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我在宿舍團體生活的行腳印記
民國64年(1975)的那一年,原始森林卡阿麓灣的部落草屋內,發生了許多重要的大事。其中居住多年的傳統茅草屋,政府要求拆除改建水泥瓦房,部落每年「以工換工」翻新茅草屋頂的習俗畫上句點;另一件則是蔣公過世,那幾天風雨雷電交加,而先父穿著藍衫,右手臂綁著白色的絲帶,整整哭了一個星期,至今仍是印象最深刻的其中一件大事。而這一年我從嘉蘭國小畢業,父親卻面臨是否要讓我離開村莊去讀國中的決定。 國中新生報到註冊的前一晚,父親告訴姐姐:「女孩子不需要讀太多的書,遲早總是要嫁人,所以,讓你弟弟繼續讀國中,將來可以幫忙改善家庭環境。」而我就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傳統時代中,跟著父親的身影沿著石頭路,步行大約90分鐘的路程,太平洋的海岸線越來越近、白浪濤夾帶鵝卵石的巨響聲已在耳邊迴盪、校門口兩旁筆直的椰林大道,正張開雙手歡迎我們的到來,這依山傍海位處南迴公路的學校-就是陪我成長三年的母校--大王國中。 宿舍團體生活彷彿是我命中註定的,既拋不開也躲不掉。記得在臺東讀大王國中一年級的時候,由於「卡阿麓灣」部落的聯外道路,只有一部巴士寬度且繞著峭壁懸崖的石頭路,每天往返學校只能靠步行。當時的鄉長、縣議員曾向上級建議,希望能爭取公路局派巴士試行,讓村民外出及學生就學能有交通車服務。就在村民引頸企盼多日之後,一輛普通車終於從沿山公路的部落入口大轉彎處,揚起滾滾黃煙直衝天際。村民第一次看到公路局的普通車進入村落,鐵灰色的巴士如夢境中靜靜地停在鄉公所前的廣場。村長在車廂外和駕駛與車掌小姐比手劃腳一番之後,最後同意讓排隊的前43位村民陸續上車試乘。駕駛坐上駕駛座並發動引擎,瞬間車廂內散發著濃濃的柴油味和隆隆的引擎聲,車掌小姐穿著淺藍色的制服頭戴船形帽,嘴上含著口哨在巴士的後端指揮倒車,就在狹小的空間中經過一番前進又後退,車頭總算可以安全地通過公所的兩顆巨大樟樹地標。普通車在蜿蜒曲折的石頭路,行駛過程中不斷上下跳動與左右搖晃,彷彿是騎馬一般的令村民的驚叫聲連連,5公里的山路經過半小時小心翼翼的駕駛,終於抵達南迴公路上重要的中繼站──太麻里。 國中一年級的求學歲月中,公路局經試駕山路評估後,認為山路還是有安全的顧慮,還要等鄉公所將道路拓寬與改善。山區原始部落沒有公路局的交通運輸工具代步,上學只能依靠兩隻腳步行。早上天還沒亮就要起身出發,沿著山路一直走到太平洋的岸邊-太麻里,此時,太平洋的第一道曙光,正從海平線躍起綻放出萬丈光芒。經過學校八小時規律地照表操課,放學時,依自行車、步行兩路縱隊,魚貫地出校門口返家。山區的落日來的特別快,走回部落的家早已是漆黑一片,大部分的山居人家已早早入睡了。第三件大事就是強烈颱風賽洛瑪肆虐,太麻里溪溪水暴漲,滾滾黃沙把聯外唯一的吊橋沖斷,也吞噬兩位族人的生命。隨著學校的開學日,村民為了不耽誤子女的課業,只能靠著壯年的族人以接龍的方式,揹著冒險涉水強行通過;太麻里溪的另一端,北里溪土石流氾濫,公路局的金馬號班車被泥沙淹蓋半個輪胎的高度,附近村民紛紛前往協助清除泥沙與推車,由於車身太重而動彈不得;再往北的知本溪也不平靜,日治時期就很堅固的知本水泥橋,在這次強烈颱風中被沖斷,有一位盡責的郵差(綠衣天使),為了送信而不幸被滾滾洪水沖沒殉職。學校為解決居住於佳崙、金針山和嘉蘭部落的遠距學生,將學校的閒置空間重新整理改為學校宿舍,讓這群離校距離5公里以上的學子可以安心就學。 學校宿舍管理得很嚴格,規定每天六點鐘起床,起床之後,摺棉被整理內務和盥洗,六點三十分就到操場跑800公尺,當跑得滿身大汗之後,接下來就是早讀,老師規定每天必須背十個英文單字,一直背到七點三十分,才由兩位值日生抬飯、打飯後開始早餐;七點五十分準備到教室上課,時程排的滿滿,好像軍事管理,上課期間不准回宿舍。終於好不容易熬到第四節,下課鐘聲鈴響的前10分鐘,輪到抬飯的值日生,必須先向級任老師報備才能離開教室。步行到距離教室大約10分鐘的廚房內打菜。主廚是一位外省的曹伯伯,有著濃濃的家鄉口音、總在等待的時間聽他訴說東征、北伐、剿匪與抗日的烽火故事。在宿舍的餐桌上共準備三張圓桌,分別是老師專用、女生與男生餐桌,由於曹伯伯烹飪的湖南家鄉料理,色香味俱全且特別有親切感,正在國中發育成長的我,飯桌的菜餚經常是盤盤見底,老師和女生食量較少,最後會將剩菜、剩飯移到男生桌,第二輪的用餐也是瞬間秒殺。 下午總是安排非常艱深難懂的數學、物理及化學課程,早上這些常見面又討厭的公式與符號,已經是消化不良再加上飯後腦昏眼花,老師的白色子彈開始四處飛射,落在額頭上的白色散狀彈著點,就成為罰站的清晰烙印。在沒有參考書與補習的日子,國中的數學和物理這個攣生兄弟,一直沒有浮出水平線的及格關卡。等呀等,終於等到放學的美妙鐘聲。住在太麻里街上附近的的同學,區分徒步與騎腳踏車兩路縱隊,歸心似箭的戰後嬰兒潮,如沙丁魚般的魚貫步出校門的椰林大道。瞬間,學校變得非常安靜、靜的連太平洋的浪濤聲和滾動的鵝卵石如在耳際。 晚餐後到七點前是自由活動時間,也是一天中最輕鬆快樂的時候。黃昏的太平洋被染紅得令人暈眩,漁船在海平線劃起了一道道狹長的水痕,而眼前的小舢板在岸邊載浮載沈,漁夫們摸準了漲潮與退潮的時段,祇見他們彎著身手矯健地撈起一尾又一尾的鰻魚苗。這些漁民遠從彰雲嘉地區,全家大小就在岸邊的防風林內搭蓋著簡單的魚苗寮,它們隨著鰻魚苗洄游的季節而遷徙,是另一種吉普賽的遊牧民族。男生開始在海岸線撿石打水漂兒、逐浪奔跑或抓沙蟹(倒退嚕);女生則相約去太麻里街上逛書局、或是走進金山與建國戲院搶戲尾,沒辦法進去戲院的,只能透過戲院外的手繪大型看板,才能一睹雙林(秦祥林、秦漢)雙鳳(林青霞、林鳳嬌)的風采,就是她們編織少女純情夢的起點。 隨著夜幕低垂,又將是另一場上課的開始,看著牆角的時鐘已近七時,立刻拿起書包和作業往教室飛奔。黑板上老師寫著一行又一行密密麻麻的習作,總覺得特別刺眼。也許是坐在第一排,只要抬起頭面對著大黑板和日光燈管,我的眼皮變的又重又沈,不一會兒,就開始昏昏欲睡。晚自習的教室,課輔老師坐在最後一排盯著同學寫作業。從眼睛睜開起床後直到就寢前,宿舍一天的行程排得滿滿,如正統的軍事化管理模式。或許是上了一整天的課,體力上真的吃不消吧!於是迷迷糊糊的趴在桌上睡著了,彷彿自己夢到在森林裏面,整天無憂無慮跟著小松鼠遊戲,天空好藍、雲彩好鮮豔,那才是自己夢中的家園。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選擇就讀海軍官校,那是一個更大的團體宿舍生活,空間大、人變多、環境也更複雜,但是每天的生活作息和學校差不多,所以很快地習慣軍中團體生活。生活在一成不變如機械式的軍旅生涯,許多人會覺得很枯燥、厭煩,但是對我而言,平淡的生活卻甘之如飴,因為生活中有許多垂手可得樂趣,偶爾憑窗眺望遠山,藍天白雲在窗臺前悠遊,林間綠葉轉眼成嫣紅片片,小松鼠在枝頭穿梭,足球選手在綠草茵茵中奔馳,大自然是那麼動人活潑。人生許多樂趣,是從平淡、平凡中細細品嚐出來的,就像白開水淡而無味,卻是生命中最珍貴、最重要的元素。住宿舍的團體生活日子,除了增長我的知識及豐富視野外,更讓我在走過的每一個的高山稜線、海濱凸呷、外(孤)島、戰地前線中,感受著每一段不同的人生風景畫與動人故事,更是對人生有另一種更深刻的體驗與感受。
-
邂逅戴勝
洋樓上倚欄望海 熙來攘往遊客 歡愉著碧海藍天 獨處一隅靜謐 重拾心靈的純樸和唯美 拾階而下 陽光照拂 在金燦燦的花草叢中 開冠迎賓的你 展現自在的美麗 我用相機,捕捉澎湃的悸動 典藏一次絕美的邂逅
-
【小說連載】大箍呆
「謝謝妳,多少錢過後我再跟妳算。」 「哥,你未免太見外了,買點菜對我來說,又算得了什麼呢?」 「好,既然這樣我就不跟妳客氣了,但雞鴨不必買,到時要殺雞或宰鴨,妳就自己去抓。而且有一件事我必須跟妳講清楚,論理說我們應該請美卿姨一起來吃飯,可是我們選擇的是低調辦理,所以請美卿姨多多包涵。」 「這點你放心,我會向她解釋的。」 然而,秀香在回家的路上不禁想,昆山哥的做法似乎過於草率,對女方的家世不但不去打聽,也沒有見過女方一面,全憑媒妁之言就倉促地決定婚事。雖然他急於找一個人來分擔他肩頭的重擔,這點是毋庸置疑的。姑且不論這個女子的外貌,但是否真如媒人所言,農事家事樣樣行,將來一定是一個賢妻良母?要是娶的是一個懶惰鬼該怎麼辦?到時昆山哥不僅要侍候娘,而且還要侍候她,那不是更糟糕麼!不免教她憂心。 回想當年,如果不是昆山哥百般的呵護,甚至替她找了一個好婆家,她秀香那會有今天。於是翌日,她把孩子交由婆婆照顧,親自上街替他買了新被褥、新枕頭,還有臉盆和女人方便用的痰盂,然後把他的房間打掃乾淨、整理好。床上有新的草蓆和簇新的被褥,以及一對繡有鳳凰的枕頭,讓原本零亂的房間充滿著喜氣,好讓他迎接新嫂嫂進門。但願新嫂嫂真是一個農事家事樣樣行的女人,將來一定是一個賢妻良母,更期望她能好好照顧娘,好分擔昆山哥肩頭的重擔,讓他能專心上山耕種。(一八三)
-
時光巷
陽光透進窄窄的巷弄,從後門這條窄巷子裡走進來,算過來右邊第四家就是老家。去年十一月小三通我路過家鄉還特地繞過去看了一眼。老家在二十多年前已經賣掉,今天我在後巷裡看到的只是破敗的門窗,曾經母親忙活的牆邊洗衣槽如今堆置著蒙塵的雜物。 這條坑坑窪窪的後巷曾經左鄰右舍孩子們嘻鬧玩笑,曾經三姑六婆東家長、西家短地聊著八卦經,曾經我高舉著班上第五名的小學月考成績單,興奮地跑回家給炊事中的母親報信。各家戶的後門對望,經常不上栓,簡直就像夜不閉戶,雞犬相聞。 我佇立在破落失修的後門前看著四周,想像周遭景物像電影「時光機器」裡迅速地物換星移,帶我穿梭幾十年。門板上有我們幼時刻下的身高刀痕。如果我推開門,門邊會有一個石砌的洗手槽,裡面有老爸剛從市場買來、丟下就走的魚蝦果菜,等著老媽來收取。再來就是牆邊的瓦斯爐、對角的木製老碗櫥,還有碗櫥對面那張擺了幾盤菜、上頭蓋了防蠅罩的折疊圓桌。透天厝的前半部租給了藥房老闆,因為人家在做生意,沒必要儘量不從前門進出,我們都是走後門出入。進門後的廚房兼飯廳也同時兼了起居的功能。 廚房那張折疊圓桌承載了我們三兄弟兒時最深的記憶:我們曾擠在那裡寫作業,學校老師曾在那裡做家庭訪問,桌上曾滿是麵粉,散亂擺著蒸籠和待蒸的紅龜粿,我曾在冬日裡吃完母親做的早飯,摸著黑趕搭六點的公車上學。櫥櫃的中間塞進了映像管電視,我們圍著圓桌吃飯時剛好可以邊看每晚六點半的華視葉青歌仔戲。唯獨在軍中擔任士官長的老爸卻極少回家和我們圍著它吃飯,連除夕夜老爸也必須在部隊裡張羅大小事。初一,一家五口人圍著餐桌才算是有了團圓的感覺。 幾十年沒見面的隔壁鄰居阿姨八十多歲了,坐在騎樓的籐椅上歇息。早年經營的金飾店如今改賣麵線羹,難得還能認出年逾半百的我來。四十年前,隔壁的我在她家門口打陀螺,布繩一扯,陀螺差點把金飾櫃的玻璃打破,她嚇到跑出來看,說了我兩句,我卻嘴硬回說又沒打破。我想她應該是忘了。 房子的新主人還留著多少我家的舊物?我不能進去,現在我只能想像。
-
旅人的床頭寶典──《獻給旅行者365日》讀後
自學校退休以後,我時常偕同親友出外旅遊,由於擔心行李過重,在旅途中搬上搬下、搬進搬出的不堪負荷,故時常只在行李箱裡擺放些日常必需品,至於平日喜歡閱讀的書報雜誌雖也想順便帶上,但礙於擺放空間不足,只好忍痛割捨。 如果是三天五天的短期旅行,我會盡量忍著不看實體書報,忍一忍也就過去了;但如果是十天八天的長期旅程而不能接觸這些精神食糧,我整個人可要崩潰甚至是癱掉了。 但是在那麼長的旅途裡,我到底要帶些什麼書去讀才好?我常為此麻煩的問題所苦。有一次,我在旅途中正為此事發愁,閒極無聊的打開床頭矮櫃,竟然發現這本《獻給旅行者365日》就方方正正的躺在裡頭,當下喜出望外,如獲至寶,就順勢取出,然後一頁一頁的捧讀了好久好久,我聚精會神的閱讀,竟不知已到晚餐時刻,還是隔壁房的好友敲門提醒,我才百般不捨的放下書,這是我和它的初次邂逅,當下我很清楚知曉:我這一顆驛動的心,已經被它給徹底擄獲了。 這是一本在星雲大師生前站在旅人的角度去思考、去編纂的優良讀物,只要有空,我就會一頁頁的翻閱,一則則的細細品味,我感動於大師與我們同在的溫度,益信出門旅遊除了可大飽眼福,看盡人間美景,還可大飽口福,吃盡天下美味;但每當白天的喧囂歷遍與繁華過眼,漫漫長夜的輾轉難眠,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因為我天生會認床,對陌生環境初時也會感到「生分」,應付一個這麼難熬與漫長的孤獨時光,有了這本《獻給旅行者365日》的陪伴,時常覺得自己是人世間最幸福的寵兒了。 這本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優質好書,在星雲大師生前投注了極大極多的心力,為了此書,他動員、號召的專家學者很多,他們都以同理心去陪伴、去關懷讀者,並試圖透過本書所展佈的智慧與啟發,成為每位旅者旅途中的知己好友。讀完這本書,我的心得是:今後我們出門旅遊,除了自己鍾愛的、非帶不可的物品外,這本《獻給旅行者365日》,也一定要列入必須攜帶的清單喔。 這本書的總監修是星雲大師,其他的如主編、編輯委員、美術設計、圖片編輯也都是當世的一時之選,他們殫精竭慮,苦心擘畫的初心與發願,就是要把大師重視的這本寶典編纂到最好最美;而事實上也正是如此,本書出版後即洛陽紙貴、口碑載道,在八年還不到的時光裡,它就已經來到第二十六次印刷了,它廣受紛絲喜愛與歡迎的程度,由此可見一斑;可以說:這是佛光出版社近年來最受讀者歡迎的一本好書了。 坦白說,我最喜歡這本書的選文和插圖,本書選錄的都是短篇的作品,即使是因篇幅限制而必需節錄時,主事者的眼光也是非常踏實與精到的,故每能擷取文章內容的精髓,讓讀者第一時間就能感受到他們的同理與用心。 至於在插圖方面,雖然我是美術的門外漢,但對於本能的審美,多少還是具有基本的眼光和識見的,我覺得這本書中精美的插圖,除了放置的位置適當,它跟周邊選文也非常協調,具見這兩組(編輯與撰寫)人馬,是經過多次討論才定案的,團隊精神的充分發揮與彼此尊重,在這本書裡處處可見蛛絲馬跡。本書之所以那麼受到讀者歡迎,團隊精神的凝聚與展現,應該要原本本的記載在功勞簿上。 為積極推動星雲大師提倡人間佛教「給」的精神,佛光山與中華古今人文協會在前往各地舉辦的《獻給旅行者365日》贈書活動裡,每一場面對面的交心都叫好又叫座,身為一個忠實的讀者,我要衷心的祈禱與默祝:祝願這本書中的每一則智慧法語,都能成為旅人開啟心靈的寶藏,為自己精心策畫的旅程增光添彩。 確切的說,這本書是集合四百位中華文化古今名人的智慧,其中包含詩詞、歌曲、家訓、座右銘、勸世文等作品,肯定是值得每位讀者細細去閱讀。 在我們人生的旅途中,難免總會遭遇挫折與困頓,透過本書的引導,肯定能讓旅人沉澱思緒,反省自我,為自己嚮往的旅程加值昇華,點亮人間歡喜,傳遞佛光山一向所揭櫫的「四給」精神: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給人歡喜。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讓還在監獄的受刑人也能開啟心靈的智慧,對他們來說,非常實用的平裝本也已應運而生,我們相信:讓這些受刑人藉由此書照亮心靈,獲得人生指引,是非常非常需要的「心靈雞湯」。 身為一個視書如命、無可救藥的書迷、書痴,我真心希望這本書的每一篇文章和每一段文字,都能觸發每一顆南來北往的客心,給予他們滿滿的正能量與大大的鼓勵,溫暖每一位旅途疲憊的心靈,成為每一位旅人旅遊的良伴與心靈的導師。
-
再遊北京
6月5日頤和園與圓明園 上午走訪清朝老佛爺慈禧太后的寢宮,和囚禁光緒皇帝的玉瀾堂的頤和園 以及後院酷似西湖的昆明湖,和歷經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戰火焚燒,只剩斷垣殘壁的圓明園,滿清政府重外觀而虛有其表,奢華浪費,腐敗誤國的現象,造成276年的短暫國祚,而圓明園保留下來的那些殘柱斷埤,恰恰可以為那段不堪回首的中國近代史留下明證。見微知著,從那壯觀氣派的庭園幅員和規畫,可見當年那種皇家的重氣勢奢華之風。而頤和園的雕龍畫棟,精雕細琢和昆明湖邊的垂柳和湖中遊船,更呈現出類似江南的美好山水風光。 6月6日雍和宮、天壇、楊梅竹林斜街、新前門大街 一早為避開塞車和人潮,提早出發至雍和宮參訪,在開園前十分鐘到,這時已是大排長龍,人潮洶湧,原來這幾天適逢大陸高考(大學聯考),學校都被借去當考場,因此學生家長都放假了!因此遊人特別多。雍和宮是雍正皇帝即位前的府邸,乾隆皇帝時改為藏傳佛教寺院,現為北京保存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由於信仰不同,我也只有拍拍照片,將其當古蹟看待,而在無神論的大陸,佛寺只不過是被當作拿香跟拜的觀光場域罷了!正當導遊要解說時,一位團員從台階上踏空滑倒,造成腳髁骨折,讓大伙兒很擔心和不捨,好在導遊領隊及時處理,之後先回飯店休息再一起返金,我當場建議景區的管理員要改善台階旁襯梯光滑且突出的危險問題,他立刻拿手機拍照,許多公共設施的危險沒有事前的檢核,到發生事故才處理,雖是亡羊補牢,但事後諸葛,為時已晚,能夠未雨綢繆、洞燭機先,才能預防人為的意外事故發生。 下午餐後去遊天壇,天壇是明清皇帝祭天之處,無論是建築設計和所用材料和顏色,均是上乘之選!顯見明清帝王的敬天法祖精神,其中有一處迴音壁更是巧奪天工,匠心獨運,運用質地細澄漿磚,再運用磨磚對縫的砌牆功夫,讓牆面極平滑,讓聲波可以連繫反射,造成理想的天聲回響。 之後再步行至楊梅竹斜街和新前門大街,去購物和享用美食,現場人流如水,磨頂擦肩,團餐安排著名的東來順涮羊肉,因老婆不吃牛羊,於是領隊退還我們每人80元人民幣,讓我們自理晚餐,我們點了一碗餛飩湯,一碗炸醬麵、一碗刀削麵和2個韭菜盒子,就打發了一頓晚餐,頗為經濟實惠。 二度遊北京已相隔25年,今日北京與昔日北京相比巳不可同日而言,但幾百年的古老古蹟和輝煌的歷史文化,仍然是北京珍貴的觀光文化資產,不僅是活的文化財,更是吸引中外觀光客前來旅遊和探索的亮點。而大陸慣用的宣傳廣告策略。也激活了附屬的周邊土特產和手工藝品。這趟北京之行,除了觀賞歷史古蹟、經典建築、美食購物,導遊小馬是陝西大學觀光導遊科班出身的,文史素養佳,口條便給,出口成章,詩詞典故倒背如流,雖然年輕處事經驗不夠圓融,但態度專業用心,讓我們這些大哥大姐們很滿意又感動。領隊翠翠已是二度帶領我們出遊,態度正向親切,熱心服務,處理圓融,第四天晚上還特別陪我們去銀行存人民幣。 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們這一群「老」而不弱的同學,沿途上彼此照顧,互相扶持,更多彼此認識與分享人生經驗,尤其是沈素英大姐熱心開朗,時而妙語如珠,更是大家的開心果,有歷史人文、有佳景、有好人情、享美食、住五星級的希爾頓飯店,雖然因為車程行程難以掌握,幾乎每天的中晚餐都無法準時開飯,天氣也很熱,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山水之間,整體而言,這是一趟歡聲笑語不斷,活力有勁、收穫豐碩且深刻難忘的畢業旅行。 (下)
-
相遇之後
然後微笑,如春 甜著彩虹的恬恬蜜釀 飛越鵲橋,企盼 在愛情海港口,停泊 不再,漂泊 心,就此著陸 你是,一汪海洋 我是,隨時停歇的一陣風 海洋引路,風追尋 你,看見了我 淺笑映著春的影子 我,羞怯俯身 拾著一枚小小的,幸運草 想著,月色下的唇 等待一場大雪撲天的 紛飛,吻入愛戀 相遇,相知,相惜 開始,愛的航程 心,雀躍著 詩般遠方的憧憬,和 莫札特的D大調第十七嬉遊小步舞曲 (稿費贈金門家扶)
-
【小說連載】 大箍呆
「我能體會到你的心情,你的辛苦和承受的壓力我了然於胸。但我有一個家,婆婆需要服侍,孩子需要照顧,大小瑣事需要料理,所以不能替你分憂解勞,這也是我愧對你的地方。」 「這點我能理解,妳照顧好自己的家庭就好,其他的不必替我煩惱。俗話說,船到橋頭自然直,我會一樣一樣來克服。如果真能把這樁婚事搞定,就有一個幫手,而且我已決定,一旦女方答應,我們備好聘金,就請媒人把她帶進家門來。即不必敲鑼打鼓去迎娶,也不必請客,到時就由妳來煮幾道菜,叫西安和妳一起來做見證就算了事。」 「哥,你是家中的獨子,結婚能草草了事嗎,你既不去迎娶,也不請客,難道不怕人家說閒話?」 大箍呆反問她說:「我今年已經幾歲了,一旦敲鑼打鼓坐花轎去迎娶,難道不會笑掉人家的大牙?而且娘癱瘓在床已夠可憐了,難道兒子還要在家熱熱鬧鬧辦喜宴,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也未免太離譜了,這也是我選擇低調的原因。」 「既然是這樣的話,我尊重你的想法,但總得把房間整理一下,好做為新房吧。」 「我們的家境來福嬸已告訴女方,只要女的不嫌棄就好,即使整理再好,也除卻不了娘房裡散發出來的尿騷味和臭屎味,我看不必麻煩了。」 「一碼歸一碼,怎麼可以這樣呢?我知道你即要上山耕種,又要照顧癱瘓的娘,內心承受的壓力相當重,但這是不得已的事。既然你準備娶嫂子來當幫手,總得把房間整理整理,而且還要買一床新棉被、新草蓆,不要讓人家覺得你窩窩囊囊的。」 「我已經沒有精神管這些了。等日子敲定後,我會上街買一些魚肉和菜餚,再抓一隻雞來殺。到時妳就來幫我煮,除了請媒人外,也要叫西安一起來吃飯,好替我當證人。」 「既然你已經決定了,我只有尊重你的想法,到時我會和西安一起來。而且你忙你的,不必親自上街買魚肉,只要告訴我日子,我會到市場買菜,煮一桌家常菜對我來說不是問題,絕對會讓新嫂子滿意,我有這個信心。」(一八二)
-
再遊北京
帶著愉快的心情和金大樂齡班的伙伴,一行36人一起同遊北京,這趟北京行是由金大樂齡博士班所發起的「畢業旅行」,我們碩士班插花參加,從今年一月份的長汀古城三日遊,到這次北京行的大哥大姐們,很多是金門各社區和各社團極活躍又活潑的志工和領導,這次二度同遊更顯熟悉親切。特別說明一下,金門大學辦理的樂齡課程為增加課程的正式感特別把第一度就讀的長輩學生命名為「樂齡碩士班」,就讀第二年以上命名為「樂齡博士班」,讓我們這群無論有沒有真正博碩士學位的老壯族,都可以過過「博碩士」的乾癮。其實對這群七老八十人生閱歷豐富,生活經驗充足又活潑好學的長者而言,早就是社會大學的博碩士了!學術上是否是真正的博碩士早已沒人在意了!此行中的盧兆睦老師、陳允成學長和林文樑大哥和我四位男士是萬花叢中的綠葉,更顯得有趣。 猶記得上次遊北京是民國89年,距今已是25年前,那次是隨金門縣合唱團到北京參訪,那時兩岸還沒小三通,必須搭機赴台再赴香港轉機,那時的北京還很落後,印象最深刻的是:滿街的腳踏車,有一次坐在遊覽車上看到路上有一位騎腳踏車的男人從身上背著的背包突然掉出滿天的鈔票,一瞬間路上行人秒爭撿鈔票而沒人幫忙撿回給失主的特殊景象令我特別難忘,第二件是去聆聽合唱音樂比賽時,有位高頭大馬極為投入的指揮,不知是太激動還是身體出狀況?突然暈倒在舞台上,引起眾人的震驚和一陣騷動;另一件印象深刻的是去參觀具歷史意義的盧溝橋,經過長時間的車程眾人要上廁所遇到的是充滿惡臭,糞坑沒門爬滿蛆的「太空廁所」,老婆說:那時她寧可憋尿也不敢上那種廁所,當然那時候參觀北京的經典景點,如:如故宮、天壇、十三陵、爬長城、中南海公園等也是免不了的,但是那時對北京的印象是負面較多。但是經過2008年的北京奧運的舉辦,北京的建設也就此脫胎換骨,日新月異了!鳥巢和水立方更成為最具體的進步特徵。以下是這次北京行的浮光掠影。 6月2日在水頭碼頭集合要搭十點半的船,到廈門高崎機場搭機赴北京,9點半左右到碼頭時已是萬頭鑽動,最近因著兩岸關係緊張,政府只開放陸客來金而不讓入台,形成大量陸客擁入金門,而台金國人鄉親赴陸觀光旅遊也趨之若鶩,水頭碼頭成為金門最熱絡的地方,上了十點半的船,船上廣播載客已客滿,金廈小三通之熱門可見一般。到五通碼頭由於團體人數眾多,通完關上了車已是中午時刻,就先去享用午餐,廈門料理和同為閩南文化的金門相差不遠,調味清淡的海鮮、刈包等都很合我們的口味。飯後即驅車前往高崎機場候機,辦理報到托運行李過程發生了一點小插曲,我的台胞證字號被旅行社打錯,當下櫃台人員建議導遊,立即到山東航空的13櫃台作更正處理,很快地就處理好,讓我虛驚了一下,之所以會緊張是─有一次我們全家要從廈門去香港旅遊,一行人都過了關,只有我的登機證名字拼音跟護照拼音不一致,故航空公司不讓我報到搭機,要打回金門旅行社作處理又遇到放假日,後來只有跟機場的安檢部門解釋和求情,才勉強讓我過關,但至少也折騰了半小時以上,原來是兩岸對護照和機票上的姓名英文拼音不同 台灣是採用英文拼音,大陸則採羅馬拼音,中間會有微小的差異。搭上3點50分的班機到了北京機場已近七點,山東航空的飛機艙壁上佈滿了孔子的名言,如:「君子和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和。」「君子不器」「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群星拱之。」等,不但文言與白話解釋並列,並且還有中英對照,做滿了行銷山東主流文化的大餅,金門什麼時候如果有那家航空公司願意將金門的文史置入機艙內行銷,我就願意終身成為他的乘客! 將到北京從機窗向外看可以一窺華北平原的遼闊浩瀚,也可以看到北京這個首都城市的莊嚴大器和刻意的設計造鎮,而成就其曾是古都身份,卻也翩然轉型成一個中國目前排名第二的現代化都市。 6月3日天安門廣場和故宮博物館 一早時八時半出發到天安門廣場,但不知什麼原因?今天的人潮很擁擠,卻一直被分段管制,團體和散客混在一起,隊伍一直動彈不得,來自世界各國、大陸各地,甚至高雄和我們金門這團,全卡在一起,領隊在群組說:因為有白俄羅斯的總統來訪,所以天安門廣場進行嚴格的管制和安檢,結果我們一行人從早上九時等到下午二時才完成安檢手續,足足等了五小時,而且荒謬的是:檢查的標準簡直有如進入總統府那麼嚴苛,跑馬燈寫的是──嚴禁帶爆烈物、打火機和小刀之類等危險物品,但安檢卻連筆都要沒收,我很生氣地說:「這兩支筆一支是我寫手機用筆、一支是我寫旅行筆記的工具」,後來公安才沒沒收我的筆 後來檢查完進入天安門廣場,卻發現什麼事也沒發生,但連同導遊領隊大家都累翻了!然後大伙兒一起行經天安門廣場到達故宮博物館已經是下午三點,再去故宮裡面的冰窖餐廳吃完午餐已是下午4點,導遊趕忙以很快的速度在故宮下午5時以前閉園之前,帶我們走馬看花的詳細介紹故宮各棟建築。故宮確有輝煌雄偉富麗堂皇之外觀景象,但真正的國寶精華卻全在台灣,台北的故宮有180萬件典藏文物,這才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呢! 6月4日登八達嶺長城、遊恭王府、什剎海和鳥巢水立方 89年遊北京印象中最艱苦的一段是爬居庸關段的長城,地勢險峻,層層台階備極辛苦。這次旅程安排的八達嶺相對的就沒那麼辛苦,但對我們這些大多超過六、七十歲的老人家而言,還是有點累,但量力而為,而且時程只有一小時,在一方面欣賞美景、一方面拍照的情況下,再加上我早備妥護膝,妻也買了一支登山杖,也就順利完成爬程,對應北京的悠久歷史和鍛鍊體能的功用而言,登長城似乎幾是遊北京不可缺少的一環!「不登長城非好漢」,洵非虛言!下午則安排了搭人力黃包車遊胡同的行程體驗,短暫二十分鐘的行程,體驗古代那種搭人力車的感受,別具一番滋味;另還安排遊恭王府的行程,恭王府面積廣闊是故宮的十二分之一,金碧輝煌,亭台樓閣,其中介紹兩位清代有名人物,一位是貪官和珅、一位是影響晚清和中國近代史至鉅的恭親王奕訢,奕訢是道光皇帝第六子,清末洋務派首領,晚清最重要的政治家之一,一生經歷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在咸、同、光三朝都手握重權,主持政局近30年,謀劃和參與了清政府的許多重大決策。 接著徒步到北京的著名景點什剎海、北京奧運所在地鳥巢和水立方參觀和拍照,晚餐時領隊翠翠特別安排了品嘗北京著名的酢醬麵和窩窩頭,別具風味。(上)
-
用作品寫一封情書
我總是在最不起眼的地方用心 選一種你喜歡的色系 加入一點你習慣的圖樣 彷彿那樣,你就會多留一眼 有人說: 「這條手機繩和別人做的不一樣,很有設計感。」 有人說: 「妳的雲朵包,是我看過最有質感的。」 我不說愛 我織 我不寫信 我包進每一個作品 這不是商品 是我不敢遞出的情書 是一次次偷偷寫完、又收起來的表白 你若看懂 我會很開心 但我不會問 因為真正在乎的東西 都不急著被拆穿
-
員林講堂的歲月靜好
踏入員林講堂的門檻,脫鞋、拂塵,內裏的幽靜如水波輕蕩,瞬間洗滌心靈,使人不自覺收斂浮躁,舉止變得沉穩端莊。仰望前方,那尊眉目柔和而不失莊嚴的大佛靜靜佇立,彷彿洞察世情,予人敬畏與安寧。 與講堂的情緣,始於外公外婆(我喊奶奶)的虔誠信仰。年輕時,他們曾歷生死關頭,車輛險些墜落懸崖,幸而經聲伴隨,平安歸來,自此篤信佛祖護佑。外公至今仍熱心於講堂事務,不辭辛勞地奔走於書車服務,將知識與希望送往偏遠小學;每月於講堂值守櫃台,迎來送往;或隨師兄師姐朝聖佛光山,為年節佈置盡心盡力。他的步履間,儼然是講堂的縮影。 至於奶奶,兒時記憶中,我似乎沒有太多陪伴她前往講堂的畫面。長年勞累讓她身體衰弱,早早臥病在床,卻仍手握佛珠,低誦經文。夜晚,耳邊總縈繞佛教音樂,在那祥和旋律中,我安心沉入夢鄉。長輩說,我自嬰兒時期便對這些經聲感到寧靜,眉宇舒展,笑容恬靜,宛若沐光而眠。孩提時代,我曾以為奶奶擁有慧眼,明明目力不佳,卻總能知曉我做過的頑皮事,連刷牙太用力而牙齦出血都難逃她的神通,令我既佩服又心生敬畏。 奶奶離世後,我去講堂的次數漸少,唯有年節時隨著親友前往,沉浸於那裡的展覽與活動。有一年主題是藍染,以深淺不一的藍勾勒萬千風貌;另一年是山水畫,縱橫間流露波瀾壯闊的意境;還有一次,茶道師於門前設席,親手沖泡清香茶湯,讓我們品茗談心,修養身心,在茶香中迎接新的一年。 久違重返講堂,師父與師兄師姐們笑迎每位來訪者,口中輕喚「平安」,無論相識與否,都帶著溫厚善意。察覺我對環境的生疏,他們柔聲引領我們入殿拜佛,並贈予紅包袋,內含平安米、一枚光澤熠熠的銅板,以及能放入錢包庇佑吉祥的符紙。 站在佛前,氤氳的香氣縈繞鼻端,內心萬般思緒隨之歸於平和。一切煩憂、喧囂在此刻消弭,唯有感恩與寧靜流淌心間,幻化為唇邊一抹安然的微笑。
-
【小說連載】大箍呆
「我們尊重女方,由他們來選,而且我對擇日這種東西也不瞭解,他們說那一天就那一天。但妳要事先告訴我,好讓我叫秀香來煮菜,也順便把聘金和豬肉折價的錢交給妳轉交給女方。」 「我的媒人錢也要順便給我。」 「當然、當然,我不但不會忘記,也會感謝妳一輩子。」 第十四章 來福嬸走後,大箍呆左思右想,在無法把這則喜訊稟告癱瘓的母親時,他必須把事情的真相告訴唯一的親人秀香,這也是人之常情。 秀香問:「女方的家世背景你有沒有打聽過?」 大箍呆無奈地說:「像我們這種家庭,人家沒有嫌棄我們就不錯了,我們又憑什麼去打聽人家。」 「多少也要瞭解一點,甚至也要設法去看看,不能只聽媒人的話。」 「有什麼好看的,反正是女人就對了,來福嬸總不致於給我介紹一個男人吧。她說她做媒人是在做善事、做功德,不是為了賺媒人錢,絕對不會欺騙我們的。她還說,這個女子雖然年紀稍為大一點,長得也有一點矮小,但家事農事樣樣行,將來必是一個賢妻良母,可說很適合我們這種家庭。起初聽到要照顧癱瘓的婆婆,人家根本沒有意願,還是經過來福嬸多次溝通和遊說,他們才同意。」 秀香關心地問:「既然這樣,哪他們有什麼條件呢?」 大箍呆據實說:「女方要三千六的聘金,還要吃二擔豬肉,但因為他們不想鋪張,所以不請客,豬肉全部折現。如果以這樣來看,還算厚道,不像當年娘索取美卿姨那麼多的聘金和豬肉。」 秀香憂心地說:「哥,婚姻是人生大事,你可要考慮清楚。」 「坦白說,自從娘中風癱瘓在床,我既要上山耕種,又要照顧病中的娘,可說是蠟燭兩頭燒,如果找不到一個幫手來分擔我肩頭的重擔,說不定我會比娘更快倒下。」(一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