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小說連載】烏番叔

發布日期:
作者: 陳長慶。
點閱率:1,208

「我也算是工人啊!有大米飯吃,有魚當佐餐,已經不錯了。我們金門三餐吃的幾乎都是地瓜,只有年節才有大米飯可吃。雖然是島嶼,但是魚獲量並不多。妳看看,你們這裡捕撈的沙丁魚,一籮筐、一籮筐擺在攤位前沒人買,任其腐壞再倒進茅坑當肥料,實在可惜。要是這裡的沙丁魚一半出產在我們金門,不知該有多好。」烏番叔不捨地說。
「我們印尼雖然是一萬多個島嶼組成,但並不是處處都有漁港,人人都是漁民,大家都有沙丁魚可吃。大一點的地方仍然有高山、有平原,除了漁民亦有農民。像你剛才說的這種現象,或許只有近海的地方才會發生。實際上一些較偏遠的村落,他們種著各種農作物,每年收成的五穀雜糧可能堆滿倉,地瓜田裡的小地瓜以及稻田裡掉落的稻穗根本懶得去撿,照樣讓它在田裡發芽或腐爛,說來也是滿可惜的。
但祖居在窮鄉僻壤裡頭的居民,想吃條魚卻也不容易,必須走遠路到城鎮去購買。有時我在想,如果近海的漁民因沙丁魚的魚獲量多而賣不掉,如能與種田人吃剩的五穀雜糧相互交換,那不知該有多好。假如這樣的話便可各取所需,農民有魚吃,漁民則不必買米。但有時想歸想、說歸說,偏遠的鄉村與海港的距離,遠一點的話也有百餘公里,近一點的亦有數十公里。而且山路不僅崎嶇難行,靠的亦只是騾馬之類的傳統運輸工具,往返路程至少也得數十個鐘頭,加上天氣炎熱,新鮮的魚貨運到目的地可能早已腐壞發臭了。」沙瑪分析著說。(三十三)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