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地瓜簽的味道

發布日期:
作者: 遠同。
點閱率:1,309
字型大小:

人生當中享用許多三餐,從早些年代冀求溫飽,到現在豐盛宴飲。然而在腦海深處有幾樣喜歡的食品,當一切歸於平淡會悄悄在心頭念叨,在味蕾挑動。
幾次返鄉不經意尋找舊時的記憶,帶回幾樣家鄉味,其中地瓜簽(安簽)和綠豆糕(粿仔)是我最喜歡的!民國五六十年代,家鄉許多人們務農為生,每一塊可以耕作的地,都會善加利用。高粱玉米地瓜和幾種雜糧,在缺水的旱地播種成長。高粱收成乾燥後,拿來向酒廠和農會換食用的米;其他大部分農作主要用來養豬和雞鴨,依靠著這些把一家好幾口小孩拉拔長大。
在住家臨近的田地插播上幾畦地瓜,它的種是經由剪下一節藤和葉,放在水裏浸泡,等到長出鬚根時拿來插種。遠同小時幫忙這樣的農事,也學會如何插播。更常的是做施肥澆水和除草的工作,這些活好像永遠做不完!
放學回家後幫忙割地瓜葉藤,然後用刀切成小段。有時候貪玩要趕快做好沒留心,手指被切到皮破血流是常發生的事。切好的一簍簍地瓜葉混合其他農作煮成豬食,熱騰騰的餵豬,看著牠們吃得很起勁。這些大豬小豬母豬提供著家鄉許多人家經濟的依靠。人的韌性很強,生活也可以很簡樸,當時家家戶戶就這麼走過來。
離家一段距離外更多主要的農地,在夏天高粱收成後接著種地瓜。入冬地瓜成熟了得犁田翻出來收成,那真是很忙碌的時段。那時除了人力沒有其他的方式,所以牛辛苦耕犁,一家大小也很忙祿,將地瓜從地裡翻出來裝進一只只的麻布袋裏,然後用手推車費力的翻越土路,上坡下坡載回家。
古早時期食品保存不外乎乾燥和醃漬。以前的年代一般家戶沒有電器用品,電視冰箱在遠同國中時期家裡才有。地瓜不能久放,那段時間放學回家就得幫忙銼成地瓜細條(簽),曝曬乾燥成了地瓜簽才能放過冬,提供豬隻每天的糧食。
金門冬天的溫度很低,當時禦寒的衣物往往不足,經常銼地瓜到半夜裡,手凍著了,流鼻水也常發生。濕的地瓜簽大家分工用繩索綁著鋁製的水桶,裝滿吊起到屋頂鋪撒讓太陽和冬天季風乾燥。在銼的過程裏,因為實在做太多太久,大人不小心分神銼到手掌,鮮血流出來的情景歷歷在目,寫的此刻背脊還發涼。
在大量銼地瓜簽的流程裡,大人根據經驗會選取某一塊地生產犁出的地瓜,另外洗乾淨處理和曝曬,這些挑選出來銼成的地瓜簽成了家裏食糧的一部分。當時日子清苦,一般家庭大概只有晚餐會吃到乾的米飯,早餐和中餐大多煮稀飯。當季的地瓜或者地瓜簽自然的加入白米和水用大灶煮。地瓜的甜味和地瓜簽的些微硬度,讓遠同常常一吃好幾碗。有些日子可能沒有足夠白米存糧,僅以地瓜配地瓜簽來煮,甜味倍增,湯非常清,我們以此果腹,雖然也餓得快。
去年冬天離開台北回美國前一天,四哥陪四嫂來台北回診就醫,帶來一紙箱親戚收成的地瓜簽,交代我們儘量拿,太太取了一個塑膠袋裝進約三四斤帶來。等回家安頓好,有一天煮稀飯加這批新收成的地瓜簽,太太一嚐就說是這麼多年來,最好吃最甜的地瓜簽!她是台灣城裡人,從來沒有吃過地瓜簽,這些年雖然也經常因為我的喜愛而煮地瓜簽稀飯,這一回她的體驗改變了,有點懂得我為什麼那麼喜歡地瓜簽稀飯的滋味。她說希望下一回能夠帶來一樣好吃的地瓜簽。遠同雖然不是務農的專家,趁機跟她說好吃的地瓜和銼出來的地瓜簽,還真的不是想有就有!因為每年收成的地瓜品質,跟當季的雨量氣溫有關係,會不會很好吃還真的沒辦法保證。她聽聽也明白些。
帶來的幾斤地瓜簽經過快一年了,我們還捨不得吃完。仗著此地沙漠型氣候極度乾燥,家鄉帶來的乾貨放個三五年不成問題。在家鄉的話,放到後來的安簽會長出小小蠹蟲。我們當時也就用水多沖洗,一樣煮成好吃的地瓜簽稀飯。
簡單的幾樣小時經常吃到的食品,在遠同心裡的分量卻那麼的重,與其說它們味美,不如描述它們代表成長的歲月,容或艱辛但很真實的走過來。每一個人都有幾樣家鄉味,幾段深刻的兒時情景和記憶,安簽記錄的是我珍惜的日子。(寄自美國,稿費謹轉贈家扶中心)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