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開澎進士存世唯一墨寶 文化局展示蔡廷蘭對聯

發布日期:
記者: 李增汪/專題報導。
點閱率:1,277
字型大小:
「開澎進士」蔡廷蘭對聯在縣文化局展出。(照片由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開澎進士」蔡廷蘭對聯在縣文化局展出。(照片由金門縣文化局提供)

「開澎進士」蔡廷蘭存世唯一墨寶對聯刻在金門縣文化局展出。
「延祉受禧迎庥植福,宜富當貴長生未央」,落款:「尚志賢咸雅正。道光丙午,香祖廷蘭。」丙午年是道光二十六年,西元1846年,這幅長八尺、寬一尺半的蠟箋大對聯,是「開澎進士」蔡廷蘭存世唯一墨寶;旅台鄉賢王水衷先生捐給金門縣政府,由金門縣文化局收存,此次「仙洲文采科第留芳-王水衷捐贈文獻展」刻在文化局特藏室展出。
金門縣文化局指出,該作品尺幅巨大,依落款年代應是其考取進士後,在北京購得的蠟箋,所謂「蠟箋」是指宮廷內務府用紙,是當時最高級的用紙,所以歷經近一百八十年還是堅韌如新,這幅對聯是他送給他的瓊林族人「蔡尚異」收藏,款上「尚志」是挖款。王水衷透露當年在國父紀念館展出時,澎湖縣長王乾發還特地搭飛機前去欣賞這幅「開澎進士」墨寶。
澎湖馬公附近的雙頭掛(今興仁里)出了澎湖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進士蔡廷蘭,而有「開澎進士」之稱。蔡廷蘭是金門瓊林里第六位進士,也是瓊林里在清代的唯一進士,所以他的「進士匾」至今仍懸掛在瓊林里的蔡氏家廟。
蔡廷蘭原名崇文,字仲章,後為避老師周凱的諱,改名廷蘭,號香祖,學者敬稱為「秋園先生」。家族乃來自金門瓊林蔡氏,是瓊林新倉三房十七世裔孫,明末遷澎湖。生於嘉慶六年(1801)八月二十日,為蔡培華第四子,幼時聰慧,八歲能文,十三歲補弟子員,被人稱頌「八歲能文澎未有,十三入泮郡週知」,後歲考為澎湖廳稟生。
道光十二年(1832)澎湖發生饑荒,福建興泉永道官周凱奉旨由廈門往金門勘災賑糧,蔡廷蘭作〈請急賑歌〉上呈周凱請求加賑,力陳災民慘狀,建請籌設「社倉」以備急難之需,周凱贈詩「海外英才今見之,如君始可與言詩」,肯定其才。
道光十五年(1835)蔡廷蘭渡海至福州參加第三次鄉試,不幸落榜,返家途中遭遇秋颱而在海上漂流十餘天,抵達越南廣義省思義府菜芹汛登岸,其後經由陸路返回福建,歷時四個月行萬餘里才歸鄉,沿途聞風問俗,回鄉後將旅行見聞撰述《海南雜著》一卷,是全台灣最早著述外國民族歷史文化的海外民族誌。
道光十七年(1837),周凱任台灣道,拔蔡廷蘭為十二年一選的拔貢第一名,當年至福州中舉人,周凱聘其主講崇文書院,兼引心、文石兩書院講席,後任文石書院山長長達七年。
道光二十四年(1844)蔡廷蘭四十四歲,進京會試,考運多舛的他在貢士覆試被不列等,隔年因皇太后七旬壽辰特設恩科,因此乙式恩科中式209名,在北京紫禁城保和殿殿試為二甲61名,賜進士出身,即用知縣,籤制分發江西省。歷任峽江知縣、南昌水利同知、豐城知縣等,督導各團鄉勇抵抗太平軍有功,咸豐九年(1859年)陰曆三月十五日卒於豐城縣令,移靈回鄉,原葬於澎湖拱北山附近,日治時期因軍事需求遷葬今馬公市烏崁里南方。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