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新十景票選活動之意義

發布日期:
點閱率:619
字型大小:

近日金門縣文化局舉辦「金門新十景」票選活動,開放民眾推薦金門知名的、具代表性的景觀,並邀集產官學界之專家共同評審,嘗試為金門雄渾壯麗的自然景觀與質樸含蓄的人文景觀留下永恆的紀錄。

歷史上,文人雅士遊歷各地之後,往往會抒發情懷,寫下對於當地景觀的品評。透過文章的傳播,這些品評逐漸流傳開來,並成為人們對當地的印象;編寫地方志書時,便會將這些看法納入,成為「土地志」內容中的一部分。清道光年間林焜璜、林豪父子編修的︽金門志︾中,即記載了「浯洲八景」:浦城海日(田浦)、仙陰瀑布(太武山北)、雙陽霽景(雙乳山)、珠江夜月(後浦港)、豐蓮積翠(豐蓮山)、董嶼安流(建功嶼)、洗馬湖光(后垵、東洲)、嘯臥雲樓(金門城嘯臥亭),將昔日金門的自然風景及歷史名勝特色結合文學的書寫,創造一種美感經驗。

民國四十六年,趙家驤將軍以戰地政務時期的歷史場景與地方建設為主,擬定「新金門十景」,並各繫以詩,包括明王古墓(魯王墓)、聖哲名題(毋忘在莒)、亭榜無愧(無愧亭)、樓重莒光(莒光樓)、料羅疊浪(料羅灣)、太武雄風(太武山)、古寧碧血(古寧頭戰役場景)、忠烈崇祠(太武山忠烈祠)、寶泉醮月(金門城寶月泉)、翠谷蓮塘(翠谷)。在當時,這些景點的作用乃在激勵軍民士氣,並提供各國外賓勞軍、參訪,表現戰地金門的特殊歷史情境。

民國五十六年,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邀集地方文士傅必聰、戴海容、羅志超、王秉垣、李怡來、顏西林、李朝啟、曹之冠、夏明翼、黃璉等人,品定出「金門新二十四景」,並由范叔寒、曹之冠等撰詩題詠。當然,主要對象仍以表彰戰地精神、強調復國大業的景致為主。

歷四十年迄今,儘管早已解除戰地政務,且金門的文化資產保存、環境保育、景觀保全進展甚多,但尚未從文化多元性、生態多樣性及地景風貌等角度重新擇定反映當代價值的金門景觀。是故,文化局舉辦了這次活動。必須強調的是,這次活動不再侷限於文人雅士或官方的觀點,而是開放給民眾推薦、票選,可呈現庶民社會對於金門的景觀意象,並參考台南市「府城觀光護照」的系統概念,強調與文化觀光、文化行銷的配套整合。

經過第一階段民眾的開放推薦及專家的評定增補,在兼顧人文景觀、自然景觀及凸顯各鄉鎮特色的觀點下,目前擇定了二十四處候選景點,提供第二階段票選,包括:金門風獅(金門文化景觀象徵)、建功砥柱(建功嶼及其軍事設施)、樓重莒光(莒光樓、莒光湖風光)、海門雄鎮(明金門城及其周邊史蹟)、後浦古風(後浦歷史街區古蹟群)、水頭僑居(水頭洋樓建築群)、翟山神工(翟山坑道)、古寧碧血(北山斷崖、戰史館、南山、北山及林厝聚落等)、慈堤落日(慈堤長堤餘暉、鸕鶿夕歸之景)、雙鯉環抱(雙鯉湖)、中山松林(金門國家公園中山紀念林)、太武雄峰(太武山自然與軍事景觀)、玉柱擎天(擎天廳、中央坑道)、蘭湖波光(小徑蘭湖)、金湯觀海(陳景蘭洋樓及金湯公園)、太湖長澤(太湖)、西洪積翠(慰廬、榕園、八二三戰史館、俞大維紀念館等舊西洪範圍)、瓊距園林(瓊林聚落)、汶浦水岸(榮湖及其後水頭、後浦頭聚落)、馬山遠眺(馬山觀測站)、浦城海日(田浦城)、山后海珠(山后中堡聚落)、九宮海潮(九宮坑道)、南山玄武(烈嶼南山頭玄武岩地質)等。

我們十分肯定文化局這次的「金門新十景」活動,深具歷史意義,同時亦期待本地、外地的民眾多多參與第二階段的票選,讓兼具人文與自然之美的金門得以受到注目與愛護。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