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傳統建築頹屋整建工程之再思考

發布日期:
點閱率:673
字型大小:

金門有大量的傳統建築,代表著閩南文化也呈現特殊的文化地景,向來是金門引以為傲、有著與其他縣市不同的特色。在金門國家公園成立及其於1999年實施維護傳統建築風貌獎勵補助,以及2001年縣府開始進行傳統建築修復獎勵後,十餘年來超過七百棟傳統建築獲得修繕,民眾藉此改善老屋水電、衛浴等設備以符合當代生活所需,或透過活化再利用,讓它們風華再現。這可說是金門奇蹟之一,也是金門的重要文化、觀光與環境資源。
當前,尚有為數龐大之精美、形貌完整或即便毀損仍具文化價值與特色之傳統民居、洋樓,因持份者在南洋、台灣,或後代人數眾多、產權紛雜,獲得修繕者在數千棟傳統古厝中仍屬少數,這些老屋缺乏照料逐漸破損、草木叢生,各聚落內傾頹毀壞者眾,頹屋林立,甚為可惜。近年來,為避免頹屋影響環境衛生與公共安全,鄉鎮公所進行頹倒房舍整理工程,採取清除頹壞牆體至牆基高約1.2公尺的整建模式,大量清理聚落頹圮傳統建築,為聚落環境取得清爽面貌。然而,此種美化、整齊清理方式並未考量聚落地方歷史特色,亦未針對個別建築的安全、構造狀況,及文化價值進行評估,聚落地景風貌、紋理脈絡就此受到影響,公部門的良善美意卻引發了另個危機,傳統聚落的特色安在?值得我們省思與檢討。
近日烈嶼一群愛護鄉土的鄉親投書指出:「每棟老房子都是每個家庭或家族的歷史見證,也是每個烈嶼人的生活故事屋…傳統古厝每棟都孕育著且記錄著獨一無二的精彩故事」,剴切地針對當前政府頹屋整建的作法提出建言,望能在適切地調查與工法調整後,帶動維護與保存傳統建築的工作,而非僅以整理工程毀了地方特色。聚落乃金門重要的文化遺產,而其地景與環境資源應有整體的維護思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文化紀念物與史跡委員會」於2005年提出〈西安宣言〉,強調「場域(setting)」對於文化遺產的重要,認為應持續地運用有效的法律和規劃、政策等手段,實踐保護管理環境。並設立保護區或緩衝區,以反映和保護周邊環境的重要性和獨特性。其用意乃在強調維護人類重要遺產不能僅關注單一建築個體,而忽略了其環境、社區完整性的重要。
實際上,逐漸頹壞的舊建築有其原物真實無偽的特色,它們代表具八十年、百年以上的金門建築歷史、聚落文化,散發出古代氣息,如果以新的形式或不佳的整理方式取代,則金門特色聚落地景將就此逐漸消失。多數人可以理解頹屋整理計畫有其必要,然工程的執行規劃實可更為精緻,例如,藉由本縣良好的財源挹注,此計畫可納入專業之現況調查以掌握個案特殊歷史文化、構造損壞狀況,再經由合宜的構造補強、頹屋整理設計,為聚落內此類頹圮屋舍獲得正確的構造安全穩固方式,在環境清理與安全前提下亦能保留更多的建築遺構,為地方歷史文化之維護作為正向之導引。台灣1999年921大地震曾因地震後為了安全,透過軍方清理工作立即清除許多原本僅有輕微損壞之歷史建築物,因缺乏對構造安全的理解與工程上之知識,大量的傳統建築就此過度被拆除,雖事後經各界的檢討反映,卻是為時已晚,無法挽回。這樣的工程經驗,值得我們借鏡與省思。
法國哲學家狄德霍(Denis Diderot, 1713-84)曾說過:「廢墟就是那些不復存在的事物的象徵。廢墟遺址代表著愛和歷史的真實…美麗的建築才會造就美麗的廢墟」,金門的頹屋若能從另一角度思考其在金門整體環境與文化上的意義,則當前頹圮的建築與環境即可獲得不同的導引解讀。
在金門努力進行文化遺產保護甚或推動世遺的過程中,我們實應停下來思考各項可能對環境的影響因子,特別是工程的施作方式,才能減少脆弱的文化、生態環境無法彌補之影響。讓我們重新規劃合宜的流程,為地方聚落、地景與文化多些維護保存的契機!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