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消逝的往事

發布日期:
作者: 鄭翔釗。
點閱率:563
字型大小:

秋天的金門有些蕭索,枯寂的樹木易讓人懷舊。在這小小的島嶼,舉目所見滿是知足的展顏歡笑。即使承受過深沉的傷害,我們依舊選擇淡忘。
每年總有一些特定的日子令人聯想到戰爭,一個令人顫抖的名詞。
八月二十三日,我總會眺望海濱,想像我那無緣的母舅,想像在槍林彈雨下倉皇奔逃的黎民百姓。
兩岸激烈的砲戰,悄悄的隱逸在半個多世紀前。對台島居民而言,或已成追憶,對金門人而言,卻是難以抹滅的歷史傷痕,對我們這些八二三受難者的家屬而言,更是說不出的痛與苦澀。
若說台灣害怕威權濫屠的二二八,金門則是恐懼戰火蔓延的八二三。
雖未親眼目睹世紀悲劇,但童年處於軍管統治時期,讓我對這段過往知之甚詳。
經歷烽火遍地,骨肉手足的顛沛流離,食番薯長大的孩童們,努力讓生命更加淬煉與頑強。慶幸能在浩劫中倖存,生者忍住悲慟,胼手胝足的重建熟悉的家園。當困頓的閉眼,罹難者旋即飄然控訴世間的不公。
災難過後,睜開眼,感覺一切似夢非夢,感謝老天讓自身走過風雨飄搖,越過牛頭馬面佈下的天羅地網。戰後心裡的創傷結疤,雷區頻仍的意外事故卻讓人憶起夢魘並未離去。
浯島子弟捂著胸,奮力的尋找落腳處。同鄉會與金門會館成了離鄉發展的基地,健兒們不僅在台灣,更在世界的每個角落建立商場的碉堡。金門人若野草的韌性更讓媒體提出專文來探討。走過風雨,走過死亡的幽谷,鄉親又怎會恐懼商場上的爾虞我詐?
曾經訪談飽嘗風波的耆老,他們啟示了我們這些意氣風發,但少不更事的晚輩。身為戰爭前線的子民應當要有自覺:可以為了保家衛國而壯烈犧牲,但更要珍惜當下寧靜的美好,絕不想輕易再起風雲。
帶著悲情,將苦恨昇華成理性。讓我憶起一段屬於家族,屬於浯島的滄桑。讓傷痕化成教訓,讓寧靜的鐘聲裊裊的傳播出去。 
微風輕拂,顯露出風獅爺的威猛,祂鎮守著村莊,凝視傳統的三合院矗立在每一個村落,孩童的嬉戲聲是對祂的最大禮讚。劃破天際的轟隆砲聲,如落雨般密集的砸在金門的每一吋肌膚。即使心裡已有些準備,但炸彈的出現讓人身形呆滯,頃刻間,黔首尖叫哭嚎,原本寧靜的海上仙島變成人間煉獄。
發愣過後的反應是拔腿狂奔,警報四響,世居的祖厝被砲彈擊中一角,磚瓦四濺,走避不及者抱著頭、眼,血漬沾染全身。匪軍再度登陸?家鄉會淪陷赤化嗎?帶著疑問,老弱婦孺紛紛避進防空洞,村鄰的幹部逐一清點人數。寂靜下來之後,發現有些幼童尚未進入避難所,在婦人的哭啼託付下,熱血的鄉丁立刻外出搜尋。前往孩童較常聚集的宗祠,希冀能引導這些憨傻而不知凶險的晚輩躲藏。
戰聲漸歇,幹部出來信心喊話,動員群眾的力量準備長期抗戰。雙方的心戰大隊開始透過擴音器、裝滿文宣的宣傳彈來誘惑對方的軍民。當然,隔著金廈海峽,能泅泳而投誠者自是少之又少。在此風聲鶴唳的時期,敢冒著通敵叛國的罪名而撿拾對方的文檄者亦不多。
隨著砲戰的進行,居民逐漸抓到規律,生活作息開始恢復正常。炎熱的夏天,大舅與其他男丁鋪好竹蓆,一起打赤膊躺在祠堂裡酣睡,忽然天外飛來橫禍,一枚陰狠狡詐的炸彈擊中屋瓦,破了屋簷直墜而下,直接命中大舅的頭顱,頓時血肉模糊,血水與屍塊四溢,一個擁有大好前程的青年,未曾踏上臺灣之前就冤死九泉,還未來得及開啟他的台灣夢而空留遺憾。
當母親告訴我這段往事,淚光婆娑,我也不禁哽咽。回首一九九六年,兩岸發生台海危機,死亡的陰影籠罩,島上草木皆兵,人心浮動,聽聞軍士已在身上留下遺書,浮現在我眼前的卻是大舅慘死的畫面-這就是戰爭的殘酷?
八二三砲戰改變諸多居民的命運。年紀稍長的男丁,遠赴南洋開闢嶄新天地,期待至少能為家族留下一點香火。午夜夢迴,淒厲的喊叫聲在耳畔飄蕩,家人倒在血泊中的想像畫面,讓落番客難以成眠。
時局的殘酷讓學子變成遊子,座落在陳坑的金門中學被砲彈擊毀,師生頓時喪失上課的地點,琅琅的讀書聲即將匿跡。一紙文書讓原本要中斷的學業出現曙光。在政府的寄讀政策之下,軍艦一艘艘的運送求學階段的青年,目的地是全台各地收留寄宿生的學校。從未離家的十幾歲少年,拿著家裡給的數十元,踏上茫茫旅程,唯一可堪慰藉的是同行的浯鄉子弟。彼此年紀接近,背景相似,日常生活中能互相扶持,一起度過灰色黯淡的跨海生涯。
父親的求學生涯換過幾所學校,小學一開始就讀華僑捐資興建的國小,後因當時學區人數過少,附近幾間學校整併。父親與村人沿著濱海沙灘,赤足穿越海岸線上學。沿途明媚的田園風光就此飽覽,每日數公里的路程並不以為苦。
小學畢業後考上金門中學的喜悅並未維持太久,因為無止境的戰事,一封遠赴台灣寄讀的掛號信讓全家陷入兩難:離開代表著遠離戰爭,但也遠離了父母的羽翼。
「可不可以留在金門,我可以幫忙照顧弟妹,幫忙種田。」父親囁嚅的向祖父請求。
「你說什麼?好不容易家裡有人可以離開金門,居然還要留下來一起送死?」祖父瞬間勃然大怒。
「金門不知道何時會被攻破?你至少要在台灣給我好好活著!」祖父嚴厲中帶著傷感。
至料羅港登艦的日子漸漸逼近,農作的困窘讓家裡無法拿出一筆錢做為旅費,所幸遠在南洋的親戚及時伸出援手,父親與友人一同分發到農業大縣-屏東就讀。
即使衣衫襤褸被譏笑,即使飢腸轆轆而暈眩,父親都咬牙挺過,因為他知道,自己代表的是金門人的骨氣。哭,只能在被窩裡哭,擦乾眼淚後又是一條硬漢。
故鄉的近代史是以多次戰役書寫,閱完歷史的扉頁,眼眶已沾濕。在想像的畫面中,共軍的鋼彈前仆後繼,對方以噴火器掃除前方障礙,達達的機槍過後是生命的消逝,家庭的破裂。烈士無言的常居於小小的島嶼,立身於忠烈祠一角。地底下埋著戰死軍民的骨骸,有姓名可考者,還供有牌位,不詳其身分者棲息於鄉間的石堆黃土。漫步在山野,偶遇荒草頹墓,不由的暗生感嘆。死者一夕闊別俗塵,又有多少生者因這場動盪而改變安穩的道路,最後崩塌成崎嶇?
因為時局的紛擾,島上的發展遠遠落後台灣。曾經在漆黑的夜晚不見華燈,在亮眼的白晝不能親近海洋。布滿沿岸的地雷似冤魂般死纏,若非近年縣府委託國際掃雷專家清除障礙,小島的腳步又會多蹣跚呢?
兩岸對峙的情況早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人潮的熱絡往來。子民們選擇淡忘傷痛,衷心的迎來白鴿。客輪的往返讓金門與廈門似久別重逢的戀人,鼓浪嶼成了浯島鄉民駐足流連之所。不諳史冊的少年郎,足跡踏遍的不再是高樓林立的台北,福建沿海已成為這些背包客的飄泊地。
往日的人間煉獄已成為海上的桃花源,對史實的回顧,並非要燃起敵視的火種或撩撥過往的傷口,而是要讓未經歷戰爭的人們珍惜當下毫無波濤的平靜。和平的跫音不斷的在歲月的長廊迴響,我默默的禱念,願無風波,無戰事。
(本文係第11屆浯島文學獎散文獎佳作)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