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社區關懷據點之芻論

發布日期:
點閱率:3,271
字型大小:

社區關懷據點係1950年代西方產物,同時社區照顧(community care)一詞正式出現在英國政府單位文件中。當時,該用詞是企圖透過社區照顧以服務出院的精神病患。英國政府也提出社區服務方案以照顧老人,期使達到去機構化之目標。1960年代,由於過去倡導的機構式老人福利服務出現成本高昂、缺乏隱私權、服務績效低落與供給無法滿足需求等弊端,致使西方社會普遍興起「去機構化」之聲浪。加上源於北歐國家的在地老化(ageing in place)理念:「讓老人回到家庭與社區中」之追求,「社區照顧」的福利服務模式乃取代過去的機構式照顧模式,也逐漸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重視的老人照顧主要服務模式。
國內社區關懷據點初步了解大致上可歸納為三點。首先,設置社區照顧關懷據點,除公部門所提供之正式資源外,開發非正式的社會資源,更可強化社區照顧的能力相形重要。期望以社區營造及社區自主參與之精神,鼓勵更多的民間團體設置關懷據點,提供在地的初級預防照顧服務。其次,據點功能主要在提供社區老人關懷訪視、電話問安、諮詢及轉介等服務;關懷據點的設置,不但是讓長輩在社區中也有一個家,透過各項服務的提供,讓社區的感覺更加溫馨、有人情味。最後,讓老人能在熟悉的環境,與親人、鄰居、老朋友一起做做活動、互相關心、分享生命的經驗。
相較於西方,金門跟60年代北歐也有些許相似,在金門人口年齡結構中,扶養比已從民國104年27.56%增至30.02%,且65歲以上高齡人口約佔總人口數14.02%,老化指數109年已攀升至156.23%,10年增加60.19%。
一篇針對金門地區2015至2023年,採文獻調查與政府次級資料的研究論文(2023)即發現:1.金湖鎮立案之社區發展協會在五鄉鎮之中比例最高;2.金湖鎮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數(接受政府補助)最高占24.39%;3.百人以上之社區供餐據點將近4成,計16間(占39.02%);4.每餐每人費用平均40元整(占91%)、行政補助費6萬(占36.36%)次數最高;5.服務人次超過2萬有2處據點,接受社會處白米數量補助最高4,410公斤。
進一步採SWOT分析發現地區據點幾項特徵:1.供餐服務無法保證用餐人為申請者;2. 地方社區發展協會並非都有提供供餐服務;3.老人有能力騎車到據點接受關懷服務;4.接受到關懷據點與朋友聊天;5.社區關懷據點尚有成長的空間,鼓勵金湖鎮以外的其他鄉鎮之社區發展協會設立關懷據點;6.超過5成以上65歲老人產生需求;7.家人傳統保守不願意接受社區服務的觀念;8.大部分傳統家庭以家庭照顧為主。
並在最後地區關懷據點提供建議:1.建構完整的老人醫療保健服務;2.鼓勵拓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3.鼓勵高齡者積極投入社會參與活動;4.強化供餐服務系統,增加鄰居間友好互動,形成新的支持系統。
除此之外,國內多位學者對社區關懷據點亦有相關的研究,張淑卿(2023)、陳素禎與林義威(2010)、廖秀慧(2015)、李易駿(2015)、林依瑩與李幸娟(2016)、趙珍妮(2006)、謝美娥(1996)、黃松林(2000)。其中,張淑卿(2023)在社區關懷據點建議:1.加強宣導照顧各類服務模式,鼓勵長者進入巷弄長照站活動;2.建置交通接送機制;3.建構定期巡迴制度,促進預防失能、老人心理與靈性照顧服務量能;4.建立獨立的志工隊及規劃長期照顧志工訓練課程。陳素禎、林義威(2010)在實務工作中上則建議:1.社區據點的永續經營需回到基礎面進行分工合作;2.社區經驗傳承有賴社區資源整合與凝聚力的激發與紮根;3.社區組織可朝「內外連結」結盟方式,建立互惠機制。
引頸期盼將台灣成功的案例移植到金門後,社會處與衛生局能適時調整腳步,以避免移植後「橘逾淮為枳」之弊,加深地區老人便利服務及完善軟硬體設施,用以貫徹縣長陳福海〈禮運大同〉篇,老有所終旨意。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