘯般席捲而來,一定得時時刻刻確保「機不可失」。 「機不可失」按線上教育部國語辭典釋義:機會難得,不可錯失。我們有幸生活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年代,除了享受便利,更應該發揮人類的智慧思考,好好善用科技,提醒自己把握生活中重要的人事物。你可曾因為滑手機太入迷而錯過了預定的公車班次?熱騰騰的菜餚一上桌,第一件事不是填飽飢腸轆轆的自己,不是用味蕾去品嚐廚師的心意,而是用手機拍照?有幾次為了接電話把眼前的人晾在一旁,打斷了原本的對話談心?更別提那些為了拍出值得炫耀的網美照,而做出危險舉動甚至因此丟失性命的例子,或是整天沉溺在手機遊戲世界裡,忽略了身旁的人也需要你的關注陪伴。 人生要適時地放下,放下手機,全心全意地沉浸在自己與重要他人的此時此刻吧!牽著長輩的手散步、陪伴孩子玩樂童年、用眼神對伴侶表達愛意、給朋友一個支持的擁抱。機不可失,愛要及時!畢竟,有些事、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了。
-
全球資訊透明化所代表的意義
全球資訊透明化藉著智慧型手機的普遍使用,於21世紀如雨後春筍般的發展起來,產生了各種App媒體如CNN、BBC等的新聞廣播頻道,讓人可以輕易地訂閱收看;其他的App通訊和社交軟體如TikTok、YouTube、Twitter、Facebook與Instagram等擴大了資訊傳輸的力量,並且打破傳統的藩籬,使得多元化的意義不再僅從親朋好友或課本上來得知,而是來自第一手的真實資訊。這些隨手可得的消息,以能迅速廣散分布在大眾平台上的優勢成為當今「新聞」的主流,然而由於缺乏實質的查證,仍然需要受眾者抽絲剝繭、層層的過濾後方能判別真偽,因此網路上龐大的資訊流量時時刻刻考驗著使用者的智慧。 我們對於資訊的掌握和了解度有多少呢?是否能夠自己分析和判斷其中的真偽?雖然有許多為因應這種問題而誕生的「網紅」,能藉著其跳脫傳統媒體播報的方式,展現其逗趣、辛辣或刻薄的獨特評論風格過濾那海量的資訊,但是說實在的,他們的可信度又有多少呢?此外,網路平台系統為使用者、受眾者預設的各種過濾機制,包括瀏覽數、按讚數、社群守則或規範等,在商業上的考量下刻意地操弄著傳播者和受眾者的選擇權利,這反而刺激了以固定廣告收益的電視業者,讓他們獲得了絕佳的機會,尋找更專業的評論者上節目談論重大的社會議題或專業知識,例如經濟、交通、軍事國防議題、醫美、生技、股票市場等,並將這些節目上傳至網路平台提供給受眾者藉此反將一軍……最終無線網路和有線電視在資訊傳播上的戰爭中取得了平衡,讓各行各業都有機會在網路平台上發表高論。然而這只是以市場以及其供需理論在各種商業競爭、衝突和妥協中得到的結果,並不代表全球資訊透明化及傳播的真正意義。由於各種資訊的真實性和共享性仍然需要觀眾自個兒藉由「聲量」去評斷和爭取,因此我們毋需在被動、片面或耳濡目染下接受網路和電視傳播單向的資訊,而要以更誠摯的心態和信心去擁抱各種多元價值的觀點,藉此不斷地提升自己對資訊的辨別和評斷能力。 或許只要資訊的傳播能確實的傳送到每一位受眾者身上,再經由回饋的方式產生大量的數據或資訊,就足以讓資訊的真實性得以呈現,例如Wikipedia就是利用公眾化、論壇討論以及每個人都可以編輯主題內容的方式讓資訊更加的完善,不過許多非廣為人知的專業與技能知識或秘密資訊仍然需要在各界專業人士的協助下方得以揭露。因此為確保資訊的真實性,各種資訊的分級制度是否得以建立和完備,讓每一個人在合適的網路環境中能以自己的判斷力去了解其重要性,並且根據其意願參與討論就成為未來不可不去研究的項目,因為這類的機制不僅符合全球資訊透明化的真實性和其價值,也遏止了有心人士濫用資訊的力量去進行意識形態的操作,然而誰要去監督資訊的分級制度呢?專業人士和教授?民選代表?或者是AI?很遺憾的,在最關鍵的資訊等級分類機制尚未成形和定案之前,當今由政府掌握的「資訊分級」制度除了鮮少目的鑒於國家安全考量之外,絕大部分與民眾生活至關重要的資訊仍因有心人士對權力的眷戀以及為有效地鞏固中央集權而逕自以寡頭、集團式或私有化的模式全盤掌握和操控,這就醞釀了所有一切意識形態最根本與其變態的溫床和生產基地!這些遭到扭曲或斷章取義的意識形態包括民族性、工作條件、共同價值觀、文化認同、教育理念、語言認可等,而這絕對不是民主國家該有的絕對價值!政府要做的,應該是逐漸地將知識使用的權利還諸於民,讓人民去討論各種知識的潛力和價值,並且這些潛力價值經由政府政策的引導、輔導和層層的分析與討論後,透過長時間的嘗試,最終形塑成可以創造經濟價值的產業和服務,如此才是忠於以民為本、服務人民的政府和民主國家應該有的責任和義務。然而對權力眷戀的人總是有各種理由塘塞,認為人民的素養還不夠,或是人民的素質還不到能處理這些重要資訊的時候。在國際局勢和交流發展迅速的時代,這種荒唐的藉口已經不符合21世紀人民的需求和觀感了!政府應該以此為鑑,開始著手制定政策,為各類重要等級的資訊建立一套機制並且開放予以人民隨時使用,以期台灣能跟上世界全球資訊透明化、民主化和共享化的腳步和潮流。 全球資訊透明化所帶來的影響和意義,絕對超過20世紀台灣人民在那方興未艾的資訊時代所能理解的範圍,它是一種全民在善意下自由使用知識價值的領頭羊,日後在穿戴型裝置、無線網路技術等科技的推波助瀾下,那股超越國界、帶領全球人民共享國際知識的智慧之鑰將跨越禁錮、打開那無限民主價值的可能。
輕鬆學英語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交通事故
最近小炫風林志穎(Jimmy Lin)駕駛特斯拉撞安全島事件引起一陣譁然,林志穎可是很多人的青春啊!希望他能平安渡過這次的事故。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跟交通事故有關的英文。 「交通事故」的英文是"traffic accident",這是用來統稱所有因為「交通」"traffic"而導致的「意外事故」"accident",若是「車禍」,則一般稱為"car accident",比如某人「發生了車禍」就是"have a car accident",不要問我如果是電聯車跟卡車撞在一起也是用"car"嗎?對!不管什麼車撞在一起,都是"car accident"!再來,我們講一下「安全島」,安全島雖然叫安全島,但卻不能直接翻成"safety island",因為「安全島」真正的功用是用來緊急閃躲避難的,因為「避難所」的英文是"refuge"因此,「安全島」就被稱為"refuge island"。 講到林志穎,大家都知道他是車迷,所以他的車都是很好的車,這次出車禍的時候駕駛的是特斯拉,通常這種高檔的車都配備有很好的系統,我雖然不了解林志穎的車配備到底有多高級,畢竟他們沒有在我的生活圈裡,但是,基本上大家常聽到的ABS、TRC及VSC一定會有,通常在這三者的合作之下,行車安全能受到全方位的保障。往前加速時有TRC幫助避免車輪空轉;往後減速、煞車時則有ABS穩住車輪,避免偏離車道;而急速轉彎時則有VSC維持穩定性,讓駕駛安心操控車輛。 那到底ABS、TRC及VSC是什麼呢?ABS的全稱是"Anti-Lock Brake System"也就是「防鎖死煞車系統」。當車輛駕駛在濕滑的路面上,ABS能避免車輪在「緊急煞車」"sudden braking"時鎖死,而這有助於改善「車輛穩定性」"vehicle stability"和「操控性能」"handling performance"。TRC則是"Traction Control System"的簡稱,中文叫做「循跡防滑控制系統」,主要是讓車子在「起步」"start off"時,能避免車輪「空轉」"freewheel",幫助車輛順利前進。而VSC指是"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顧名思義就是「行車穩定操控系統」,用來幫助車輛在「轉彎」"turn"時能保持穩定性,避免失控偏離車道。 「這場車禍的肇事原因,警察還在追查中。」"The police are still investigating the cause of the car accident."雖然導致林志穎車禍的真正原因還有待釐清,麋鹿兒在這邊要呼籲大家注意行車安全,「千萬不要疲勞駕駛,不然容易提升車禍的機率。」"Don't drive fatigued, otherwise it will easily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a car accident."而且行經危險路段也要特別小心,如果「有某個路段常常發生車禍,經過那個路段時要特別小心。」"There are often car accidents on the section, so be careful when passing the section." 如果發生了「連環車禍」,那用英文表達就是"multiple car accident",也有人說"multiple-car pileup"。"multiple"這個字的意思是「多重的」或「複合的」,而"pile"這個字本身就有「累積」或「堆疊」的意思,所謂的連環車禍就是一堆車禍疊在一起的概念,是個很生動的用語。比如說,「在一條四車道的高速公路上發生多起連環車禍,超過十人當場死亡。」用英文表示就是"There were car pileups occurring on a four-lane expressway. More than ten people were killed on the spot."如果不是連環車禍,但卻是規模很大的那種「大車禍」,就可以說是"a major accident",比如說,「我在回家路上目擊了一場重大車禍,現在我必須待在這裡等警察來。」就是"I witnessed a major car accident on my way home . Now I have to stay here and wait for the police." 講到等警察來,這是車禍發生一定會有的環節,通常車禍發生的狀況下,常常會因為過度驚嚇而不知道該怎麼辦,除了「報警」"call the police"、「叫救護車」"call 911"還有一些大家要知道的注意事項,也順便跟大家分享。首先在「事故處理過程中」"in the process of handling accidents"我們要「配合處理員警說明事故經過」"Cooperate with the police and explain the details of the accident."「若車輛或傷亡人員已移動應主動告知。」"Let the police know if the car or injured/killed person has been moved."再來,盡可能「協助處理員警確認現場重要的跡證(如煞車痕、刮地痕等)」"Assist the police in identifying important scene evidences such as skid marks or scratches on road surface, etc." 如果有必要的話,「配合處理員警實施呼氣酒精濃度檢測或送醫之抽血檢測。」"Cooperate with the police to take a breath alcohol test or a blood alcohol test in the hospital."警察問話的時候請冷靜謹慎回答,在對「現場(草)圖」"accident scene diagram"與「筆錄」"police questioning report"簽名前,應該詳細閱讀確認細節,千萬別傻乎乎拿到就簽名。一般來說,肇事車輛處理單位得暫予扣留處理(以3個月為限),如依刑事訴訟法執行扣押者不在此限,但不管是哪種情況,「均應發給收據為憑」"Receipts should be issued in either case.",最後一定要記得「向處理員警索取『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登記聯單』」"Request a copy of 'Recording Sheet for Parties involved in Road Traffic Accident' in duplicate from the police."。 事故處理之後,發生交通事故的民眾可以到當地市政府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網站,「透過網路申請相關的報告」"people can apply for related accident reports online by visiting the website of Traffic Police Corps,"或原處理單位或各分駐(派出)所或至各7-11便利商店經由i-bon機申辦服務;「傷亡事故亦可至內政部警政署線上申辦-交通事故資料申請系統申辦。」"For injured/fatal accidents, accident reports can also be applied online through the 'Traffic Accidents Information System' of National Police Agency, MOI."總之,沒有意外就是一種幸福,希望大家都能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敬人者人恆敬之
最近「哥吉拉事件」引發了大家的熱烈討論,所謂哥吉拉事件是指有一名人妻將老公的哥吉拉「收藏品」"collection"送人而引發了離婚事件,同時這樣的舉動也引起了公仔收藏迷的激烈反彈。麋鹿兒深深有感,因為我的母親以及前任也是這樣的人,大學時候每一次回家都會碰到房間的物件被送出,理由是因為他覺得我「用不到了」,但沒有人問我到底用不用得到,我前任甚至不用跟我打聲招呼直接將我借給他的全部CD送女性友人,將我的衣服送朋友,將我的手機送妹妹,連告知都沒有,從小被迫接受無條件割地賠款的我並不懂那樣叫做不尊重,只知道送了就送了我也沒辦法要回來,只能無奈被迫接受,所以我很佩服哥吉拉的主人,他懂得斷離不尊重自己的人,而我雖然後知後覺也上了很沈重的一課,但現在我慶幸自己體悟了「尊重我的人才值得被尊重」。 中國傳統的教育總叫我們要尊重長輩,卻忘了,不管什麼樣的年紀都應該要互相尊重,孩子或另一半的所有物,就是屬於他的,並不是誰說話大聲,誰年紀大,誰掌權就可以決定別人的物件,「漫畫」"comic books"也好、「公仔」"action figure"也罷,我們所認為毫無價值的東西,在別人心中的價值可能是千金難換的。「尊重別人是一種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種幸福。」"Respect for others is a virtue, respect for others is a happiness."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與「尊重」相關的英文。英文中,「尊重」這個字是"respect",本身可以當作名詞及動詞來使用。我們先來看動詞的用法,比如說,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敬人者,人恆敬之。」,相反地,「如果你不尊重別人,別人也不會尊重你。」簡單用英文來說就是"If you don't respect others, others won't respect you either." 我們已經如果我們將動詞的字尾加上加上"-ed"除了表示被動的意思以外,還可以當作「形容詞」來使用,所以"respect"這個動詞加上-ed就變成了形容詞"respected",表示「受尊重的」或者是「受敬重的」,比如說,"My classmate became the most respected hero in the country after he saved an entire family from a burning building all by himself."「我同學獨自將那一家人從失火的建築物救出來之後,就成為全國最受人尊敬的英雄。」 如果我們在動詞的後面加上代表「有...能力的」或「可以…」的字尾"able",就形成了同時具有名詞以及形容詞性質的"respectable",這個單字當作形容詞是表示「值得尊敬的」,而當作名詞來使用則是表示「可敬重的人」。比如說許多致力於全球和平的人都受到世人的敬重,像是「馬丁.路德.金恩就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人,因為他將他生命中大部分的工作都投入在推動種族平等上。」"Martin Luther King, Jr. is very respectable because he devoted much of his life's work to promoting racial equality."當然隔壁的阿伯如果人品很好,善良又正義,也是"respectable"「值得我們尊重的」。 一般來說,如果形容詞的字尾加上了"-ly"就能將這個形容詞轉變成同樣意思的副詞,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今天把表示「可以尊敬的」或「值得尊敬的」"respectable"加上了"-ly"那麼,就轉變成副詞"respectably", 用來修飾動作,表示「高尚地」或「可敬地」,。在這邊要特別提醒大家,當"respectable"要加上"-ly"變成"respectably"的時候,要把"e"去掉再加上ly喔! 剛講到"respect"也可以當作名詞來使用,通常我們可以在名詞的尾巴加上有「充滿」含義的字尾"-ful",形成表示「恭敬的」或「尊重人的」"respectful",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說這個人是個"respectable"的人,那麼我們就要有相應的"respectful"態度。同樣地,如果我們在後面加上"ly"那就形成了副詞「恭敬地」"respectfully"。比如說,「觀眾們在主持人開場致詞時,恭敬地傾聽著。 "The audience listened respectfully while the host gave his opening speech.」"別懷疑,用心傾聽絕對是尊重的基本展現。 此外,剛剛提到了很多個跟"respect"有關的形容詞,當然也有尊重的意思在內,但是有兩個形容詞裡雖然也看得見"respect" 但是意思卻跟「尊重」一點關係都沒有喔!比如說"respective"是"respect"加上"-tive"所構成的形容詞,但是代表的卻是「分別的」或者是「各自的」意思,加上了"-ly"就是副詞,代表「分別地」或「各自地」,比如說,「我的雙親分別住在金門跟大陸」用英文來表示就是"My parents live in Kinmen and mainland China, respectively." 可能有些人在文章中曾經看到過"respecting"這個字,會心裡覺得納悶,尊重就尊重,哪來的正在尊重?沒錯,這個字並不是尊重的進行式,或者是動名詞,畢竟,respect這個字就動詞跟名詞都包了,所以,"respecting"這個字,這個字一樣跟「尊敬」八竿子打不著關係,可別被它的外表給騙了,它並不是形容詞或動名詞,而是個「介係詞」,表示「關於」或「在...方面」的意思,跟"about"是差不多的功用,很特別吧!不過,因為這是比較古早味的用法,現在普遍都用"with respect to"或是"in respect of"來表示同樣的意思。比如說,我們可以用"In respect of civil rights, all citizens in Taiwan are equal under the law."「在公民權方面,台灣的所有公民在法律下都平等。」 正所謂事情不會只有單一面,有尊重,自然就有不尊重,我們將"respect"這個字加上表示「相反」或者「否定」的字首"dis-"就形成了同樣可以作為名詞跟動詞的"disrespect",用來表示「不敬」、「無禮」或者「輕蔑」,當然,他們構成形容詞以及副詞的方式也跟"respect"是一樣的。 說真的,我們常教育孩子要努力求知,要求孩子要知書達禮、敬老尊賢,但是,尊重自己的感受與判別什麼叫不尊重,往往被忽略掉,所以,"The importance of respect is one of the values we should teach the kids to understand."「尊重的重要性是我們應該教會孩子了解的重要價值觀之一」。同時我們也要教導什麼叫做不尊重,以及表現出自己的底線,雖然「尊重自己最好的方法是尊重他人」"The best way to respect yourself is to respect others.",但不是每個人都值得尊中。別一昧地要求孩子尊重全部的人,也別硬要他們接受所有的不尊重舉動,因為「輕蔑會招來輕蔑」"Disrespect invites disrespect."敬人者人恆敬之,尊重的第一課應該是:明白一個人值不值得被尊重,不是因為年紀或者身份,而是源於人品與行為。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雨」眾不同 (下)
講完了下雨,接下來我們來聊聊一些跟雨有關的諺語。首先從字面上相關的先講起,我們前面提到雨天雖美,想像中的愛情有可能會發生在雨天,但現實中卻有很多事情會被雨耽誤到,比如說在"The National Day Fireworks were rained off this year."這個句子中,我們看到了"be rained off"這個片語,就可以判定「今年的國慶煙火因下雨而取消了。」,為什麼呢?因為"off"這個字有「拿掉」或者是「遠離」的意思。所以,"be rained off"就用來表達某件事「被雨拿掉」也就是這件事因為下雨而停止、取消、或中斷了。 既然提到了因為雨而停止或中斷活動這樣的說法,還有一個有趣的用法也跟被雨打斷的活動有關。我們知道外國人很愛看體育運動賽事,如果下雨天中斷比賽對觀眾來說很掃興,而對主辦單位來說很困擾,尤其是賽季時,門票如果都賣光了,但是卻因為下雨必需要停賽,可想而知,買票的觀眾一定不會就這樣算了,於是主辦方一定要想辦法補償這些因雨敗興而歸的觀眾,他們很聰明地發明了一種叫做"rain check"的票券,這樣一來,如果不小心遇到下雨天比賽無法繼續進行的話,看棒球賽的觀眾下次就可以憑卷再次進場觀看球賽。 這種原本被用來當作體育比賽因雨改期再賽時可延期使用的票券,後來被人們引伸到生活當中, 而"take a rain check"這個片語就被用來表示「改天」 或「延期」的意思。所以,如果好不容易約到心儀的女生,對方密你說"Can I take a rain check on the date tonight?"那你就可以早點收工了,因為對方並不是要你確認會不會下雨,而是希望今天的約會可以改天,所以問你「今晚的邀約,改天好嗎?」(其實就是今天不能來了,下次再說吧!你也不能說不啊!對吧?!XD) 同樣地,如果你無法赴朋友的約,或是有事必須拒絕某些邀約,可以用這句話表達「我很樂意,但我無法到場」,比如說,「我今晚必須工作,可以下次再赴約嗎?」"Can I take a rain check? I have to work tonight."不管是什麼原因(當然百分之九十不會是因為下雨),"Can I take a rain check?"都是一種有誠意且不失禮貌的拒絕,比直接跟人家說"I can't be there."「我去不了」聽起來要舒服多了,不是嗎?"take a rain check"是個很常見的片語,一定要學起來喔! 最近因為政策決定全民與疫共存,確診也成了大家最近"take a rain check"的理由,講到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買「防疫保單」"pandemic insurance"或"Covid insurance"?不管用不用得到,至少是一份保障,畢竟天有不測風雲,我們總是要"save for a rainy day"「未雨綢繆一下」對吧?不過,"save for a rainy day"這個片語雖然用來表示為未來的事情先做準備,「以備不時之需」,因為"save something for a rainy day"這邊的"something"可以是任何東西,比如說把人家給的東西收一部分起來儲備,但通常這個片語會用在金錢上,也是個非常常見的片語,大多數時候甚至直接用來表示「存錢」的概念。比如,「我們一直都有存錢為了將來應急之用」,就是"We have been saving our money for a rainy day.",雖然沒有翻「急用」,但不用翻譯也知道存錢是為了哪天會用到,就是「急用」了。 就算買了保險,也是要注意身體健康,希望大家都能夠"as right as rain",可能大家乍看這個片語會有點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跟雨一樣正確」到底是什麼?這幾乎無法從字面上猜出是什麼意思,想像一下,雨是大地所有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質,因此"rain"也隱喻生活中的「吉祥之物」,"as right as rain"就成了被用來表示身體上恢復健康的用語,所以這個片語的意思是「一切正常」或「身體健康」、「完全令人滿意」或者「一帆風順」的意思。比如說,前一陣子我很不舒服,去看醫生,吃完藥後「我覺得好多了」,很多人會說,"I getting better."但到底好到什麼程度,有點模糊,所以,如果恢復到正常狀態,我們可以說"I feel as right as rain after taking the medicine."所以,「我上周生病了,但是現在完全恢復健康了。」用英文來表達就是"I was sick last week, but I am as right as rain now."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to rain on one's parade"這個片語。"parade"是「遊行」的意思,這個片語就字面上來說是指「在某人的遊行中下雨」,這就好像原本一件高高興興好事就因為突如其來的雨被破壞了,所以"to rain on one's parade"就被用來表示「破壞某人的興致、計劃或是好事」的意思,也可以引申為「潑冷水」或者是「煞風景」,比如說我們在咖啡廳看到有群人在嬉鬧喧嘩,覺得太吵了,可以過去跟他說,「我不想破壞你的興致,可是能不能請你小聲一點?」"I hate to rain on your parade, but could you keep it down a little, please?"這比直接叫人家「小聲點」要來的委婉,又比如說,學測就快要到了,對於眼高手低的小孩或者是佛系念書的學生,可以跟他說,「我不想潑你冷水,但若你想考取你理想中的大學還得加把勁!」"I didn't mean to rain on your parade, but you still have lots more to work on if you want to get accepted by your dream college." 講完了雨的種種跟諺語,順便來談一下被雨淋濕的狀態。如果我要表示「傍晚的一場大雨,把我的衣服都弄溼了。」,我說的是"I got drenched by the heavy evening rain."那表示我被淋濕的程度是「完全濕透」,如果我只是「輕微濕透」,那就是"damp"「潮濕」的意思,如果我不僅是濕透,整個人就像是泡在水裡,那我就可以用"soaked"來表示,因為這個字是指「吸水」的意思,吸好吸滿就是濕透透啦! 雖然說最美不是下雨天,是和你一起躲雨的屋簷,但還是帶把傘吧!不要為了想要一起躲雨就假裝沒有雨傘這回事,就算一起淋雨很浪漫,如果感冒就美不起來了,尤其是疫情當下,大家還是保重,不要感冒比較好啦!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雨」眾不同 (中)
雨下個不停,我們這週就繼續來看跟雨的種類以及跟雨有關的英文用法。如果雨下得很大,就像是拿盆子用倒的一樣,那這種「傾盆大雨」就有很多講法了,比如說,"pouring down"、" bucketing down"或" raining cats and dogs"都可以用來表示「大雨傾盆而下」喔! 我們先來看"pouring down"這個片語,"pour"是「倒」、「注」或「灌」的意思,雨既然像是用「倒」或用「灌」的,那自然就是「傾盆大雨」的意思啦!所以,「外頭正下著傾盆大雨。」就可以簡單用"It's pouring down outside."來表示,不但非常直觀而且有畫面。「傾盆大雨」本身可以用"downpour"來表達,比如說,連日以來一直在下大雨,哪裡都不能去,去到哪都濕噠噠,這「持續不斷的傾盆大雨快要使我抓狂。」就是"This incessant downpour is going to drive me crazy." 既然「傾盆大雨」是"downpour",我們也可以用"pour"「倒」這個動詞來表示「下傾盆大雨」,所以,如果大家聽到了"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就不難聯想了吧!就這字面上的意思看來是「從來都不下雨、但是一下雨起來就是傾盆大雨」,他延伸的意思就是表示「禍不單行」喔!比如說,她最近被男朋友甩掉,期中考試還被當掉,真是禍不單行!用英文表示就是"She was lately dumped by her ex, and failed the mid-term exams ; 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從不下雨,一下就下大雨,就是一種要嘛沒事,要嘛壞事就連著來的意思,也就我們說的「屋漏偏逢連夜雨」啦! 有時候我們也會聽到有人用"raining cats and dogs" 這個片語來表示「傾盆大雨」,但其實"raining cats and dogs"是個很老的英文說法,因為這個片語源自於十七世紀左右,當時英國的排水系統還不很完善,每當下大雨的時候,就常常會因為積淤泥或堵塞垃圾而積水,所以每每在雨下過之後,人們都會在淹水的街上就看到流浪貓與流浪狗的屍體在那邊漂來漂去,所以就把傾盆大雨(而且是豪雨的那種)說成是下起貓、狗的大雨。現在這樣說的人越來越少了,因此並不建議大家使用,畢竟在現代這種現象是看不到的,但如果真的說了"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也不用太擔心,大家也都還是聽得懂你要表示的是「外面正在下豪雨」。 既然說到豪雨,就順便說明一下「大雨」和「豪雨」有什麼不同。「豪雨」用英文來表示是"extremely heavy rain"。這裡的"extremely"是由"extreme"「極端的」、「激烈的」這個形容詞而來的,所以,雨「激烈地」下,就是「下豪雨」,根據氣象局的定義,豪雨是「指24小時累積雨量達200毫米以上,或3小時累積雨量達100毫米以上之降雨現象。」如果雨勢在24小時累積雨量達350毫米以上,就被稱為「大豪雨」"torrential rain",這種雨下得激烈就算了,還可能下得很久,「 昨晚一場豪大雨下了4個小時。就是"A torrential rain poured down for four hours last night."順帶一提,"torrential rain"通常用在氣象新聞播報上,一般口語不大會用到。從中文來看就知道,"torrential"這個字有「猛烈的」或「兇猛的」意思,從激烈到猛烈層度上是有差別的,若是雨勢24小時累積雨量達500毫米以上,那就是不普通猛了,是「極端地猛烈」,所以,就用"extremely torrential rain"來形容「超大豪雨」了。 再來,還有一個用來表示「傾盆大雨」的片語是"bucketing down",這也很容易從字面上理解,因為"bucket"這個字是「桶子」的意思,通常指那種有把手的提桶或吊桶,"bucketing down"表達的也是下大雨的意思,而且下「暴雨」"torrential rain"的那種。敬告各位如果外面下暴雨,沒事千萬別出去,就算有四千萬「你也應該待在家,因為外面正在下著暴雨」,"You should stay at home as well because it's bucketing down outside." 有沒有比暴雨還大的?颱風「typhoon」就不用提了,我們還有「暴風雨」,而且還不只一種。我們常看到的"storm"是指由於大氣翻動而形成的惡劣天氣,常指暴風雨或暴風雪,而"blizzard"是指在又高又冷地區很大的暴風雪,"hurricane"則是指伴著颶風的熱帶暴風雨,又稱為「颶風」,"squall"指持續時間短暫的、驟然的、猛烈的,並且伴隨著雨及雪的海上風暴,另外,"tempest"則是詩歌中的常用語,可以用來指任何猛烈的風暴,尤其是指夾雜著雨、雪或冰雹的風暴,莎士比亞的名著《暴風雨》用的就是《Tempest》這個字。 身在台灣是比較幸福的,一般我們看到"storm"就很多了,其他那些險象環生的惡劣暴風雨或者是暴風雪幾乎遇不到,在金門更是幸福,連颱風都不常來光顧。既然講到了"storm",我們就來聊一下英文中跟"storm"有關的用法,比如說,「我爸媽時常為了雞毛蒜皮的事情吵架。」用英文來表達就是"My parents are continually quarreling, but it is actually a storm in a tea cup."這種"a storm in a tea cup"是很可愛的用法,想像一下「在杯子中的風暴」能有多大?所以這個片語就被用來表達因為一點芝麻綠豆事就搞得好像天塌下來一樣,「小題大作」或「大驚小怪」的狀態。 我是個和平主義者,很不愛衝突與爭執,本來以為不吵架才是好的,後來發現,愛吵架也沒有什麼不好,因為平常把壓力釋放出來,了不起就是茶杯裡的風暴,也起不了什麼傷害,但是如果都不講也不吵,那就很可怕了,不吵則已,一吵可能就驚天動地,所謂「暴風雨前的寧靜」"the calm before the storm"講的就是這種不祥的預感,千萬不要因為現下的平和而欣喜,可能接著而來的就是一場災難。這裡的"calm"可以用 "lull" 代替,意思不變喔!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雨」眾不同 (上)
又是「雨季」"rain season"來臨,我們當然要來聊聊下雨這件事情。很多人碰到要用英文表達「下雨」,就是拿一個"rain"字來打天下,其實,「雨」有很多不同的說法,今天我們就來暸解一下各種雨的說法,把從最小的雨到最大的雨究竟要怎麼說,一次給弄明白。 講到「小雨」,如果說要形容像是瓊瑤小說「情深深,雨濛濛」這種奈米噴霧型的「濛濛細雨」就是"drizzle",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綿綿細雨」,這種細雨飄飄的氛圍很浪漫,淋在身上挺舒服,挺多就是讓頭髮或衣服微濕,還不一定需要撐傘,這種雨通常也下不久,「毛毛雨剛停」用英文來說就是"The drizzle has stopped now."而「清明時節雨紛紛」這種看得見雨絲或雨線飄飄的,可能需要撐個傘的狀態就可以用"sprinkle"來形容,比如說,雨景很美,通常會讓景色呈現潑墨畫般的效果,我們可以用"The sprinkle made the Tai-Wu mountain mistier."來表示「毛毛細雨讓太武山景色更朦朧了。」 "drizzle"跟"sprinkle"都是指「毛毛雨」或者是「小雨」無誤。如果真的不知道怎麼分,想像一下,"sprinkle"這個字當動詞也都有「撒」的意思,所以雨像小水滴一樣灑下來就是"sprinkle"囉!基本上,"drizzle"跟"sprinkle"都可以當動詞來使用,表示「下毛毛雨」所以,「外面正下著毛毛雨。」可以簡單地用"It is drizzling outside."或者是"It's sprinkling outside."來表示,提醒一下,這兩個字因為要加上"ing"所以,字尾不發音的"e"就被省略了。 另外,還有一個單字"spit"也可以用來形容毛毛雨,尤其是那種「零星的飄雨」。"spit"這個字有「吐口水」的意思,所以「天在吐口水」也算是下雨吧!只是聯想起來不怎麼美麗就是了。所以,「在下毛毛雨了」也可以說是"It's spitting."另外,和前面講到的兩個字不大一樣的地方是因為"spit"這個字是單音節短母音的字,加上字尾只有一個"t",所以,再加上"ing"的時候就要重複字尾,變成"spitting" 因為已經是接進夏天了,所以已經從細雨紛飛的「梅雨」季"plum rain"要進入到雨勢更大的階段。更強對流所產生的雲系使得臺灣的夏天午後常會下起「陣雨」。這樣突然下暴雨,過一會而就停的雨,就稱作"shower "常常下的讓人措手不及,對活動的影響很大,往往很多預定的行程會因此被迫取消,「因為突然下起了雨,只好被迫取消我們的健行。」就是"Our hiking was forced to cancel due to the sudden shower." 我們都知道夏天日照輻射強,對流旺盛,很容易有「對流雨」"convectional rain"產生,也就是俗稱的「西北雨」,而"thunderstorm"指的是「雷雨」、「雷陣雨」,也是「對流雨」的別稱。有時候午後的陣雨會伴隨著幾下的雷鳴,這種「午後雷陣雨」就是"afternoon thundershower"。 "shower"除了「陣雨」之外,還有另一個意思是「淋浴」,我們表示「洗澡」的時候,如果是「沖澡」就是"take a shower",如果是「泡澡」就是"take a bath",想像一下這種陣雨的強度和雨量,就像在淋浴時蓮蓬頭出水的強度,是不是很貼切?另外,shower 當作動詞來使用,也有「灑滿美好之物」的意思,比如說「向某人投以滿滿的祝福」就是"shower someone with blessings",「向某人大灑厚禮」就是"shower someone with gifts",什麼時候會有這兩種情況?請想像一下粉絲對偶像成婚,底下留言刷爆祝福,或者直播間大刷禮物就是囉!比如說,「他刷了好多禮物給那個直播主」用英文來表示就是"He showered the streamer with plenty of gifts." 「陣雨」雖然強,但是不一定會下很久,中午下一陣子就停了,有時候錯開那個時段就可以,有一種三不五時就下一陣的那一種雨,才讓人覺得有點煩,這種「零零星星地降雨」就是"scattered rain",比賽的時候最討厭這種雨了,因為會影響比賽的公平性。往往「因為零星降雨,所以我們必須要取消田徑賽」"Owing to the scattered rain, we have to cancel the track and field contest."如果陣雨不只一次,我們也可以用"scattered"來形容,比如說,我們看「氣象預報」"weather forecast"「 今天下午這地區有零星陣雨」,就可以說"There were scattered showers throughout the region this afternoon." 講完中、小型規模的雨,接著來講大雨吧!我們常聽到人家喊著「下大雨了!」這通常都是自由心證,反正我覺得大就是大,其實,所謂的「大雨」"heavy rain"是有一定的標準的。根據氣象的定義,大雨是「指24小時累積雨量達80毫米以上,或時雨量達 40 毫米以上之降雨現象。」當然我們不是氣象局,也沒辦法用身體測量,只能用目測來判定,下一般的雨就用"rain",大雨就"heavy rain",「下大雨」就是"raining heavily",是很直接也很口語的說法,比如「金門正在下大雨」,用英文來表達就是"It's raining heavily in Taipei." 現在外面正在下著大雨,「出門前記得穿上你的雨衣、套上雨鞋,還要記得要帶上一把折疊傘。」"Remember to wear your raincoat, put on your rain boots and take a folding umbrella before you go out." 「雨具」的英文是"rain gear",包括了"「雨衣」、"a raincoat"、 「雨鞋」"a pair of rain boots"、「雨傘」"an umbrella"以及「摺疊傘」"folding umbrella",這個季節雖然不用全副武裝,但「酸雨」"acid rain"會讓人禿頭,請不要相信十個禿子就九個富,還是帶把傘吧!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我們一起學貓叫 (下)
英文中許多跟貓身體部位有關的用法都很有畫面,也挺有意思的,不過,這些用法中,我覺得畫面比較殘忍的是"There is more than one way to skin a cat."「 要剝貓皮不只有一種方法」,為什麼要剝貓的皮呢?為此我也查了一下,後來發現真的超乎想像,我能理解剝毛皮來做大衣這件事情,結果發現受害者不僅是一般常見的牛羊而已,卡通101忠狗的情節(庫伊拉想抓狗剝皮做大衣)在現實生活中也會上演,只是主角變成了貓。所以,我們就不要去細究由來了,我不大喜歡這個畫面,我沒有辦法想像我的愛貓被剝皮,但它所引申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我們「要完成一個目標,有很多種方法可以達成」。比如說,當進行一件事情卡關的時候,就可以用這個片語鼓勵大家,「我們再來想想其他解決辦法,總不會只有一種方法可行。」"Let's think of other solutions. There is more than one way to skin a cat." 剝貓皮不會只有一種方法,要剝皮得先把貓掛了。什麼可以殺貓?不是刀子,是「好奇心」"curiosity",「好奇心能殺死一隻貓」"Curiosity killed the cat."是用來提醒別人「太過好奇不會有好下場」,比如說,我們身邊總是有很八卦的「吃瓜群眾」愛窺視別人的私生活,沒事就愛探聽人家的隱私,這時候就可以跟他說,「你別再探她隱私了,太過好奇不會有好下場。」"You shouldn't keep probing into his private life. Curiosity killed the cat."這裡的" private"是形容詞,意思是「私下的」,所以「私生活」就是"private life",而"privacy"是名詞,代表的是「隱私」的意思。 在這裡要跟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小知識,"Curiosity killed the cat."是大家耳熟能詳句子,但是推究起來,這個諺語的典故其實跟好奇心一點關係都沒有,最早的版本其實是"Care killed the cat."「關心」怎麼會殺掉一隻貓呢?,其實這個"care"跟並不是「照顧」或「照料」的意思,而是「憂慮」或「憂傷」,後來直到1890年代,才慢慢以訛傳訛變成今天的「好奇心」版本。是不是很有趣,說真的,憂傷不是會殺掉貓而已,人也會,所以,要開心,才能健康長壽喔! 一般來說,愛探人隱私的人很讓人受不了,而口風不緊的人也讓人很困擾。在英文中,「洩露秘密」或者是「露口風」就是"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大家可能會不大清楚洩漏秘密跟貓有什麼關係,其實,這是個相當古老的習慣用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百五十來年前,意思是「揭穿掩蓋的秘密」。為什麼呢?因為以前人在市場買豬的時候,商人會把豬放在麻布袋裡讓客人帶回家,有些不肖商人有時候就會趁機把流浪貓偷天換日放進去麻布袋,變成一場「狸貓換太子」的騙局,客人往往在回家之後發現,也沒有證據可以追究。日後這個「貓」也代表著「不好的消息」或是「祕密」的意思。想想都被蓋在袋子裡的貓就是秘密,這讓貓跑出袋子了,就一點秘密都沒了,對吧! 這個片語一開始是用來指「把骯髒的秘密開誠佈公的意思」,比如說,醜聞滿身的政客秘密可是多到數不清,「這名醜聞纏身的政客警告這名記者不要讓醜聞東窗事發」用英文來表示就是"The politician with scandals warns the reporter not to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後來,這個「秘密」的意義可以很廣泛,不一定是詐人錢財的騙局,也可以指某企業的財務困境,或者不為人知的戀情,也可能是在一種新產品上市前秘而不宣,免得競爭對手得到情報,甚至還可以是善意地隱瞞真相,或者是驚喜。比如說,「我們計劃幫Nancy辦一個令驚喜派對,但是Mary把事情洩露了。」"We planned to give Nancy a surprise party, but Mary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看,讓貓跑出來是不是很沒意思! 貓跑一隻出來就算了,如果天降神貓,下貓又下狗,"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那就是表示「下大雨」的意思,這是個比較老派的說法喔!現在比較少見了,另外,貓也很喜歡在大白天時候小睡一下,所以,"catnap"就是「打一下盹」的意思。正所謂,下雨天正好眠,最近又是梅雨季,雨下個沒完,因為「今天下了一整天大雨。」"It has been raining cats and dogs all day."「 我需要小睡一下。」"I need a catnap."也是很合理啦! 貓跑來跑去是一種日常,他們是很喜歡到處探險的,就像烏鴉會搜集發亮的東西,有時貓有時候會從外面叼些有趣的東西回來,這「貓的報恩」充滿了驚喜(或驚嚇),英文諺語中也有一句是"Look what the cat dragged in."在字面上是「看貓拖了什麼進來。」其實是要表達「看看誰來了!」的意思。用在呼應來客是「稀客」。 身為貓奴一定會為愛貓打造幸福空間,但是如果有一個並沒有養貓的人跟你說"I have no room to swing a cat."那不是跟你說他沒空間給貓,那就代表「沒有生活(或工作等)足夠空間」去做某件事情。對了,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copycat"這部片子,在講精準複製殺人,我覺得片名取得真好,因為"copycat"就是我們常說的「學人精」或「抄襲者」,如果有人一直學你,你就這樣這樣跟他說:「做自己,不要再當學人精啦!」"Be yourself! Stop being a copycat!"不過這是個負面的字,要小心使用喔! 最後我們來講點有意思的,來,唱一次,「我們一起學貓叫,一起喵喵喵喵喵!」腦袋有沒有飄過這首歌的動作?是不是笑出來了?"meow"就是狀聲詞,相當於中文的「喵」,"cat's meow"就是貓的喵喵叫。那麼,貓咪什麼時候會發出、"meow"的叫聲呢?資深鏟屎官一定會告訴你,那肯定是貓咪心滿意足,或者希望引人注意的時候發出的聲音。"cat's meow"就好像是貓在說:「妙啊,妙啊!」所以我們表示自己心滿意足,或者,讚嘆一件事真是妙啊!就可以用"It's really a cat's meow."來說明某件事真是「妙不可言啊!」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我們一起學貓叫 (中)
貓的另一個優點是,「貓咪比較獨立,而且會娛樂自己。」"Cats are more independent and able to entertain themselves. "但我們也要陪他玩啊,所以,要準備「逗貓棒」"cat teaser wand"、含有「貓薄荷」"catmint"或「貓草」"catnip"的玩具,如果沒空陪他玩,準備個 "cat tree"「貓跳台」可以保證人生更美好,至少可以免除家中其他物品變成跳台的悲慘命運。補充一下,"independent"是形容詞,表示「獨立的」,名詞是「獨立」"independence",美國的國慶日就是他們的「獨立紀念日」"Independence Day", "independent"的相反詞是"dependent"「依賴的」,而名詞就是"dependence"「獨立」。另外,"entertain"是動詞,表示「娛樂」,名詞是"entertainment",一下子就可以記很多字,是不是很棒。 當然,養貓也不完全都是輕鬆的,還是有讓人很困擾的地方。"cons of owning a cat"「養貓的缺點」中,有一個最惱人的就是「貓咪有指甲而且常常喜歡刮家具。」"Cats have nails and tend to enjoy scratching furniture. "所以,「貓抓板」"scratcher"是鏟屎官必備良品,如果剛好想要找一個換家具的理由,那麼,什麼都不用準備,貓會幫你快速達成願望的。此外,貓也不像狗一樣熱情,相較之下,「貓咪有點冷漠」"Cats are a bit aloof. "他們是屬於那種叫了也不一定來的傲嬌個性,所以,其實,「比較難訓練貓咪聽指令。」"Cats are harder to train to obey commands. "不過,決定養貓之前就應該知道貓就是這種性子,不要想拿狗狗的標準來要求貓,就像不能要求狗狗自己便便一樣。 不管養貓還是養狗,總免不了要面臨下面的狀況,比如說,毛小孩身上容易帶「跳蚤」"flea",所以要準備「蚤刷」"flea comb",如果養的是長毛貓、狗,那麼「梳毛刷」"grooming brush"更是免不了的,萬一有必須要帶他們出們的需求,那麼,就算不戴「項圈」"collar"也不綁「鍊繩」"leash",那也得要準備個「貓提袋(或提籠)」"cat carrier",我曾看過最誇張的配備是「貓推車」"cat stroller",但後來想想,完全可以理解,開玩笑,要是我,也抱不動一隻五六公斤的大貓逛街,對吧!當然如果想要遛貓順便練肌肉,也是可以的。 講到貓,就不能不提到在英文中其實有很多的片語裡面都會有"cat",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好奇心殺死一隻貓」"Curiosity killed the cat."家裡只要是爸媽不在,或者是老闆今天不在,大家開始出現鬆散狀態,就是"When the cat's away, the mice will play."「貓不在,老鼠就胡鬧」,也就是中文說的,「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意思。這些都蠻容易從句子當中猜到意思的,當然也有很多片語或者是句子讓人看了都一頭霧水,每個字都看得懂,但是意思卻猜不透,接著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英語裡「有貓卻不一定很貓」的用法。 先來聊聊跟「貓」的身體有關的用法。比如說「貓掌」"cat's paw"很可愛對吧!尤其是"paw"「貓掌」上的小肉球,簡直無人能擋,但是,"cat's paw"在英文中,卻是另有含義的。而且很特別,不是只有英文這樣用,全世界許多不同的語言的國家都相同的用法,因為,它出自於一個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說的是一隻聰明的猴子,騙貓去為它從火裡取出烤栗子來,傻貓真的照做了,這結果可想而知,猴子享用了一頓美食, 可憐的貓爪子卻被燙滿了水泡。貓在這個故事中成了被猴子愚弄利用的工具,而貓爪也成了為他人火中取栗的犧牲品,所以"cat's paw"就被當成是「傀儡」或者是「被人利用的人」。比如說,這陣子常聽到的美國大兵網路詐騙,只能說傻女人不少(傻男人也有),常常被賣了都不知道,如果有人跟你說,"Better stay away from that guy. Don't end up as a cat's paw for him" 那他就是想告訴你,「最好離那傢伙遠點,不要淪為被利用的工具。」那就睜大眼睛觀察,如果有不對頭,趁早人脈斷捨離,要是等到人家跟你說,"You have been used as a cat's paw by that man。"「你被那個男人利用了。」那可就來不及了。 有擼過貓的人一定知道,貓咪的小肉球一直都是冰冰涼涼的,如果是把貓丟在屋頂上,貓恐怕是被燙到喵喵叫,還想盡辦法要下來吧!那可是一點優雅閒適都沒有的,沒錯喔!「熱鐵皮屋頂上的貓」"cat on a hot tin roof"這句話就是很生動地用來形容「焦躁難耐」或者是「緊張不安的」狀態。因為"tin"是「馬口鐵皮」,也就是俗稱的白鐵皮,而"tin roof" 就是馬口鐵皮製成的屋頂。想像一下,在炎炎夏日下曬一天的白鐵皮屋頂該有多燙?貓在上面哪待得住,是吧!人如果像這隻貓一樣的狀態,就可以說是"cat on a hot tin roof"了,比如說,遇到了大麻煩,「我這幾天煩惱得從早到晚不停地在屋裡走來走去。」用英文來表示就是"I'm like a cat on a hot tin roof these days, so worried that I keep pacing the floor." 這和我們中文說的「熱鍋上的螞蟻」是一樣的意思。 再來,我們來聊聊「貓舌頭」,大家都知道,在中文中,我們常形容一個人有一副「貓舌頭」,是指這個人「很怕燙」,但是我們聊到"The cat has got one's tongue."跟怕燙一點關係也沒有,因為舌頭是人的不是貓的,只是被貓拿走了。這個句子是用來形容某個人「啞口無言」或者是「說不出話」來的狀態,就像是「被貓咪偷了舌頭」一樣,無法吐出隻字片語。至於為什麼貓要偷舌頭?我也不知道,大概別人的舌頭比較不燙吧!XD,這個片語在字面上就是貓咪抓住某人的舌頭,表示某人都「沒有說話」、「異常安靜」,如果有一個平常喳喳呼呼很吵的人,突然間不說話了,你就可以問他,「你還好嗎?被貓抓著舌頭啦?你今天似乎異常安靜。」"Are you all right? Has a cat got your tongue? You seem abnormally quiet today."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我們一起學貓叫 (上)
這是一個單身年代,有很多人選擇毛小孩而不是另一個人來陪伴自己。最近麋鹿兒也替自己領養了一隻貓女兒,正式晉升「貓奴」"cat lover"(或"cat person")的一員,或者你要稱我為「鏟屎官」"cat keeper"(養貓者)也是可以的,我們今天就來聊聊跟「貓」"cat"有關的英文。 麋鹿兒領養的小貓,是隻剛出生兩個禮拜的「幼貓」"kitten"。在英文中我們可以使用"kitten"跟"kitty"來形容貓咪跟小貓,但是"kitten"這個字特別用來指剛出生不久的,毛絨絨的小貓,也就是大家說的「小奶貓」,而"kitty"這個字的範圍就大上一點,"cat"就是指一般的「成貓」。說真的,現在的貓都很好命,除非是鄉下野放的貓,不然應該也不大抓老鼠了,所以,"mouser" 「能抓老鼠的貓」也越來越少了,性子也相對好。"pussycat"是對貓咪的暱稱,可以用來形容某人非常溫柔,像小姑娘一樣。 在英文中,「小」貓,不能直接說成"small cat"或者"little cat"因為用"small"跟"little"來修飾的意思是不一樣的。基本上,"small"是用來描述體積、面積、容積等外觀上的大小,所以,"small cat"指的是「長得很小的貓」,跟年齡並沒有關係,牠可能是營養不良,或者本身就是小型的貓種。而"little"這個字雖然跟"small"有時候可以通用,但是因為"little"除了可以用來指「外觀的大小」,還可以用來指「年齡上的小」喔!因此如果我們用"little cat"來形容一隻貓的話,那麼表示不只是外觀看起來很小,還表示牠是年幼的貓。 既然講到這邊就順便跟大家分享一下,不只是貓,有很多動物的成年狀態跟幼年狀態的說法是不一樣的,也就是一樣不能只用"small"跟"little"來表示,比如說,"dog"(狗)的寶寶就是"puppy"(小狗),「兔子」"rabbit"的寶寶就是"bunny"( 小兔子),牛"ox"(公牛)或"cow"(母牛)的寶寶叫做"calf"( 小牛)、成年的羊是"sheep",幼年的羊,也就是「羔羊」是 "lamb",在這邊提醒大家,字尾的"b"不發音喔!應該說,多數"mb"結尾的字,字尾的"b"都不發音。 有很多動物的寶寶,保留著成年動物的說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醜小鴨」這部童話,如果有,就會知道,「醜小鴨」叫做"ugly duckling",鴨子"duck"的寶寶,就是"duckling"裡面就有個"duck",而像是「貓頭鷹」"owl"的寶寶就叫做"owlet"( 小貓頭鷹)另外跟大家分享一下蠻有趣的動物小寶寶名稱,比如說「袋鼠」"kangaroo"的寶寶,就是"joey"( 幼袋鼠),這個字如果字首大寫的話,就變成"Joey" ,也就是人名「喬伊」喔!還有,如果有人是棒球迷,一定聽過美國職棒大聯盟中的「芝加哥小熊隊」,英文就是 "Chicago Cubs"。 "cub" 這個字不只是指「小熊寶寶」,「獅子」"lion"以及「狼」"wolf"的寶寶都是"cub"(幼獸) 剛剛講到我晉升「貓奴」,其實,雖然叫做「奴」但是,我們通常不用"cat slave"這個字形容(當然也有人這樣說,不過還是建議少用),在國外,所謂的「貓奴」是指「相當寵愛貓的人」,所以就用"cat lover"「愛貓人」來表示,當然,也可以用,"cat person"來表示。而所謂的「鏟屎官」,無疑地是頒給「養貓者」的殊榮,正所謂,不是養貓的不鏟屎,對吧?在英文中,「飼養」這個字,用的是"keep",沒錯,就是「保持」這個字,那麼,「飼養者」就是"keeper"囉!鏟屎官是個榮譽無給職,顧名思義「養貓的鏟屎官」就是"catkeeper"而「養狗的鏟屎官」就是"dogkeeper"很簡單吧!說真的,本人私心覺得,「雖然到處都是貓毛,但是做個養貓的鏟屎官是幸福的。」"It's fun to be a catkeeper although their fur is everywhere."因為相較之下,「做個養狗的鏟屎官不容易,他們每天還要早起遛狗。」"It's not easy to be a dogkeeper. They have to get up early to walk your dog."果然什麼人養什麼寵物,真是做不得假的。我承認我爬不起來! 憑心而論,要"keep"一隻小動物可不簡單,雖然比起養狗,養貓算是相對輕鬆的,比如說,養貓的優點"pros of owning a cat"有:他們很愛乾淨,多數時候「貓咪會自我清潔。」 "Cats are self-cleaning."而且,「貓很容易訓練貓咪正確的排泄方式。」"Cats can be easily litter-trained. "但是,你還是需要幫他準備上洗手間的容器,以及「貓砂」"cat litter" "litter"這個字原先是指(散落在公共場所的)小塊垃圾,廢棄物,在這裡是指供寵物便溺用的「砂」,"litter"也可以當作動詞來使用,是指「隨手亂丟垃圾」的意思。很多地方都會豎立牌子寫著"Don't litter."或"No littering."「禁止亂丟垃圾」,但是還是會看到垃圾,只能說"People who litter often have no pride in the area."「經常隨地亂扔垃圾的人對當地缺乏榮譽感。」,就算是公共環境,我們也還是要儘量「保持整潔」"Keep clean."較好。 專業的鏟屎官一定會用專門的「貓砂鏟」"litter scoop",鏟起便便來才會輕鬆愉快。這裡的"scoop"是指「勺子」的意思,比如說,「量匙」就是"a measuring scoop"、「挖冰淇淋的勺子」就是"an ice-cream scoop",這個字也可用來指「一勺(或鏟)的量」,比如說,吃自助餐的時候,我想要一勺馬鈴薯泥,就可以跟對方說,"Just one scoop of mashed potato for me, please."「 請給我一球馬鈴薯泥就夠了。」"scoop"也可以當作動詞,表示「(用杓)舀」或者是「(用鏟)鏟」的動作,比如說在沙灘堆沙堡的時候,「他用手把沙子舀進桶裡。」用英文來表達就是,"He scooped the sand into a bucket with his hands."不過,一名高度專業的鏟屎官,一定不能用手,請千萬用"scoop",不然可能會三天吃不下飯喔!
-
實踐醫療在地化 金門IDS計畫提昇有成
本縣衛生局局長李錫鑫於本月5日受邀出席「全國山地離島偏鄉醫療觀摩會」,研討山地離島醫療發展現況。衛生局說明,臺北榮民總醫院自民國94年起承作金門IDS計畫,為逐步實踐在地化醫療,減少病患後送轉診情況,在健保署和金門縣政府的合作下,由北榮派出專科醫師進駐金門醫院,提供急診醫療、專科檢查、專科門診、專科駐診等服務,以提高金門在地醫療量能;至今投入的專科醫師支援急、門診共38,488診次,專科駐診累計1,357名,醫師、醫事人員支援專科檢查也有2,299診次,已服務超過80萬人次,大幅提昇金門醫療品質。 李錫鑫指出,在金門、馬祖、澎湖等離島IDS醫療中,金門IDS是最精緻、擁有最佳品質,成果也是最豐碩的;特別感謝北榮長期對金門醫療的支持與付出,不論是協助心導管室的成立、神經外科的進駐、協助癌症者之化學治療,以及遴派醫師全天候支援,大幅提昇就醫便利性,讓金門鄉親減少臺金奔波之苦,對金門急重症醫療的完善有莫大功勞,也讓縣內緊急轉診後送率有顯著下降,是達成在地化醫療的重要指標。 會中,北榮神內醫師季康揚分享自己於金門支援時的案例,一位住在小金門的婆婆,晚上將近十點突然意識改變、單側無力,經烈嶼分院急診醫生判斷為中風,立刻聯絡海巡,由海巡艦艇將婆婆送至大金門,再由救護車送往金門醫院,經診斷為典型中風,立即注射血栓溶解劑,並安排飛特立專機後送北榮,聯繫麻醉科及放射科做電腦斷層的灌注掃描及取栓。季康揚認為,如果沒有IDS計畫支援,後送時間或是等待支援的時間,可能就會錯過中風黃金治療期,患者後續恢復可能就不會這麼好。 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陳威明指出,北榮承作金門IDS計畫已邁入第18年,在健保署與金門縣政府的合作下,北榮派出多位專科醫師進駐金門醫院,並協助金門醫院成立心導管室,自104年正式啟用後,截至111年3月已治療1,632位病患,讓金門鄉親因急性心肌梗塞後送的比例從31%下降到4%,105年核磁共振造影室正式啟用,108年更開始了癌症化學治療,免去病患臺金奔波之苦,這是提昇金門在地化醫療的重大成果。陳威明亦表示,金門醫院的進步大家有目共睹,十分感謝中央健康保險署及金門縣政府給予臺北榮民總醫院機會為離島醫療盡一份心力,北榮將持續給予最大的支持與幫助,精益求精,心繫金門,守護金門鄉親的健康。 本縣衛生局強調,培養人力、增進設備、提昇醫療規模和品質,積極強化以金門醫院為核心之醫療在地化,是規劃金門醫療產業的重要策略,目前縣內心血管疾病、緊急手術、癌症化療等醫療服務皆已到位,在地急重症照護日趨完善,未來衛生局會持續精進和更新設備、人力,讓在地醫療取得更大成果,也讓鄉親獲得更多的關懷和照顧。
-
金門島裡島趣:國際設計師-學生工作坊12日截止報名
你對設計思考認識多少?你想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嗎?由金門縣政府教育處主辦,委由好金門國際傳媒團隊執行的「2022國際設計思考教育活動」,第一波3場次工作坊,即日起至12日止開放報名,歡迎國小五年級以上、國中三年級以下學生填表報名,不要錯過這個專為金門在地文化打造的設計思考活動。 縣府教育處說明,為實踐金門縣國際教育實施綱要「全球思考‧在地行動‧創新思維無國界」,該處特別規劃「金門縣2022國際設計思考教育」學習方案,積極培育全縣中小學學生設計思考及解決問題能力,希望訓練學童成為具備思考力、實踐力、創新力及國際視野的新世代。 第一波活動自8/15到8/23開辦3場次紮實又有趣的「金門島裡島趣:國際設計師-學生工作坊」,將邀請全縣國小五年級以上至國中三年級以下學生全程免費參加,活動設計將「國際教育(International Education)」與「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結合,以訓練解決問題能力的新興教育方法論,強調如何讓設計思考融入教育,培養孩子解決問題、應變世界的能力,分別由來自捷克、法國與美國的國際設計師帶領學生一起以金門在地議題出發,尋求創新解決方案,並創造更多的可能性,迎向未來世界的挑戰。 工作坊主題包含建築、繪畫及音樂,善加運用金門在地的天然資源,重複使用再結合創意發想,達到永續思維的理念,活動內容如下: 課程一:8/15(一)8/16(二)捷克Petr Danda-「住在金門的好」;透過有趣的活動,加深對視覺識別和建築價值的認識。 課程二:8/17(三)8/18(四)法國Olivier Ferrieux-「繪出金門的好」;讓學生能對生活周遭的人事景物更有感受,對於色彩、圖案性質與多元媒材的創作結合更具信心。(課程二僅限國中生參與) 課程三:8/22(一)8/23(二)美國Ross Aftel-「聆聽金門的好」;學習打擊樂到學習圖形樂譜,讓學生繪製自己獨一無二的樂章,培養即興演奏的技能。 活動地點在金門大學綜合大樓一樓國際系106教室,教育處提醒,3場次課程均由家長接送學員至上課地點報到及活動結束後接送,另報名採先報名先錄取,主辦單位保留活動變更之權利,任何活動內容修改更正,以臉書公告為準,此外,凡遇天災或不可抗力因素,需延期辦理活動時,將另行通知。活動最新資訊,歡迎至「金門島裡島趣」粉絲團按讚即可收到第一手資訊,報名相關資訊可洽詢0908325351王小姐。
-
車船處召開年中工作檢討會
金門縣公共車船管理處召開111年度年中工作檢討會,由處長吳志偉主持,各課室主管及同仁均前往參加,並邀請上級單位金門縣政府觀光處科員張功潭列席指導,檢討過去半年處務工作成果,亦籌謀策進後半年度施政主軸及工作目標。 吳志偉首先感謝與會同仁平日的辛勞與付出,該處業務性質繁雜,有賴同仁們兢兢業業,奉獻一己之力,使車船處各項業務能按部就班的推動與執行,以四通八達、完善無縫交通路網為目標,致力打造縣內便捷優質的公共運輸環境。之後由車船處各課室依序進行業務計畫執行、工作重點及未來努力方向報告,進行案件檢討及意見交流。 與會的縣政府觀光處科員張功潭也對車船處近年愈發展現業務的正向活力表示肯定,而針對車船處經營縣內公共運輸業務,縣府依舊會全力支持,請車船處同仁可安心在工作崗位上提供鄉親更創新、優質的服務;他另提出業務改良建議,包括公車路線新增或調整站點,公車動態資訊系統之連動呈現,宜縮短系統更新時間,儘速顯示正確乘車資訊;至於評估站點建置候車亭,需有票證等客流量數據資料作為參考並納入研議基礎,再決定是否於現地設置候車亭及其規格大小,並審慎評估候車亭設置地點之優先性排列。 吳志偉表示,符合民需的公車行駛路網規劃、周全的配套硬體設施及員工服務品質乃該處任務及課題,基於本縣村里聚落、道路系統與交通特性等因素考量,為實踐人本交通規劃理念,以服務民眾為目的,需突破外在環境挑戰,多方權衡後採取妥適作為,針對各課室重要業務推展,特別要求下列事項列入追蹤管考: 一、金門大橋目標通車期程為10月中旬,而大小金門公車路網計畫已於111年7月經縣府核定,可貼切服務鄉親在通勤、就醫、就學、購物日常之民行需求,但此項措施鄉親可能尚未清楚了解如何搭乘與有效利用,為免辜負此計畫推動的良善立意,後續路網規劃成果內容於各社群管道上的行銷、宣導極具重要性。 二、未來金門大橋通車後,金門本島與烈嶼鄉聯結的運輸模式,將由過去的船運轉變為陸運,故對於烈嶼通勤鄉親來說,公車沿線途經的候車亭環境場域、智慧動態資訊顯示系統設置等硬體項目均有檢討、調整及優化之需要,須巡檢烈嶼各鄉鎮村落不同站點候車設施,積極改善並於大橋通車前如期完成,以營造優質便利的候車空間。 三、電動巴士乃未來通勤大眾運具趨勢,且為力拚淨零碳排,中央政府已設定2030年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政策,為應對未來可能投入運能的電巴充電量需求,車船處場域的充電樁等先期設備的擴充建置,宜分階段、分期程備妥腹案;並構思妥善運用既有建華停車場內太陽能自主發電系統,產出綠電除販售台電公司外,並與電巴的充電設備完成電力系統整合。 四、為提昇整體公共運輸服務品質,提昇乘客滿意度,該處通盤檢討全縣公車候車亭座落位置、候車環境及公車停靠空間等現況,衡量現地條件及票證資訊分析等要素,將老舊候車亭漸進式汰除或翻新,因應現今候車亭追求簡潔明亮、易於管護的潮流。 五、車船處提供運輸服務品質之良窳,由客訴案件作為資訊回饋及檢討依據,該處定期召開會議,彙整每月客訴案件態樣及後續處置情形並加以檢討,同時將各案處理、改善結果列冊以茲借鏡;每逢員工定期教育訓練期間,邀請資深同仁或外部專家講授服務品質課程,深化以人為本、服務導向觀念,提昇同仁服務知能,並建立橫向溝通管道,期能迅速處理解決各業務突發問題。 六、針對車、船安全建立內控制度,成立稽查小組並律定督導抽檢實行辦法,要求同仁全面落實實施公車、船舶每日自主檢查及設備定期檢核,依據檢查表按表操課,確保設備或機件正常運作及遵循交通法令規範,以維交通載具行駛安全。 七、有關台灣好行金門線,該處已連續7年(2015年至2021年)榮獲交通部觀光局舉辦台灣好行服務管理及服務品質優化作業滿意度評比「客運業者組」第一名。除提供優質、完善旅遊服務路線外,近幾年亦導入線上訂票、四國語言導覽服務等便民作為,並不定期提供票價優惠刺激旅遊意願,後續加強台灣好行金門線推廣力度,吸引遊客沉浸、體驗金門之美。 八、依據職業安全衛生法第22條及勞工健康保護規則第4條規定啟動車船處與浯江輪渡公司員工臨場健康服務,員工得透過諮商醫事人員尋求專業醫療建議,維護員工身體健康。 吳志偉期勉該處同仁應具優秀的工作能力與條件,而各項業務需透過同仁自身的常識觀念著墨、學習,但許多細節仍需親身體驗,或於團隊場合進行分工溝通協調,研擬具體解決問題方案後才有辦法突破自我,更加進步。另外,處內同仁肩負縣內大眾運輸任務、備極辛勞,第一線車運、船運同仁全年無休辦理疏運工作尤是如此,小三通同仁也需支援執行車、船運具防疫清消作業,工作時需秉持主動積極、親切熱忱的精神,落實為民服務,追求安全第一。 而車運業務諸如金烈公車路網資訊發布、車輛與人力調度營運管理計畫、友善候車環境建置等因應金門大橋通車前置作業之整備尤為關鍵,吳志偉也請同仁群策群力,在現有基礎上持續精進,結合大數據資料逐步導入智慧升級措施,創造更多施政亮點;浯江公司大小金船運業務,即使金門大橋通車在即,同仁仍應盡心盡力於船運工作,恪守份內職責,嚴格把關船舶航行安全,提供乘客一個便利、安全又放心的乘船環境。
-
高市府社會局長謝琍琍訪金江關懷據點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長謝琍琍,在專門委員陳绣裙、長青中心于桂蘭主任陪同下,前往金江(金門鄉親暨鹽埕區江西里)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視導,受到高雄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陳德順、據點的長輩及志工們的熱烈歡迎。謝琍琍除感謝同鄉會的熱情付出外,也期盼同鄉會提昇服務能量、增加服務時段,以嘉惠鄉親及社區的長輩。縣府駐南區主任蔡忠盼、副主任段宜君也連袂出席這項活動。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肯定金江關懷據點的績效,推薦其參與健康促進2.0專案。在長達三個月的時間裡,由物理治療師、營養師、心理師、藥劑師等組成的專業團隊,來進行志工培力及活動帶領。這對志工是增能、對學員是大利多。 高雄市金門同鄉會附設的金江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係鄉親蕭月娟講師一手媒合及帶領下而成立的。緣起於機場服務時,高高屏3個同鄉會人員彼此的分享。蕭講師認為高市金同會的場地、理監事參與的意願、鄉親及會館所在地(鹽埕區江西里)長輩人口數的比例,都符合設置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條件。 在蕭月娟劍及履及的推動,以及高雄市金門同鄉會理事長陳德順、常務監事陳國明、總幹事李沃植、秘書許清練的大力支持下,金江關懷據點順利在110年10月1日正式成立。 近一年來,據點也陸續推出系列溫馨又有意義的活動,包括據點特色課程、防詐宣導等,執行秘書許清練還特別將刊登在金門日報的6篇活動報導,匯整成小冊,送給與會貴賓,受到一致的好評。 負責督導關懷據點業務的長青中心主任于桂蘭,十分認同金江關懷據點的願景,「活到老、學到老;玩到老、一起老。」很具體描述了關懷據點的設置用意。長輩來到關懷據點,學習新知、動動手與腦、透過運動器材等來增強體能、做做手工藝;彼此關心、相互交流,讓老年生活依然精彩。鹽埕區公所社經課長黃國梁也高度讚賞據點的課程多元、活潑而且充實。如果將來能增加服務時段,更是長輩之福。會館所在地的江西里,鄭錫國里長與同鄉會互動密切,他也大力請求社會局能給予經費的補助,讓同鄉會設置電梯,方便長輩免爬樓梯之苦。 縣府駐南區主任蔡忠盼除了認同同鄉會辦理關懷據點,不但資源可以共享,據點的業務費或多或少也能挹注同鄉會的水電及電話費等,算是不無小補。但更重要的是,設置關懷據點,真的是造福鄉親。蔡忠盼觀察金江關懷據點之所以能成功,理事長的態度很關鍵,特別是看到同鄉會的理事長、常務監事、總幹事,上課從不缺席。他笑著說「這把年紀還能拿全勤獎,要給100個讚」。
-
清大林世昌執行長率60餘位碩博士生移地金門教學
清大科技管理學院在職專班林世昌執行長日前率領Eric Lab研究室成員暨家屬60餘人,跨海來金門展開為期四天三夜的移地教學暨學術活動,期間並舉辦以女性崛起為主題的「當代女力工作坊」以及論文分享等一系列學術成果發表。 畢業於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經濟學博士的清華大學林世昌執行長,是目前國內大數據分析數一數二權威學者,兼具經濟、商學與實證分析專業,並擁有滿腔的教育熱忱,更以「利他」做為實驗室最重要的教育精神,林世昌指導的學生不計其數,不論畢業抑或在學研究生,皆能自動自發為實驗室的交流以及傳承盡一己之力,此強大的實驗室核心價值,讓團隊更趨茁壯團結,彰顯清華大學「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校訓以及「行勝於言」的實踐精神。 抵金移地教學的碩、博士學生涵蓋校務研究中心、經濟系、英國利物浦大學雙聯博士班、科管院在職專班的EMBA、Dual EMBA、MPM、MBA、HBA以及MFB等班別,林世昌利用此行機會再次建立起清大校本部以及金門教育中心博、碩士生的交流橋樑。 此行的重點活動是由林世昌於金門尚義機場會議廳主持的「當代女力工作坊」,第一篇論文由清大在職專班E22陳秀鳳分享「解析瑜伽參與、中斷練習及持續練習因素之計量分析」。接著由今年初取得英國利物浦與清華大學經濟學雙博士的Jac Thomas遠端連線報告有關兩性平權在台灣低生育率之下所扮演的角色,該文甫於Asian Population Studies接受刊出。最後也由MPM-22袁尉慈發表「領導人性別與政府體制是否影響新型冠狀肺炎下之防疫政策?」的研究成果。 林世昌隨後並帶領所有同學前往金沙鎮述美國小,除了為Eric lab成員劉界宏校長在述美國小任期的最後一天,贈花歡送表彰其任內的卓越表現,並設計「瘋狂抽獎」的分層隨機抽樣,由10位Eric lab同學發表三分鐘的研究發想、感想與心得,以此別開生面的方式慶祝劉界宏校長調任烈嶼西口國小。 此次金門行,林世昌還特別商請金門大學前校長李金振(現為清華大學金門教育中心總監)導覽金門大學,藉由李總監生動細膩的解說,同學們皆能體認金門大學從無到有,艱辛的建立過程,十七年孵化出十一棟建築物,面對重重挑戰與關卡。 同學們在行程尾聲也搭乘「初日號」,從海上近看即將竣工的大、小金門跨海大橋,以及近在咫尺的廈門,面對歷史浪潮來襲與轉型,清華大學致力於金門戰地高等教育深耕萌芽,加諸Eric Lab實驗室「利他」的核心價值,戰地堡壘與高教無違和感的浸潤結合,可以預見金門無可限量的學術、文化發展潛力,金門也注定將再次於歷史上寫下高教篳路藍縷的美麗篇章。
-
第31屆金城盃籃球賽頒獎閉幕 活動圓滿
2022年「第31屆金城盃籃球賽」經過6天共34場的激烈賽程,於昨日下午正式畫下完美句點,社會組由烈嶼鄉公所拿下冠軍金盃;菁英組方面,冠軍金盃由能仁家商抱走。金城鎮長李誠智感謝所有球員及球迷的熱情參與,並和大家相約明年再見。 金城盃閉幕典禮於昨日下午4時許在縣立體育館舉行,由金城鎮長李誠智主持,縣府社會處長董燊、教育處副處長陳家輝、縣立體育場場長蔡木川、金城鎮民代會主席陳天成、代表郭永隆、胡凱宇、翁沂杰、賢庵里長顏士強、昇恆昌經理劉雅均等貴賓出席,並且擔任頒獎人,頒發獎盃給予前幾名的隊伍,祝賀獲獎的球隊。 近幾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兩岸大學籃球交流暫時中斷,為了不讓引頸企盼的球迷們失望,近年來,金城盃菁英組賽事特別邀請國內關注度最高,同時也是最拚搏、最熱血的HBL全國高中籃球聯賽、110學年度前八強—光復高中、南山高中、能仁家商、泰山高中、東泰高中、錦和高中、108學年前八強南湖高中,以及國手級的中華台北U16男子籃球代表隊同場競技;而社會組則有烈嶼鄉公所、金門高中、金門農工及沃皮斯潮流組隊共襄盛舉,場場都吸引眾多年輕學子到場觀賽。 鎮長李誠智並感謝金城盃籃球邀請賽裁判長李增輝率領的裁判團隊,本屆金城盃籃賽,特別邀請國內P. LEAGUE+聯盟裁判長林錦龍,以及賴建忠、陽和平、黃振峰、洪永昱、伍銳威、王立昌及張瑋峻,T1聯盟黃永助、SBL聯盟張峻橋、黃少伯(金門籍)、UBA張弓弘及WSBL楊翔燁(金門籍)等裁判老師們,陣容堅強,為金城盃做最公正、專業的執法。 李誠智表示,要在金門舉辦菁英組賽事,的確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但就像愛因斯坦說的「唯有那些異想天開的人,才能完成不可能的事」。金城鎮公所樂於為所有籃球愛好者打造一個跳脫窠臼、精益求精的賽事舞台,更願意藉此鼓舞所有人:「擁有夢想的人,不做選擇題,只做證明題」。他也感謝所有運動員用認真的態度、拚搏的精神,帶給觀眾們場場精彩、難忘的籃球賽事。 縣府社會處長董燊表示,這屆金城盃籃賽,讓他感受最深的是球隊年輕朋友展現活力、愛運動,場邊的垃圾會自己撿,顯示教育成效佳,並歡迎台灣球隊明年再來金門比賽。 社會組方面,由以烈嶼鄉公所贏得冠軍,獲得獎金新台幣2萬元及獎盃一座;亞軍為金門農工,獲得獎金新台幣1萬5千元及獎盃一座。最佳球員獎分別是:(烈嶼鄉公所)洪維航、(烈嶼鄉公所)蔡松益、(金門農工)楊人翰、(金門農工)徐聖祐、(沃皮斯潮流)余明駿、(沃皮斯潮流)蔡士雍(增列)。最有價值球員:(烈嶼鄉公所)陳令飛。 菁英組方面,由戰績六勝一負的能仁家商贏得冠軍,獲得新臺幣3萬元及獎盃一座;亞軍為泰山高中,獲頒新台幣2萬元及獎盃;季軍為東泰高中,獲頒新台幣1萬5千元及獎盃,最佳五人獎則為(能仁家商)王翊仲、(能仁家商)吳宇撒、(泰山高中)張祐偉、(泰山高中)李垣宏、(東泰高中)蔡承翰。最有價值球員:(能仁家商)鄒子羲。
-
古寧頭李氏宗親會理事長就職 楊鎮浯頒當選證書
社團法人金門縣古寧頭李氏宗親會昨日中午舉行第七屆理事長就職活動,縣長楊鎮浯頒發當選證書予新任理事長李正騰。楊鎮浯向新任理事長及理監事道賀,希望新的理監事會能在既有的基礎上發揮組織的運作,繼續來服務宗親,推動宗親會會務。 楊縣長也以李氏宗親就像一家人,尤其在縣府團隊中就有很多優秀宗親協助縣政推動,是感謝李氏宗親的牽成,並領受這很重要的一份情。看到李氏宗親會團結、凝聚力強,是期在新任理事長李正騰接任帶領下,積極展現作為,會務愈來愈好。縣府也會在相關建設儘量配合,縣政整體施政更能一起繼續合作打拚。 金門縣古寧頭李氏宗親會第七屆理事長就職暨幹部授證典禮,昨日上午十一時起在盈春閣餐廳舉行,印信交接典禮在常務監事李敏豐監交下,新任理事長李正騰與原任理事長李增財完成印信交接。縣長楊鎮浯頒發當選證書予新任理事長李正騰,再由李正騰頒發當選證書予各理監事和會務幹部,正式就職。 金門縣金寧鄉湖峰楊氏宗親會理事長楊肅元,也特別親自到場,並致贈書有「敦親睦族」匾額祝賀;李氏宗長李錫榮因腿傷未克出席參加,是由媳婦盧淑惠代轉他捐出三萬元做為宗親會會務基金。 卸任理事長李增財謙虛表示,八年理事長做得不好,要向宗親致歉,也感謝宗親的支持,並期在新任理事長帶領下,李氏宗親會更團結和諧。 李正騰也頒發證書予常務理事:李汶泱、李銘坤、李開陣、李明瑄。理事:李天送、李增遠、李開盤、李國輝、李朝金、李再杭、李智能、李世瑤、李錫東、李誠智。常務監事:李敏豐。監事:李麗興、李志鴻、李水思。同時聘任總幹事:李俊彥,副總幹事李有財、李成志,出納李增鑫,會計李逢慶。 金門縣古寧頭李氏宗親會由新任第7屆理事長李正騰代表致贈紀念牌予卸任第6屆理事長李增財、第1-5屆總幹事李開陣、第6屆總幹事李琳瑯,感謝為會務奉獻心力。 李正騰也感謝宗親的支持,表示當選是責任的開始,未來將在既有基礎上,致力會務創新,以及加倍努力於會務發展、推動。更感謝縣長楊鎮浯以存好心、多做事,清廉正直用心縣政施政,是呼籲宗親繼續支持他連任。 昨到場除李氏宗親會宗長、宗親外,立委陳玉珍、前縣長李沃士、縣議員李應文、李養生、縣府社會處長董燊、建設處長李有忠、金門縣衛生局長李錫鑫、金城鎮長李誠智、金寧鄉長楊忠俊、金城鎮民代表會主席陳天成、金門縣翁氏宗親會理事長翁明楷、前國民黨金門縣黨部主委石兆瑉等,均到場祝賀參與,場面熱絡。
-
避免重複感染 縣府籲鄉親完整接種疫苗
金門昨(7)日新增104例COVID-19確診(K10412-K10515),全縣個案累計10,515例,約占常住人口15.83%。縣府表示,確診者自然抗體會隨時間消失,仍有穿透性第2次感染可能,目前金門計有13人有重複感染情形,提醒仍應完整接種疫苗。 金門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說明,ACIP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李秉穎指出,一開始大家認為得過新冠會獲得無敵星星,但現在知道並沒有無敵,有時還會穿透性第2次感染,免疫力不知道可以撐多久,自然感染抗體還是會消失;且打疫苗不會讓慢性病更嚴重,慢性病或潛在疾病者,可在病況穩定下接種,有效降低感染後重症的風險,對可能出現的BA.5疫情,仍有保護效果。因此,呼籲確診者也要打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7月1日曾宣布「COVID-19重複感染之定義及個案處置原則」,重複感染之定義包含二類別:(一)已解除隔離治療之確診個案,如於發病日或採檢日1至3個月內症狀惡化,且PCR檢驗陽性且Ct值<27或抗原\核酸快篩陽性;(二)已解除隔離治療之確診個案,於發病日或採檢日間隔至少3個月後再次PCR檢驗陽性且Ct值<30或抗原\核酸快篩檢驗陽性。以上這兩類民眾將被判定為二次染疫,目前金門縣已有13人有2次染疫的情形。地區指揮中心建議,確診者仍要完整接種COVID-19疫苗基礎劑及追加劑,高風險者,如長者、免疫低下族群,更要接種第2次追加劑,不管有沒有確診都要完整接種;而確診者,從發病日或確診日(無症狀感染者)起,間隔3個月且無急性症狀後,就建議施打後續尚未完成接種的疫苗劑次,完成COVID-19疫苗基礎劑及追加劑接種。 地區指揮中心並指出,目前中央已開放50歲以上成人、機構住民、免疫力低下或不全者等對象接種第2次追加劑,尤其65歲以上長者感染後導致重症風險高,應儘速接種,以提升免疫保護力。此外,醫事人員、機場港埠、居家檢疫、航空機組員等相關工作人員,也可評估自身染疫風險及意願接種。 金門昨新增104例確診,個案累計10,515例,約占全縣常住人口15.83%;目前收治中69例,其中無症狀或輕症61例,中症5例,重症3例;確診者居家照護749例。另經衛生局疫調,密切接觸者新增匡列居家隔離者109人,目前居家隔離261人,解除居家隔離115人。此外,目前醫院負壓及專責病床總計40床,已使用18床(含1位居隔個案),尚有空床22床,顯示地區各單位的應變得當與醫療資源能量充足。
-
做好防疫保健與社會建設 造福人群價值永遠光亮
報載:國內出現BA.5本土社區感染病例,中央指揮中心表示:BA.5感染能力較強,已成歐美國家流行株,但據國外研究,感染BA.5重症風險並未增加,重複感染症狀可能比前次輕微,惟專家提醒,面對第七波疫情,入冬以後再度升溫種因存在,相較曾經感染過之個案,先前從未染疫之民眾感染風險更高,呼籲年長者及幼童儘快把疫苗打好打滿,落實防疫措施要求,提昇重症保護力。 無可否認,由於疫情反覆不穩,起起伏伏,新冠肺炎病毒儼然已成保健與經濟終極制裁者,儘管政府主管防疫大計部門,審情度勢,秉持〈防疫與經濟〉政策併重,循序漸進放寬防疫限制與要求,卻也引起醫界人士高度關注,咸表放寬口罩令、室外運動與工作可以免罩,國外入境六類外籍人士開放來台,此舉各方反應不一,見仁見智,有人歡喜,有人擔憂。喜者,束縛已久,見鬆心情愉悅,憂者,認為得失難斷。 就有國內醫學專家直言,太早放寬室外免戴口罩,有點可惜。尤以針對六類外籍人士入境篩檢鬆綁,倘若百密一疏,BA.5毒株入侵國內社區顧慮倍增。正因如此,疫情無盡頭,兼以通貨膨脹指數直線上升,因果循環,平民百姓苦上加苦,諸如:此前一斤雞蛋只要20元,現在叫價55元,一碗剉冰、一盤炒麵,都得增加漲價支出,這些民瘼民困,事實就在眼前,竟仍有人視若無睹,頻以譁眾取寵為樂,醉心選舉,上演選舉秀,而將疫情威脅置之腦後,渾然忘了主人頭家,何況一旦大眾健康守不住,不僅遑論選舉,一切都將歸零。因而在此關鍵時刻,守住健康,實事求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才是根本。 前衛福部部長陳時中任內防疫功過猶待定論,縱無功勞,應有苦勞,茲為投入台北市長選舉請辭獲准,行政院核定衛福部長遺缺由常務次長薛瑞元上座,常務次長遺缺則由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升任,同時兼任中央防疫指揮中心指揮官,人事更迭、升遷調補,乃屬常態,不足為奇。只是新冠肺炎病毒席捲全球,毒株一變再變,國內疫情緩而不穩之際,衛福部主管防疫大計人事之異動,備受各方關注,也就有不同之反應與看法。 根據了解,承接中央防疫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學有專精,具有醫學專業,且經長期多層歷練,早在邱文達部長任內,奉派主掌金門醫院,任內積極負責,克盡全職,領導有方,鼓舞士氣,協調配合良好,同心同德,改革創新,齊力提升醫療服務品質,建樹良多,頗受好評。如今受命重用實至名歸。 再者,前部長邱文達曾在主持王必勝抵金履任金門醫院院長交接佈達典禮時,公開盛讚王必勝是位做事熱忱,為人誠實,具有專業與發展潛力優秀醫學人才。又說:他為了促使金門醫療水平升級,精挑細選王必勝接掌金門醫院,殷殷期勉他一本初心,人如其名,必勝必成,為金門鄉親作出貢獻。同樣地,他也深得部長陳時中之垂愛器重,國內多次防疫清零任務中,王必勝使命必達,陳時中說:王必勝執行中央防疫中心指揮官任務,他很放心。益見是幹才不寂寞,相信王必勝禁得起檢驗,特別是金門醫療窘境他最瞭解,金門鄉親對他有期待,也期盼他盡其所能,鼎力支援金門。 防疫保健是本,社會建設是本,兩者俱屬重要,且與眾生關係密切,因果互繫,影響深遠,偏廢不得。茲此,欣見金門大橋合龍成功,創下建設金門曠世紀錄,寫下金門歷史新頁,凡此即是政府親民、愛民、便民、利民,造福人群最具體、最有價值之施政服務美果。
-
國中小美術班開班 藝術教育向下扎根
繼去年金城國中美術班首次開班,地區美術教育今年再上層樓,不僅城中第二屆美術班滿招,經過一年多的籌備,中正國小藝術才能美術班,也順利開班,共有32位考生到考,錄取者並已於7月25日完成報到,城中、中正美術班相繼成班,象徵地區藝術教育向下扎根,具有重要意義。 都說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教育自然不可能速成,但凡一點點成績,都需要眾志成城,地區國中小美術班能夠順利成班,更少不了眾人的努力。 台灣的中小學美術班行之多年,相關法制健全,《藝術教育法》、《藝術教育法施行細則》、《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藝術才能班設立標準》等一應俱全,台北市甚至為有開設美術班的學校辦理「聯合招生鑑定」,不過,在去年城中美術班開班之前,全國各縣市僅金馬兩離島沒有中小學美術班,成為一個明顯的反差。 事實上,雖然此前金門沒有開設美術班,但台金兩地藝術界人士卻是早有倡議,根據相關人士的說法,此一倡議甚至已經超過20年,可惜也就僅止於呼籲,成立美術班一事始終沒有下文,足證此事並沒有想像般簡單。 依據前揭法規,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經報請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後,得設立藝術才能班,就具藝術才能學生之能力、性向及興趣,輔導其適當發展,所稱藝術才能班,目前係指音樂、美術、舞蹈三種班型,學校申請設立藝術才能班時,必須提出包括師資、課程、空間、設備及經費等項目之具體設班計畫,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於核准學校設立藝術才能班前,應就學校提出之設班計畫,聘請專家學者實地訪視,並審慎評估之。 以中正國小美術班為例,其實學校規劃已有一年多,為求盡善盡美,經過多次討論修改,並徵詢專家意見,課程除培養學生藝術技巧及審美觀念外,為彰顯地區藝術特色,亦加入在地文化元素,期望能培育出具有鄉土關懷與國際視野的未來藝術人才,經縣府教育處聘請中央及縣籍委員擔任評審,就教育理念、課程編排、師資、空間設備、經費、學生輔導、招生來源、社區資源等各方面深入評估,終於核准設立。 法規之所以明訂國中小藝術才能班設班標準,並明確規範美術班之師資、課程、空間、設備及經費均須經過主管機關審核通過,目的係保障藝才班學生之學習品質,讓具有優異藝術潛能之學生,能接受專業性之藝術教育,並兼顧原有國民教育學習課程,輔導其適性發展,以培植多元之藝術專業人才。 更讓人欣慰的是,去年率先開班的城中美術班,在一年後也已展現具體教學成果,在老師們專業的指導下,同學們已然交出用心的作品,贏得各界肯定,在城中、中正兩校審慎規劃,教師認真教學、同學用心學習下,假以時日,地區的國中小美術班定能肩負起學校專業藝術教育之責。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程,人才更是金門最珍貴的資源,近年來,在各級學校教育同仁一起努力下,地區學子的基本學力有顯著的提升,期待在國中小美術班開班後,藝文軟實力更能向下扎根,為地區培育更多不同領域的傑出人才。
-
基礎建設是金門未來發展的根基
基礎建設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技術及生活的重要需求,更是促進地方整體發展的要素,也是奠定國家未來發展的根基,金門為呼應中央的環境永續政策,包括「綠能建設」、「數位建設」、「水環境建設」、「道路建設」、「城鄉建設」、「因應少子化友善育兒空間建設」和「人才培育促進就業建設」等,均列為金門永續發展的重要工作。 近年來,本縣投入公共基礎建設實不遺餘力,不但帶動民間投資,激勵經濟發展,增進就業機會及提升消費動能等都有很大成效。其中在水環境的營造、農塘整治、穩定供水、循環永續、透水鋪面、節水省水、截水親水等基礎建設,讓水綠融合,更對環境植栽及道路綠美化有長遠之規劃,結合綠能太陽能、風電及智慧科學城的儲電理念,奠立長期建設發展基礎。 在道路交通方面,除持續規劃拓寬工程外,推動民眾有感建設,包括改善及增建停車場、提升道路交通品質、城鎮之心建設、開發在地型產業園區、文化生活圈營造、校園社區化改造、公共服務據點設置、休閒運動環境之營造,對提升公共環境品質,改善民眾生活條件有很大的助益。 在因應少子化友善育兒空間建設,推動0至6歲幼兒托育及教保公共化、營造友善育兒空間。加速擴大幼兒托育及教保的公共化,提供品質有保障的托育及教保服務,減輕家長經濟負擔,降低婦女就業障礙,扭轉少子化危機。 在青年就業基地的建置、年輕學者養成計畫、產業高階人才培訓、推動地方創生及農村再生計畫,更作了很大的努力,以社區聚落為核心,透過專業人才之延攬,增進青年創業、就業機會,協助地區建立創新創業生態社會,進一步與國際接軌。特別在後疫情時期,更加速經濟轉型與升級,提振長期競爭力,透過擴大基礎建設推動成果讓全民共享,為人民勾勒幸福藍圖,打造未來新金門。 金門縣議會在第七屆第七次定期會也通過許多有關基礎建設之方案,諸如:辦理「向海致敬-海岸清潔維護計畫」、「金門地區推動藍色公路海上遊程航線行銷計畫」、「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水與安全-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畫」、「大膽島北山海岸掏空保護應急工程」、「體驗觀光-地方旅遊環境營造計畫」、「自來水用戶設備外線補助計畫」、「金門地區水資源回收中心放流水回收再利用改善計畫」、「經濟部補助金門縣政府辦理再生能源發電設備認定與查核相關業務」、金門縣第五期(108-111年)離島綜合建設實施方案」、「羅厝漁港吊卸設備增設工程」、「漫遊後浦尋城趣-金門後浦商圈場域升級計畫」、「金門縣農村總合發展計畫」、「農地重劃區農水路改善」、「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運籌機制計畫」、「金門縣前瞻文資守護網絡計畫」、「公共圖書館多元閱讀推廣計畫」、「金門縣政府推動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建置情資整合資料庫平臺計畫」等地方基礎建設,都在楊縣長的「有序發展‧永續金門」之建設理念一一展現出來。 總之,基礎建設是為地區提供社會與人民生存發展基本條件,不同時期對地區基礎設施的發展、完善、配套有不同的要求。若能配合金門大橋的通車,結合烈嶼地質地景環境特色,設立世界認證的地質公園,開創國際級的旅遊勝地,加強環保、交通運輸、通訊、文化結合,更能發揮觀光旅遊之最大效益。若能再實現馬山港、金廈大橋的建設,與現有的料羅港、水頭商港、九宮-水頭碼頭,新湖、羅厝漁港、金門大橋連結發展多元交通功能,將成為永續金門未來發展的穩固根基。
-
從低碳永續家園評等殊獎談起
行政院環保署110年低碳永續家園評等,本縣金城鎮金水里獲銀級、金湖鎮新市里、新湖里得到銅級殊榮,但因受新冠疫情影響,由金門縣副縣長李增財,特於日前代為轉頒證書,以表揚及肯定歷年來積極投入低碳永續家園建構的工作。 本縣環保局針對此殊榮特地表示,此次獲得環保署推低碳永續家園評等「銀級」的金城鎮金水里,自103年起就積極參與環保署低碳永續家園的建構工作,且早於104年即取得銅級認證的成果。近幾年來,金水里再透過前水頭及後豐港,二個社區發展協會,持續精進各項低碳與環保工作,所以能取得此次的銀級認證。 至於獲得「銅級」認證的金湖鎮新市里、新湖里,主要以推動牆面植生或綠籬、社區農園、推廣使用節能燈具、節能電器、省水設備、在地飲食與共餐、推動資源回收等工作為主,推動成效在此次的審核中,都獲得環保署委員們的肯定,而他們也自我期許能夠朝著銀級認證邁進。凡此,均為本縣之殊榮,值得表揚及推廣。 面對氣候變遷,淨零碳排已是全球趨勢!為提升國人對減緩氣候變遷的認知,環保署特推動低碳永續家園活動,希望全民都能投入低碳行動,日常生活中就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提高減碳效益。並規劃六大面向,結合地方村里的力量,共同朝2050年的淨零碳排放目標前進。 尤者,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後,氣候變遷的危機更受全球關注。淨零碳排已是全球趨勢,在地的綠化行動,也迫在眉睫。因而,環保署希望透過日常生活實踐,降低對環境的傷害。因為要為環境出一份心力,其實並不難,除了隨手關燈、節約水電、出門搭乘大眾運輸、購物選擇具有環保標章的商品,並做好資源回收,就能落實環保生活。 建構低碳永續家園可採行的措施眾多,各國推動作法也不盡相同,但最重要的是必須因地制宜。環保署特彙整出適合我國推動之六大運作機能,包含生態綠化、綠能節電、綠色運輸、資源循環、低碳生活及永續經營,同時透過對六大運作機能的探討與規劃,讓每個地方政府都能全體動員,共同打造低碳永續的家園。而其重點在於回歸低碳生活與資源循環,且述如下。 低碳生活,乃藉由低碳措施減少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包含節約能源與綠色生活。節約能源舉凡省水、省電、資源回收等都是屬於其範疇;而綠色生活則是以對環境傷害最小的方式,來完成生活之中的食衣住行,例如:多食用在地食材,減少食物碳足跡、進行綠色採購、推動綠色消費等,即能降低碳的排放,減緩溫室效應,達到低碳生活之目標。 至於資源循環,著眼於將可再利用之資源進行循環使用,並將垃圾自源頭進行減量,例如:廚餘回收養豬、堆肥,雨水回收,沖洗廁所地板,漂流木回收製作藝品或家具等。 面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挑戰與考驗,落實溫室氣體減緩政策,將淨零綠生活概念推廣至全民,已是迫切且必須之工作,我們且藉此次殊獎,呼籲鄉親們,低碳永續家園,就在你我一念一動之間,且讓我們攜手共同打造低碳永續的新金門!
-
發展鄉鎮特色賽事營造優質形象品牌!
金門2022(第31屆)金城盃籃球邀請賽將於8月2日至7日假縣立體育館開打,包括HBL全國高中籃球聯賽冠軍隊-光復高中和傳統籃球名校南山高中、能仁家商、泰山高中等球隊,以及國手級的U16中華台北代表隊所組成菁英交流組和甫拿下111年全國中學校際籃球賽冠軍的金門農工、金門高中等地區球隊組成的社會競賽組,總共12支球隊將投入6天34場次的賽事,賽況精彩可期。 據了解,今年金城盃籃球邀請賽菁英組特別邀請國內關注度最高,同時也是最拚搏、最熱血的HBL全國高中籃球聯賽、110學年度前八強-光復高中、南山高中、能仁家商、泰山高中、東泰高中、錦和高中、108學年前八強南湖高中,以及國手級的中華台北U16男子籃球代表隊同場競技,這些國內籃壇最為青春、熱血的一流勁旅齊聚於本屆金城盃籃球邀請賽同場競技,地區球迷除了有機會欣賞到國內頂尖球隊的球技外,更可藉由競技與切磋交流,一舉提升本縣的籃賽水平。 事實上,金門各鄉鎮組織辦理籃球邀請賽由來已久,其中歷史最悠久的當屬已舉辦了46屆的金湖盃籃球邀請賽。早期的鄉鎮籃球賽甚至還會邀請軍方組織球隊同場競技,益發彰顯金門戰地特色;近期有的鄉鎮納入分齡、菁英組賽制,「老馬盃」、邀請兩岸球隊競技引領風潮,球迷觀賽興致不減,一時蔚為潮流。除此之外,金城鎮公所今年更導入籃球運動平台「GoHoops」APP,不論是賽前的賽事提醒、賽後的即時數據、賽事影音、球員社群互動等,球迷都可以即時掌握,這種導入手機運用的賽事行銷模式,相信也會讓地區鄉鎮運動賽事行銷達致更便捷、更無遠弗屆的境地。 平情而論,各鄉鎮發展特色運動賽事,鄉親們自是樂觀其成,特別是各鄉鎮因為建設發展方向有別,因為配套軟硬體的差異,如能「因地制宜」地規劃建置及發展各自的特色運動賽事,當然是美事一樁。就如早期因為戰地政務發展出軍民聯誼性質的邀請賽,如今雖然駐軍人數銳減,卻有不少中央駐金單位人員,如能藉由彼此社團聯誼或與地方合辦相應賽事,應該更具有特殊的意義。當然,此舉亦不限於運動賽事,就算是登山活動,參與鄉鎮或縣級運動會等,都可以是發展的標的,此舉除了可以讓中央駐金單位積極融入地方事務外,更有助於開拓彼此的視野、提升相應技能。就如前述的金城盃籃球邀請賽雖已舉辦31年,但近年來的「菁英組」賽事卻最受矚目;此即在主辦單位有別於其他鄉鎮,將參賽隊伍設定為兩岸大學籃球隊,但近兩年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兩岸交流暫時中斷,為了不讓引頸企盼的球迷們失望,又改弦更張邀請國內關注度最高,同時也是最拚搏、最熱血的HBL國內高中籃球聯賽,以及國手級的中華台北U16男子籃球代表隊參賽,一舉將全國,甚至是國際級的籃球賽事引進地區,自然更容易獲得關注與青睞。 總之,鄉鎮賽事雖未必規模盛大,卻不妨礙其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台灣有些鄉鎮會舉辦簡約卻很有特色的3對3籃球鬥牛賽,將素民運動扎根至學校與社團,並佐以定期的名師、名將加持及輔導,同樣的可以拚搏得很熱血且遠近馳名,相信金門在多年發展籃運的基礎下,有志且有為者,亦當如是!
-
論雙語政策向下扎根之必要
為因應「2030雙語政策」,進而形塑本縣全民學習英語的風氣,提升整體競爭力,行政處日前已發布「金門縣雙語政策推動規劃方案」,該方案兩大目標為「打造雙語友善旅遊環境」及「厚植鄉親雙語能力」,透過啟動教育體系的雙語教學、營造友善雙語觀光環境等策略、推動縣政府各單位官網全面雙語化、公共及觀光服務場域第一線服務雙語化、宣傳文稿英語化、培育公務人員雙語溝通力等策略,期能以最小成本創造最大效益原則,提升金門整體雙語力。 另外,教育部為推動雙語政策已提出相關計畫,計畫涵蓋學校教育、公務人員培訓及社會教育等面向,圖書館扮演推動社會教育的角色,另一方面教育處英語教學暨國際教育資源中心對於校園內國際教育的推動相當積極。而本縣文化局日前亦獲教育部補助辦理2梯次英語營,讓雙語政策在金門縣漸漸向下扎根,而小朋友們在營隊中除了瞭解金門在地特色外,也能認識異國多元文化,在輕鬆的情境下學習英語。 行政院指出,此次「2030雙語國家」政策,係以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而非如以往以考試為目的,重視的是提升國人英語力,而非僅有硬體環境的建置,期盼透過該方案,盼帶動全民學習英語的風氣。且英語是現代人邁向國際不可或缺的溝通工具,在我國,英語也一直是教育重點。由上而下,政府可以提供更完善的教材、支持系統,鼓勵更多教師投入;由下而上,教師可以自我精進,參與不同領域的培訓課程,增加自己的雙語能力,以身作則,帶動校園雙語環境。 針對英語教學目標、教學策略、課程規劃、教材研發、學生學習成效評核、及師資專業知能提升層面,建議可進行通盤檢討並研擬具體改善辦法,積極整合縣內各項英語教學資源,提供更全面性的英語教學資料庫,期能有系統地推動雙語教育計畫,打造多元雙語學習環境,增進教師英語教學能力,進而提升本縣國中小學生的英語能力。 只要多學會一種語言,就可以增加個體競爭力。營造豐富暨多元的語言學習情境,規劃向下扎根的跨域雙語課程,培養學生使用雙語學習與思考的習慣,並建構本土雙語教育教學模式,同時驅動學校端教學活化,使本縣英語文教育有新的使命與功能,更重要的是,所有人都要投入,陪伴孩子在雙語教學中成長。 雙語教育政策的實施,顯現出在將來國際化的社會中英語能力的重要性,跟著2030雙語國家政策的發展藍圖走,為學生建構全方位雙語學習環境,鼓勵學校深化學生英語學習、拓展國際視野,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的同時,更要提供文化的刺激與交流。展望未來,本縣若全力推動雙語教育、強化學生國際競爭力,相關局處也應持續盤點資源,致力讓雙語教育在地區全面普及。
-
金門親子嘉年華 迎接暑假旅遊旺季
迎接暑假旅遊旺季,金門縣觀光處推出「2022金門親子嘉年華」六大系列活動,邀請在地23家業者加上縣府水試所、畜試所、農試所、林務所、陶瓷廠等單位共同參與,強力行銷金門親子旅遊品牌,從音樂季、星光節、野營野餐樂到各種特色體驗遊程、DIY活動等,給親子、遊客滿滿的選擇,暑假任何時間到金門,從白天到夜晚都精彩,讓金門這整個夏天都非常熱鬧。 這兩年多時間,因為新冠疫情的緣故,生活充滿太多的變數,導致在地業者生意經營得非常辛苦,許多觀光活動都沒辦法讓大家玩得盡興,但是市場真正有吸引力、推出好的觀光亮點行程來吸引遊客,才是發展觀光旅遊最重要的基礎。隨著疫情逐漸和緩,配合中央日漸放寬的防疫管制措施,觀光處及早規劃暑假旅遊相關的活動,適時推出金門嘉年華系列觀光活動,主打親子嘉年華遊程、體驗式遊程,盛情歡迎親子和遊客到訪,多元主題的活動,盡展金門特色,滿足各年齡層遊客。 首先以金門夏日音樂季這檔歷來最受矚目的夏日活動,7月26日至28日連續三晚在后湖海濱公園熱鬧登場,以「KM PARTY-跟著音浪一起HIGH」為主軸,網羅包括金曲獎療癒系女聲蔡健雅、迷幻歌王林宥嘉、不敗情歌唱將動力火車等重量級藝人和樂團超高人氣卡司雲集,熱血開演繽紛活潑、熱情洋溢的大型音樂派對,加上夏日風情市集,還有歡樂親子樂園,結合海洋、音樂、藝術、主題餐車和金門在地特色美食小吃、職人手作體驗等活動,搭配絕美海灘特色風情,營造屬於金門夏日音樂季的音浪律動及品味生活,演繹夏夜音樂派對盛典,滿足各種感官體驗,讓遊客抒發放鬆情緒。 緊接著八月起金門星光節首次移師到西洪營區,成為星光點點及栩栩如生的恐龍世界,展期二個月有充滿科幻感的星球謎航與侏儸紀恐龍等跨時空地景裝置藝術,從失落的星球、神祕的星際旅程穿越時空到遠古侏儸紀,霸王龍、迅猛龍、三角龍相繼現身到金門展場,不同以往的聲光震撼,讓遊客隨著迷幻的氛圍,彷彿進入時空旅程。還有大師帶領藝術品走讀、週末街頭藝人表演、八月下旬還有恐龍劇團表演、無人機燈光秀等精彩活動!最特別的是其中三座藝術品由鄉親與遊客共同創作,作品融入夢想與憧憬,創造出滿滿的感動。 8月1日至9月30日尚有金門親子體驗遊和陽翟看積木兩大系列活動,適合大小朋友參與,多樣有趣,如千錘百鍊-敲敲打打體驗、DIY綁高粱掃帚、手作風獅爺紅龜粿、剖蚵與DIY麵線、夜訪水獺生態、石頭蚵農體驗、彩繪風獅爺等多達45項。而陽翟大街延續2020年「積不可獅」人氣,再次與樂高認證大師黃彥智合作「積沙成塔」積木展,讓金東電影院廣場變身積木遊樂園,給小朋友搭乘全國獨一無二的積木小火車,近距離觀賞各式繽紛作品,候車亭還有Q版風獅爺陪伴一起等車,並可觀賞今年最新創作「微笑碉堡」和「瓦將軍」,兩者均為充滿金門在地特色的景物,都成為樂高大師妙手下的新作品,帶動親子及年輕客群觀光人潮、創造商機,落實縣長金門觀光品牌年輕化政見。 8月5日至7日在官澳野餐趣,精選台灣特色美食餐車以及金門在地美食,還有草地音樂會、互動表演,遊客可以坐在青草地上、大樹蔭下,輕吹微風,眺望藍天白雲,呼吸芬芳空氣,一邊享用美食,一邊觀賞互動表演,同時可體驗有趣DIY,以歡度悠閒時光。 后湖海灘野營是遊客流連忘返的觀光聖地,白天精彩的水上活動過後,當夜幕慢慢拉下,浪漫星空緩緩登場,9月可在這裡野營,躺在帳篷看星空尋找「夏季大三角」、目視壯觀銀河,聽浪濤聲到天明,直到被海浪聲、鳥鳴喚醒。 疫情重創全國觀光產業,在防疫優先前提下,欣見金門積極將觀光品牌年輕化,藉由舉辦金門親子嘉年華、星光節、海洋藝術季等創新觀光活動,將戰地文化行銷為網紅打卡熱點,持續行銷維持地區旅遊高人氣話題,也成功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到金旅遊,衝刺旅遊市場拚觀光,促進地方經濟產業發展。
-
與病毒共存 也要與防疫同在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球,迄今歷時近三載,何時是盡頭,神人難料。緣此,中央防疫指揮中心111年6月宣布:入境居檢改成〈三加四〉方案,代表防疫政策調整,國內整體疫苗接種覆蓋率業已初步達標,抗病毒藥物及篩檢量能充足,同時參酌國際疫情發展狀況,審情度勢,準備開放國界與病毒共存,展開疫後正常生活。 究竟何謂與〈病毒共存〉,一般人並不盡然了解,或者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根據醫學專業人士說法:共存不是躺平,不必防疫了,而是說明目前即使用盡一切更公衛積極手段及科學方法,仍然無法根除病毒,正因如此,與病毒共存,也要與防疫同在,兩者密不可分,俱屬重要,偏廢不得。 有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恆久以來,瘟疫二字,一直與人同在,舉凡有人住居之處所,就有病毒問題。諸如:鼠疫、天花、腦膜炎、傷寒、霍亂等疫情,許多國家偏遠環境衛生不佳地區,都曾流行過,但都在疫苗問世後,疫情隨即獲得控制,然而新冠肺炎病毒既兇又長,一發席捲全球,忽升忽降,反反覆覆,緩而不穩,除之不去,亦且毒株一變再變,難防難治難除,影響深遠,人人自危,社會動盪,經濟停滯,人心不安,與其共存,益須倍加警覺小心,落實防疫措施作為,以策萬全。 凡三年來,芸芸眾生,談疫色變,日復一日,活在防疫大作戰生活之中,所見所聞,悲歡離合,頻頻上演,讓人無法接受,惟今之計,只有忍受,亦步亦趨,抗疫到底,別無偏方。 就像中世紀黑死病肆虐,黑死病數百年來,是人類生存危機,但也造成醫學重大變革,推動歐洲走出黑暗。畢竟人是萬物之靈,就防疫工作而言,人是防疫主角,也是滅疫主宰者,只要大家有決心,肯用心,信心堅定,團結抗疫就是力量,相信眾志可以成城,關關難過關關過,曙光不遠也。 無可否認,新冠肺炎疫情緩而不穩,重症及死亡人數偏高,且有長者染疫兼有慢性病症治療罔效往生,讓人心痛,茲此有人擔憂,倘若BA4、BA5再有侵入社區之慮,疫情可能再度升溫。孰是,靠疫苗對抗病毒之保護力實際功效如何,已然成為關注重點,蓋因事屬專業,至盼防疫主管部門未雨綢繆,齊在超前部署,研訂防疫指引多下工夫,期以發揮高度防疫效能。 戴口罩,防感染,打疫苗,防重症等等詞簡意賅防疫政令宣導,易懂能行,人人耳熟能詳,卓有成效,只是疫苗實際效果與副作用,時至今朝,仍然有人疑慮,影響所及,接種疫苗意願時熱時冷,其中原因各有想法與主張,重點盡在〈打疫苗要有效果,也要無副作用〉。換言之,如何釋疑,讓民眾有信心,還望防疫主管部門檢討加強。 無人否認,政府對於防疫工作付出心力與貢獻,整體防疫政策屢經滾動檢討,堪稱日趨成熟,特別是針對六個月至五歲嬰幼兒開打專用之莫德納疫苗,按讚應聲而起,咸表終於補上最後一塊疫苗使用拼圖,各年齡族群都有專屬疫苗可打,所謂凡走過必留痕跡,中央防疫整體大政策、大方向朝著好要更好目標邁,眾所樂見。 總之,與病毒共存,並非消極放棄,而是大家要做好長久備戰措施,有備則無患。
-
父親與何浦同仁
父親曾任金門陳坑(正義)、溪湖(多年)與浦山(何浦)三所國小的校長長達廿五年半,前二所任期僅四年,最後廿一年半全在浦山與何浦度過,未婚之前,想必父親以校為家,同仁之情,如兄似弟。 民國四十二年二月,父親在因緣際會下調任浦山國校,當年學校規模不大,同仁人數不多,全校師生宛如一個溫馨的大家庭,同仁如手足、師生似親子,試看日後父親與師生的互動之情,便能了然。 提起「浦山」或「何浦」,毋庸解說,無人不曉,因為它已成金門一所國小的專名。父親是「浦邊國校」易名「浦山國校」的首任校長,第一屆畢業團體照是父親帶著三位男生三位女生到照相館合照,未見其他同仁,是否校長兼導師?不得而知,經查《何浦建校百年紀念專輯》,四十一學年度之前的資料付之闕如,也無人可問,只能作罷。 民國四十年代之初,僅以何氏家廟為校舍,空間侷促,校長同仁相處一室,寥寥幾位,感情尤深。我初次來臺參加聯考時,父親抄下幾位日後遷臺的同仁住址給我,囑我若有需求可找他們,意指「吃住借錢」都沒問題,這種交情,已非一般。記得重慶國中王振東校長曾說:「校長領導方式,大型學校靠制度,小型學校靠感情」,如此看來,王校長以制度領導,對老師相當陌生;而父親則與同仁搏感情。難怪離校的同仁,念念不忘「吳世泰校長」。 早年交通工具缺乏,遠到的老師唯有住校一途,民國四十六年,父親將吾家(蔡永耀洋樓)二樓右大房當作男教師宿舍;四十八年又商借隔壁趙氏古厝一間櫸頭做為女教師宿舍,記得許金龍、許清堯、薛永義、洪文章、鄭藩山、許榮緒、蔡水木、王翠玉、李麗輝等老師皆曾住過一段時日,印象最深的是有位男師,黎明即起,先流鼻血,並以臉盆裝盛,我極驚嚇,他卻泰然。另外薛永義恩師(教我小三音樂),常在二樓吹奏口琴,一曲「卡膜咩(海鷗)……」令我耳熟能詳。至於三餐,則向駐軍搭伙,高年級生須輪流到「雞髻頭軍營」提飯,經過一道漫長的迷彩網坑道才能抵達,後來改向后宅「王金城洋樓駐軍」搭伙,近了許多,父親與同仁白天是同事,夜晚成鄰居,朝夕相處,親如家人。 早年女子受教權不被重視,女師相對較少,何浦教師長年以來,陽盛陰衰,根據《何浦百年》記載:民國四十五年出現首位女教師李能慧,只教一學期;隔了三年,臺北女師畢業的王翠玉恩師(我小二導師)分發何浦,只教一年即往師大深造;接著李麗輝任教兩年,再來是許鳳珍,連續數年,女性同仁都是一枝獨秀、絕無僅有,可謂同仁之寶。及至後來,雖有徐燕芳、金閩玉、何翠瓊、吳寶珍、吳麗鳳、李淑銘老師的加入,也只點綴而已! 民國四十八年,浦山與何斗國校合併,易名何浦,何斗成分校,只收中低年級,記得有三位老師,張端榮沉穩內斂、丁開甲斯文儒士、吳志昂粗壯型男,這是我對他們的印象。吳志昂常來我家,兩眼炯炯有神,渾身是勁,自稱吃了石頭照樣消化。丁開甲嚴師出高徒,陳佳德與陳諸葛同學在他嚴厲教導下,寫出一手好字,令我嘆服! 學校待久了,遲早遇到學生輩的同仁。民國五十年,何浦第一屆畢業生趙維昆於金中特師科畢業後返回母校任教,成為父親第一位學生輩同仁,也是我四五六年級的導師。隔年是許鳳珍,如果包含代課代工,門牆桃李依序還有何金藩、何金枝、何再明、黃振華、陳天平、張川恭、何金鍛、周再金、何翠瓊、何應松、吳麗鳳等校友,陸續回到母校服務、奉獻心力,可謂感人! 在我就讀小五時,學校來了幾位優質生力軍,都是剛出爐的青年才俊,勤懇敬業、任勞任怨,父親相當倚重他們--教導何素森、教務許榮緒(教我地理)、訓導蔡水木(教我歷史)、總務趙維昆(教我國語)、研究鄭藩山(教我數學),五位主任猶如父親股肱、更似學校五大台柱,讓何浦成為績優學校,遠近馳名,全縣畢業會考接連獨占鰲頭,輝煌佳績,前所未見。 「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同仁相處,久生情愛,也是人情之常,在此女師稀有之下,締結兩對佳偶,先是蔡清力(我小三導師)與李麗輝秦晉之好,後是姜國經與許鳳珍喜結連理,足見何浦也是月老匹配姻緣的寶地。 鄭藩山主任為人正直、教學優良,在何浦只有短短五年,依稀記得鄭主任想回離家近的學校服務,父親百般挽留,遲遲未給「離職證明書」,只因「良師難求」。 何浦人傑地靈,據聞張端榮與王金錠皆曾任過校長,後來屈就何浦任教。在父親同仁中,有多位日後也榮陞校長之職:最早的是蔡金皮,並於七十一年回任何浦校長五年;再來是許清堯,也於七十六年回到何浦執掌五年;還有李錫南與張峰德任過多所學校校長;馬祖人何劍飛後來擔任連江東引與中正國中校長。甚有棄教從政者,出任校長數年的黃聖堅(我小一導師)與許績永同時於四十七年任教何浦,又同時於六十年分別當選首屆民選金沙鎮長與金城鎮長,這些都是何浦校史璀璨的一頁。 何浦教師,臥虎藏龍、人才濟濟,僅就所知提出幾位:恩師趙維昆音樂造詣高深,十八般樂器樣樣精通;黃振華老師是數學高手,我高中三角函數的難題,他一一為我解惑;我從小喜愛國畫,父親帶回蔡昭明老師的精湛畫作,令我嘆為觀止;張再帶書法一絕,父親生病時他代寫我家春聯,鐵畫銀鉤、入木三分,來訪者讚不絕口。 父親同仁中,以蔡姓居多,蔡金皮老師應是首位,任教三年;接著是蔡慶祥、蔡少卿(我寄讀導師),為了區分,前者暱稱大蔡、後稱小蔡,他們同時離開,且都遷臺任教;只隔三年,蔡清力接棒,離開之後,蔡水木分發到校;之後蔡錫忍、蔡清楚、蔡友道、蔡永全、蔡昭明、蔡國鑄、蔡回淵、蔡昭德、蔡啟貢、蔡明團等老師,紛紛加入何浦的陣容。 與我有緣的同窗,有多位先後任教母校,而與父親再度結緣,至少有何應松、陳諸葛、張峰德、吳寶珍、許英文、許松培等六位。 在這廿一年半中,畢業生從六人至八十幾人,學生總數從二百多到六百多人,同仁數從個位至二十多位,三方面都有顯著成長。而同仁中共事最久的是張端榮十五年,最短的僅有數日月,都是修來的緣分。 父親在何浦的最後四年,病魔纏身、經常住院,探望者絡繹不絕,昔日故舊同仁學生紛紛前來,「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父親念茲在茲,感動涕零! 何浦建校百年校慶,當日表揚八位教育奉獻獎,其中六位得主是父親同仁,他們將一生青春心血奉獻何浦,獲獎實至名歸;並且表揚三十五位傑出校友,逾半畢業於父親任職時期,父親有知,必感欣慶! 何浦是父親任期最長、感情最深的學校。《增廣賢文》:「百世修來同船渡,千世修來共枕眠」,能夠同在一處共事的同仁,也得修個數百世。由於同仁有陞遷,因而共事有長短,都是難得的緣分。本文能夠完稿,歸功於曾秀玲校長賜贈的《何浦百年》與父親遺留的「何浦歷屆畢業團體照」,在此謝恩!
-
對話
「爸爸!今天我在幼稚園被老師處罰了!」 「為什麼呢?」 「因為──我昨天偷玩東西…… 今天偷吃東西……老師說…… 老師說我都沒有拿出來跟同學分享 說我這樣──太自私!」 「那,你下次記得拿出來 跟他們一起玩、一起吃…… 這樣好不好?」 「不好!」 「為什麼呢?我們就大方一點嘛!」 「不行,因為我沒有那麼多。」 「沒關係!爸爸拿錢給你, 你買多一點,分給同學玩; 分給同學吃!」 「不行!」 「怎麼又不行了?」 「那是我的…… 我的鼻屎!」
-
父愛如風
我曾聽過這麼一段話:「父愛是一種默默無聞,寓於無形之中的一種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體會。」用它來形容我的父親,最是貼切不過。 父親是個話不多的人,因為母親強勢,把話都說在了前頭,行事果斷常是先斬後奏,個性恬淡的父親就像巨獸被馴服般沉默依從。父執朋友說他「妻管嚴」,親屬長輩說「聽某嘴,大富貴。」在我眼裡,母親如火,父親如水,母嚴父慈家風讓我養成做錯事時趕緊躲到父親羽翼下尋求庇護習慣。 記得小時候瘋狂迷上連載漫畫,一放學就往出租店跑,坐擁書牆沉浸書海往往誤了返家時辰,不過僥倖的是每次都能在雙親下班前溜回家。有次碰到〈尼羅河女兒〉和〈千面女郎〉新書同時到貨,我看得如癡如醉忘了天色已晚,一到家看見燈火通明,心喊「糟了」。 果然,母親火冒三丈劈哩啪啦一頓罵後把我的書包丟出門外。我不知所措急得哭了,蹲縮客廳不敢妄動,後來是父親偷偷將書包拾回來,又示意我向母親認錯討饒,在他再三斡旋調解降溫下,我才躲過這場可能被逐出家門浩劫。 父親告訴我:「愛讀書不是壞事,但要節制和分輕重,學校課業要先顧好,長大後唸所好學校謀個好工作,才不會辜負爸媽的辛苦和期待。」那時我雖不懂揚眉吐氣出人頭地的道理,但我知道父親被貼不夠「出息」標籤的為難處境,所以他希望愛唸書的我能夠爭口氣掙榮耀。 從那以後,我發憤讀書,成績雖沒數一數二倒也紅榜有名,直到考上師專當了老師,父親逢人就誇自己女兒聰慧,那份欣喜比我本人還雀躍。我很喜歡看父親笑的樣子,有點兒彌勒佛神態,教人覺得心生歡喜,從不發火也不抱怨的他,一直是我心靈安詳精神穩定的強大支柱。 那慈眉善目笑口常開容顏默默散發出無盡的愛,即便我已年近耳順,那無盡的愛仍無時不刻默默激勵我守護著我。如今,每當我生活上有遇到挫折低潮時,總會拿出父親慈相瞻仰緬懷,然後不愉快情緒就能神奇地隨風飄逝。 常聽人說「父愛如山」,是形容父親的愛就像山一樣的巍峨屹立與深沉厚重,但對我來說,父愛更像那風,浩瀚無垠,瀟灑寬容,在那輕柔和風裡,我能見到陽光普照和繁花盛開,我能感受到無盡生機和燦亮美景。 父親不愛說教,也鮮少與我談論人生大道理,但我卻能從他身上學到很多人生哲學,像與世無爭的豁達心態,得饒人處且饒人的謙讓風範,看開看淡捨得放下的灑脫觀念……看似無所爭無所求的父親,其實他才是大智慧,收穫斐然,朋友惜他,妻子護他,孩子敬他,他是個幸運又幸福的人。
-
老爸的愛救我一命
每次看到新聞報導,一些人為了表達心中的憤怒不滿,消極選擇「死諫」時,我便會想起我心愛的老爸。若不是有老爸那份深深的疼愛,與及時的開導,說不定今日我已是一孤魂野鬼了。 記得剛開始在私中教書時,早晚拼命上課,放假日仍然不得不至外縣市招生,我任勞任怨的一整年,考績竟然是乙等,相較於同儕,我一向自許善盡職責不比人差,當時自視極高的我,一時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竟然天真的想至嘉義蘭潭來個「死諫」,抗議考績評量的不公平。 就在我即將跳下去的那一剎那,靈光乍現,我想到平日愛我的老爹,那時我想再聽聽他的聲音,就這樣我抽回腳,開著車回家,一向中午不曾回家的我,竟跑回家,老爹驚訝地問我怎麼了?我淡淡地回答說:「我想回來跟你說說話。」又匆匆忙忙地開車回去上課。 晚上,當我坐在客廳裡發呆時,爸爸似乎看出我的異樣,坐我旁邊對著我說:「如果有什麼委屈一定要說出來,爸爸也許無法給你最好的答案,但絕對是你最忠實的聽眾。」就這樣我緩緩訴說自己心裡的不平衡,老爸只是淡淡的告訴我:「不管學校給妳什麼樣的考績,在老爸的心裡,你永遠是那個最盡職的好老師。更何況教書工作是良心事業,只要你已盡力,就不必去計較它的考績,你是為教育而教書,而不是為考績而教書。」 也因老爸這一理念,讓我教書以來,不再為考績所苦,而說也奇怪,從那年起,我的考績裡再也看不到「鴨子」了。
-
爸爸的蘭香
小慧:妳爸爸的蘭花怎麼越來越少了。我回:我不知道,我都有澆水呀!但是,蘭都死了。鄰居伯父跟著上樓一看,天呀!小慧妳把蘭給澆水澆死了。天老爺,不會吧!我每天上課前,都會上樓把爹爹的蘭全部澆水一遍,接著趕到學校上課,怎麼會死了枯了。鄰居伯父跟媽咪回:水分多了,然後開玩笑說:都「淹死」了,上天堂陪妳爸爸去囉! 聽後,我像洩了氣的皮球走下樓,內心自責不已,我怎麼可以把爸爸留下的蘭,澆過多水而一一死了,媽咪一邊趕著煮飯一邊安慰著我,因為妳不明白怎麼給予蘭花們需要的水分,所以趁著上課前急急忙忙地澆水,然後急急忙忙趕著上學。我似乎因為害怕而對著媽咪大聲回應:「不!不是這樣的,我不是故意的,眼淚刷的直瀉而下。」媽咪突然愣住急著安撫我,說著:沒人責怪妳,沒人苛責妳,沒人教過妳怎麼養蘭。孩子的忘性也快,忙著長大、忙著求學、忙著出社會。 那天,我一個人在家,待在電腦房時,突然一股蘭的清香味飄來,我甚至回頭望?那是甚麼味道?為何如此的熟悉迎面而來,近乎、遠乎的……是爸爸的(蘭香味),是一股小時候報歲蘭的氣味。我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我跌落無底雲堆中?為何幾十年後,這麼強烈的蘭花清香味道迎面襲來,還是我思念起死去的爸爸了。 那時候,爸爸的嗜好就是他養的上百盆蘭,當時二樓已經不出租給別人,所以空著的二樓成為爸爸的養蘭空間,在上課前,我會直拾二樓喊:爸爸下樓吃早餐,有時候,經過二樓走廊,透過一大排落地玻璃門窗往內看,爸爸專注地幫他的寶貝蘭澆水,或是趁機跟爸爸說些話,因為爸爸嚴肅,所以找話題說些不著邊際的事情,接著我下樓吃早餐上課。下午放學回家寫功課,等著爸爸下班,這時候是媽咪的主場秀,媽咪忙碌的料理晚餐,我們邊寫功課邊等爸爸下班,如果爸爸公車回來得早些,會再度上二樓看看他的蘭花們,要不就是飯後。總之,那時候我上樓喊爸爸下樓吃飯的機會最多,因為我是老大,到如今我都有著爸爸幫蘭澆水整理的清晰模樣。 爸爸除了在庭院種植龍柏類,再來是大門口一排桂花樹,二樓成了爸爸打發時間的場地,陽台上還有爸爸修剪的植物盆栽,那時經過我家的人,都習慣性抬頭看我家二樓陽台的造型盆栽,大部分鄰居都知道爸爸下班後的愛好,但是,爸爸死後留下的100多盆蘭,卻讓我給淹死,剩下的幾盆蘭中還有報歲蘭,在歲末吐露芬芳。媽咪還把幾盆剩下的報歲蘭搬來台北,但是沒多久也都全死了。 這之後,家裡的空間沒出現蘭,爸爸信手捻蘭的畫面就停滯住,還出現在某次我的夢中,爸爸帶著我往二樓看蘭,事後想想,這些真是爸爸的在世情緣,爸爸行事作風一如空谷幽蘭冷靜自持,從不取媚於人,不慍不火的君子作風,不沽名釣譽,只追求心中的坦蕩胸襟,不被世間塵土玷汙,那種孤芳自賞的幽靜美,也存放在我心中,純真、無邪的永續美,爸爸:「再見後,我開始戀著蘭香。」
-
老父親的鏡教
父親青壯年時總是理著平頭,是兄弟們和村民工作的好夥伴。他動作靈活,做事伶俐。村民們都知道父親對西瓜的鑑賞力特別強,號稱「彈指神功」,每一顆西瓜只要用手指一彈,就能從一堆瓜中挑出最好的來。 這些年來父親急速衰老,像變一個人似的,且因老化而生活無法自理,將殘的燈火讓為人子女者看著心疼。長期親自照顧父親我最大的心得是:我老了之後,一定不要過著像爸爸老年過的日子。 雖然父親很幸運,有四個女兒幫他養老;飯來張口茶來伸手,像大戶人家的老爺,整天被侍候過著愜意的物質生活。生活沒有任何壓力,如果有也是因失智自己幻想出來,全部是多餘的緊張。 然而,就父親自身而言,他日子過得可異常的辛苦,因他內心非常的不安與孤寂,他常常自言自語:我一個人自己住在這裡!他幾乎每隔幾小時就會以幻覺,理「歪」氣壯地幻想出一個虛擬事件,讓自己瞎操心,來向照顧者求助。常常是找人、找錢;等的人沒來,工作沒領到工資……,似乎要靠著這些不安的虛擬元素,撐起他晚年的人生,豐富他空洞的日子,這樣每天述說他幻想的內容,宛如一個沒有聽眾的熱心演說家。 嚴格地說,母親過世後,父親成為名副其實的獨居老人。四位女兒雖然循環式地,一直輪流回來陪他住,每周換班一次。雖說長期放下自己的事,人人盡心盡力照顧,對父親而言或許不是他最想要的!如果他的思緒清醒一些時,時常為女兒們放下工作照顧自己,無法上班維持生計,內心強烈的不安。 老父親各種虛弱雖然造成失能,感謝他陰錯陽差付出慘痛的代價,卻幸運地給我營造出建設性的鏡教;他像一面鏡子,時刻提醒我不能忽略身心健康的鍛鍊。如觀經疏序分義所言:「經教喻之如鏡,數讀數尋,開發智慧。」父親老年的遭遇如經亦如鏡,展示在我面前,開發我的智慧,使我不敢對鍛鍊身心掉以輕心。又如戒疏一上之言:「以行觀說,如人照鏡,鏡即教也。」 父親這本經、這面鏡真是太寶貴了。教導我戒慎恐懼地下定決心,每天持續運動鍛鍊,希望獲得足以自主健康管理的身體;更要鍛鍊堅強的心智,使失智和情感軟弱遠離我,期待以後不用依賴晚輩照顧,一生都能思考靈敏、生活自理,且永遠不會失去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尊嚴。
-
奎閣
奎星靜照浯江水 閣柱遙懸武獻雲 魁星樓 朱紅玄黑 添顏色 竹節窗 立身體道 氣節 綠衣星君 獨佔鰲頭 腳踢北斗 揚筆持硯 農曆七月七日魁星爺誕辰 紅燭刈金 天下士子 取功名 蔥芹 蒜蹄 菜頭 粽子 紅圓 供滿桌 桂圓 榛子 花生 狀元 榜眼 探花 三鼎甲 祝願學子 苦心學習 金榜題名
-
七夕--偷偷想念
厚雲深層浪漫擋在偷偷打探眼角 過偽裝走散每次夕陽落下怦然心動 365個日子後慢慢勾勒平淡泛起回甘 輕輕安撫孰悉的疏遠的解釋 一杯像水歡喜樣子 盡管烏雲雷雨滂沱淘洗這一程鵲雀羽色 那一眼一次一抱相聚 又遠又近的凝望 星空荒野寒寂等待回眸眼神 終於 輕煙焚燃很多相愛安排 胭脂花讓水粉妝飾七娘媽時光 每柱香騰飛的相思裊裊在千千萬萬個大小星球間 每紙殷紅燒透心情炙熱成灰 每段蕩蕩飄揚的感動偷偷隱藏想你 珍惜的愛很長 摺疊路上風雨漫長心理脆弱 飛越是一種定格衝動 穿過幽冥蟲洞到妳身邊 七夕煙花燦燦時 (稿費捐華山基金會)
-
鄉音與鄉心
唐朝大詩人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詩,流傳了一千多年,到現在仍是大家傳頌的經典,詩句雖淺白,幾乎是人與人的對話日常,但經由詩人巧妙的文字安排,彷彿讓我們看到一位告老返鄉的長者在跟素未謀面、素不相識的兒童對話,一老一少的精彩互動畫面,為這首詩留下餘音繞樑、久久不散的優美旋律。 且看賀知章怎麼寫:「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我在讀小五時,就背過這首詩,一眨眼,都過了五十多年了,儘管當年的場景已不復記憶,但詩境給我的震撼卻一直延續至今,不只我背,也要子姪背,更勉勵學生熟背,現在我只要翻開唐詩選集,看到這首詩,也一定要求孫女誦讀。 拙文所要探討的是名句「鄉音無改鬢毛催」,因這詩句讓我想起兩位長輩的音容笑貌。 第一位是前國立歷史博物館的館長陳癸淼先生,他生前是國立中興大學教授,澎湖人,我的同姓宗長,我拜訪他那年,他在館長室接待我,我禮貌地送上薄禮,他即親切地說:「這應該就是我們故鄉的特產了。」我驚訝他操著一口純正的閩南腔,雖初次見面,已感覺異常親切。 坐定以後,我問他:「館長,為什麼您的口音還那麼純正,您的腔調跟金門像極了。」他說:「我的先人從金門搬到澎湖,再搬來台南,已經十二代了。從我懂事開始,我阿公、阿爸和長輩,都是操著這樣的口音,沒想到跟金門音這麼像。」他還說:「常聽長輩說,當年先人是跟隨鄭成功過來的,所以字行(輩分)就以與『反清復明』有關的文句排序。」我聽了才恍然大悟,因他的大名沒按照輩分命名,但他確知自己是不折不扣的「金門陳」後裔。 兩人雖屬初次見面,但談到彼此熟悉的鄉音,彼此熟悉的鄉人、鄉事,卻像是認識多年的老友,後來雙方互留聯絡方式,一場溫馨的見面會,才依依不捨劃下句點。臨行前,館長送我館裡出版的書籍,還一一為我解說書中的情節。 第二位要介紹的是陳棋頭先生,他也是澎湖人,如從夏興的輩分算起,他是第二十六世,是我的宗叔祖,我拜訪他時,他已七十幾歲了,但雙目炯炯有神,聲如洪鐘,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者,他的公子陳榮一先生在一旁介紹我,得知我剛遠從金門來,「有客自故鄉來」,更覺得分外親切。 他是一位譜牒專家,特別把整理的澎湖二崁祖譜秀給我看,我因從小對族譜就有濃厚興趣,在一旁仔細的看得津津有味,他幾十年的心血結晶,一頁頁地展現在我眼前,可惜那一手手寫的餘溫尚在,而棋頭叔祖卻已仙逝多年。但其哲嗣榮一先生,即我的宗叔公克紹箕裘,不僅把祖先與父親的遺緒發揚光大,還辛苦把二崁傳統聚落經營得有聲有色,讓到澎湖旅遊的客人,非要把二崁排進參訪行程不可。 我以為鄉音、鄉心、鄉人、鄉事,都是人世間最美、最美的風景,特別是到了離鄉異域,如能聽到一口鄉音,互訴一些鄉心,看看一些鄉人,談談一些鄉事,都是高溫溽暑中,十分讓人期待的消暑清涼劑。 癸淼宗長和棋頭宗長的先人,當年(明清兩代)都是從金門遷居過去的,而中繼點都是澎湖,但最後卻都選擇到台南和高雄落腳,這雖是時代變遷使然,但不變的恆是鄉音與鄉心啊!
-
李瑞騰不幫我斟滿高粱
我應該留下當年李瑞騰老師,親自校閱的論文稿,可惜沒能順利找到。二十一世紀初,我萌發回金門定居想法,該做什麼工作完全沒有譜,只能自己勾勒藍圖:如果我擁有碩士學位再加上讓人難以忽略金門書寫,或能為大學錄用,給我機會作育金門文學人才。 我未免托大了,我自己都需要別人教育,哪來資格教育他人,但一個理想畢竟存下了,果斷報考研究所,邊工作邊讀書,因為作息匆促,一個後遺症是腸胃常抽痛,還好畢業後,經過調養終於漸漸復原。 李瑞騰是我完夢的重要的拼圖。我在藝文界畢竟廝混數年,中生代學者當然也夠格指導,但年紀接近難免尷尬,幾經思考後想到李瑞騰。我委實才輕言拙,不懂得遍數李老師善學問,邀請的理由竟然是,「李老師,您已經指導葉連鵬寫澎湖,何妨再把金門帶上?」我這是離島「買一送一」概念,但李老師何其忙碌,他會接受「送一」,很可能知道我走投無路,而他這一生都在當別人的靠山,不如也讓我靠靠。 我甚至並未當面邀約,只就電話徵詢。當時我已不年輕,行事還是莽撞。一個原因是相識多年,他妻子楊錦郁喊我弟弟、公子李時雍喊我老師,然後我再敬稱李瑞騰老師,我跟李家可謂「關係混亂」。 我尋覓論文,是因為李老師批示過的論文初稿,除了指出論述不足,還校出不少錯字,完全可以當作文獻留存。當時我誤以為金門文學與台灣文學,在思潮上,必然也是反共文藝、現代主義以迄後現代,哪知戰地政務割裂金門生活以及文學發展。我跟李老師報告後,始有後來論文中的戰地神話、新中原神話等,有別台灣本島的文學潮流。李老師給我最大的彈性,並不時刺一下、推一下,讓我自己思考論文何去何從。 二○一六年四月,我辦理小說《孿生》發表會,李老師讀得深入,為我小說《孿生》作序時便指出,「我認為吳鈞堯真正想寫的是先前他曾在《荒言》和《熱地圖》中都提及的兩個夭折的哥哥……要寫兩位幾無生命史可言,但又影響全家至深且鉅的夭折哥哥,吳鈞堯就必須寫自身,寫父母,從家庭寫到家族」。這是我寫《孿生》的核心,只是李老師比當事人更看得清楚。 二○一九年冬天,我已經畢業多年,且湊巧剛始寫詩,對於詩法結構、意象營造等,「不得不」感到興趣。說「不得不」,肇因「吳鈞堯寫詩」這事不能成為笑話。我在久未翻閱的詩書刊中,找著李瑞騰老師關於現代詩演變與詮釋的專著,才訝然想起,初識李瑞騰的淵藪,該在中國青年寫作協會的文藝營課程。 當年李瑞騰瘦削,襯衫紮進褲頭後,還能挪出兩指空隙,多年後每次見李老師,總要驚訝他的臉形與青年無異。匆匆數年又過,我竟已五十開外,已來到李瑞騰當年指導我的年歲,卻還是一副欠教育的樣子,而李老師瀕臨七十,桃李滿天下,依然精神飽滿,說話鏗鏘有力。 因為疫情,李老師停辦慶生多年,不然每一年八月初,與李老師門生聚會,不僅有趣,並且眾多優秀學者齊聚。想起與李老師多次討論論文,知曉桃李滿天下的關鍵,在不讓學生滿溢,必須知道哪裡不足,而我除了斟滿酒以外,便一無是處。
-
風箏
金門不能放風箏,在那段軍事戰地戒嚴如牢期的日子裏,正是我青澀歲月的少年時代,那時許多與通訊、漂浮載具、攝影、收音機等相關器材,都被列為管制品,不得私藏擁有,一旦被查獲,可能被當成「匪諜」移送軍法審判。 風箏當年也在被管制之列,理由是可能藉用它做為傳遞信號的工具,因為被列為違禁品,也就沒有人敢去製作,更遑論去公開展放了;一直到一九七四年,我高中畢業、離開金門到台灣讀大學前,都不曾在金門上空見到風箏迎風飄揚的美麗身影,但我們倒是可以引頸蹬腳,望著天空,追看那些比風箏飛的還高好幾倍的心戰空飄氣球,它們成群地往西邊大陸的方向飛去。 遠遠望去,可看到汽球底下都會拖著一個方形的盒子,據說盒子裏都會放些反共心戰宣傳單與簡易日用品,像是牙刷牙膏、香皂、小餅乾、收音機等等物資,聽同學說,曾經有人撿到昇空後不久就破裂墮地的氣球,就像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正在歡天喜地之時,不消幾分鐘,憲兵與村里長協同員警即趕到現場,沒收了這些東西,還把他訓了一頓,警告他這是軍用品,私自盜取是要抓去關禁閉的!嚇得金門島上的孩子們,以後只能望天興嘆。 我也喜歡駐足觀看空飄氣球上昇,特別是它們隨風而去,慢慢隱入雲層的優雅姿態,同時心裏也為它擔心,不知將落歸何處,還有在那邊撿到的人,不知道是幸運,或是災禍呢?因為傳單上都用斗大的字寫著要共軍起義來歸,殺朱(朱德)拔毛(毛澤東),這種東西要是被領導發現,可能像我們這邊一樣被法辦吧!有這種想法之後,便把那翱翔在天際的氣球認定是不祥之物,就像兩岸互相砲擊、殘殺自己同胞的戰爭一樣可惡,但願這些氣球能漂到外太空,永遠不要出現在無辜老百姓的家中。 空飄的氣球不像風箏,球體內灌滿氫氣,不必藉風力就可以昇空,風箏則要利用風吹的反向力量,由人力控制才能節節上昇,迎風向上的風箏因為被一條線牢牢繫住,在人手中一扯一放之下,才會越飛越高;這個簡單的物理原則,裏面卻藏著極深的人生哲理,好比夫妻相處之道,妻子是那拉扯風箏線的人,丈夫則像在天上飛翔的風箏,看似一時無法掙脫,卻在妻子不放手的砥礪下,飛翔的丈夫就會逐次而上,遨遊於空中;若是風箏力大,一時掙脫那條看似束縛的線,或者執線的人絕心放手任它去吧,風箏就會即刻摔落地上,從此無法在青空上意氣風發、千姿百態,而是跌得粉身碎骨了。 想要經營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必須內外有別,倫理有序,節制有方,道理就在風箏的轉場裏。(稿費捐助金門家扶中心)
-
有緣相會在千里!
洪明傑先生是我金門同鄉。我認識他不在金門,也不在台灣,卻是遠在異國的加拿大。古人說:「有緣千里來相會。」我們是「有緣相會在千里。」金門人移居加拿大者不多;我是常年去加拿大探親,因而結下了異鄉的同鄉之緣。 明傑是一位文藝愛好者,他不僅能寫也能畫,因此文章享譽部落格,成為點閱率很高的銀獎作家。他勤於筆耕,把這幾年的作品結集成書:《王爺廟旁的糊紙店》。從異國他鄉,回視本鄉本土,情濃意更濃。 這本書分成四大部分:一、鄉土記趣;二、天涯遊蹤;三、客居歲月;四、疫情感懷。細讀全文,除了天涯遊蹤之外,我跟他有三大部分是重疊的。所以今天他要我為這本集子寫序,我覺得自己不作第二人想了,樂於應命。 我跟明傑有三個共通點:時代性、鄉土性與情感性。我門都是1949年之後出生的,屬於同輩的人,他略小我幾歲。這樣的成長背景,就有共同的生活體驗與情感歸依,他的鄉土情懷我別有會心。 他是後浦人,說後浦有兩家「茶桌仔」,其中一家在南門街。八二三炮戰之後,我家賃居後浦南門,小時常穿過南門街,看老人閒坐泡茶聊天吃口酥,至今印象深刻。然而已風流雲散。 其次他說的糊紙店,炳輝仔家學淵源,是我初中的同窗,自小跟從父親學紙紮。那些民俗的糊紙如普度公威靈神武,是七月節的重頭戲,已成為童稚的生活回憶,讓我心有戚戚焉。 明傑旅居溫哥華。我每常利用暑假去探親,這時正值加拿大一年最美好的季節,陽光燦爛,日照超長,要到晚上十點才天黑,而活動很多,所以儘可以相邀去遊玩。 夏日草地音樂會比比皆是,各有特色,人潮絡繹不絕,熱鬧非凡,男女老少帶著寵物,不是坐在躺椅,就是席地或坐或臥,吃冰淇淋、漢堡或薯條,聽檯上的音樂演奏,看檯下老外相擁婆娑起舞。 加拿大是多種族組成的國家,夏日希臘節、義大利節、加勒比海節,印度節、台灣節……,展示了多元種族的多元文化,讓你又吃又逛又玩,領略各種不同文化風情,常讓我們樂而忘返。 明傑是一個自然旅行家,加拿大的好山好水好風光,海邊、公園、步道與港灣,常可看到我們帶著野餐,享受加拿大的湖光山色,然後一路走一路玩。有時在公園或社區,偶可看到豎立戰爭紀念碑,讓我佇足良久,其設想與金門相較,給我很多啟發。 加拿大是一座人間天堂,明傑是一個玩不倦的天堂玩家,一方面他有好興致,尋奇搜勝;一方面他有好體力,如有一雙彈簧腿而不知倦。他的個子雖不高,腳程卻很快。他耽於走路: 我的運動相當簡單,就是步行、走路。已經忘了何時開始喜歡步行。 溫哥華夏天最宜步行。光是一個溫哥華就夠你玩了,我們還相偕搭船遊博溫島,一座像世外桃源一樣的小島。明傑寫下了我門同遊的心得: 通常一處景點能讓人放鬆心情,快速恢復體力能量,有幾個條件,那便是清新、自然、原始。博溫島就具有這樣的條件,其嫵媚脫俗,就如同少女般皎潔的臉龐、輕盈的體態,散發著朝氣活力,迷人,令人讚賞。 明傑喜歡旅行與文藝,而我在文字也浸淫多年,因此趣味相投。我們除了是同鄉,又有共同的愛好,一起在溫城度過不少快樂的晨昏,而他集子的文章,穿過時光隧道,回叩了本鄉本土的生活情懷,與我產生了共鳴。 明傑去國千萬里,但是仍然情牽金門,取了一個很有鄉土味的書名。可見人雖然在加拿大,心仍然眷念故鄉金門。王粲《登樓賦》:「人情之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
-
海 濱
溫哥華市區附近的海濱原本是我夏日時常造訪的,由於疫情肆虐,已經一段長時間沒去走動了。每到夏天,當陽光亮麗燦爛涼風習習,總興起一股想出去走走的念頭。 沙灘上有個共同特色,擺放著巨大粗曠的原木,這些羅列分散的原木就像一張張長條椅,遊客可坐其上或坐在沙灘背靠著這些木頭。一些較大的海灘還有沙灘排球場,經常看到對壘的雙方互相激烈廝殺精彩絕倫。這日,我來到一處沙灘,找了一個視野開闊的原木坐下,觀賞眼前水道來來往往的帆船、遊覽船隻及獨木舟;遠處有幾艘停泊的貨輪正等待著入港裝卸貨物。這時,一對母子拉了一台裝滿器物的推車在我旁邊的原木停下,兩人迅速架起一個小帳棚,組合了一張小桌子,擺上一些食物準備野餐。往年,這個季節沙灘上或草地上經常舉辦音樂會,甚至,還有幾個夜晚的煙火表演秀。 沙灘後有一排雅致的房舍間雜著數棟高樓,海灘與屋舍間有汽車單車道及人行道,遊客車輛絡繹於途,我跨過車道沿著有點陡的社區走去。這時,遇見一戶人家,正將家裡的舊貨拿出來賣(Garage Sale)。攤子吊衣架上掛著幾件衣服還有飾物,旁邊擺放一些陶瓷器,幾雙閃閃發亮的鞋子。靠馬路旁放著兩張單人沙發及一張小茶几,上頭寫著「免費」的紙條。我看這些傢俱大致還好,任何人有需要便可搬回家。舊衣物標價都很低,與其說是賣錢不如說是減少家中的儲藏,讓不再用的舊物可以分享需要的人。其實,圖書館也是如此,每年總有幾次不定期的拍賣,書以相當便宜的價錢賣出,有的甚至一本只要一兩元。除了將書賣給需要的人,同時,也可減少圖書館日積月累不斷擴充的館藏困窘;疫情前,我就在一次拍賣中買到兩本喜愛的書。值得一提的,社會上有一股愛物惜物的簡約風,使用過的物品被回收再利用受到肯定。一般人將使用不上的物品捐贈,受捐贈的機構或慈善團體會將舊物整理後以低廉價格出售,因此,各地都能看到二手貨商店(Thrift Shop)。 我沿著鬧區幾條街道走,發現街上的人潮與往日相較,並沒減少。來到郵輪碼頭,驚訝發現正有兩艘大郵輪停靠,要開往阿拉斯加的。馬路旁已停著幾輛遊覽車,車上掛著將前往風景區的牌子,來自郵輪的旅客紛紛於各遊覽車前排隊準備前去遊覽。看到如此多的遊客,想到大夥好像被疫情束縛太久了,急著想出來透透氣?或是疫情仍沒有要離開的打算,大夥已經麻木了?其實,偶而還是聽到有人確診的消息。 碼頭這裡的海濱沒有寬闊的沙灘,有些地方甚至海水直達堤岸,但沿著水涯邊建有寬闊步道。且一路有巍峨的高山及相隨的水道,水光山色一點沒有打折。離郵輪碼頭不遠處的海面有一水上飛機場,可以載送旅客來往附近的島嶼及景點。這是一個有創意的構想,不需另闢機場,利用港灣這個現成水面,水上飛機便可載送遊客前往各地。 我坐在高起可俯瞰海面的平台上,觀賞起起落落的飛機,漆著亮麗色彩的小飛機,在水面、空中,顯得格外耀眼奪目。
-
戰地冰果室素描
冰果室陪伴金門人渡過冷戰時期一段不算短的日子,讓那些年身處生活如沙漠乾枯的戰地前線,找到了幾片消遣的綠洲,幾滴娛樂的甘泉。 那些年,除了夜來的宣傳砲聲,還有白晝傳自冰果室的喧鬧聲,相互抗衡、較勁。冰果室的每一種聲音都是紓壓的。球桿撞擊球的聲音是種解放,聲聲清脆,將壓力粉碎。說話聲、玩笑聲、掌聲,聲聲遠離緊張的戰地生活,聲聲引人入輕鬆的生活旋律。還有,剉冰機剉冰的聲音,聲聲清涼、聲聲冷卻戰爭的熱度。那些年,戰地鄉親聽太多不平常的聲音——砲彈聲,要聽有人性的、正常的聲音,就到冰果室來。 那些年,金門鄉親聞到太多砲彈散出的煙硝味,想要聞平常的味道,就到冰果室來。那裏有香煙冉冉升起,水果和剉冰的新鮮氣味瀟灑飄逸,冰棒的冷氣味撲鼻。那裏夾雜著汗臭味,比任何地方的汗臭味,要叫人陶醉,叫人忘憂。夏日冰品的氣味風行;冬來換上蚵煎、蚵嗲、甘藷煎等金門小吃讓人垂涎三尺的溫暖味覺。冰果室的氣味,不能說隨季節波逐流,但也要應景一下,適做調整,努力滿足消費者的嗅慾和味慾。 冰果室裡,阿兵哥綠色的制服和看店少女五彩繽紛的裙襬和衣著,相互輝映出戰地的生命活力。五顏六色的剉冰,最消暑了,最忘憂了。來冰果室,就是要觀賞人生還有那麼多精彩的顏色。是啊!人生不應該只有為戰爭而設的草色或米彩色吧。 冰果室裡的人們,都不選擇像衛兵那樣木頭人站立。這裡的人們,都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姿勢。或坐、或臥、或彎腰、或半蹲、或手插腰、或手持菸、或手拿叉子……。那裏描繪出的是一幅幅自由自在、優遊自得的圖像。那裏擺出的每個姿勢,都從戰爭解放出來,都遠離軍事的束縛。 冰果室裡,人們不需要和冷冰冰的槍砲對話,人可以和人對話,磨擦出一些溫度和人性。冰果室成了那些年人們交際的溫床,許多友情和愛情,在那裏生根發芽。那裏不能說只有愛沒有恨,至少戰爭的仇恨和敵對要暫時被拒在門外。 小時,奉媽之命,常進出冰果室。時而捧一鍋或盤,前往買剉冰,時而買汽水和冰棒,藉以消暑。偶駐足,觀賞撞球的趣味,生活悠閒的一面。如今記憶所及,描記當年戰地的冰果室,給人最深印象是一種戰爭風雨中稀有的寧靜與和平。 那些年,冰果室,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地,雕塑出戰地一種特有的休閒生活風貌。當年戰地冰果室最不同凡響的特寫,是常見到軍民水乳交融,有說有笑的交際場景。冰果室的應運而生,讓人不得不佩服金門鄉親生活的智慧。戰爭再緊張、再壓抑,我們鄉親都能找到抒發情緒的出口。 冰果室,在冷戰金門的時空框架裡,凸顯了那些年戰地生活文化別有韻味的風華。如今呢?阿兵哥人去了,冰果室樓也空了。只剩我們走過冷戰歲月的這批金門鄉親,三不五時坐在一家家取代那些年冰果室的咖啡店,撫弄著咖啡香,笑飲冰果室的往日情景。
-
超人力霸王的聯想
年僅七歲的小姪子,伸出小小的食指在手機面板上靈活地滑動,邊操作邊發出好聽的嗓音問,姑姑,我之前傳給你的功課,你做了嗎?我一時意會不過來,愣了幾秒,未等我回話,他緊接著說,我現在要傳一個新的《超人力霸王》的連結給你喔!經他這麼一提醒,我這狡猾的成人,才猛然想起我曾對他許下的承諾,立即心虛回應,你之前傳的那些都很好看,超人力霸王真的太厲害了。 也許小姪子真以為我會如他一樣,對這幾隻肩負著拯救地球使命擊敗過無數個壞蛋的機器戰士們,懷有深深的迷戀與崇拜之情,房間裡也許還會留幾處角落,擺放著一隻又一隻遠從宇宙某個星球而來卻又長得奇形怪狀的戰將模型,又或者會迫不及待打開對話框上的連結,專注地看完他一口氣傳來的十多支影片,於是我們便擁有兩人專屬的秘密與共通的語言交流。然而我只看了一集,對於如此幼稚的劇情,只能說我盡力了,但為了討小姪子歡心,我還是對他撒了謊。 事實上,這得怪我,就在半個月前我兩見面時,他曾以奧特曼戰隊裡一個我忘了名字但戰力無敵強大的身分邀我對打。他媽媽在一旁嚇阻說,不行,你不能找姑姑打架。我一時童心四起又不忍掃他的興,只好答應奮力迎戰。為了佔領地球,我得發動戰略與他搏鬥,才能激起並彰顯他高我一等的功力。 在一來一往的攻擊下,我必須節制力量以免弄痛小姪子,他卻毫不留情一再逼近,時而口中念念有詞,時而拿出武器配備發出碰碰聲響,彷彿傾刻間,地球就要被我這個惡人給佔領了。他化身為正義使者,傾盡全力朝我逼近猛攻,我又得做出防禦,以免被不懂輕重的他暴打。以致姑姪兩人就在客廳不停地追逐廝殺,約莫20多分鐘後,我已快去掉半條老命了,簡直比赤壁之戰還難打,便轉而求饒說,我輸了,不要玩了。然而玩得正起勁開心的小姪子卻捨不得放棄,一再拜託我要再玩一局。我敷衍說,你有空先傳《超人力霸王》的影片給我看看,我回家先做功課,好好研究一下人物,下次我們再來玩,於是我才得以安然退出這場艱鉅的地球保衛戰。 他轉而進房拿出一本有關奧特曼簡介的圖畫書,像個小老師似的向我解釋這些年紀高達八千多歲以上,身高四十米,體重3萬多噸之龐然大物的故事背景。我訝異於一個七歲小男孩為何有此驚人記憶,可以正確無誤地記起每一個戰士的名字,以及他們彼此的關係與戰力。這些年來,他的喜好隨著年紀增長不斷改變,從趴在地上玩軌道車、拼圖、組積木,到喜歡佩佩豬、汪汪大隊、哆啦A夢,再到名偵探柯南、寶可夢、超人力霸王,每一階段我都參與過,不是帶他看電影,就是送給他當時最中意的玩具。 我忍不住遙想那個物資貧乏但無比快樂的鄉下童年記憶,及放學後打開電視追看《小甜甜》、《龍龍與忠狗》及《無敵鐵金剛》的美好景象,還有國一時因看了《太空戰士》的影集,便與兩個女生自稱是專門除暴安良的霹靂小組成員,以致多年以後的今日,時不時還會被同學拿來揶揄恥笑。 我相信每一個成年人,都曾是個天真無邪赤誠可愛的孩子,一切的惡及權謀算計始於長大之後。活到這把年紀了,我還是難以想通,為何有人可以為了金錢名利及權力慾望,做出這麼多骯髒及有違良知的事,知識分子的風骨與勇氣全都被腐蝕了,學生抄襲,教授護航,貪汙斂財,為向權勢靠攏取得自身利益,多少人早已背離了禮義廉恥。 但願那股為地球和平而戰的正直精神,及在心底萌生強烈正義感的小小男孩,隨著時間的轉變,這些美麗而珍貴的特質永不消失,而且愈發茁壯,這是做為姑姑在陪伴你長大的路上,唯一最想叮囑你的事。
-
敦本睦族話修譜
族譜,乃匯集歷史、文化、民族情感及宗族蕃衍之大成。一個人面對自己的祖先,體認天高地厚、親恩罔亟,所以,生時孝敬,死後則祭之以禮,感念恩德,薪火相傳,飲水思源,不忘根本。而家譜或族譜乃維繫宗族血脈的重要記錄,對一個宗族的自我認同和凝聚力具有重大意義。 為了增補新生世代及世系圖新資料,編修族譜乃所必要;而修譜是尊祖敬宗、承先啟後的宗族大事,乃神聖且嚴肅的行為;所以,必須非常慎重,方能無愧於列祖列宗。大陸文革時期,要「破四舊,立四新」,因此,有些傳統優良文化,包括家譜、族譜等等都遭到荼毒,能保留下來靠的是有識之士想方設法,甚至冒著生命危險極力搶救。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改革開放後,人們開始懷念一些傳統的東西,尤其海外歸僑返回故鄉,看到祖祠被毀,心有不捨,紛紛在僑居地發起捐獻活動,大家踴躍捐輸,籌款就地或擇地重建;同時,修譜工作也受到重視。但是,在修譜過程中,兩岸之間散見一些千奇百怪的情事或傳聞發生。 其一,臺灣劉氏某支,系出漢高祖劉邦,為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號曰「彭城堂」。其來台祖懷莞公,官授六品千總,於清乾隆初年由廣東平遠渡海來台,任職台灣府;如今枝繁葉茂,已傳十餘世。數年前,倡議續修族譜,吾友為主事者之一,某次族譜修編委員會中,一位親綠的宗親代表提議「新的族譜就從來台祖開始寫,『中國』的那一長串就不要了」云云,與會眾委員齊聲說「豈能捨棄先人、背宗忘祖?」並引祖訓「駿馬騎行各出彊,任從隨地立綱常;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早晚莫忘親命語,晨昏須顧祖爐香……」相勸,強調雖然身在台灣,仍應飲水思源,心懷大陸祖先,切莫自斷根源。 其二,內地(大陸)曾經發生一件荒誕的修譜奇談。某姓氏著手修族譜時,未審主事者限於知識或常識問題,居然突發奇想,說族譜中的名字都要按照輩份的用字來命名,又說,族譜當中的列祖列宗亦應按照這個方式,對照改名,而現存於世者,若未按照該輩份用字,也須改名;這個方案一提出來,群情譁然,大家期期以為不可,尤其幾位有識之士引經據典的說明,族譜乃一個宗族歷史資料,各世各代的輩份族譜上寫的清清楚楚,早期族人大部分皆以輩份命名,但仍有少數是用自己的想法命名,惟世系明確不致紊亂;其次,祖先名字如果改了,那宗祠與家裡的神主牌位及祖先墳墓的墓碑是否要重新雕刻?況且,每年春秋祭拜,他們可找得到座位?幸虧該宗族有識之士挺身捍衛,認為此舉大逆不道,辱及先祖。否則,真要按這個荒唐方案去做,極有可能成為滑天下之大稽的大笑話。 再就是,目前大陸修譜,用的是簡體字,往往造成誤差;尤其繁體轉換成簡體,如果用電腦輸入,經常發生錯誤。例如,我施氏族譜,安溪老家當年修譜時,家父提供的資料都是繁體字,簡體字初稿出來時,發現我們家族登載錯誤達二十幾處。曾想,原始舊譜都是先人用毛筆書寫,而且使用繁體字,現在用簡體字付梓,完成之後,祖宗們若地下有知,能否看得懂?因此,為求尊重歷史真跡,實應以維持原始資料之用字為宜。 國族歷史,在忠於事實,族譜傳世,亦復如此,上可以尊祖敬宗,下可以嘉惠後世。尤其譜牒蘊藏著豐富的家族史料與內容,記載宗族的開發史以及族人遷徙源流與人文變化,乃宗族的歷史文獻,更是族人尋根問祖的重要憑證。是以,今人有意從事增修族譜者,宜以前述三例為戒。
-
適時轉彎
狂風呼嘯而過,我們朝著筆直的彼方前進。不知道康莊大道會長成怎樣,會是樹蔭濃密還是烈日當空?會是筆直還是彎曲?但如果用我幻想中的未來去套用,我想它會是彎曲的。我們總被直線吸引,數學課本上用直尺畫出的線條,看起來整潔、乾淨;美術畫紙上用直線勾勒出的房屋,看起來穩當、靠譜;人生道路上用直線拼湊的路,看起來安心、平穩,那些參雜越少變動的選擇,好像成了我們的定心丸。但是否我們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偏好,失去了很多體驗、失去了很多經驗。所以筆直是全然好的嗎?在時間迭代中亦步亦趨的我卻不再這麼認為。 適時轉彎。有些時候,人生並不是一張平面可一眼見收的藍圖,它更像立體的建模,有高低起伏。我們時常擔心轉彎時會減少好不容易提起來的速度,爾後需要用更多的力氣去重新提升,但並非事事皆為如此。若選擇直走後前方的路需要爬坡,而轉彎後卻是另一條「筆直」的路呢?我想我們都應該去思考。 而有些時候,轉彎代表的是選擇。如若我們從出生到現在都是由一條又一條的岔路組成,它不會像迷宮,貼著左側的牆壁一直走就可以抵達出口,它有可能會因為一次錯誤的選擇而永遠走不到終點。若知道這是為一個前提,我們對這充滿一切不確定性的人生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我們不用對此感到絕望,那些以前做對的、做錯的抉擇,都或將積累成下一次「選擇」時的談資。 我有挺多次適時轉彎的經驗。作為學生時,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一個重要的考試決定自己未來會走向哪裡。而在國中時期,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難的選擇,高中或是高職,是我全然未知的方向,但我被迫向前走。繼續鑽研學科還是開始新的一技之長?那時的我其實更偏向後者,我想就現在開始替未來打算,但那也就代表我沒有後悔的機會了。如若我走向高中,要學習那些對我來說可能不太有用的科目,但總共三年的時間,我可以發現自己的興趣。變相來說,我可以延後自己現在必須做的決定。 最後,我選擇了高中,其中不全然只有我的意願,也參了一點師長的遊說、父母的強迫。但人生不就是這樣嗎?當你猶豫不定時,他們會成為一股推力,水到渠成,走一步算一步也是一種方式。我對現在的生活說不上後悔,卻在時間倒數時,對下一個選擇的到來感到慌張不安,要是那時我依然沒有方向怎麼辦?我沒有資格說後悔了,那是我做的決定,走一步算一步吧! 所以適時轉彎到底有什麼樣的功用?我想它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另一個機會的誕生。轉彎後的路我們無從而知,它是遠路還是捷徑,我們賭出來的。人生是一場和自己的博弈,因為它是一個成形的過程,每一個決定都是一次蝴蝶效應,是未來結果的成因。既然我們無從去分析去知曉它的好壞,也無法得知最終結局,那減少些猶豫吧!適時轉彎,我想驚喜必定多過於驚嚇的。關關難過關關過,前路漫漫亦燦燦。
-
學習與休閒
學習,是每個人一生中的重要環節,而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學習與休閒要如何兼顧?並且讓休閒活動成為一技之長的經驗。 「不要再滑手機了,去讀書!」常常聽到媽媽的勸告,也覺得不耐煩,身邊也有許多同學和我一樣,被催促去讀書,直到一天,我想通了,如果不希望聽到嘮叨,何不先苦後甘,先讀書,再利用時間盡情的玩耍呢? 人總是先做喜歡的事情,再做繁複的事,而這繁複的事情就是「讀書」,但如果換個角度想,先讀書後,剩下的大把時間就可以娛樂,也不會被家長責備,一舉兩得的好事,還不行動嗎?我,參加國樂、田徑、鋼琴等課外活動,常常聽到有人抱怨讀書時間不夠導致成績下降,於是退社團,減少活動參與。而我的秘密武器就是:分配時間,時間分配很重要,尤其是上國中後,課業變重,可利用的時間沒變長,這時就要設計一張「週課表」,安排每天的學習與休閒,同時兼顧多項事情,自己開心,家長也滿意。 而當你可以兼顧一切後,就可以嘗試使休閒活動發展為專長,像我,利用讀書之餘的時間,訓練跑步,加入田徑隊,不但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也可以使身心靈放鬆,有益身體健康,成為專長,為校爭光,得到滿滿的成就感,讓自己課內課外雙豐收,照顧好課業,可以做許多你的興趣、專長等的事,讓自己有一份專長,絕無壞處。 學業與休閒兼顧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還可以有一技之長,如果是你,還要再「先甘後苦」嗎?放下手機,快去讀書吧!
-
如果我是馮諼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作馮諼,來自齊國,,窮到三餐不濟,在應徵工作時告訴老闆孟嘗君:「我願意到您的門下做食客。我沒有什麼長處,我也沒有突出的才能,但是如果收容我,讓我進入您的大門,一定讓你很有收穫,絕對幫助到您。」 一開始為了考驗您的胸襟,我進行了三次試探,結果我說沒魚吃就有魚吃,反映沒車就有車搭,孟嘗君對待我這麼有禮!左右的手下都認為我貪心,那是因為他們沒有眼光,路遙知馬力,以後關鍵時刻就知道。 不久後,孟嘗君出示佈告,問門下賓客說:「會計的工作誰內行?能替我到薛地收債?我毛遂自薦,看得出孟嘗君的驚喜。駕車來到薛地,叫官吏召集人民,都來合驗債券。由於孟嘗君功高震主,加上新皇帝不愛長輩囉嗦,想要把主人撤職,這是流傳已久的訊息,他自己卻不知道,實在是很危險,所以債券全部核驗後,我站在高臺詐稱這是孟嘗君的命令:把債金賜給人民,債券燒掉,一切一筆勾銷。為孟嘗君買義。這只是穩固地位的第一步。 主動請纓出使,我跟魏惠王說:齊國放逐他的大臣孟嘗君,各國諸侯誰先聘用他,就能富足而兵強。於是梁王把相位空出來,把原來的宰相調為上將軍,派使者帶黃金千斤、車子一百輛,去聘請孟嘗君,福禍相倚,我先通知他這件事的嚴重性,孟嘗君接受諫言不肯前往任職。後來齊王聽到此消息,請他回來治國。這是預防失勢的第二步。 我提醒他勿自滿,應多做謀劃,他向齊王請求:將先王傳下來的祭器賞賜給您,在薛地建立宗廟,這是安養餘生的第三步。 宗廟建立後,我為孟嘗君所做的人生規劃就結束了,讓他可以高枕無憂,這些就是我在齊國為了回報孟嘗君所謂他留下的三條退路。
-
來不及
人的一生中,總會有幾次來不及的事情。而這次的太魯閣號事件,即為一件由於「來不及」而造成不可枚舉的種種遺憾的事件。若是意外前來得及處理,是否可以減少傷亡數量? 不只這次的太魯閣號,其實天天都有人來不及去做應該做的事,以上班族來說,每天都有來不及處理的文件;以學生來說,每天都有來不及讀的書。但來不及是有原因的。為什麼同樣是一天二十四小時,有人可以完成所有上級給的任務,卻也有人無法完成? 來不及僅僅是個藉口。 我們並不是因為來不及而錯過或無法完成某些事情,而是因為沒有做好時間管理。如同前面所說的,同樣二十四小時,做好時間管理與否總會導致「來不及」或「來得及」。 如果要檢討這次的太魯閣號事件,我會提出這麼一個看法:並不是因為來不及通報有工程車滑落,而是因為台鐵在意外前並沒有做好防護措施以及工程車違規停放等原因而造成這次慘案。 這次的慘案,讓我明白此一道理:「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事先做好時間管理和各項準備,可以減少所謂「來不及」的發生,當然也就減少許多遺憾及傷亡的情事。
-
一張舊照片
世間的人、事、物、情雖然珍貴,但再重要的東西也有被遺忘的一天。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不捨去舊的回憶,怎會有新的快樂記憶進入你的腦海裡呢?這是一種二選一的狀態,被一種叫做相機的東西給調合了,每次按下快門時,就會有一個回憶被保存著,在這時光流逝的世界裡,將珍貴的回憶永久保存。 心想當年,我還是個小三生。放暑假時,在這個熱到不行的季節裡媽媽竟然要帶我們去泡溫泉,爸爸在出發前還信誓旦旦的告訴我們要去大陸玩七天,經過一段長途跋涉,我在夢裡已經跟鄭成功下了十八回棋了,正想著起來後能夠大飽口福,結果醒來後才發現我們還走在「搖滾路」上,我感嘆一句「哇!大陸可真大呀!」終於來到飯店門口,我們拍下了那趟旅行的第一次合照,所有快樂的回憶也從那裡展開。 沒想到,房間裡的帳篷,竟然是我們這些「大齡寶貝」的拍照聖地,我們三個小孩在帳篷裡上竄下跳,擺著各種奇特的姿勢來拍照,懷著激動的心情準備迎接著主題溫泉的到來。早上吃顆溫泉蛋,中午玩盡遊樂場,晚上姊姊的滑倒秀,所有開心快樂的在這幾天都一一經歷著。至今仍令我歷歷在目的是在白酒泉上拍下的回憶,濃濃的白酒泉散發出的酒香味,如此愜意的場景,溫暖了我的心,也減緩了爸媽的疲勞,滿足了弟弟的慾望,摔疼了姐姐的腳ㄚ。 人世間有七情六慾,可人們卻會把恐怖的無限放大,快樂的回憶往往最容易被遺忘。照相機如守護神一般,將這些寶貴的記憶存起來,人們忘記後便可隨時的翻閱來找那些被遺忘的回憶,讓我們回味起過往的快樂心情。
-
最幸福的一刻
幸福的感覺就像是沉浸在美好的世界,不受外界的影響,完全陶醉。有的人覺得幸福是被珍惜的感覺,有的覺得幸福是得到身心放鬆,有的人覺得幸福是幫助他人的時候,而我覺得最幸福的一刻就是在登上山頂的時候。 記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弟弟,一起去爬山。一開始,看到崎嶇的山路,雖然有些擔心自己無法順利登頂,但是我很堅定的說:「我一定要爬上去」。爬到一半時,我的疲憊讓我的意志動搖了,我嘴巴不停的喊著:「好累喔。」這時媽媽用嚴肅的口吻說:「千萬不要放棄,再爬一下就要到了。」我猛然抬頭看見旁邊的花以及五彩繽紛的花朵、生命力強大的一些雜草,好像在幫我加油打氣,讓我精神百倍,有自信的爬上山頂。在爬山時,我眺望著有著濃厚鄉村風情的金沙鎮,處處都是農田;我仰望著天空,白雲朵朵、晴空萬里、以及耀眼的太陽,不知不覺就爬到山頂了,站在山頂的那一刻,我覺得我真的很幸福,辛苦走上來都沒有白費。 我認為的幸福是付出一番努力後,才有的結果,因此,做任何事都應該腳踏實地,幸福就時時在我們身邊。
-
我心目中的美好
什麼是心目中的美好?有的人認為是世界和平,有的人認為是乾淨美麗的世界,而我心目中的美好是回復往日的生活。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點同時爆發,至今已經兩年的時間了,對各地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影響,例如:出門一定要戴好口罩、進學校之前要量體溫、吃飯的時候每人面前要架設隔板、同學的書桌每天都要消毒、洗手更要確實洗乾淨、不能參加大型活動、生病的時候待在家不能去學校或人口密集的地方、咳嗽的時候一定要摀嘴巴,新冠肺炎帶給大家很多生活上的不便和恐慌。 我希望疫情可以趕快過去,不要再有人生病或是失去身邊的至親好友,可惡的新冠病毒趕快離開我們的生活。好懷念以前能大口呼吸、開懷大笑時光,好久沒看到同學燦爛的笑靨與白牙。希望能趕快回復以前正常生活的日子,人與人之間沒有距離,人際間的關係連結得更緊密。 我心目中的美好就是沒有新冠狀肺炎的日子,希望能趕快回復正常生活,回到以前的日子。
-
緊張的國樂課
今天是上國樂課的日子,但是上課前不像以前一樣開開心心,因為原本的指揮老師周老師暫時不會上課,今天的課究竟是誰來上呢?原來就是鼎鼎大名的黃老師。 我走進教室時發現所有的同學都不敢說話,因為黃老師來了,之前聽說黃老師很兇,所以讓我們更覺得緊張。但是老師越來越好笑,邊上課邊講笑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真有趣。三個小時的課很快就結束了,這堂課也沒有我想像中那麼可怕,反而讓我心情變得很好。 雖然今天黃老師的課很快樂,但我還是忘不了周老師,因為周老師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例如教我們如何和大家一起合奏、教我們認識音符等等,這些事情讓我印象深刻,也讓我學到國樂的相關知識。 我每次上國樂課都沒有像今天一樣緊張,我原本已為新老師會很兇,結果上完課後覺得並沒有想像中恐怖,希望下次上課可以一樣快樂。
-
《星期人物》王裕煌橫跨演藝與寫作事業 困苦中展現金門精神
姓名:王裕煌 藝名:關新藝 筆名:思慧、王健、王瑜 職業:作家、導演、演藝人員 出生年:西元1927年 仙逝年:西元1996年 出生地:金門後浦城 經歷: 西元1937年-9歲下南洋至新加坡 西元1949年-以關新藝為藝名在仙樂、百樂門、夜花園和夜鶯四個歌台演出 參與新加坡電視台演出作品有:《天眼》、《悲歡歲月》及《大吉傳奇》等,並拍攝多部影片。 著作《廈語滑稽》、《播音劇集》、《關新藝獨幕劇集》、《蓉姐牢騷記》、《此中人語》、《我是扒手》、《緬甸行》、《關新藝數板集》、《學店》、《短劇精選》、《關新藝電視劇集》、《英倫、荷蘭、巴黎記遊》、《中國行》、《關新藝演餘集》、《關新藝鱗爪集》、《關叔話舊》、《中國演出散記》、《數來寶、相聲、微型諧劇》等20餘本書 如果你曾在農曆過年去新加坡,那一定會聽過關新藝主唱的「過新年拜天公」的閩南唱謠。 關新藝不姓關,其實他原名王裕煌,一生熱愛寫作與演藝事業,是新加坡著名劇作家、藝人。 王裕煌1927年生於金門後浦城(現為金門縣金城鎮)。 1937年,日軍攻佔金門,那年才9歲的王裕煌同祖母、母親及妹妹,自後浦同安渡頭坐船到廈門,再搭「安順號」至新加坡投靠父親,但是這一投靠並非順利成長的開始,而是展開他坎坷但多姿多彩的人生之旅。 王裕煌因家境貧寒,從小只受過四年正規的華文學校教育,在被進入演藝圈之前,他當過雜役,也做過賣冰水(類似我國的飲料小舖)的小販,這一切讓他看到形形色色的人與事,以及感受到各方面的人生冷暖,而這一些豐富的人生閱歷更加成為了王裕煌他日後在創作與舞臺上演技的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他賣冰水的日子裡,結識了後來成為新加坡諧劇泰斗的王沙和野峰,並且他們三人成了知交,在演藝生涯合作了近40年。 王沙曾回憶他們三人認識的經過說:「和關新藝的交情有半個世紀之久,在關新藝賣冰水時就認識他;而我和野峰的認識就是通過了關新藝。關新藝在賣冰水時,野峰還是個小孩,關新藝很喜歡看報紙,每次到買報紙時間,若是因為要看顧冰水檔(飲料舖)走不開,就叫野峰幫他買報紙,然後賞他一粒冰球。」從這段分享可知,過去三人之間的交往是很樸實且真誠。 王裕煌的演藝生涯長達近半個世紀,尤其在太平洋戰爭後初期(1945年9月後),新加坡的遊藝場快樂世界、新世界及大世界興起一股歌臺熱。(類似歌舞臺,我國著名的例如豬哥亮的歌舞秀電視劇) 王裕煌他也就投入這個時代熱潮,開始是在一個歌舞團當臨時演員。 1949年正式以關新藝(以下稱王裕煌為關新藝)這一個藝名在仙樂、百樂門、夜花園和夜鶯四個歌台演出。 進入1950年代,關新藝在新加坡、香港及其他國家參與話劇、歌舞劇及電影的製作與演出,由於王裕煌他能編、能導、能演因此在當時被譽為天才編導。 1950年代轟動新馬兩地的潮語話劇《海外尋夫》就是他和王沙合作制作的,同時,他和天后歌星鄧麗君同台演出多部古裝歌舞劇。 關鄧的首次合作是在越南堤岸的麗聲戲院,合演新潮古裝歌舞劇《牛郎織女》,關新藝演縣官,鄧麗君反串演牛郎;不久又演了《西廂記》和《唐伯虎點秋香》等劇。 1950年代末,關新藝前往香港發展, 在榮華電影機構旗下拍了10多部電影,主要是廈語片如《阿忠嫂》、《迎春接福》、《春鄉鬧學》、《姑嫂 情深》等,關新藝在戲裡扮演重要的角色。 (廈語片,是在香港拍攝、製作的閩南語廈門話電影。 其主要市場在台灣及東南亞等地使用閩南語的華人社會,極少在以粵語為主的香港本地放映過) 1960年代,榮華機構不再拍廈語片電影,關新藝於是回來新加坡在歌廳、歌台表演,有時也率團出國表演,他在知名的麗星歌舞團擔任編導和演員,在新加坡、馬來西亞一帶演出,也曾遠赴歐洲表演。 1970年代,他在香港參與拍攝華語影片《春風吹關新藝 GUAN XIN YI 1927-1996 劇作家藝人34關新藝與鄧麗君同台演出。又生》。 1979年3月,編導舞臺新潮歌唱喜劇《女駙馬》,由當時影后淩波、鄭錦昌、關新藝等演出,由錦昌唱片公司推出。 1987年11月,他率領新加坡觀光歌舞團到中國東北瀋陽、哈爾濱、江蘇及山東二省演出長達三個月,在各地演出成功,受到熱烈歡迎及獲得好評。 回新加坡後他將這次演出經歷著作成書,出版了《中國行》一書,記載他到廈門望金門,想起這裡就是他離開金門取道赴南洋的門戶,他在書中寫下「我曾踏過這兒的泥土,正好半個世紀,我又重踏上這塊土地。」淡淡的原鄉記憶,長長的歷史重量,在他的筆下散開。 1987年,關新藝開始拍攝新加坡本地電視劇,兩年後正式成為新加坡廣播電視公司全職演員。他參與演出的電視劇包括《天眼》、《悲歡歲月》及《大吉傳奇》等。 關新藝雖然受教育不高,可是勤於學習,勤於看報讀書,他也熱愛寫作,自1952年開始寫作,先後出版了近20本書,包括《廈語滑稽》、《播音劇集》、《關新藝獨幕劇集》、《蓉姐牢騷記》、《此中人語》、《我是扒手》、《緬甸行》、《關新藝數板集》、《學店》、《短劇精選》、《關新藝電視劇集》、《英倫、荷蘭、巴黎記遊》、《中國行》、《關新藝演餘集》、《關新藝鱗爪集》、《關叔話舊》、《中國演出散記》、《數來寶、相聲、微型諧劇》等。 在新加坡本地劇作者中,關新藝是一個實力派,而在華文界他更是新加坡當時十多產的作家。 更值得一提的是關新藝的作品寫的多是當時新加坡下層人民的生活,他也曾以筆名王瑜及王健在新加坡《聯合晚報》發表遊記,以及在《聯合早報》撰寫「憶歌台」專欄文章。 而關新藝曾因自己鬧出許多笑話,最有趣的一次1958年他與王沙隨著團到緬甸仰光表演,仰光有一個古城會館,有一天送請帖給他,請帖上寫「關新藝宗親」幾個字。 看到那幾個毛筆字,關新藝愣了一下。心想:「這次死定了,我姓王,叫王裕煌,不是姓關,關新藝是藝名。古城會館是劉關張趙四姓的會館,以為我姓關,肯定是搞什麼歡迎會,送請帖來了。」 果然,帖子上日期和時間都寫好:某月某日在古城會館禮堂,歡迎新加坡宗親關新藝。 當時他就問王沙,去還是不去?去,他不是姓關,到時如何下台。 不去,人家的請束都送上門來了,盛情難卻,怎麼辦?最後,還是決定將錯就錯,準時赴約 那天到了古城會館,會館在三樓。從樓下到三樓的樓梯,站滿男男女女,關新藝和王沙在會長的帶路下拾級而上,兩旁的掌聲響起,好像迎接什麼大人物一樣。 到了大禮堂,一張長形的桌子上,擺滿冷熱飲品和各種蛋糕。這時,會長先來個熱烈歡迎的開場白,接著在一片掌聲中輪到關新藝講話。 關新藝他站起來,肚裡已打好了腹稿,不慌不忙地講他編好的故事。古城會館講的是廣東四邑話,他那時廣府話都講不好,怎會講四邑話?只好講華語。 他說:「他母親是廣東人,姓關,母親很疼他。他也愛母親,母親逝世後他就用兩個姓,一個父姓,一個母姓,多數還是用母姓,以紀念慈母。」 這番話一出,當然又是一片掌聲。 關新藝他接著還說:由於在福建人家庭長大,講的是閩南話,對於母親的廣東話講得很水皮,接著邊說著一些勉勵的話語,什麼宗親會館要團結啦,要為社會服務啦等等,才鞠躬坐下,鬆了一口氣。 關新藝曾與朋友回想這些往事時,最後都會有點自問自答的說著:不知古城會館的人後來知不知道我那時講的都是假話?我是金門人,哪裡有個姓關的母親? 而這段自問自答的背後,曾有關新藝的朋友回憶說:當時關新藝說這段話語的過程中有點惆悵,尤其說到金門這段話的時候。 曾有人解讀這是關新藝對自己人生離開島鄉的感慨,也有人解讀這是關新藝對於華人在海外打拚所做犧牲的惆悵,但這一切我們都無法知道真相。 因為1996年10月15日關新藝在新加坡陳篤生醫院病逝了,享年68歲,留下他的妻子和五名兒女。 曾有新加坡名人在關新藝的葬禮上說:「關叔雖然英年早逝,但是他卻深深的影響我們新加坡演藝界甚至華人文學的重要人物。」 是的!關叔有著金門人的精神,雖然他才接受四年的正規教育,但是憑藉著自學、勤奮,他成為當代新加坡甚至是華人演藝界的天才導播,並且書寫出將20餘本的作品,這一切都值得後輩學習。 本文資料來源: 1.新加坡聯合早報 2.新加坡聯合晚報 3.新加坡金門先賢錄
-
《浯事吾聞》金門離島媒體觀光重鎮 銘傳招收大一新生轉系就讀
近年受疫情影響,國內離島旅遊逆勢成長,宅經濟也帶動網紅興起,搶攻休閒觀光、網路新媒體商機,銘傳大學在金門打造離島首座以結合媒體與觀光發展教育重鎮,不僅有金門唯一無人機考訓場、金門海上樂園及金銘之聲廣播電台等,提供師生新穎專業的軟硬體設施,主打小班制教學,即日起開放銘傳大學全校不限科系大一新生皆可申請優先轉入就讀金門分部休閒遊憩管理學系、廣播電視學系,8/18前限時開放報名,機會難得、名額有限! 銘傳大學以發展多校區移地教學模式,及優質化的教學和國際化的學習環境著稱,特別推出「111學年度轉入金門分部就學一、二年級優惠專案」,讓所有新生都可以享受到移地教學多元大學生活的樂趣。 凡透過大學入學考試錄取不限科系大一新生皆可申請,凡申請轉入就讀金門分部的同學,可獲得該校專案獎助學金:在金門就讀期間,輔導通過「學系學習計畫」,每通過一個學習計畫,給予1萬元獎勵金,每學期最多可以獲得5萬元獎勵金,兩年可獲得20萬元獎勵金。 另外,還可以申請金門縣政府就學津貼每年新台幣10,000元(未申請政府各項就學補助)及交通圖書券每年新台幣4,000元,且可享有金門縣政府提供之各項福利(學生戶籍須於開學後,遷至本校金門校區),金門往返台灣的機票,也可享用離島居民的優惠票價,還可申請金門交通卡,免費搭乘金門縣公車、大小金門交通船等。該校其他獎助學金,金門校區學生均可一體適用。詳細簡章請參閱金門分部網站說明http://kinmen.mcu.edu.tw,或洽金門分部電話(082)355-233轉分機7510。
-
《星期人物》古寧頭增賢書室-李增紅爺爺與倪珠賢奶奶化大樹護金門學子
姓 名:李增紅 出生年:西元1920年(民國9年) 仙逝年:西元2016年(耆壽96歲) 出生地:金門古寧頭 經歷: 西元1947年—27歲下南洋至新加坡 西元1962年—與印尼金門金僑合股創辦聯原公司(九八行) 西元1997年—回饋鄉里捐贈壹千萬元新台幣建造私人圖書館-增賢書室 西元2011年—於金門縣大同之家育幼組設置「李增紅先生暨倪珠賢女士愛心基金獎助學金」 環島西路二段轉入古寧頭圓環前,在左手邊有一間閩南式的兩層樓房,而對面有一個候車亭名為「增賢書室」,許多人在看到的當下都會好奇為何這裡有一個書室,而且還有公車站在此設立,其實這背後有一個大大的感人故事,這是有關金門古寧頭李增紅爺爺與倪珠賢奶奶用自己的方式守護愛護金門學子的故事。 西元1915年(民國4年)—金門設縣。 西元1916年(民國5年)—李增紅誕生於古寧頭。 西元1937年(民國26年)—日本侵金。 西元1945年(民國3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西元1947年大戰剛結束的第二年,那時金門的生活非常的困苦,剛當爸爸的李增紅,看著懷抱中的女兒,還有與他結髮三年的妻子,輕摸著她的手上的細紋,他決定跟姐夫去新加坡,當出洋人,奮鬥總有機會可以給妻女一個好的生活,奮鬥總可以有活下去的機會。 就這樣剛年滿27歲的李增紅,告別妻子與剛出生四個月的女兒,下南洋去了。 根據江柏煒教授2007年的訪談,李增紅剛到新加坡的故事是這樣的: 一開始,李增紅經同鄉介紹,在新加坡河邊幫忙洗船。 工作了70天之後,李增紅擔心家鄉的妻女,所以他便鼓起勇氣向老闆詢問可否支領薪水以便寄回金門,老闆竟回答「已經給你供吃供住了,還想要工資」。李增紅聽聞後,知道這樣的工作繼續下去沒有前途,便辭職離開了。 透過鄉親的協助,李增紅住進由古寧頭鄉親所組成、位於吉寧街的「古甯同鄉會」,一個月三元月租,並找到貨車的搬運工作,一天工資四元,若沒有貨可搬,則幫忙洗車,一天二元。這樣一個月平均有百餘元的收入。 在江柏煒教授訪談的過程中曾紀錄這樣一段故事:李增紅在訪談中曾清楚回憶起1950年代一天的開銷是:早餐花費三角,二粒麵包(roti,二粒二角),咖啡黑二杯(kopi-o,二杯一角),有時吃不飽,再買一粒麵包。中午花費四角,二碗粥(二角),土豆(五分)、菜脯(五分)、魟魚(五分)、乾魚(五分)。晚餐花費七角,二碗飯、四角的湯、菜等。這樣算起來,一天約花費一元二角。(1940-1953年間,新加坡隨馬來西亞使用馬幣,這裡的貨幣應該為當年馬幣) 李增紅就這樣一點一滴積少成多,經過十餘年的省吃儉用,累積了一些資金,在西元1962年,他出洋努力的第15年與印尼的金門鄉僑(蘇門答臘的黃水桌、泗水的黃章掘等)合股組成「聯源公司」(九八行)。 公司營運的方式是由對方寄印尼土產到新加坡來買賣,大宗貨物如咖啡豆、樹膠、糖等。 當時,不少九八行集中於新加坡的源順街(直落亞逸街)、文達街、廈門街一帶,許多商人在採購時都會沿街比價,所以往往公訂的2%利潤還下殺到1%,才能爭取到客源。 另一方面,自國外進口貨物、成為新加坡代理商,也是聯源公司主要業務之一,包括日本的朝日啤酒、A One沙丁魚罐頭、美國佳美香皂及永備電池(EVEREADY)、墨西哥鮑魚罐頭、荷蘭奶粉等。後期也有從臺灣進口水果(荔枝、龍眼),若能先進口,搶得市場先機,價錢及利潤愈好。 1970至1987年是聯源公司的黃金時期。 由此可以得知,當年李增紅不只要懂得會計、運輸、貨品管理,還需要看得懂先機,搶先一步才能穩定公司成長。 而這一切並非是偶然,而是李增紅一步一步慢慢從工作中學習而來的。 而李增紅有一個好幫手,就是他在金門誕生的大女兒李明慧。 1956年,李增紅到新加坡的第9年,生活比較平穩,因此透過關係將當年只有9歲的女兒李明慧與妻子倪珠賢一起被接到新加坡。 當時金門還在軍管時期,從金門坐軍機到台灣不用錢,但要有關係才能拿到位子,李明慧曾回憶著當年軍機到台灣的過程,是機艙內人貨混雜、臭氣沖天的景況,到臺北等候數日後,再經香港、曼谷而後至新加坡,航程時間超過七、八個小時。 李明慧到新加坡後,在父親李增紅的安排下進入由光華學校、中正中學讀書。 17歲畢業時進入聯源公司工作,李明慧曾分享她當時提到當時什麼工作都得兼任,包括公司的財政、康樂、秘書、打字,也得與外國公司寫信聯繫,或是寄外國船的出貨單等。 由其父親不在公司時,全由她一個人打理。 聯源公司當時雇用了6、7個職員,但貨船到港時則需要雇用臨時散工幫忙搬貨,數量不一,端看貨物多少,但要能臨時調得到人力才行,這是要極大的人脈、抗壓力與協調能力都要極好,因此公司口碑與誠信要好,才能在即時獲得臨時人力的協助。 其實從事九八行也有極大的風險,李明慧在訪談過程中分享一件令他們家族感恩的事情就是1970年代,聯源公司的船曾被印尼政府沒收,當時損失很大,幸好印尼的華人老闆很信任她父親,借予資金,才渡過難關。 李增紅做人良善,做生意講誠信,他向印尼華人購買的土產有咖啡子、樹膠、胡椒等,而印尼華人也會寫信來訂貨,不管他們要什麼,只要不犯法,李增紅都會要求聯源公司都幫他們進口。 有些是原有進口,有存貨隨時供應需求,這種貨物利潤高。這些由歐美日本進口貨物種類繁多,俗稱洋雜,例如朝日啤酒、佳美香皂、日本AI沙丁魚、墨西哥鮑魚、荷蘭奶粉、代理永備電池等等。 有些歐美公司在新加坡有辦事處, 像荷蘭奶粉,向辦事處買,數量多也會較便宜。有些是客戶下訂單之後,再聯絡進口,例如白糖、米、墓碑、碗盤等各種訂單都有。 李明慧分享對於公司利潤營運而言,糧食比較不好賺錢,但是卻在當時很熱銷,荔枝、龍眼等水果從台灣進口,要搶快搶時機,不快一定就會導致虧損。 所以李增紅當時也會到台灣做生意,一年到約7至8次。 關於對供應商的付款方式,李明慧回憶說:「像佳美香皂、墨西哥鮑魚、荷蘭奶粉,我們是開信用證,但因為我爸爸不喜歡欠銀行錢,銀行賺我們利息,所以多是現金交易。現金買貨比較便宜。」 「信用證是透過銀行進行,多是亞洲商業銀行或大華銀行,金門人開的銀行,講福建話。」 「印尼華人客戶有時會欠賬,有時會多放一些錢,放在我們這裡,下次再扣,他們都相信我爸爸。有時他們寄土產過來,就像存錢在我們這裡,每月寄帳單即可。」 而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建立了建全的關稅制度,九八行類的運輸買賣事業也失去先天優勢,在成本大幅提高後,各家運輸公司紛紛退出市場,而聯源公司本來有16位合夥人,紛紛退出,最後1980年只剩下李增紅1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聯源公司在第一代李增紅與人生合夥人倪珠賢,第二代李明慧與其兄弟姐妹協助下,轉型成為進出口貿易的代理商,這是九八行中少見的轉型成功。 從中也足見李增紅與家族接班人的智慧。 1997年李增紅返金捐贈壹千萬元新台幣建造近代金門唯一私人圖書館—增賢書室(位於金門縣金寧鄉古寧頭),增賢書室的名稱取之李增紅爺爺的「增」與倪珠賢奶奶的「賢」作為圖書館的名稱,並添購圖書、鋼琴、運動器材供故鄉人使用,另外也成立「增賢書室基金會」,定期頒發獎學金,鼓勵鄉島親族後輩用功學習。 2011年李增紅與家族再次於金門縣大同之家育幼組設置「李增紅先生暨倪珠賢女士愛心基金獎助學金」照顧金門弱勢兒童。 曾有獲獎助學金的學子曾回憶:李爺爺頒獎給我後,我去跟他說謝謝,他看著我的眼睛用金門話說:「囡仔,要好好讀冊,讀冊誒好處跟你一輩子。」現在我依然可以在腦海中浮出那時候爺爺的模樣,很慈祥、很溫和。現在我長大了,爺爺的故事在我心中化為一棵大樹,每當人生遇到挫折,我就會擁抱心中的大樹,定定自己的心,因為現在的我是幸福的。 2016年李增紅老爺爺於新加坡仙逝,耆壽96歲,他的一生是金門青年的典範,曾有新加坡金門會館的前輩如此說過:「我們這一輩在金門出生的『離鄉』人,雖然已在新加坡落地生根,但曾經歷過的金門歲月,不論時間的長短,已在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金門永遠都是我們這一輩人的島鄉。」 李增紅老先生拚盡一生的力氣奮鬥著,並努力的讓自己心中最美的故鄉可以成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家鄉島,這中間的精神與典範是我們的楷模,更是永遠的精神導師。 ~此文刊登時為農曆感恩月的第一週,以此文紀念所有熱愛金門的出洋金僑前輩~ ◎本採訪稿引用資料如下:金門日報2016年2月28日:江柏煒教授—新加坡李增紅先賢事蹟、金門國家公園〈海外金門移民社群文化及其影響:印尼群島期中報告—計畫主持人:江柏煒教授
-
《浯事吾聞》新加坡金門會館-新主席方耀明:推動金門會館數碼轉型服務社區
【新加坡訊】 新加坡金門會館改選換屆,選出第152屆至154屆的新董事會,同時引進10名平均年齡50歲的新血,確保董事會年輕化和有朝氣,同心同德推進會務的發展。 新主席方耀明將帶領會館朝數碼轉型和服務社區等目標邁進。 新加坡金門會館新董事會就職典禮於7月17日舉行,39名董事中,有10名新董事的年齡介於42歲至62歲,最年輕的是青年團團長黃智勇。 當選的新主席方耀明(67歲)原是金門會館外事主任,接過前主席蔡其生的棒子後,將帶領金門會館朝數碼轉型和服務社區等目標邁進。 卸任的蔡其生主席,是知名華社領袖,曾擔任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現任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會長和福建會館會長。 蔡其生主席自在2016年從黃祖耀主席手中接過金門會館主席的重任,共擔任了六屆。 回首六年來在金門會館的點滴,蔡其生主席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主席只是『過客』,要在有限時間做對的事情,確保會館能永續發展。我不敢說有什麼成就,但確實有些滿足感,也沒有遺憾。」 蔡其生曾擔任新加坡官委議員,政府經歷加上在總商會積累的經驗,使他對自己有一定的要求。他說,他盡力為金門會館做事,即便改革有陣痛,會讓一些人感到不舒服,但這是為了集體和會館的利益,因此不能因為怕得罪人而不做,甚而失去改革的機會。 蔡其生主席說:「新加坡有約10萬名金門籍人士,雖然不全都是金門會館的會員,但如果我們做得好,就會獲得金門人的認同。」 蔡其生覺得很榮幸,有機會在任內完成多項重要任務: 一、成立文教基金和大廈基金;二、加強與新加坡本地金門鄉團的聯繫,組團訪問台灣和廈門市金門同鄉會;三、舉辦新馬印各民族清明祭祖大典,出席者超過5000人;四、整修會館大廈禮堂和活動空間;五、與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合作,保存會館重要文獻,並捐贈1000多冊書與文件給新加坡圖書館;六、修改章程,讓母親是金門籍的人士也可成為會員;七、實現數碼化管理,並推出會館官網,標誌著金門會館的數碼化進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此外,新加坡金門會館在2020年慶祝150週年慶時,出版歷史圖文集《極目.遠航》,系統梳理金門社群在本地的發展史。並拍攝的《金門精神》短片,則著重凸顯金門人堅韌不拔、至誠待人的精神面貌。 去年新加坡金門會館獲頒新加坡「傑出會館獎」,蔡其生主席認為這是一種肯定。 他也很珍惜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代表梁國新今年初為祝賀金門會館大廈整修贈送的「金館維新」墨寶,道出這些年來他努力為會館打開新格局,明知改革難仍毅然前行的心路歷程。 金門會館新主席方耀明受訪時,感謝前主席和董事們為金門會館打下穩固基礎。他說:「這讓我們有了一個很好的開始。新董事會下來將各司其職,擬定未來三年計畫,除了要加強會員之間的互動,也要繼續推進數碼化轉型,以及與華社的聯繫。」 文教活動方面,金門會館計畫通過出版書冊、舉辦講座和課程等,加深本地金門鄉親對原鄉的了解,同時提高會員的文化素養和個人內涵。 繼《金門精神》之後,會館也計畫拍攝暫名《金門故事》的系列短視頻,每部五分鐘至八分鐘,記錄金門社群的移民故事、創業經歷、飲食文化和生活習俗等。 對外,金門會館致力於加強與宗親的聯繫,除了推動與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日本、菲律賓、越南等海外金門僑社的合作,7月底也將協助金門原鄉舉辦「2022年金門原鄉再連結教育與交流活動」,通過網絡平台聯繫海內外金門人。 對內,金門會館也有計畫舉辦更多活動,推進與華社的交流和聯繫,並組織由青年團主導的社區服務活動,招募義工,吸引有興趣的年輕會員加入,壯大會館組織。 方耀明主席說:「在董事成員的支持與合作下,我相信金門會館的會務一定可以有更好的發展。」
-
《星期人物》返金投入兒童教育 王蔚頎要讓金門學子認識家鄉寶藏
出生地:金門 出生年:1980 學歷:屏東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特殊教育學系) 經歷:普台國民中小學(小學部)、台北市大橋國小、新北市大豐國小、新北市青潭國小、新北市雲海國小、新北市新店國小、金門縣正義國小 現職:正義國小教師 現居地:金門歐厝聚落 松柏樹下,小朋友在閱讀畫畫,鳥鳴聲、蟬鳴聲,串聯起他們閱讀的美好環境, 海岸邊,小朋友透過老師的引導,認識許多金門海岸的底棲生物,小朋友透過的創作變成一張張擁有金門特色的撲克牌。 金城的書店二樓,有一群女子教師,透過專業業師的引導,畫出一張張可以出版的繪本畫,而這群老師所學得這一切,在新學期開始,透過暑期課程設計,讓學童透過繪畫,畫出屬於自己的繪本。 這一系列課程後面的推手就是 -王蔚頎。 王蔚頎目前擔任正義國小教師兼教務組長,曾經在台灣及國際飛來飛去的她,在邁入熟女之際,毅然決定帶著女兒返金從事教育,而這一決定是她走過世界後,回看自己的島鄉後所做的決定,因為她覺得:「看遍世界各地的美景與文化後,金門最美,文化底蘊最深厚,居住島鄉最幸福。」此時王蔚頎邊說邊露出驕傲的微笑。 其實少女時期的王蔚頎,覺得金門是一座監獄,因為那時候的金門還是軍管時期,相關媒體、娛樂的管制非常的嚴格。加上父親是軍警人員,身為家中長女的她需要成為弟妹的榜樣,嚴格的家教讓她幾乎喘不過氣。 「以前在家用餐要遵守龍含珠、鳳點頭的優雅姿勢,坐姿要端正,還要坐三分凳。」說到此,王蔚頎看著一頭霧水的筆者,特地拿出隨身攜帶的環保筷示範,看到王蔚頎的示範,筆者才明白原來自己拿筷子的方式還可以更優雅。 金門高中畢業後的王蔚頎,考取屏東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現在的國立屏東大學),她形容自己當時就像一隻渴望自由的鳥兒放出籠子,台灣的一切都是新鮮的,有夜市、有熱鬧的街道,晚上還可以吃宵夜,電影院的電影也多出許多。 當時的她完全不明白室友為何會想家,可以獨自生活,享受大學生自由,不是很好嗎?! 就這樣,王蔚頎在屏東師範學院的日子是快樂、開心且充實的。 王蔚頎畢業後進入南投縣私立普台國民中小學小國部擔任班級導師,普台中小學是台灣有名的佛教學校,且全校學生從小一開始都要住校。 而身為班導師的王蔚頎明白國小階段的孩子對於關心的渴望,也明白家長對於小孩送至普台中小學的用心,所以王蔚頎每天早上7:20入班關心學生學習狀況,吃完晚餐後,便回到教室一一電訪家長告知學生學習狀況,直到晚上12點多才離開教室。 這樣的用心,讓當年的許多家長與學生至今都還會與王蔚頎聯繫,因為對於他們來說王蔚頎已經是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家人之一。 但是也是這樣的用心,數年後,王蔚頎身體出現了反彈,決定暫時離開最愛的教育志業,返回台北休養。一段時間後,還是難忘教育,於是進入台北市及新北市等多所小學代課。 2009年,王蔚頎因緣際會踏入網路購物平台領域,開啟斜槓人生;白天維持教師身分,晚上及假日則與朋友一同創業,身為教師的她,寫起文案得心應手,加上正逢全球網路購物平台興起,就這樣王蔚頎開啟了她國際商務旅途之門。 日本、美國、加勒比海等等,去過將近十餘個國家、島嶼,但是每去一個國家,王蔚頎內心就會開始想起她的島鄉。 2017年王蔚頎多了一個身分-媽媽,她依然持續她的斜槓創業生活。直到有一天,她想看海,居住在台北的她想看一片海,強大的渴望籠罩著她,不管怎樣都想看到一片海,她快速的在腦中排列相關流程及想去的那片海灘,就這樣他帶女兒驅車前往離台北最近也最像她想看的海-貢寮福隆,此時距離她出發的時間,已經超過2小時了。 王蔚頎抱著女兒看著眼前這片海,她想起她的島鄉-金門。 那個擁有島嶼文化、海洋文化、閩南文化、僑鄉文化、戰地文化等的家鄉,她翻找一下自己的皮包,自己的身分證有、小孩的健保卡有。 四小時之後,王蔚頎抱著女兒,看著眼前熟悉的歐厝海灘,她笑了,她笑自己好傻,原來走了世界一大圈,才發現自己所渴望的寶藏就是自己的島鄉,她也笑自己不笨,快四十歲了,就懂幸福的瑰寶,原來就是家鄉。 看著女兒搖搖晃晃的在沙灘上走著,忽然間撿起了一個花蛤,拿起來對著她笑著說:「媽媽,看。」 小小的花蛤勾起王蔚頎許多在金門兒時的回憶,是許多甜美的回憶。 當天晚上,王蔚頎透過紙筆勾畫出她返鄉藍圖與可能性,隨後開始著手準備返鄉實際自己的志業,但是此時依然有經濟面的問題,以及志業實踐的可能性。 但是數日後這個問題就迎面而解,原來是正義國小要招聘代理教師,就這樣王蔚頎再次回到自己的本業,並成為該校的教務組長,也是因為這一樣的職位讓她可以持續自己志業藍圖-讓金門的孩子們以金門文化為傲。 正如王蔚頎所說:「要讓孩子們以島鄉為傲,就要讓他們先認識自己的島鄉、自己的聚落,而我的工作正好與全校學生學習有關,也可以與校外資源串聯共享。過去10餘年在台灣斜槓的經驗也是為了此時在金門所預備。」 就這樣,從閱讀推動到LINE貼圖風獅爺創作,這短短的兩年多來,王蔚頎與相關團隊共同推動舉辦數十場活動,從學校到獨立書店、從山上到海邊。 對於這一切的順利,王蔚頎是如此感覺的:「感謝浯島的神明,這一路走來遇到很多貴人、前輩,他們都比我先行許多,也因此我才有辦法依循著他們走過的道路,往我的教育藍圖前進。」 王蔚頎認為金門的未來與永續在孩子們身上,所以她想發動一場寧靜的革命,透過有趣的教學方式與環境,讓更多學子有感於金門的不同與獨特性。 在台灣也走過世界的她,這30幾年來見證了金門從一個封閉的軍管島嶼走向幸福金門的過程。 她認為金門除了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外,還有豐富的自然生態環境,而現今金門的相關托育、兒童教育、對於新手父母是友善且充足的。身在教職的她也明顯感受到金門教育資源遠比台灣多且先進許多。 讓王蔚頎最感動的是每次辦活動,除了校內學生,額外名額開放給外校,立刻有人報名,而活動當日都可以看見許多家長陪伴孩子一起參與。 而她也從參與的學生家長中看見了金門對島鄉文化的認同與感受的轉變,正往她期待的方向前進。 「擁有資源、珍惜資源、善用資源,只要大家做到這三點,金門就無敵了!」王蔚頎笑著說。 目前王蔚頎住在歐厝聚落,王蔚頎認為金門的閩南聚落是金門最珍貴的寶藏之一,而王蔚頎也常在聚落內接待來自台灣、海外的朋友,王蔚頎說每一個朋友來到歐厝都訝異金門閩南古厝聚落建築的典雅與智慧,而朋友們最讚嘆與嫉妒的就是金門海岸(沙灘)的乾淨與距離,簡直就是可以大聲說:「我家住海灘。」 原來在國外沙灘別墅是一種奢侈的住宿環境,許多知名的沙灘如美國加州的月亮石沙灘都沒有金門歐厝沙灘的美(美國加州月亮石沙灘曾上旅遊平台Tripadvisor十大美國著名沙灘之一,而周邊的民宿與飯店價格一晚定價約台幣4000~6000元)。「這一切都是金門與前人們留給我們最棒的世界觀光與遺產寶藏,我們更要好好的用永續的心來規劃這一切用千百年積累下來的資源。」王蔚頎笑著說。 訪談的結尾,筆者問王蔚頎未來如果離開教職想做那些事情,「我現在就在規劃中,金門擁有深厚的閩南文化,我們有許多金僑在海外,我想辦學,正如當年出洋的前輩返金辦學一樣,我想辦島嶼共學團。讓更多的金僑或是台灣的金門後代可以利用假期,返金認識學習金門文化,認識自己的根本文化,進而對金門有感。 世界很大,等金門學子長大後,鼓勵他們出去看看世界,去跟世界說:「『我是金門人』並將所學帶回金門,回饋鄉里,就像我一樣。」王蔚頎自信著說。
-
《浯事吾聞》【僑見世界臺灣】影片徵集競賽倒數截止中 7/31截止
由僑委會所主辦的2022 OCAC全球華文媒體交流系列活動影片徵集競賽,即將於本月31日截止報名。 本活動宗旨為加深全球華人與臺灣的情感聯繫,廣邀海內、外華人透過影像記錄其在世界各個角落的心動時刻與精彩大小事,傳達動人的歷程故事,展現創作能量,彰顯華人文化價值。 只要你是海內外華人,不限個人或團體皆可報名參賽,若為團隊須載明代表聯絡人及團隊其他參賽者資料個人或團體可同時投稿多項作品,惟同一件參賽作品不得重複多人投稿。 活動於2022年8月25日公告入圍名單,並邀請入圍者參加2022年10月9日至12日舉辦之「入圍者訪臺參訪行程」及10月12日頒獎典禮,詳細參訪行程及頒獎典禮將另行通知入圍者。 報名方式非常簡單: 壹、只要進入活動官網下載「競賽活動標誌(Logo)」,後製於影片左上角。 貳、將作品上傳至「個人YouTube」取得網址(需設定為不公開)。 參、回到活動官網點選「我要參賽」填寫完整報名資料。 入圍即可享有多項獎勵及殊榮,首獎高達15萬新台幣,歡迎金門鄉親與金僑僑生報名參加。
-
《星期人物》鄭晨鐘自學藝術獲世界金獎藝術家榮譽精進國畫思金門
姓名:鄭晨鐘 出生地:金門縣大嶝島 出生年:民國12年西元1923年 學歷:嶝江國小、永春中學 經歷: 1994年元月全國金鵝大獎賽榮獲三等獎 1995年中國國際文學藝術作品博覽會榮獲中國畫類山水為一級作品,人物為二級作品。 1995年春常在老年書畫精品展,榮獲金獎。 1996年第二屆海峽兩岸王子杯書畫大賽榮獲銀獎。 1996年四川省四面山盃全國書畫大賽獲銅獎 1996年山西省西峰建市十週年全國書畫大展賽,榮獲銅獎 1997年個人傳略被收入世界華人文學藝術名人錄。 1999年3月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社會主義文學藝術50年研討會作品以夕陽無限好,為霞尚滿天被評為一等獎。 1999年9月福建省老幹部老年人詩書畫篆刻聯展榮獲一等獎。 2000年8月榮獲世界金獎藝術家榮譽稱號 2001年全國老年著名書畫家精品集大展評比中授予金獎。 2015年榮獲中國書畫家職稱評審中心評為一級美術師 現職:中國國家級一級美術師 現居地:廈門翔安區大嶝山 在翔安大嶝山頭的雨墨齋裡,鄭晨鐘望向金門的方向,回憶起自己在當斗門何浦國小的校長,還有與妻子初見時的回憶,往事不斷地湧上心頭,明年即將是他即將滿百歲,看著遠方的金門,他淡淡的笑著。 鄭晨鐘老師-原名神漳,藝號雪州。 福建金門大嶝山頭(今同安轄)人。德化第二瓷廠著名彩畫師,德化瓷壇裝飾藝術界名流之一,其名聲享譽中華。同時他也是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員,北京書畫藝術交流中心會員,中國當代書畫家協會理事。廈門市老年書畫研究會顧問、同安區老年大學書畫班教師。 2007年高齡84歲的鄭晨鐘老師曾至金門辦理他的個人畫展,一圓他的夢想-回到故里辦畫展。 鄭晨鐘老師會成為曉諭中外的書畫家,背後有一段艱苦的成長歷練過程與他謙虛自學的過往。 1923年民國12年3月,鄭晨鐘出生大嶝島上,是一般人家子弟。其父鄭宗倫(1881-1958)為一木工能匠,一生以木工為生,因其木工精湛,所以常被要請到大戶人家製作精美木工品,在這樣的過程中,鄭宗倫很清楚讀書識字的重要性,所以早早就安排好兒子鄭晨鐘的學習之路。 鄭晨鐘七歲入塾啟蒙,後就讀於嶝江小學。 1937年我國發生七七事變,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日軍鐵蹄迅速踏遍祖國東南沿海。末幾金門淪陷,日軍大肆虜掠姦淫燒殺。民國28年(1939年)鄭晨鐘隨姐夫梅鄂(湖北人)逃亡就讀於永春中學。 1943年輟學,任永春玉斗小學教員等。 1944年回金門(時日軍已撤退),先後任斗門、烈嶼等小學教員、校長。 1950年任大嶝中心小學校長。 1953年受政治誣陷冤獄投入勞改。 1955年刑滿,鄭晨鐘為發揮自己的專長,申請到德化新建瓷廠(今德化第二瓷廠)彩瓷,開始其陶瓷藝術生涯。 1977年秋離開德化,奔波於泉州、福州、廈門工藝美術廠彩瓷、絹畫、錫箔畫, 1979年到晉江磁灶瓷磚廠彩飾瓷磚壁畫。 1986年9月獲平反落實政策,經同安縣人民法院改判無罪,縣教育局給予辦理退休。其間含冤33年,使個人、家庭在思想、政治、經濟等方面遭受不可估量與無法彌補的慘痛損失。 鄭晨鐘會走上美術藝術之路,是因他在青少年時期就愛好美術,對繪畫藝術都有極大的興趣,而在誣陷冤獄入獄勞改的那幾年也是透過書畫紓解自身的悲苦之情。 1955年他到新建瓷廠彩畫車間後,虛心向老工藝人許光白、郭金友、陳崇坤等人求教,勤於從書本上學得瓷彩理論知識,通過不斷自學實踐,很快熟悉與提升陶瓷裝飾藝術技能,不管是繪畫藝術水平與完成任務數量均成績超人,在其工作職位上的業績,受到嘉獎與好評。後來,主管分配他負責畫面設計、車間質檢與生產人員的技術培訓等,他都出色地完成任務。 1957年,具有高度繪畫藝術才華的許英三到該廠後,鄭晨鐘又虛心求教於許,得其教益,使他在藝術上又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 鄭晨鐘最擅長中國畫山水、花鳥、人物及行書,亦善瓷板像畫,他利用各種器型的面向構造,為其設計不同畫面,達到更佳的藝術效果。 後來身為技師的他,為了讓瓷器的量產以達到外銷市場的供需,進行瓷器的繪畫技術改革,設計《沁芳亭畔讀西廂》與多種花卉花樣貼花花紙,提高工作與效能,完成負責廠的出口創匯任務。 1959年在中國大陸舉辦「創成績迎接國慶10週年」勞動競賽活動中,他與許英三等人,承擔設計彩飾高白薄胎禮品瓷調彩任務,他們以器皿質白細膩、胎薄透明等特點,用中國畫技法,飾以山水、人物、花鳥、草蟲等,畫面雋永雅緻,筆墨嫺熟蒼潤,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與極高的藝術欣賞韻味。 燒製彩飾完成選送900多件赴北京展出,其中包括大小花瓶、筆筒,映影杯碟,嗚翠酒具,沁芳茶具、餐具、咖啡具,據稱展後全部由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現在均已成為中國大陸珍品或國寶。 1980年代,鄭晨鐘主要從事瓷磚壁畫,其中有不少為巨幅壁畫。如裝飾於中國長春市的《祖國萬歲》,裝飾十福建莆田體育館的《莆田廿四景》(與許英三合作)等。 1985年與鄭景賢教授合作為廈門國際機場創作的大型壁畫《百鴿圖》,《人民畫報》、《福建日報》、《廈門日報》與廈門電視台先後選刊、報導與播映。 1990年為貴州茅台酒廠創作特大巨幅商標壁畫《飛仙圖》(高36米寬8米,1萬3千餘塊瓷磚組成),當時極受讚譽。 1991年鄭晨鐘年滿68歲正式離開瓷壇在家休息。 之後,鄭晨鐘研習書畫,筆耕不輟,作為鍛鍊身心、陶冶情性、豐富生活的重要內容與方法,並積極參加各種書畫展評活動,獲得豐碩成果。 他的作品中國畫屢獲榮耀,其作品相關如下 《山水》於1993年12月參加在中國北京舉辦的「紀念毛澤東誕辰100週年書畫展」榮獲銅像獎,其作品為大會組委會收集珍藏。 《黃庭經換鵝》,1994年1月參加在深圳舉辦的「全國金鵝獎書畫大賽」展評榮獲三等獎;被邀請參加研討會、筆會,進行學術交流與頒獎活動。 中國畫《夕陽紅》,1994年參加在北京舉辦的「神州書畫邀請展」榮獲優秀獎,授予「榮譽證書」,作品被選入《藝海擷英》大型書畫集。 中國畫《山水》,1994年11月參加在唐山舉辦的「中國國際文學藝術作品博覽會」展出,經評審被認定為「國家一級作品」,並榮獲認定證書。 中國畫《黃花美酒敬親人》,1995年5月參加在北京舉辦的「紀念白求恩誕辰100週年書畫攝影先進市跡大展」,作品為大會組委會收集珍藏。 中國畫《青山霽後雲猶在》,1995年7月參加「武夷山杯全國書畫篆刻作品大獎賽」展評,每幅以千元人民幣售出,榮獲展銷獎。 中國畫《夕陽紅》,1995年9月參加在四川江津市舉辦的「第二屆四面山杯海內外藝術大賽暨第二屆當代詩聯書畫印影創作交流展」,榮獲「美術」銅獎。 中國畫《山水》,1996年參加中原書畫研究院與台灣美術家協會聯合舉辦的「第二屆王子杯海峽兩岸書畫大賽」榮獲銀獎。 中國畫《夕陽無限好,為霞尚滿天》,1999年3月參加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舉辦的「共和國社會主義文學藝術50年研討會」作品展榮獲一等獎。 1999年10月,為慶祝中國國慶50週年與迎澳門迴歸祖國,於廈門市圖書館展廳舉辦個人國畫展,展出作品l00多件,深受各界好評。 展後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和廈門市老年書畫研究會為其結集出版《鄭晨鐘中國畫選》。其展品中有會廈兩地同胞所熟悉的閩南農村佔厝群,有金廈兩門近在咫尺的兩岸旖旎風光,有題寫於畫幅的金廈兩地詩人「抒鄉情、盼統一」心聲相應的佳句,有「海峽日暖照通津」的片片帆影,有浯洲文台寶塔、北太武山海印寺等名勝古蹟的秀美景色。 他的部分國畫作品,被收輯於《國際中國書畫篆刻年鑑》、福建省老年藝協10週年《晚霞集》、《廈門市老年書畫研究會作品選》(2、3集)、《金門縣美術家聯展》等。 鄭晨鐘老師曾在本報2007年採訪中提到:「畫畫已成為他的一種習慣,至今他依然每天都要作畫,一天不畫,就覺得很難受。」從中可知這一份執著成就鄭晨鐘老師的人生,除了讓他在困苦時可以紓解自身的悲歡,更讓他成為一代大師。 鄭晨鐘老師的中國畫作品非常好辨識,他書畫落款後分別蓋有「鄭晨鐘印」篆書朱文方章或「鄭晨鐘」篆書朱文方章配以「雪舟」篆書朱文方章、「雨墨齋」白文印章,或「晨鐘」篆書白文方章配以「雪舟」篆書朱文方章,為畫面點綴得更為和諧雅緻。 2007年4月由廈門市翔安區書畫協會與金門縣書法學會共同舉辦的墨香兩岸鄭晨鐘金門個人書畫展,在本縣文化局舉行,開創了當時翔安區乃至全國第一位祖籍金門的大陸畫家在金門舉辦個人書畫展的先河,在當時本報的專欄採訪中,鄭晨鐘老師曾說「金門是我的故鄉!」至今他依然如此稱道,而從他的創作中許多都與金門有關,從太武山、海印寺、閩南聚落等都成為他畫筆下的景致,從中可以感受到鄭晨鐘老師對於金門之懷念。 而1937年起在金門縣斗門、東沙、小金門等地任教的鄭晨鐘也是在這段時間結識了與他生死不離的妻子-歐玉旋。 來自金門泗湖的歐玉旋,有著金門女性的強大韌性與智慧,陪伴著鄭晨鐘走過人生的低潮與困苦,只是她也沒有想到1949年,與丈夫返回大嶝後,隨即因兩岸砲戰冷戰隔絕數十載,夫妻二人未能重返金門故鄉,再返家已是數十年後,而這不只是他們的境遇,也是許多老一輩金門人因戰爭的相同處境。 故鄭晨鐘老師的畫作中,總有祥和的寧靜,正如他們所期許的歲月靜好,和平平安就是最大的祝福與恩典。 本報導部分資料引用:瓷都群星:德化瓷壇古今百家(作者:郭其南)
-
《浯事吾聞》金門國樂團風獅爺傳奇 15日歸仁演出
【台灣訊】 台南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於本月十五日晚上舉辦金門國樂團年度公演《風獅爺傳奇》,這是金門國樂團繼在本縣文化局演藝廳首演後,另一場盛大的演出。 演奏曲目以金門縣歷年來委託創作的經典曲目為主軸,將為台灣南部藝文音樂界帶來一股國樂旋風。 在合奏曲上,有朱雲嵩創作之《神遊浯州醉金城》;紀念八二三戰役六十週年的《海印鐘聲》;慶祝新加坡金門會館一五○週年的《金僑在洋》;以及《風獅爺傳奇》等。 協奏曲部分則是首演蔡睿恩作曲擊樂協奏曲《霧星》和《高甲幻想》等。 《高甲幻想》取材自盛行於福建閩南一帶、以閩南語為語白的高甲戲,其源自閩南民間妝扮水滸傳人物的化妝遊行,清代以來吸收不同劇種精華而形成豐富精彩的獨特風格。 本活動邀請許多台南學子參與,期許透過金門閩南國樂,讓更多人認識我國國樂之美。
-
斜槓之意義
「斜槓」一詞源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馬奇.艾波赫(Marci Alboher)撰寫的《雙重職業》書籍,之中提到:「越來越多年輕人不再滿足於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選擇以擁有多重職業和身分的多元生活。」這些人用斜槓(Slash,/)來介紹其一連串的頭銜或身分,如「老師/作家」、「公務員/講師/義工」之職稱,人們不再被限於單一職業的框架中。 時間和理想是最公平的,時間會為懂得熱愛它、珍惜它的人而永恆,理想則會垂青那些永不言棄的人;之於我的認知,「斜槓」之存在,代表著一種對生命的熱情和想像,不限於青年、中年乃至老年,即便年已破百,但仍知自身喜好、仍得身體力行或積極進取,亦謂發揮生命之價值。今日的一切皆屬對未來的加寬,個體自出生起,便開始學習並融於社會的條條框框,從而展現「自我」、而非純粹的「本我」。社會條框屬於一種高度「固態」、「單一化」的現代話符碼,為了穩定社會規律且有效率運作而產生之「規則」,可朔及美國工業革命後,發展出的「福特主義」、「麥當勞化」,以規律的作業模式,造就社會不停歇的運行。 然而,如同馬克思警戒人類的「異化」(alienation),說明此類均一化的作業流程,會使人與人間變得疏離,更會使人與自身有所分離,從而不認識自己,且迷失自己存在的意義。因而當人們之自主意識有所增長,而嘗試跳脫工作對於人生的束縛,當一週七天有五天需與工作為伍,剩餘兩天則嘗試做些能滿足內心之事;舉凡剩餘兩天,藉由做志工去滿足心理對生命意義之定義,而彌補受規範制約之時間。故今日「工作彈性」變為一重要篩選職業之考量,然實際金錢收入卻又常將人拉回實際。 「紅鼻子醫生」職業是我於大學期間、行採訪活動時所接觸,其為一項兒童友善醫療公益行動,一群戴著紅鼻子、扮演「小丑」的人,遊走在各醫療場域和病房之間,用戲劇等娛樂性方式,帶給病房中的兒童娛樂與勇氣,使病床與手術不再僅是冰冷又令人恐懼的場域。這群人原有各式職業和身分,然於此身分時,他們皆是具有表演藝術和心理醫療等技能的「演員」。其發揮自己的能力和精力,以換得他人之生命價值的延續和希望。當黑夜給了人們黑色的眼睛,而人們則能藉此尋找光明;此即為「反制」社會及既定框架的行動,人們之集體思維,逐漸產生後凝聚,而更加朝向「多元」、「異質化」和更加「自我考量」的思考模式而行。 雖斜槓人生出於對制約的解放,但是也被批評有加深「結構」的意圖。舉例來說,當人們為了順應當代「現代化」、「文明」乃至「有意義的」生活模式時,會於無形中強迫自己去參與其中,等同一週已工作了五天,剩餘兩天,又被社會壓力而綁架,而無法達到真正的自我休息和充實,而是順應對主流之意見氣候的感知,而去做一些「非自願」性的活動,其等同二度剝奪和剝削。「剩餘勞動」和「剩餘價值」之論點,於今日格外適用,舉凡科技的進步,手機、電腦、電影和串流平台等出現,皆「框架」了「娛樂」的方式和意涵,當人們自覺空閒和無聊時,便習慣性地瀏覽手機等3C產品,或於難得休假日時,和三五好友相約至電影院觀影。上述已稀鬆平常之事,然實質不僅花了錢財、耗費精力、助長公司企業生意及收視,並替「在上位者」做了廣告宣傳。 此觀點雖少見,但卻值得人們一思,今日我們所做之習以為常的行動,是否真的是出自於「需要」?抑或是「必要」或「得要」?又更可能是無法分析並不知其意義。當我們看著社群Facebook上的短影音和貼文,對於一些創作者的自製內容按讚、留言加分享,其不僅在幫助這些創作者或廣告商之「免費口碑宣傳」和「品牌建立」,更幫助了Facebook等大型科技平台業者,免費做流量統計和數據累積,以便科技巨頭將這些「數位足跡」轉交給廣告業者,而讓他們更懂得閱聽大眾偏好,而更精準地投放廣告和商品。其層層剝削和關聯,與「斜槓」之關聯在於,斜槓如同社會無形之間,促使你認為並認同其「多重」工作型態為「合理」,而替社會做更多的合理性勞動和付出,以加速資本主義之進步和鞏固。 「在世上,最讓人畏懼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道路。」此出於德國作家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一書。時常,人們困難於對「自我」之意識和自覺,又當有所自覺並追求其目標時,卻發覺個體之無能為力,因社會、世界及國際體系和秩序,皆建立了一套「標準」,而使人難以突破,畢竟國際「階層」之鞏固,是人類集體智慧和管制之下的共識。故,於今科技和現實近乎毫無差別之際,「虛實交錯」之間,人們更難以辨別何謂「真」,即讓「斜槓」容易淪為一種額外勞動的手段。但既已邁入今日「液態化」的現代,我認為應從悲觀中尋找樂觀和轉機,畢竟以科技之創造為例,起初是源於便利人類生活之工具,但今日卻反過來受其宰制;所以若我們視科技與人類、為平等之地位和價值,則更可能從多方運用中,發覺其之於今日的真正意義,更重要的是,對於人們生命之價值的添附。 也許,最終能決定你能走多遠、能過什麼樣生活的,是你自己,斜槓之職業選擇也只是其一方式;當生命之初是一張淨白藍圖,而生活歷程和自我選擇,造就了藍圖上的繪製和色彩,每個人皆是自由且獨特之生命體,一筆一畫之力道和曲線都屬自我造化。我們無法改變生活的既定型態和運作,但在共同規則之下,仍可做個「戰術者」去拓展已定之戰略框架,不論你現屬學生、上班族還是已退休者等,於各階段皆有屬於當下的體悟和思考,順應其而行、多方嘗試,以既有身分出發,尋找出另一屬於對自己有意義、且得有感於豐富靈魂之實的模式,以其為基礎的另一身分或生活方向。
-
金門行感言
這趟的金門之行,我們這群50年前的教練林敏政、方振源、梁添益、林鐘良、葉國輝暨球員們,在前金城國小(今中正國小)陳昆乾校長率領下,先後拜訪了金門酒廠及金門縣政府,受到金酒公司黃怡凱董事長、楊鎮浯縣長與教育處長黃雅芬的熱情接待。除了於中華民國111年7月15日「見證」了金門棒球場的落成啟用以及第一屆太武盃全國青少棒錦標賽,並接受金門縣政府、金門棒委會對五十年前在金門擔任教練的表揚外,更「印證」我們金門人重視歷史傳承秉持著篳路藍縷、胼手胝足、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的拼博態度和「不怕苦、不怕難、不怕死」的金門精神。在這五十年間將「戰地金門」打造轉變為「海上樂園」的金門,更難得的是沒有忘記棒球的推展,打下令人想像不到的基礎,締造了很好的成績。在金門各界的努力之下培養了更多的棒球人口,提昇棒球風氣,改建了「金門棒球場」,更不可思議地辦理了全國性的棒球比賽。這是在一群永不放棄的老師、教練及球員的努力不懈,以及縣政主政者及社會各界團體的重視與支持下才能展現的成果。 棒球是時間+金錢+人才+努力不懈……才能有好成績表現的運動。 金門經過了50年的努力已有相當的基礎及進步,希望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能有更好的表現,期不辜負經國先生當年對金門棒球運動的提倡與期許,為地方及國家作更進一步的貢獻。 非常感謝金門在50年後的邀請(可見我們金門才是真正的重視歷史傳承「吃水果拜樹頭」及「飲水思源」的地方)。感謝籌辦單位與承辦人員,尤其是黃國偉教練的辛勞接洽聯繫安排,以及對金門棒球發展史料的完整蒐集,更是難能可貴。 再次感謝金門縣楊縣長、體育場蔡場長、體育會唐理事長、棒委會陳主委的邀請,讓我們有機會見識到金門各項建設的長足進步,以及對金門棒球運動再次燃起了無限的可能與希望! 祝福金門成功無限! 【作者為金門少棒代表隊第一、二、三屆(民國60、61、62年)教練】
-
選擇障礙的克服
現代的人面臨選擇的機會越來越多,何出此言呢?且聽我娓娓道來。 某一天我正在寫稿時,家母突然來我房間跟我說:「兒子啊~你肚子會不會餓?」家母是一位鮮少有吃點心習慣的人,也因為她沒這習慣,年屆花甲仍保持苗條的身材,她會這麼問,無非是中午沒吃,抑或是午餐吃的太少;聽她這麼說之後,我便錢包鑰匙拿著,出門去幫她買點心。我想了想,現在是下午四點,家裡一般是晚上八點吃飯,所以不適合買麵、飯這些主食類食物來解饞,我便想到:家母有些許日子沒有吃車輪餅,何不買幾個回去給她解解饞,於是便驅車前往車輪餅店。 到了車輪餅店後,我便跟店員點餐:「你好,我想要買三個蘿蔔乾、三個起司。」店員便回:「請問是要胡椒蘿蔔乾還是原味蘿蔔乾呢?起司口味要原味起司、奶油起司、馬鈴薯起司、玉米起司……」 「等…等…等…等一下,你們什麼時候出那麼多口味?我印象中你們不是一直以來都只有五種口味嗎?」我著急的說道,店員便接著回答:「喔~是這樣的,因為最近學生族群變多,他們對於口味也越來越挑剔,所以我們的店為了迎合年輕族群的需求,所以研發了許多的新口味。」此時我心想:「以前我小時候買車輪餅,都沒這麼複雜,怎麼長大後車輪餅也開始口味多元化?這樣只會讓患有『選擇障礙』的人更頭痛吧?」此時店員像是聽到我的心聲似的,便接著說:「嗯,如果你覺得困擾的話,不然我都幫您做原味如何?」,此時聽到這句話的我,心中相當開心,因為如果要我做出選擇,勢必得花上不少時間,這樣不僅會影響到後面排隊的人,會影響店家的作業,於是我便開心地說:「好的~麻煩你們了!」於是我開心的結完帳,便在門口等候我的餐點。 我其實並不討厭「多元化」這項改變,只是對於有「選擇障礙」的人來說,「多元化」這項改變就會變成一種困擾,現在的人不像以前生活困苦,食物、日用品都只有單一選擇,就拿我們最常用到的「牙刷」來說:以前牙刷的選擇只有一種;可是現在選擇可能有上百種:軟毛、硬毛、圓形刷頭、方形刷頭、電動的、手動的……等,我每次去賣場購買牙刷時都在想:現在的人也太好命,連牙刷都有那麼多種選擇,不就是牙刷嗎?刷的乾淨就好了。當然也有對「多元化」這項改變感到甘拜下風的時候,就拿「刻印章」跟「打鑰匙」這兩件事來說,我相當贊成「多元化」,畢竟印章跟鑰匙這2種東西,如果每一個都長得差不多,那在使用時,勢必會分不清楚哪一個是自己所需要的。 我後來對於「選擇障礙」這件事我有找出一個方式來克服,就是「分析」,假設我今天要買一個杯子,有多種顏色,那就分析哪一個才是最適合我,往往分析到最後會發現,其實我買的東西,都是差不多顏色,那以後也就不用選擇,直接買那個顏色的商品就好,一勞永逸;至於吃的方面,則是分析哪一個對自身的健康有幫助,抑或是最近缺少哪一種食物的攝取,就選擇那個品項,也就方便許多。 現在的人生活越來越便利,每一樣東西都有各種選擇,但我們往往對於選擇都過於隨便,不然就是因為急就章,而做出誤判,其實每次要選擇的時候,多多分析,多多比較,也許會對人生有所幫助,共勉之。
-
不能遺忘的金門歷史
1945至1949年國軍與共軍在中國大陸激戰數回合,國軍不敵共軍勢如破竹攻勢,終致國民政府於1949年4月遷離南京,12月7日播遷臺灣,同年歲末10月底國共兩軍決戰於金門古寧灘頭,共軍未攻陷金門,自此,造成國民政府與共軍創立之新中國隔海分治。 歷史不能遺忘,回首1949年歲末,金廈海域夜黑風高,人民解放軍萬船齊發,彈丸孤島西北古寧灘頭,悄然,發生驚天動地與泣鬼神之生死保衛戰。槍林彈雨中,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革命軍青年戰士血染沙灘,海洋亦為之哭泣。晨曦時分,戰機凌空呼嘯轟炸,金門之熊戰車掃蕩,湖南高地爭奪與聚落巷弄激戰三晝夜,滿山屍骨,斷垣殘壁,終讓國民革命軍青年戰士獲得1949年唯一大勝利,金門彈丸孤島一夕成名。那參戰官兵各個成英雄,遙望先賢先烈滿腔熱血投入救國之列,只為抵禦倭寇外侮,最後卻因兄弟鬩牆,彼此骨肉相殘。自此,海峽兩岸,隔海分治,金門成為反共復國之前哨跳板,隨即實施戰地政務,加強軍事戰備及管制,並印製限金門地區使用錢幣,直至1992年戰地政務廢止,才走入歷史。 國民政府1949(民國38)年於大陸失利,意外在金門站穩腳步,遂全面改革軍事、國防、經濟及政治建設,相較於社會之建設,國防建設之進步,確實快速而有效果,而防衛武器設備更新方面,更是國防軍事重點。1958年8月23日夜晚,共軍再次發動臺海戰役,企圖施以47萬發猛烈炮擊戰,行登陸金門島之實,惟不管是金門陸地砲戰或空戰及海戰,國軍均能壓制共軍猛烈攻勢,最後並贏得戰役勝利。這,軍民用血淚換取的光榮勝利,乃臺灣海峽穩定一甲子之安定基石,更是,身為戰地兒女的你我,傳唱許久的瑰麗史詩。823砲戰期間,造成金門四處斷垣殘壁,人民顛沛流離、生離死別及撤退臺灣復興基地,惟當時有眾多不曾領取任何遠離金門之安家費,及不願遠離先人篳路藍縷創建古厝與田園之金門鄉親,胼手胝足與國軍相依為命。 筆者先伯父(王公溫展),在1958年823即是充當國軍糧食補給員(俗稱小蜜蜂),惟不幸的是,先伯父被砲彈擊重腹部,鮮血直流,最後身亡,享年45歲。回首先伯父12歲時與先祖父(王砲)及先姑母王琴(10歲),自南洋印尼返回金門定居,並隨侍先祖父於沙美老街經營中藥舖。1939年對日抗戰初期,王家長房自一世祖祥雲公(清道光30年,西元1835年)開始經營的中藥鋪,在先祖父病故,遂結束經營百年的中藥鋪生意。那年先伯父剛成親,年方18歲,先父才5歲,兄弟倆和家母(童養媳)等人,跟著先祖母客居沙美小浦頭外婆家,自此,開始學犁田耕種。 1958年823砲戰,為了全家大小生計,先伯父不顧生命危險獨自走出防空洞,挑著兩擔糕餅(餅乾),隻身前往後水頭附近之軍營做生意。不幸的事發生了,先伯父被砲彈擊重腹部,鮮血直流,抬回家時已氣絕,享年45歲,並遺留4位年幼孩子,給在後水頭擔任林府將軍之乩身的先伯母黃蜜(後水頭人,高齡84歲仙逝),獨自扶養成人。那年家母懷胎10月剛生產的第1胎男嬰,亦不幸夭折,真是命運多舛,更是血淚交織的1958年。 今年適逢1958年823砲戰勝利64週年,僅以此文,慰撫先賢、先烈捨身保衛國家自由民主及維護人民生命財產之無私情操,並悼念亡故之親人,希望他們永遠安息!
-
從安倍死亡淺談俄烏戰爭認知作戰
日前,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不幸於助選場合遭人射殺,尚在醫院搶救時,網路便流傳安倍死亡消息,使得日本社會人心惶惶。這起散佈前首相死亡訊息影響群體信念分裂整個社會的策略,體現認知作戰的意涵。在認知作戰中,人的思想變成了戰場,其目的在於塑造和影響個人和群體的信念和行為,並且分裂整個社會,因此發動認知作戰者可以在不訴諸武力或脅迫的情況下征服一個社會。認知作戰應用廣泛,不僅用於承平時期,更常用於戰時,而俄羅斯便是使用認知作戰影響戰爭走向。 回顧俄烏戰爭,俄羅斯先由官方發表宣傳辭令:北約侵略、法西斯擴張、烏克蘭分裂主義的威脅,合理化發動戰爭的行為;隨後發動駭客癱瘓烏克蘭通訊,讓該國政府機構的網站服務全數中斷,使其對內無法發布政令,對外發聲系統全面沉默;最後散佈誤導性訊息,包括俄軍壓境基輔,或是烏克蘭總統逃亡,企圖運用認知作戰分化烏克蘭民心。 不過認知作戰並非無法制約,當俄羅斯以假訊息混淆烏克蘭敵我認知時,烏克蘭政府先是向科技大亨馬斯克動之以情,懇求協助恢復通訊;再來利用社群穩定民心以及爭取國際支持,並且要求科技大廠阻斷俄羅斯發布的假訊息;最後使用「侵略」一詞定義戰爭,將俄羅斯貼上侵略的標籤,迫其承擔戰爭責任。 綜上所言,認知作戰的核心在於通訊的穩固,當烏克蘭通訊受到駭客癱瘓後,便喪失發布訊息的功能,使得敵國掌握戰爭話語權。善用社群有利反制認知作戰,當烏克蘭受到入侵之後,在社群上呼籲各國援助,確實得到國際的關注與同情。由此可知,面對認知作戰除了建立防範假訊息機制、要穩固國內通訊,以及國人具備辨別訊息能力,還有團結抗敵的意志,才能抗衡對手的認知作戰。
-
提升免疫力是王道
新冠疫情自2020年初爆發以來,遍及全球,各國祭出控制疫情蔓延的政令,措施滿天飛。台灣方面,日益增加的染疫人數,人心惶惶,政府強制戴口罩,呼籲配合噴酒精、洗手,應該很難忘那大排長龍只為搶購口罩、酒精及打疫苗的畫面。這期間各種提升免疫力的偏方,在各平台不斷轉傳,一時間所有人都重視起健康來了。 自古以來我們一直與病毒共存,透過醫學專家研發疫苗,抑制了對人類生命的危害。但病毒不斷變種,是疫情持續那麼久的原因之一。 我認為要完全消滅病毒是不可能的,它們也是地球上的生物,大家都棲息在這塊土地上,和平共處是明哲保生之道。如同我們對待其他物種般,地球都會很歡迎,且希望大家都能相互接納。 疫情期間,各行各業莫不受到嚴重衝擊,影響許多人的生計。政府不斷推出紓困振興方案,企圖減緩損失。不管是否認同政府的作為,至少自己目前尚稱安好,值得感恩。因擔心群聚而停頓部分業務,餘出的時間也不能因此浪費,多利用線上學習精進技能,待恢復正常運作時,才不會跟不上前進的腳步。 疫情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觀看人生、體驗無常變化,讓人與人間的關係重新組合。病毒不會就此善罷甘休,但也無需視它為敵人,反求諸己注重身體健康,增強免疫力才是根本之道。在食的方面,以新鮮食材、多茹素為主,取代維他命,盡量減少加工食品、油炸烹調。在衣的方面,以舒適為主,斟酌需求,而非無理性採購。在住的方面,乾淨整齊為主,清除家中不必要的堆積物。在行的方面,以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為主,地球資源有限,應當珍惜。在育的方面,善用網路無國界,許多海外課程也有提供線上免費選課,不妨利用實體課程減少之際,多加利用。在樂的方面,多外出運動,強身健體提升免疫力。 如何與疫情和平相處,趁此調整個人作息與生活方式,也不失是個好時機。或許生命的精彩從此不同。
-
機不可失
網路上盛傳「三機救婚姻」的說法,意指洗碗機、掃地機、烘衣機可以大量節省家務時間,把洗碗、洗衣、晾衣、打掃等日常家事勞動化繁為簡,避免不必要的爭執,提升婚姻生活品質。不可諱言,電鍋、烤箱、吸塵器、吹風機、除濕機、冷氣機、電腦、飲水機、果汁機、咖啡機、鬆餅機、泡腳機、電視機……各式各樣智慧型機械商品便利了生活,發達的科技點亮了生活樂趣。 其中手機更是深深的滲入、嵌進了每一天的生活。無論是通訊、上網、收信、繳費、支付、拍照、攝影、錄音、鬧鐘、播放影音、遊戲……多樣化功能在在令人著迷。對手機愛不釋手的副作用,除了長時間用眼造成的視力疲勞、黃斑部病變,長時間姿勢不良造成的肩頸痠痛、手部關節炎,若是不幸發生手機遺失或故障,焦慮、恐慌、煩躁等負面情緒立刻如海嘯般席捲而來,一定得時時刻刻確保「機不可失」。 「機不可失」按線上教育部國語辭典釋義:機會難得,不可錯失。我們有幸生活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年代,除了享受便利,更應該發揮人類的智慧思考,好好善用科技,提醒自己把握生活中重要的人事物。你可曾因為滑手機太入迷而錯過了預定的公車班次?熱騰騰的菜餚一上桌,第一件事不是填飽飢腸轆轆的自己,不是用味蕾去品嚐廚師的心意,而是用手機拍照?有幾次為了接電話把眼前的人晾在一旁,打斷了原本的對話談心?更別提那些為了拍出值得炫耀的網美照,而做出危險舉動甚至因此丟失性命的例子,或是整天沉溺在手機遊戲世界裡,忽略了身旁的人也需要你的關注陪伴。 人生要適時地放下,放下手機,全心全意地沉浸在自己與重要他人的此時此刻吧!牽著長輩的手散步、陪伴孩子玩樂童年、用眼神對伴侶表達愛意、給朋友一個支持的擁抱。機不可失,愛要及時!畢竟,有些事、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了。
-
全球資訊透明化所代表的意義
全球資訊透明化藉著智慧型手機的普遍使用,於21世紀如雨後春筍般的發展起來,產生了各種App媒體如CNN、BBC等的新聞廣播頻道,讓人可以輕易地訂閱收看;其他的App通訊和社交軟體如TikTok、YouTube、Twitter、Facebook與Instagram等擴大了資訊傳輸的力量,並且打破傳統的藩籬,使得多元化的意義不再僅從親朋好友或課本上來得知,而是來自第一手的真實資訊。這些隨手可得的消息,以能迅速廣散分布在大眾平台上的優勢成為當今「新聞」的主流,然而由於缺乏實質的查證,仍然需要受眾者抽絲剝繭、層層的過濾後方能判別真偽,因此網路上龐大的資訊流量時時刻刻考驗著使用者的智慧。 我們對於資訊的掌握和了解度有多少呢?是否能夠自己分析和判斷其中的真偽?雖然有許多為因應這種問題而誕生的「網紅」,能藉著其跳脫傳統媒體播報的方式,展現其逗趣、辛辣或刻薄的獨特評論風格過濾那海量的資訊,但是說實在的,他們的可信度又有多少呢?此外,網路平台系統為使用者、受眾者預設的各種過濾機制,包括瀏覽數、按讚數、社群守則或規範等,在商業上的考量下刻意地操弄著傳播者和受眾者的選擇權利,這反而刺激了以固定廣告收益的電視業者,讓他們獲得了絕佳的機會,尋找更專業的評論者上節目談論重大的社會議題或專業知識,例如經濟、交通、軍事國防議題、醫美、生技、股票市場等,並將這些節目上傳至網路平台提供給受眾者藉此反將一軍……最終無線網路和有線電視在資訊傳播上的戰爭中取得了平衡,讓各行各業都有機會在網路平台上發表高論。然而這只是以市場以及其供需理論在各種商業競爭、衝突和妥協中得到的結果,並不代表全球資訊透明化及傳播的真正意義。由於各種資訊的真實性和共享性仍然需要觀眾自個兒藉由「聲量」去評斷和爭取,因此我們毋需在被動、片面或耳濡目染下接受網路和電視傳播單向的資訊,而要以更誠摯的心態和信心去擁抱各種多元價值的觀點,藉此不斷地提升自己對資訊的辨別和評斷能力。 或許只要資訊的傳播能確實的傳送到每一位受眾者身上,再經由回饋的方式產生大量的數據或資訊,就足以讓資訊的真實性得以呈現,例如Wikipedia就是利用公眾化、論壇討論以及每個人都可以編輯主題內容的方式讓資訊更加的完善,不過許多非廣為人知的專業與技能知識或秘密資訊仍然需要在各界專業人士的協助下方得以揭露。因此為確保資訊的真實性,各種資訊的分級制度是否得以建立和完備,讓每一個人在合適的網路環境中能以自己的判斷力去了解其重要性,並且根據其意願參與討論就成為未來不可不去研究的項目,因為這類的機制不僅符合全球資訊透明化的真實性和其價值,也遏止了有心人士濫用資訊的力量去進行意識形態的操作,然而誰要去監督資訊的分級制度呢?專業人士和教授?民選代表?或者是AI?很遺憾的,在最關鍵的資訊等級分類機制尚未成形和定案之前,當今由政府掌握的「資訊分級」制度除了鮮少目的鑒於國家安全考量之外,絕大部分與民眾生活至關重要的資訊仍因有心人士對權力的眷戀以及為有效地鞏固中央集權而逕自以寡頭、集團式或私有化的模式全盤掌握和操控,這就醞釀了所有一切意識形態最根本與其變態的溫床和生產基地!這些遭到扭曲或斷章取義的意識形態包括民族性、工作條件、共同價值觀、文化認同、教育理念、語言認可等,而這絕對不是民主國家該有的絕對價值!政府要做的,應該是逐漸地將知識使用的權利還諸於民,讓人民去討論各種知識的潛力和價值,並且這些潛力價值經由政府政策的引導、輔導和層層的分析與討論後,透過長時間的嘗試,最終形塑成可以創造經濟價值的產業和服務,如此才是忠於以民為本、服務人民的政府和民主國家應該有的責任和義務。然而對權力眷戀的人總是有各種理由塘塞,認為人民的素養還不夠,或是人民的素質還不到能處理這些重要資訊的時候。在國際局勢和交流發展迅速的時代,這種荒唐的藉口已經不符合21世紀人民的需求和觀感了!政府應該以此為鑑,開始著手制定政策,為各類重要等級的資訊建立一套機制並且開放予以人民隨時使用,以期台灣能跟上世界全球資訊透明化、民主化和共享化的腳步和潮流。 全球資訊透明化所帶來的影響和意義,絕對超過20世紀台灣人民在那方興未艾的資訊時代所能理解的範圍,它是一種全民在善意下自由使用知識價值的領頭羊,日後在穿戴型裝置、無線網路技術等科技的推波助瀾下,那股超越國界、帶領全球人民共享國際知識的智慧之鑰將跨越禁錮、打開那無限民主價值的可能。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交通事故
最近小炫風林志穎(Jimmy Lin)駕駛特斯拉撞安全島事件引起一陣譁然,林志穎可是很多人的青春啊!希望他能平安渡過這次的事故。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跟交通事故有關的英文。 「交通事故」的英文是"traffic accident",這是用來統稱所有因為「交通」"traffic"而導致的「意外事故」"accident",若是「車禍」,則一般稱為"car accident",比如某人「發生了車禍」就是"have a car accident",不要問我如果是電聯車跟卡車撞在一起也是用"car"嗎?對!不管什麼車撞在一起,都是"car accident"!再來,我們講一下「安全島」,安全島雖然叫安全島,但卻不能直接翻成"safety island",因為「安全島」真正的功用是用來緊急閃躲避難的,因為「避難所」的英文是"refuge"因此,「安全島」就被稱為"refuge island"。 講到林志穎,大家都知道他是車迷,所以他的車都是很好的車,這次出車禍的時候駕駛的是特斯拉,通常這種高檔的車都配備有很好的系統,我雖然不了解林志穎的車配備到底有多高級,畢竟他們沒有在我的生活圈裡,但是,基本上大家常聽到的ABS、TRC及VSC一定會有,通常在這三者的合作之下,行車安全能受到全方位的保障。往前加速時有TRC幫助避免車輪空轉;往後減速、煞車時則有ABS穩住車輪,避免偏離車道;而急速轉彎時則有VSC維持穩定性,讓駕駛安心操控車輛。 那到底ABS、TRC及VSC是什麼呢?ABS的全稱是"Anti-Lock Brake System"也就是「防鎖死煞車系統」。當車輛駕駛在濕滑的路面上,ABS能避免車輪在「緊急煞車」"sudden braking"時鎖死,而這有助於改善「車輛穩定性」"vehicle stability"和「操控性能」"handling performance"。TRC則是"Traction Control System"的簡稱,中文叫做「循跡防滑控制系統」,主要是讓車子在「起步」"start off"時,能避免車輪「空轉」"freewheel",幫助車輛順利前進。而VSC指是"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顧名思義就是「行車穩定操控系統」,用來幫助車輛在「轉彎」"turn"時能保持穩定性,避免失控偏離車道。 「這場車禍的肇事原因,警察還在追查中。」"The police are still investigating the cause of the car accident."雖然導致林志穎車禍的真正原因還有待釐清,麋鹿兒在這邊要呼籲大家注意行車安全,「千萬不要疲勞駕駛,不然容易提升車禍的機率。」"Don't drive fatigued, otherwise it will easily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a car accident."而且行經危險路段也要特別小心,如果「有某個路段常常發生車禍,經過那個路段時要特別小心。」"There are often car accidents on the section, so be careful when passing the section." 如果發生了「連環車禍」,那用英文表達就是"multiple car accident",也有人說"multiple-car pileup"。"multiple"這個字的意思是「多重的」或「複合的」,而"pile"這個字本身就有「累積」或「堆疊」的意思,所謂的連環車禍就是一堆車禍疊在一起的概念,是個很生動的用語。比如說,「在一條四車道的高速公路上發生多起連環車禍,超過十人當場死亡。」用英文表示就是"There were car pileups occurring on a four-lane expressway. More than ten people were killed on the spot."如果不是連環車禍,但卻是規模很大的那種「大車禍」,就可以說是"a major accident",比如說,「我在回家路上目擊了一場重大車禍,現在我必須待在這裡等警察來。」就是"I witnessed a major car accident on my way home . Now I have to stay here and wait for the police." 講到等警察來,這是車禍發生一定會有的環節,通常車禍發生的狀況下,常常會因為過度驚嚇而不知道該怎麼辦,除了「報警」"call the police"、「叫救護車」"call 911"還有一些大家要知道的注意事項,也順便跟大家分享。首先在「事故處理過程中」"in the process of handling accidents"我們要「配合處理員警說明事故經過」"Cooperate with the police and explain the details of the accident."「若車輛或傷亡人員已移動應主動告知。」"Let the police know if the car or injured/killed person has been moved."再來,盡可能「協助處理員警確認現場重要的跡證(如煞車痕、刮地痕等)」"Assist the police in identifying important scene evidences such as skid marks or scratches on road surface, etc." 如果有必要的話,「配合處理員警實施呼氣酒精濃度檢測或送醫之抽血檢測。」"Cooperate with the police to take a breath alcohol test or a blood alcohol test in the hospital."警察問話的時候請冷靜謹慎回答,在對「現場(草)圖」"accident scene diagram"與「筆錄」"police questioning report"簽名前,應該詳細閱讀確認細節,千萬別傻乎乎拿到就簽名。一般來說,肇事車輛處理單位得暫予扣留處理(以3個月為限),如依刑事訴訟法執行扣押者不在此限,但不管是哪種情況,「均應發給收據為憑」"Receipts should be issued in either case.",最後一定要記得「向處理員警索取『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登記聯單』」"Request a copy of 'Recording Sheet for Parties involved in Road Traffic Accident' in duplicate from the police."。 事故處理之後,發生交通事故的民眾可以到當地市政府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網站,「透過網路申請相關的報告」"people can apply for related accident reports online by visiting the website of Traffic Police Corps,"或原處理單位或各分駐(派出)所或至各7-11便利商店經由i-bon機申辦服務;「傷亡事故亦可至內政部警政署線上申辦-交通事故資料申請系統申辦。」"For injured/fatal accidents, accident reports can also be applied online through the 'Traffic Accidents Information System' of National Police Agency, MOI."總之,沒有意外就是一種幸福,希望大家都能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敬人者人恆敬之
最近「哥吉拉事件」引發了大家的熱烈討論,所謂哥吉拉事件是指有一名人妻將老公的哥吉拉「收藏品」"collection"送人而引發了離婚事件,同時這樣的舉動也引起了公仔收藏迷的激烈反彈。麋鹿兒深深有感,因為我的母親以及前任也是這樣的人,大學時候每一次回家都會碰到房間的物件被送出,理由是因為他覺得我「用不到了」,但沒有人問我到底用不用得到,我前任甚至不用跟我打聲招呼直接將我借給他的全部CD送女性友人,將我的衣服送朋友,將我的手機送妹妹,連告知都沒有,從小被迫接受無條件割地賠款的我並不懂那樣叫做不尊重,只知道送了就送了我也沒辦法要回來,只能無奈被迫接受,所以我很佩服哥吉拉的主人,他懂得斷離不尊重自己的人,而我雖然後知後覺也上了很沈重的一課,但現在我慶幸自己體悟了「尊重我的人才值得被尊重」。 中國傳統的教育總叫我們要尊重長輩,卻忘了,不管什麼樣的年紀都應該要互相尊重,孩子或另一半的所有物,就是屬於他的,並不是誰說話大聲,誰年紀大,誰掌權就可以決定別人的物件,「漫畫」"comic books"也好、「公仔」"action figure"也罷,我們所認為毫無價值的東西,在別人心中的價值可能是千金難換的。「尊重別人是一種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種幸福。」"Respect for others is a virtue, respect for others is a happiness."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與「尊重」相關的英文。英文中,「尊重」這個字是"respect",本身可以當作名詞及動詞來使用。我們先來看動詞的用法,比如說,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敬人者,人恆敬之。」,相反地,「如果你不尊重別人,別人也不會尊重你。」簡單用英文來說就是"If you don't respect others, others won't respect you either." 我們已經如果我們將動詞的字尾加上加上"-ed"除了表示被動的意思以外,還可以當作「形容詞」來使用,所以"respect"這個動詞加上-ed就變成了形容詞"respected",表示「受尊重的」或者是「受敬重的」,比如說,"My classmate became the most respected hero in the country after he saved an entire family from a burning building all by himself."「我同學獨自將那一家人從失火的建築物救出來之後,就成為全國最受人尊敬的英雄。」 如果我們在動詞的後面加上代表「有...能力的」或「可以…」的字尾"able",就形成了同時具有名詞以及形容詞性質的"respectable",這個單字當作形容詞是表示「值得尊敬的」,而當作名詞來使用則是表示「可敬重的人」。比如說許多致力於全球和平的人都受到世人的敬重,像是「馬丁.路德.金恩就是非常值得尊敬的人,因為他將他生命中大部分的工作都投入在推動種族平等上。」"Martin Luther King, Jr. is very respectable because he devoted much of his life's work to promoting racial equality."當然隔壁的阿伯如果人品很好,善良又正義,也是"respectable"「值得我們尊重的」。 一般來說,如果形容詞的字尾加上了"-ly"就能將這個形容詞轉變成同樣意思的副詞,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今天把表示「可以尊敬的」或「值得尊敬的」"respectable"加上了"-ly"那麼,就轉變成副詞"respectably", 用來修飾動作,表示「高尚地」或「可敬地」,。在這邊要特別提醒大家,當"respectable"要加上"-ly"變成"respectably"的時候,要把"e"去掉再加上ly喔! 剛講到"respect"也可以當作名詞來使用,通常我們可以在名詞的尾巴加上有「充滿」含義的字尾"-ful",形成表示「恭敬的」或「尊重人的」"respectful",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說這個人是個"respectable"的人,那麼我們就要有相應的"respectful"態度。同樣地,如果我們在後面加上"ly"那就形成了副詞「恭敬地」"respectfully"。比如說,「觀眾們在主持人開場致詞時,恭敬地傾聽著。 "The audience listened respectfully while the host gave his opening speech.」"別懷疑,用心傾聽絕對是尊重的基本展現。 此外,剛剛提到了很多個跟"respect"有關的形容詞,當然也有尊重的意思在內,但是有兩個形容詞裡雖然也看得見"respect" 但是意思卻跟「尊重」一點關係都沒有喔!比如說"respective"是"respect"加上"-tive"所構成的形容詞,但是代表的卻是「分別的」或者是「各自的」意思,加上了"-ly"就是副詞,代表「分別地」或「各自地」,比如說,「我的雙親分別住在金門跟大陸」用英文來表示就是"My parents live in Kinmen and mainland China, respectively." 可能有些人在文章中曾經看到過"respecting"這個字,會心裡覺得納悶,尊重就尊重,哪來的正在尊重?沒錯,這個字並不是尊重的進行式,或者是動名詞,畢竟,respect這個字就動詞跟名詞都包了,所以,"respecting"這個字,這個字一樣跟「尊敬」八竿子打不著關係,可別被它的外表給騙了,它並不是形容詞或動名詞,而是個「介係詞」,表示「關於」或「在...方面」的意思,跟"about"是差不多的功用,很特別吧!不過,因為這是比較古早味的用法,現在普遍都用"with respect to"或是"in respect of"來表示同樣的意思。比如說,我們可以用"In respect of civil rights, all citizens in Taiwan are equal under the law."「在公民權方面,台灣的所有公民在法律下都平等。」 正所謂事情不會只有單一面,有尊重,自然就有不尊重,我們將"respect"這個字加上表示「相反」或者「否定」的字首"dis-"就形成了同樣可以作為名詞跟動詞的"disrespect",用來表示「不敬」、「無禮」或者「輕蔑」,當然,他們構成形容詞以及副詞的方式也跟"respect"是一樣的。 說真的,我們常教育孩子要努力求知,要求孩子要知書達禮、敬老尊賢,但是,尊重自己的感受與判別什麼叫不尊重,往往被忽略掉,所以,"The importance of respect is one of the values we should teach the kids to understand."「尊重的重要性是我們應該教會孩子了解的重要價值觀之一」。同時我們也要教導什麼叫做不尊重,以及表現出自己的底線,雖然「尊重自己最好的方法是尊重他人」"The best way to respect yourself is to respect others.",但不是每個人都值得尊中。別一昧地要求孩子尊重全部的人,也別硬要他們接受所有的不尊重舉動,因為「輕蔑會招來輕蔑」"Disrespect invites disrespect."敬人者人恆敬之,尊重的第一課應該是:明白一個人值不值得被尊重,不是因為年紀或者身份,而是源於人品與行為。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雨」眾不同 (下)
講完了下雨,接下來我們來聊聊一些跟雨有關的諺語。首先從字面上相關的先講起,我們前面提到雨天雖美,想像中的愛情有可能會發生在雨天,但現實中卻有很多事情會被雨耽誤到,比如說在"The National Day Fireworks were rained off this year."這個句子中,我們看到了"be rained off"這個片語,就可以判定「今年的國慶煙火因下雨而取消了。」,為什麼呢?因為"off"這個字有「拿掉」或者是「遠離」的意思。所以,"be rained off"就用來表達某件事「被雨拿掉」也就是這件事因為下雨而停止、取消、或中斷了。 既然提到了因為雨而停止或中斷活動這樣的說法,還有一個有趣的用法也跟被雨打斷的活動有關。我們知道外國人很愛看體育運動賽事,如果下雨天中斷比賽對觀眾來說很掃興,而對主辦單位來說很困擾,尤其是賽季時,門票如果都賣光了,但是卻因為下雨必需要停賽,可想而知,買票的觀眾一定不會就這樣算了,於是主辦方一定要想辦法補償這些因雨敗興而歸的觀眾,他們很聰明地發明了一種叫做"rain check"的票券,這樣一來,如果不小心遇到下雨天比賽無法繼續進行的話,看棒球賽的觀眾下次就可以憑卷再次進場觀看球賽。 這種原本被用來當作體育比賽因雨改期再賽時可延期使用的票券,後來被人們引伸到生活當中, 而"take a rain check"這個片語就被用來表示「改天」 或「延期」的意思。所以,如果好不容易約到心儀的女生,對方密你說"Can I take a rain check on the date tonight?"那你就可以早點收工了,因為對方並不是要你確認會不會下雨,而是希望今天的約會可以改天,所以問你「今晚的邀約,改天好嗎?」(其實就是今天不能來了,下次再說吧!你也不能說不啊!對吧?!XD) 同樣地,如果你無法赴朋友的約,或是有事必須拒絕某些邀約,可以用這句話表達「我很樂意,但我無法到場」,比如說,「我今晚必須工作,可以下次再赴約嗎?」"Can I take a rain check? I have to work tonight."不管是什麼原因(當然百分之九十不會是因為下雨),"Can I take a rain check?"都是一種有誠意且不失禮貌的拒絕,比直接跟人家說"I can't be there."「我去不了」聽起來要舒服多了,不是嗎?"take a rain check"是個很常見的片語,一定要學起來喔! 最近因為政策決定全民與疫共存,確診也成了大家最近"take a rain check"的理由,講到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買「防疫保單」"pandemic insurance"或"Covid insurance"?不管用不用得到,至少是一份保障,畢竟天有不測風雲,我們總是要"save for a rainy day"「未雨綢繆一下」對吧?不過,"save for a rainy day"這個片語雖然用來表示為未來的事情先做準備,「以備不時之需」,因為"save something for a rainy day"這邊的"something"可以是任何東西,比如說把人家給的東西收一部分起來儲備,但通常這個片語會用在金錢上,也是個非常常見的片語,大多數時候甚至直接用來表示「存錢」的概念。比如,「我們一直都有存錢為了將來應急之用」,就是"We have been saving our money for a rainy day.",雖然沒有翻「急用」,但不用翻譯也知道存錢是為了哪天會用到,就是「急用」了。 就算買了保險,也是要注意身體健康,希望大家都能夠"as right as rain",可能大家乍看這個片語會有點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跟雨一樣正確」到底是什麼?這幾乎無法從字面上猜出是什麼意思,想像一下,雨是大地所有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質,因此"rain"也隱喻生活中的「吉祥之物」,"as right as rain"就成了被用來表示身體上恢復健康的用語,所以這個片語的意思是「一切正常」或「身體健康」、「完全令人滿意」或者「一帆風順」的意思。比如說,前一陣子我很不舒服,去看醫生,吃完藥後「我覺得好多了」,很多人會說,"I getting better."但到底好到什麼程度,有點模糊,所以,如果恢復到正常狀態,我們可以說"I feel as right as rain after taking the medicine."所以,「我上周生病了,但是現在完全恢復健康了。」用英文來表達就是"I was sick last week, but I am as right as rain now."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to rain on one's parade"這個片語。"parade"是「遊行」的意思,這個片語就字面上來說是指「在某人的遊行中下雨」,這就好像原本一件高高興興好事就因為突如其來的雨被破壞了,所以"to rain on one's parade"就被用來表示「破壞某人的興致、計劃或是好事」的意思,也可以引申為「潑冷水」或者是「煞風景」,比如說我們在咖啡廳看到有群人在嬉鬧喧嘩,覺得太吵了,可以過去跟他說,「我不想破壞你的興致,可是能不能請你小聲一點?」"I hate to rain on your parade, but could you keep it down a little, please?"這比直接叫人家「小聲點」要來的委婉,又比如說,學測就快要到了,對於眼高手低的小孩或者是佛系念書的學生,可以跟他說,「我不想潑你冷水,但若你想考取你理想中的大學還得加把勁!」"I didn't mean to rain on your parade, but you still have lots more to work on if you want to get accepted by your dream college." 講完了雨的種種跟諺語,順便來談一下被雨淋濕的狀態。如果我要表示「傍晚的一場大雨,把我的衣服都弄溼了。」,我說的是"I got drenched by the heavy evening rain."那表示我被淋濕的程度是「完全濕透」,如果我只是「輕微濕透」,那就是"damp"「潮濕」的意思,如果我不僅是濕透,整個人就像是泡在水裡,那我就可以用"soaked"來表示,因為這個字是指「吸水」的意思,吸好吸滿就是濕透透啦! 雖然說最美不是下雨天,是和你一起躲雨的屋簷,但還是帶把傘吧!不要為了想要一起躲雨就假裝沒有雨傘這回事,就算一起淋雨很浪漫,如果感冒就美不起來了,尤其是疫情當下,大家還是保重,不要感冒比較好啦!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雨」眾不同 (中)
雨下個不停,我們這週就繼續來看跟雨的種類以及跟雨有關的英文用法。如果雨下得很大,就像是拿盆子用倒的一樣,那這種「傾盆大雨」就有很多講法了,比如說,"pouring down"、" bucketing down"或" raining cats and dogs"都可以用來表示「大雨傾盆而下」喔! 我們先來看"pouring down"這個片語,"pour"是「倒」、「注」或「灌」的意思,雨既然像是用「倒」或用「灌」的,那自然就是「傾盆大雨」的意思啦!所以,「外頭正下著傾盆大雨。」就可以簡單用"It's pouring down outside."來表示,不但非常直觀而且有畫面。「傾盆大雨」本身可以用"downpour"來表達,比如說,連日以來一直在下大雨,哪裡都不能去,去到哪都濕噠噠,這「持續不斷的傾盆大雨快要使我抓狂。」就是"This incessant downpour is going to drive me crazy." 既然「傾盆大雨」是"downpour",我們也可以用"pour"「倒」這個動詞來表示「下傾盆大雨」,所以,如果大家聽到了"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就不難聯想了吧!就這字面上的意思看來是「從來都不下雨、但是一下雨起來就是傾盆大雨」,他延伸的意思就是表示「禍不單行」喔!比如說,她最近被男朋友甩掉,期中考試還被當掉,真是禍不單行!用英文表示就是"She was lately dumped by her ex, and failed the mid-term exams ; 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從不下雨,一下就下大雨,就是一種要嘛沒事,要嘛壞事就連著來的意思,也就我們說的「屋漏偏逢連夜雨」啦! 有時候我們也會聽到有人用"raining cats and dogs" 這個片語來表示「傾盆大雨」,但其實"raining cats and dogs"是個很老的英文說法,因為這個片語源自於十七世紀左右,當時英國的排水系統還不很完善,每當下大雨的時候,就常常會因為積淤泥或堵塞垃圾而積水,所以每每在雨下過之後,人們都會在淹水的街上就看到流浪貓與流浪狗的屍體在那邊漂來漂去,所以就把傾盆大雨(而且是豪雨的那種)說成是下起貓、狗的大雨。現在這樣說的人越來越少了,因此並不建議大家使用,畢竟在現代這種現象是看不到的,但如果真的說了"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也不用太擔心,大家也都還是聽得懂你要表示的是「外面正在下豪雨」。 既然說到豪雨,就順便說明一下「大雨」和「豪雨」有什麼不同。「豪雨」用英文來表示是"extremely heavy rain"。這裡的"extremely"是由"extreme"「極端的」、「激烈的」這個形容詞而來的,所以,雨「激烈地」下,就是「下豪雨」,根據氣象局的定義,豪雨是「指24小時累積雨量達200毫米以上,或3小時累積雨量達100毫米以上之降雨現象。」如果雨勢在24小時累積雨量達350毫米以上,就被稱為「大豪雨」"torrential rain",這種雨下得激烈就算了,還可能下得很久,「 昨晚一場豪大雨下了4個小時。就是"A torrential rain poured down for four hours last night."順帶一提,"torrential rain"通常用在氣象新聞播報上,一般口語不大會用到。從中文來看就知道,"torrential"這個字有「猛烈的」或「兇猛的」意思,從激烈到猛烈層度上是有差別的,若是雨勢24小時累積雨量達500毫米以上,那就是不普通猛了,是「極端地猛烈」,所以,就用"extremely torrential rain"來形容「超大豪雨」了。 再來,還有一個用來表示「傾盆大雨」的片語是"bucketing down",這也很容易從字面上理解,因為"bucket"這個字是「桶子」的意思,通常指那種有把手的提桶或吊桶,"bucketing down"表達的也是下大雨的意思,而且下「暴雨」"torrential rain"的那種。敬告各位如果外面下暴雨,沒事千萬別出去,就算有四千萬「你也應該待在家,因為外面正在下著暴雨」,"You should stay at home as well because it's bucketing down outside." 有沒有比暴雨還大的?颱風「typhoon」就不用提了,我們還有「暴風雨」,而且還不只一種。我們常看到的"storm"是指由於大氣翻動而形成的惡劣天氣,常指暴風雨或暴風雪,而"blizzard"是指在又高又冷地區很大的暴風雪,"hurricane"則是指伴著颶風的熱帶暴風雨,又稱為「颶風」,"squall"指持續時間短暫的、驟然的、猛烈的,並且伴隨著雨及雪的海上風暴,另外,"tempest"則是詩歌中的常用語,可以用來指任何猛烈的風暴,尤其是指夾雜著雨、雪或冰雹的風暴,莎士比亞的名著《暴風雨》用的就是《Tempest》這個字。 身在台灣是比較幸福的,一般我們看到"storm"就很多了,其他那些險象環生的惡劣暴風雨或者是暴風雪幾乎遇不到,在金門更是幸福,連颱風都不常來光顧。既然講到了"storm",我們就來聊一下英文中跟"storm"有關的用法,比如說,「我爸媽時常為了雞毛蒜皮的事情吵架。」用英文來表達就是"My parents are continually quarreling, but it is actually a storm in a tea cup."這種"a storm in a tea cup"是很可愛的用法,想像一下「在杯子中的風暴」能有多大?所以這個片語就被用來表達因為一點芝麻綠豆事就搞得好像天塌下來一樣,「小題大作」或「大驚小怪」的狀態。 我是個和平主義者,很不愛衝突與爭執,本來以為不吵架才是好的,後來發現,愛吵架也沒有什麼不好,因為平常把壓力釋放出來,了不起就是茶杯裡的風暴,也起不了什麼傷害,但是如果都不講也不吵,那就很可怕了,不吵則已,一吵可能就驚天動地,所謂「暴風雨前的寧靜」"the calm before the storm"講的就是這種不祥的預感,千萬不要因為現下的平和而欣喜,可能接著而來的就是一場災難。這裡的"calm"可以用 "lull" 代替,意思不變喔!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雨」眾不同 (上)
又是「雨季」"rain season"來臨,我們當然要來聊聊下雨這件事情。很多人碰到要用英文表達「下雨」,就是拿一個"rain"字來打天下,其實,「雨」有很多不同的說法,今天我們就來暸解一下各種雨的說法,把從最小的雨到最大的雨究竟要怎麼說,一次給弄明白。 講到「小雨」,如果說要形容像是瓊瑤小說「情深深,雨濛濛」這種奈米噴霧型的「濛濛細雨」就是"drizzle",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綿綿細雨」,這種細雨飄飄的氛圍很浪漫,淋在身上挺舒服,挺多就是讓頭髮或衣服微濕,還不一定需要撐傘,這種雨通常也下不久,「毛毛雨剛停」用英文來說就是"The drizzle has stopped now."而「清明時節雨紛紛」這種看得見雨絲或雨線飄飄的,可能需要撐個傘的狀態就可以用"sprinkle"來形容,比如說,雨景很美,通常會讓景色呈現潑墨畫般的效果,我們可以用"The sprinkle made the Tai-Wu mountain mistier."來表示「毛毛細雨讓太武山景色更朦朧了。」 "drizzle"跟"sprinkle"都是指「毛毛雨」或者是「小雨」無誤。如果真的不知道怎麼分,想像一下,"sprinkle"這個字當動詞也都有「撒」的意思,所以雨像小水滴一樣灑下來就是"sprinkle"囉!基本上,"drizzle"跟"sprinkle"都可以當動詞來使用,表示「下毛毛雨」所以,「外面正下著毛毛雨。」可以簡單地用"It is drizzling outside."或者是"It's sprinkling outside."來表示,提醒一下,這兩個字因為要加上"ing"所以,字尾不發音的"e"就被省略了。 另外,還有一個單字"spit"也可以用來形容毛毛雨,尤其是那種「零星的飄雨」。"spit"這個字有「吐口水」的意思,所以「天在吐口水」也算是下雨吧!只是聯想起來不怎麼美麗就是了。所以,「在下毛毛雨了」也可以說是"It's spitting."另外,和前面講到的兩個字不大一樣的地方是因為"spit"這個字是單音節短母音的字,加上字尾只有一個"t",所以,再加上"ing"的時候就要重複字尾,變成"spitting" 因為已經是接進夏天了,所以已經從細雨紛飛的「梅雨」季"plum rain"要進入到雨勢更大的階段。更強對流所產生的雲系使得臺灣的夏天午後常會下起「陣雨」。這樣突然下暴雨,過一會而就停的雨,就稱作"shower "常常下的讓人措手不及,對活動的影響很大,往往很多預定的行程會因此被迫取消,「因為突然下起了雨,只好被迫取消我們的健行。」就是"Our hiking was forced to cancel due to the sudden shower." 我們都知道夏天日照輻射強,對流旺盛,很容易有「對流雨」"convectional rain"產生,也就是俗稱的「西北雨」,而"thunderstorm"指的是「雷雨」、「雷陣雨」,也是「對流雨」的別稱。有時候午後的陣雨會伴隨著幾下的雷鳴,這種「午後雷陣雨」就是"afternoon thundershower"。 "shower"除了「陣雨」之外,還有另一個意思是「淋浴」,我們表示「洗澡」的時候,如果是「沖澡」就是"take a shower",如果是「泡澡」就是"take a bath",想像一下這種陣雨的強度和雨量,就像在淋浴時蓮蓬頭出水的強度,是不是很貼切?另外,shower 當作動詞來使用,也有「灑滿美好之物」的意思,比如說「向某人投以滿滿的祝福」就是"shower someone with blessings",「向某人大灑厚禮」就是"shower someone with gifts",什麼時候會有這兩種情況?請想像一下粉絲對偶像成婚,底下留言刷爆祝福,或者直播間大刷禮物就是囉!比如說,「他刷了好多禮物給那個直播主」用英文來表示就是"He showered the streamer with plenty of gifts." 「陣雨」雖然強,但是不一定會下很久,中午下一陣子就停了,有時候錯開那個時段就可以,有一種三不五時就下一陣的那一種雨,才讓人覺得有點煩,這種「零零星星地降雨」就是"scattered rain",比賽的時候最討厭這種雨了,因為會影響比賽的公平性。往往「因為零星降雨,所以我們必須要取消田徑賽」"Owing to the scattered rain, we have to cancel the track and field contest."如果陣雨不只一次,我們也可以用"scattered"來形容,比如說,我們看「氣象預報」"weather forecast"「 今天下午這地區有零星陣雨」,就可以說"There were scattered showers throughout the region this afternoon." 講完中、小型規模的雨,接著來講大雨吧!我們常聽到人家喊著「下大雨了!」這通常都是自由心證,反正我覺得大就是大,其實,所謂的「大雨」"heavy rain"是有一定的標準的。根據氣象的定義,大雨是「指24小時累積雨量達80毫米以上,或時雨量達 40 毫米以上之降雨現象。」當然我們不是氣象局,也沒辦法用身體測量,只能用目測來判定,下一般的雨就用"rain",大雨就"heavy rain",「下大雨」就是"raining heavily",是很直接也很口語的說法,比如「金門正在下大雨」,用英文來表達就是"It's raining heavily in Taipei." 現在外面正在下著大雨,「出門前記得穿上你的雨衣、套上雨鞋,還要記得要帶上一把折疊傘。」"Remember to wear your raincoat, put on your rain boots and take a folding umbrella before you go out." 「雨具」的英文是"rain gear",包括了"「雨衣」、"a raincoat"、 「雨鞋」"a pair of rain boots"、「雨傘」"an umbrella"以及「摺疊傘」"folding umbrella",這個季節雖然不用全副武裝,但「酸雨」"acid rain"會讓人禿頭,請不要相信十個禿子就九個富,還是帶把傘吧!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我們一起學貓叫 (下)
英文中許多跟貓身體部位有關的用法都很有畫面,也挺有意思的,不過,這些用法中,我覺得畫面比較殘忍的是"There is more than one way to skin a cat."「 要剝貓皮不只有一種方法」,為什麼要剝貓的皮呢?為此我也查了一下,後來發現真的超乎想像,我能理解剝毛皮來做大衣這件事情,結果發現受害者不僅是一般常見的牛羊而已,卡通101忠狗的情節(庫伊拉想抓狗剝皮做大衣)在現實生活中也會上演,只是主角變成了貓。所以,我們就不要去細究由來了,我不大喜歡這個畫面,我沒有辦法想像我的愛貓被剝皮,但它所引申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我們「要完成一個目標,有很多種方法可以達成」。比如說,當進行一件事情卡關的時候,就可以用這個片語鼓勵大家,「我們再來想想其他解決辦法,總不會只有一種方法可行。」"Let's think of other solutions. There is more than one way to skin a cat." 剝貓皮不會只有一種方法,要剝皮得先把貓掛了。什麼可以殺貓?不是刀子,是「好奇心」"curiosity",「好奇心能殺死一隻貓」"Curiosity killed the cat."是用來提醒別人「太過好奇不會有好下場」,比如說,我們身邊總是有很八卦的「吃瓜群眾」愛窺視別人的私生活,沒事就愛探聽人家的隱私,這時候就可以跟他說,「你別再探她隱私了,太過好奇不會有好下場。」"You shouldn't keep probing into his private life. Curiosity killed the cat."這裡的" private"是形容詞,意思是「私下的」,所以「私生活」就是"private life",而"privacy"是名詞,代表的是「隱私」的意思。 在這裡要跟大家分享一個有趣的小知識,"Curiosity killed the cat."是大家耳熟能詳句子,但是推究起來,這個諺語的典故其實跟好奇心一點關係都沒有,最早的版本其實是"Care killed the cat."「關心」怎麼會殺掉一隻貓呢?,其實這個"care"跟並不是「照顧」或「照料」的意思,而是「憂慮」或「憂傷」,後來直到1890年代,才慢慢以訛傳訛變成今天的「好奇心」版本。是不是很有趣,說真的,憂傷不是會殺掉貓而已,人也會,所以,要開心,才能健康長壽喔! 一般來說,愛探人隱私的人很讓人受不了,而口風不緊的人也讓人很困擾。在英文中,「洩露秘密」或者是「露口風」就是"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大家可能會不大清楚洩漏秘密跟貓有什麼關係,其實,這是個相當古老的習慣用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百五十來年前,意思是「揭穿掩蓋的秘密」。為什麼呢?因為以前人在市場買豬的時候,商人會把豬放在麻布袋裡讓客人帶回家,有些不肖商人有時候就會趁機把流浪貓偷天換日放進去麻布袋,變成一場「狸貓換太子」的騙局,客人往往在回家之後發現,也沒有證據可以追究。日後這個「貓」也代表著「不好的消息」或是「祕密」的意思。想想都被蓋在袋子裡的貓就是秘密,這讓貓跑出袋子了,就一點秘密都沒了,對吧! 這個片語一開始是用來指「把骯髒的秘密開誠佈公的意思」,比如說,醜聞滿身的政客秘密可是多到數不清,「這名醜聞纏身的政客警告這名記者不要讓醜聞東窗事發」用英文來表示就是"The politician with scandals warns the reporter not to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後來,這個「秘密」的意義可以很廣泛,不一定是詐人錢財的騙局,也可以指某企業的財務困境,或者不為人知的戀情,也可能是在一種新產品上市前秘而不宣,免得競爭對手得到情報,甚至還可以是善意地隱瞞真相,或者是驚喜。比如說,「我們計劃幫Nancy辦一個令驚喜派對,但是Mary把事情洩露了。」"We planned to give Nancy a surprise party, but Mary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看,讓貓跑出來是不是很沒意思! 貓跑一隻出來就算了,如果天降神貓,下貓又下狗,"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那就是表示「下大雨」的意思,這是個比較老派的說法喔!現在比較少見了,另外,貓也很喜歡在大白天時候小睡一下,所以,"catnap"就是「打一下盹」的意思。正所謂,下雨天正好眠,最近又是梅雨季,雨下個沒完,因為「今天下了一整天大雨。」"It has been raining cats and dogs all day."「 我需要小睡一下。」"I need a catnap."也是很合理啦! 貓跑來跑去是一種日常,他們是很喜歡到處探險的,就像烏鴉會搜集發亮的東西,有時貓有時候會從外面叼些有趣的東西回來,這「貓的報恩」充滿了驚喜(或驚嚇),英文諺語中也有一句是"Look what the cat dragged in."在字面上是「看貓拖了什麼進來。」其實是要表達「看看誰來了!」的意思。用在呼應來客是「稀客」。 身為貓奴一定會為愛貓打造幸福空間,但是如果有一個並沒有養貓的人跟你說"I have no room to swing a cat."那不是跟你說他沒空間給貓,那就代表「沒有生活(或工作等)足夠空間」去做某件事情。對了,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copycat"這部片子,在講精準複製殺人,我覺得片名取得真好,因為"copycat"就是我們常說的「學人精」或「抄襲者」,如果有人一直學你,你就這樣這樣跟他說:「做自己,不要再當學人精啦!」"Be yourself! Stop being a copycat!"不過這是個負面的字,要小心使用喔! 最後我們來講點有意思的,來,唱一次,「我們一起學貓叫,一起喵喵喵喵喵!」腦袋有沒有飄過這首歌的動作?是不是笑出來了?"meow"就是狀聲詞,相當於中文的「喵」,"cat's meow"就是貓的喵喵叫。那麼,貓咪什麼時候會發出、"meow"的叫聲呢?資深鏟屎官一定會告訴你,那肯定是貓咪心滿意足,或者希望引人注意的時候發出的聲音。"cat's meow"就好像是貓在說:「妙啊,妙啊!」所以我們表示自己心滿意足,或者,讚嘆一件事真是妙啊!就可以用"It's really a cat's meow."來說明某件事真是「妙不可言啊!」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我們一起學貓叫 (中)
貓的另一個優點是,「貓咪比較獨立,而且會娛樂自己。」"Cats are more independent and able to entertain themselves. "但我們也要陪他玩啊,所以,要準備「逗貓棒」"cat teaser wand"、含有「貓薄荷」"catmint"或「貓草」"catnip"的玩具,如果沒空陪他玩,準備個 "cat tree"「貓跳台」可以保證人生更美好,至少可以免除家中其他物品變成跳台的悲慘命運。補充一下,"independent"是形容詞,表示「獨立的」,名詞是「獨立」"independence",美國的國慶日就是他們的「獨立紀念日」"Independence Day", "independent"的相反詞是"dependent"「依賴的」,而名詞就是"dependence"「獨立」。另外,"entertain"是動詞,表示「娛樂」,名詞是"entertainment",一下子就可以記很多字,是不是很棒。 當然,養貓也不完全都是輕鬆的,還是有讓人很困擾的地方。"cons of owning a cat"「養貓的缺點」中,有一個最惱人的就是「貓咪有指甲而且常常喜歡刮家具。」"Cats have nails and tend to enjoy scratching furniture. "所以,「貓抓板」"scratcher"是鏟屎官必備良品,如果剛好想要找一個換家具的理由,那麼,什麼都不用準備,貓會幫你快速達成願望的。此外,貓也不像狗一樣熱情,相較之下,「貓咪有點冷漠」"Cats are a bit aloof. "他們是屬於那種叫了也不一定來的傲嬌個性,所以,其實,「比較難訓練貓咪聽指令。」"Cats are harder to train to obey commands. "不過,決定養貓之前就應該知道貓就是這種性子,不要想拿狗狗的標準來要求貓,就像不能要求狗狗自己便便一樣。 不管養貓還是養狗,總免不了要面臨下面的狀況,比如說,毛小孩身上容易帶「跳蚤」"flea",所以要準備「蚤刷」"flea comb",如果養的是長毛貓、狗,那麼「梳毛刷」"grooming brush"更是免不了的,萬一有必須要帶他們出們的需求,那麼,就算不戴「項圈」"collar"也不綁「鍊繩」"leash",那也得要準備個「貓提袋(或提籠)」"cat carrier",我曾看過最誇張的配備是「貓推車」"cat stroller",但後來想想,完全可以理解,開玩笑,要是我,也抱不動一隻五六公斤的大貓逛街,對吧!當然如果想要遛貓順便練肌肉,也是可以的。 講到貓,就不能不提到在英文中其實有很多的片語裡面都會有"cat",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好奇心殺死一隻貓」"Curiosity killed the cat."家裡只要是爸媽不在,或者是老闆今天不在,大家開始出現鬆散狀態,就是"When the cat's away, the mice will play."「貓不在,老鼠就胡鬧」,也就是中文說的,「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意思。這些都蠻容易從句子當中猜到意思的,當然也有很多片語或者是句子讓人看了都一頭霧水,每個字都看得懂,但是意思卻猜不透,接著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英語裡「有貓卻不一定很貓」的用法。 先來聊聊跟「貓」的身體有關的用法。比如說「貓掌」"cat's paw"很可愛對吧!尤其是"paw"「貓掌」上的小肉球,簡直無人能擋,但是,"cat's paw"在英文中,卻是另有含義的。而且很特別,不是只有英文這樣用,全世界許多不同的語言的國家都相同的用法,因為,它出自於一個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說的是一隻聰明的猴子,騙貓去為它從火裡取出烤栗子來,傻貓真的照做了,這結果可想而知,猴子享用了一頓美食, 可憐的貓爪子卻被燙滿了水泡。貓在這個故事中成了被猴子愚弄利用的工具,而貓爪也成了為他人火中取栗的犧牲品,所以"cat's paw"就被當成是「傀儡」或者是「被人利用的人」。比如說,這陣子常聽到的美國大兵網路詐騙,只能說傻女人不少(傻男人也有),常常被賣了都不知道,如果有人跟你說,"Better stay away from that guy. Don't end up as a cat's paw for him" 那他就是想告訴你,「最好離那傢伙遠點,不要淪為被利用的工具。」那就睜大眼睛觀察,如果有不對頭,趁早人脈斷捨離,要是等到人家跟你說,"You have been used as a cat's paw by that man。"「你被那個男人利用了。」那可就來不及了。 有擼過貓的人一定知道,貓咪的小肉球一直都是冰冰涼涼的,如果是把貓丟在屋頂上,貓恐怕是被燙到喵喵叫,還想盡辦法要下來吧!那可是一點優雅閒適都沒有的,沒錯喔!「熱鐵皮屋頂上的貓」"cat on a hot tin roof"這句話就是很生動地用來形容「焦躁難耐」或者是「緊張不安的」狀態。因為"tin"是「馬口鐵皮」,也就是俗稱的白鐵皮,而"tin roof" 就是馬口鐵皮製成的屋頂。想像一下,在炎炎夏日下曬一天的白鐵皮屋頂該有多燙?貓在上面哪待得住,是吧!人如果像這隻貓一樣的狀態,就可以說是"cat on a hot tin roof"了,比如說,遇到了大麻煩,「我這幾天煩惱得從早到晚不停地在屋裡走來走去。」用英文來表示就是"I'm like a cat on a hot tin roof these days, so worried that I keep pacing the floor." 這和我們中文說的「熱鍋上的螞蟻」是一樣的意思。 再來,我們來聊聊「貓舌頭」,大家都知道,在中文中,我們常形容一個人有一副「貓舌頭」,是指這個人「很怕燙」,但是我們聊到"The cat has got one's tongue."跟怕燙一點關係也沒有,因為舌頭是人的不是貓的,只是被貓拿走了。這個句子是用來形容某個人「啞口無言」或者是「說不出話」來的狀態,就像是「被貓咪偷了舌頭」一樣,無法吐出隻字片語。至於為什麼貓要偷舌頭?我也不知道,大概別人的舌頭比較不燙吧!XD,這個片語在字面上就是貓咪抓住某人的舌頭,表示某人都「沒有說話」、「異常安靜」,如果有一個平常喳喳呼呼很吵的人,突然間不說話了,你就可以問他,「你還好嗎?被貓抓著舌頭啦?你今天似乎異常安靜。」"Are you all right? Has a cat got your tongue? You seem abnormally quiet today."
-
輕鬆學英語‧英語輕鬆學 我們一起學貓叫 (上)
這是一個單身年代,有很多人選擇毛小孩而不是另一個人來陪伴自己。最近麋鹿兒也替自己領養了一隻貓女兒,正式晉升「貓奴」"cat lover"(或"cat person")的一員,或者你要稱我為「鏟屎官」"cat keeper"(養貓者)也是可以的,我們今天就來聊聊跟「貓」"cat"有關的英文。 麋鹿兒領養的小貓,是隻剛出生兩個禮拜的「幼貓」"kitten"。在英文中我們可以使用"kitten"跟"kitty"來形容貓咪跟小貓,但是"kitten"這個字特別用來指剛出生不久的,毛絨絨的小貓,也就是大家說的「小奶貓」,而"kitty"這個字的範圍就大上一點,"cat"就是指一般的「成貓」。說真的,現在的貓都很好命,除非是鄉下野放的貓,不然應該也不大抓老鼠了,所以,"mouser" 「能抓老鼠的貓」也越來越少了,性子也相對好。"pussycat"是對貓咪的暱稱,可以用來形容某人非常溫柔,像小姑娘一樣。 在英文中,「小」貓,不能直接說成"small cat"或者"little cat"因為用"small"跟"little"來修飾的意思是不一樣的。基本上,"small"是用來描述體積、面積、容積等外觀上的大小,所以,"small cat"指的是「長得很小的貓」,跟年齡並沒有關係,牠可能是營養不良,或者本身就是小型的貓種。而"little"這個字雖然跟"small"有時候可以通用,但是因為"little"除了可以用來指「外觀的大小」,還可以用來指「年齡上的小」喔!因此如果我們用"little cat"來形容一隻貓的話,那麼表示不只是外觀看起來很小,還表示牠是年幼的貓。 既然講到這邊就順便跟大家分享一下,不只是貓,有很多動物的成年狀態跟幼年狀態的說法是不一樣的,也就是一樣不能只用"small"跟"little"來表示,比如說,"dog"(狗)的寶寶就是"puppy"(小狗),「兔子」"rabbit"的寶寶就是"bunny"( 小兔子),牛"ox"(公牛)或"cow"(母牛)的寶寶叫做"calf"( 小牛)、成年的羊是"sheep",幼年的羊,也就是「羔羊」是 "lamb",在這邊提醒大家,字尾的"b"不發音喔!應該說,多數"mb"結尾的字,字尾的"b"都不發音。 有很多動物的寶寶,保留著成年動物的說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醜小鴨」這部童話,如果有,就會知道,「醜小鴨」叫做"ugly duckling",鴨子"duck"的寶寶,就是"duckling"裡面就有個"duck",而像是「貓頭鷹」"owl"的寶寶就叫做"owlet"( 小貓頭鷹)另外跟大家分享一下蠻有趣的動物小寶寶名稱,比如說「袋鼠」"kangaroo"的寶寶,就是"joey"( 幼袋鼠),這個字如果字首大寫的話,就變成"Joey" ,也就是人名「喬伊」喔!還有,如果有人是棒球迷,一定聽過美國職棒大聯盟中的「芝加哥小熊隊」,英文就是 "Chicago Cubs"。 "cub" 這個字不只是指「小熊寶寶」,「獅子」"lion"以及「狼」"wolf"的寶寶都是"cub"(幼獸) 剛剛講到我晉升「貓奴」,其實,雖然叫做「奴」但是,我們通常不用"cat slave"這個字形容(當然也有人這樣說,不過還是建議少用),在國外,所謂的「貓奴」是指「相當寵愛貓的人」,所以就用"cat lover"「愛貓人」來表示,當然,也可以用,"cat person"來表示。而所謂的「鏟屎官」,無疑地是頒給「養貓者」的殊榮,正所謂,不是養貓的不鏟屎,對吧?在英文中,「飼養」這個字,用的是"keep",沒錯,就是「保持」這個字,那麼,「飼養者」就是"keeper"囉!鏟屎官是個榮譽無給職,顧名思義「養貓的鏟屎官」就是"catkeeper"而「養狗的鏟屎官」就是"dogkeeper"很簡單吧!說真的,本人私心覺得,「雖然到處都是貓毛,但是做個養貓的鏟屎官是幸福的。」"It's fun to be a catkeeper although their fur is everywhere."因為相較之下,「做個養狗的鏟屎官不容易,他們每天還要早起遛狗。」"It's not easy to be a dogkeeper. They have to get up early to walk your dog."果然什麼人養什麼寵物,真是做不得假的。我承認我爬不起來! 憑心而論,要"keep"一隻小動物可不簡單,雖然比起養狗,養貓算是相對輕鬆的,比如說,養貓的優點"pros of owning a cat"有:他們很愛乾淨,多數時候「貓咪會自我清潔。」 "Cats are self-cleaning."而且,「貓很容易訓練貓咪正確的排泄方式。」"Cats can be easily litter-trained. "但是,你還是需要幫他準備上洗手間的容器,以及「貓砂」"cat litter" "litter"這個字原先是指(散落在公共場所的)小塊垃圾,廢棄物,在這裡是指供寵物便溺用的「砂」,"litter"也可以當作動詞來使用,是指「隨手亂丟垃圾」的意思。很多地方都會豎立牌子寫著"Don't litter."或"No littering."「禁止亂丟垃圾」,但是還是會看到垃圾,只能說"People who litter often have no pride in the area."「經常隨地亂扔垃圾的人對當地缺乏榮譽感。」,就算是公共環境,我們也還是要儘量「保持整潔」"Keep clean."較好。 專業的鏟屎官一定會用專門的「貓砂鏟」"litter scoop",鏟起便便來才會輕鬆愉快。這裡的"scoop"是指「勺子」的意思,比如說,「量匙」就是"a measuring scoop"、「挖冰淇淋的勺子」就是"an ice-cream scoop",這個字也可用來指「一勺(或鏟)的量」,比如說,吃自助餐的時候,我想要一勺馬鈴薯泥,就可以跟對方說,"Just one scoop of mashed potato for me, please."「 請給我一球馬鈴薯泥就夠了。」"scoop"也可以當作動詞,表示「(用杓)舀」或者是「(用鏟)鏟」的動作,比如說在沙灘堆沙堡的時候,「他用手把沙子舀進桶裡。」用英文來表達就是,"He scooped the sand into a bucket with his hands."不過,一名高度專業的鏟屎官,一定不能用手,請千萬用"scoop",不然可能會三天吃不下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