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放懷西山談文學

發布日期:
作者: 倪振金。
點閱率:1,408
字型大小:

  自五四以來,由於受到西方文化影響,有所謂傳統與創新之議題出現。且以中國文學來談,傳統文學,每有重載道而輕性靈,專推敲而忽淋漓,是以早在文學革命以前,顧炎武即有時代文學之倡議。其後譚嗣同以詩界革命,黃遵義以我手寫我口呼應之,時勢所趨,終有民國六年風的新文學運動。就時代而言,最早探討革新傳統文學者,應以胡適、錢玄同、傅斯年等為先驅。但他們重視語言的樸實美,卻無意中忽略了深邃美。
  讓文學在文學史上狂飆者,當推五四運動。五四是我國文學史上,大解放的時期。其主要運動有三:反對載「封建之道」、「代聖人立言」的古文,力倡寫實求真,表現真性情的白話散文。即周作人所謂的「美文」、王統照稱之能「使人閱之自生美感」文學。
  此種類似於法國十八世紀文壇史上,有名的新舊之爭,雖說新舊兩派對於文學史實,並非獨到精確:諸如林圩反對「引車賣漿之徒」的「土話」,殊不知詩三百,未嘗不是布衣紅塵之俚語;而胡適引但丁(Dante)來支持他的白話運動,卻不知但丁在「論俚語」一書中,所力主的「宮詞」、「詞藻」等,竟是胡適所力棄的,寧非弔詭。
  儘管如此,卻不影響諸人對文學特質的堅持。何謂文學特質?英國的溫卻斯特(O.T.Winchester)認為文學特質為三:首先是恆久性:文學為美感的寄托,與快感不同。一部文學作品會令人百讀不厭,並感興趣的原因,在於其恆久價值。其次是個別性:作品所表現的情緒,是作家個人的情緒,而讀者反映的情緒,則是讀者個人的情緒。同樣一首詩,飄泊異地的遊子,讀的是一種滋味,倚樓望夫歸來的婦人,又是一種滋味。所以,即使是同樣的悲、歡、離、合的情感,每位作者、讀者的表現與感受也不一樣。最後是普遍性:情感雖因個人境遇而異,但不管何時何地,情感的性質,自古至今總是不變的,所以文學能超越時空,具普遍性。如感天動地竇娥冤中的悲劇情懷,至今依然能夠使人感動;莎士比亞的戲劇能夠普遍受到歡迎,正是我們所說的普遍性。
  有了上述認知後,進一步來談文學研究這課題。文學研究,通常是針對下列項目作一研究:
  文學史:從有語言後,口頭文學就已經出現,發明文字後,記錄文學即產生。
人類最早由兩河流域的蘇美人首先發明了楔形文字,然後古埃及人、古印度人和黃河流域的中國人,各自發明了文字,留下了早期的文學作品。如蘇美人的《吉爾伽美什史詩》;古埃及的《亡靈書》,以及中國的甲骨文等。此外尚有許多口頭流傳的文學作品,如中國的《詩經》;古希臘的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古印度的史詩《羅摩衍那》等,以及古代傳說和神話等。
  比較文學(有時也稱世界文學):其研究對象為至少兩種,或以上語言的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此外還常涉及哲學,美術,電影,音樂,政治,歷史,社會學等不同領域。比較文學(litt'raturecompar'e)一詞最早出現在18世紀的法國,並於19世紀末期發展成熟為一門學科,以法國、德國為主導。二戰後其學術研究的中心轉移到美國,但研究對象仍然以歐洲大陸的語言、哲學、文學理論、文化理論為主流。
  文學理論:是指詮釋文學與文學批評的相關理論(或哲學)。各種文學理論派別會以不同的方式詮釋理解文學文本。文學理論以哲學方法論為總的指導,從理論的高度和宏觀的視野上,闡明文學的性質、特點和規律,建立起文學的基本原理、概念及方法。
  文學藝術:借助語言、表演、造型等手段,塑造典型的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意識形式,屬於社會意識形態。文學是語言藝術,廣義的藝術概念包括文學在內。
  談到文學研究,往多人會與文學批論相混。它們的共通之點很多;如果將它們的距離縮小,很可能變成一體。如細究其關係,約有二點:其一是欠缺文學研究的文學批評,往往淪為一種淺薄的、無確識的、人云亦云的、甚至錯誤的、歪曲的、完全脫離文學原則的文學批評。其二是欠缺文學批評的研究,便可能是沒有標準,沒有條理、沒有中心的、不得要領的一種摸索式的研究。易言之,應以文學的研究作為文學批評的基礎;以文學批評來輔導文學研究的進行。
  文學是八大藝術之一,而藝術端在於表現;形式與精神的表現。在我國文學中,對此課題之討論,即所謂的「形神論」。從曹丕直言「文以氣為主」後,似乎文學的精神表現,始終凌駕於形式的表現。以韓愈為精神領導者的古文運動,更是大力提倡文以載道的精神,並成為中國文學的主流。此即是文學之「神」,以今天用語即是「立意」。
  但唐宋八大家,無一不是手握健筆,充分掌握了各種形式的技巧與藝術。「典論.論文」中,曹丕對各種文類的形式要求是:「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宜麗」,此即是文學之「形」,也就是表現的「技巧」。自此開啟了歷代各種文學的討論。
一篇動人的文學,必定是篇具有真、善、美,令人縈迴的文學;作者所要呈現的正是心靈中這種真情、悲憫、感動的美。透過文字之美、情節之美、意象之美,在流寂時空中,與讀者產生一種宿世巧遇的呼應與感動!
  此處之真非科學上之真,更不是對與錯的論述,而是有血有肉之真性情。感人的文學固然與作者筆花傳神有關,但靈犀在於意境要真。因此不僅僅是文字上要傳神,更要有一種輒為題詠,以致其意的真性情。
  而善非但不是道德上的善,更不是為政治服務的文宣,而是一種普世價值的悲憫承擔!如同米勒的名畫「拾穗」一樣,畫中那種「不可摘盡葡萄園的果子,也不可拾取葡萄園所掉的果子,要留給窮人」的悲憫意象。
  至於文學之美,非外觀之美,亦非色相之美,而是那縷飄逸於文中的感動美;透過謀篇、雅詞、律動之美,跨越時空,牽動內心深處那股宿世相逢之意境:「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這股天地與我為知己之感動,就是美!所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有寧靜愉悅之美;烈風雷雨展書讀,則有氣勢澎湃的悲壯美!
  文學之美,可頌可舞,如逢故人;可歌可泣,如憶前塵,凡此莫不以音韻為律動,以美文為形象,鴻文散筆間,繫纜月華,共同誘發深潛的熱情。一種觀之悅目;聞之樂耳;思之動心;撫之動容的詠嘆,這才是文學之美!
  觀歷代大家作品之不朽,在於能觀時代背景;體生民苦樂,加以舊學新知,莫不堅實,進而以生命熱情灌溉之,自然聲振於外。易言之,所謂的好文,應是形神兼備,揮灑縱橫而自得。而其主從次第是,透過中文獨特的音、形、義超妙美學,以嫻熟洗練的藝術技巧,呈現文章中抒發情感、關懷生命、及士報國恩的精神。不管是形散神不散的散文,或格律按規的韻文,皆應如此。這才是有章法的文章,而不是胡扯亂道,無法稱呼命名的「一堆字」。那些以現代通俗文學為藉口,毫無華韻意象,卻自命流俗通暢等「文學」,即使是躍居排行榜,頂多也只是一堆雜蕪不華的「字」!(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