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後」戰地的時代意義

發布日期:
點閱率:579
字型大小:

今年的十一月七日是金門解除戰地政務十五週年的紀念日,由金門縣鄉土文化促進會所策劃的「金馬解嚴十五周年」展覽於庵前盛大舉辦。開幕典禮由陳滄江主持,文建會主委翁金珠、金門縣文化局長李錫隆及地方人士亦到場觀禮;當年衝撞軍管體制、反對金馬繼續戒嚴的翁明志、王長明、陳振堅等三位民主運動人士,以及早期民主運動刊物︽金門報導︾主編楊樹清、︽馬祖之光︾主編曹原彰、楊成家等人也到場重聚,訴說當年爭取金馬民主之歷程。這個活動獲得了國內各大媒體、超過五十人到場報導,受到高度的重視。

十五年,一段不算短的日子。這樣的「時間距離」,其實足夠讓我們形成一種「歷史論述」,以反思長達四十三年的軍事統治體制。持平而論,近代兩岸的軍事對峙與世界冷戰衝突對於金門來說,確實是一場悲劇。在這之後,金門終結了南洋僑匯經濟的榮景,國家(state)以軍事政權的型態直接治理地方(相對於歷史上「天高皇帝遠」、國家治理寬鬆的邊陲島嶼之型態),所謂的「管、教、養、衛」,正是軍事統治的四大面向。金門與馬祖,不但傳統社會被大量動員與編組,私有土地被佔用成為軍事禁區。在強調愛國主義(patriotism)的大帽子下,社會發展被高度壓抑,現代意義的「人權」連談都別想。戰爭及其軍事統治所帶來的恐懼、心靈創傷,甚至生命財產的損失,更是難以彌補的歷史錯誤。這是「大歷史」(macro history),是一個結構,不會因為某幾任的領袖、司令官具有仁民愛物的性格而有所不同。

對生活在戰地的個人來說,除了面對上述的歷史情境外,還有更複雜的「戰地情結」(battlefield complex)。首先,大量駐守的軍人所帶來的消費經濟適時成為百姓生計的重要依賴,同時「高粱換大米」、高粱酒產業等政策的成功亦是維持金門社會穩定的力量;再者,民生基礎工業的起步與農林漁牧業的改良,如電廠、自來水廠、農試所、畜試所等,具體提昇了生活水準;另外,當時以強制性的手段所進行的各種措施,造就了某種成效,如社會秩序的控制(1920-40年代金門治安極為敗壞)、公共衛生的改善(如鼠疫的滅絕)、綠化造林的成功等,「軍事的現代性」(military modernity)一如「殖民的現代性」,某個程度合理化軍事統治的正當性。軍民關係,既緊張又相互依存,加上部分密切人際互動、通婚的情況,雖不同意如「軍民一家」般的政治宣傳,但也絕非「視如讎寇」地相處。這就是「小歷史」(micro histories),而歷史的複雜性可見一斑。

因此在反思戰地歷史之際,需要避免受到特定黨派為其自身利益所做出的歷史詮釋,不論是美化、歌頌戰地政務時期,或取其片面而全面否定的作法。我們認為,從金馬人民的觀點、社會史角度出發的「後」戰地歷史之討論才要開始,進而透過歷史的反省,探索未來的變局。在這裡「後」戰地(post-war)之「後」的概念,不僅是時間序列的前後而已,更代表歷史論述的差異與不同;換言之,過去所缺席的歷史主體---人民---需要浮現,進而從大歷史與小歷史的交織中深刻理解人類史上極為特殊的一章。

回顧歷史,翁明志、王長明、陳振堅等民主前輩的貢獻,值得高度肯定。而金馬的近代戰地歷史,不僅是這兩座島群的歷史,更是臺灣現代歷史、世界冷戰歷史的縮影。在歷史的解密與釋明中,我們才能找到前進的方向與力量。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