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洪作舟舉人與泗湖

發布日期:
作者: 陳國興。
點閱率:1,798
字型大小:

洪作舟(1826-1898),譜名朝會,諱天乞,字汝繹,號晴川,官名作舟,咸豐辛亥元(1851)年入泮,光緒壬午科(1882)中試舉人,軍功六品頂戴。生於清道光六年丙戌年八月初四日午時(1826),卒於光緒二十四年戊戌年十月初八日午時,享壽七十三歲;妣王氏肴娘,東門人,生道光九年己丑年(1829)八月十四日辰時,卒道光三十年庚戌年八月二十六日午時(1850),得年二十一歲,葬在泗湖,生一女名純娘。繼妣薛氏治娘,山仔兜人,生道光己丑年二月初九日申時,卒於光緒庚寅年(1890)三月初六日未時,享壽六十二歲,葬於后半山與祖媽合葬,生四男二女,又妣蘇甘娘,廈門人,生光緒乙亥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卯時(1875),卒於光緒丙午年七月初四日未時,得年三十二歲,葬於廈門外清,生有二女幼亡。生四子長廷棻、次廷銓、三廷爵、四廷璽,三女長女純娘、次女瓊榮、三女瓊瑤。洪作舟卒葬在后豐港與賢厝村三板橋田埂。
洪作舟是二十六歲中秀才,五十六歲中舉人,鄭孝胥榜,文魁匾額長為115公分、高為60公分,高掛在珠浦北路洪家,內容是福建提督學政崑岡為壬午科鄉試中式第九十九名洪作舟立,按清季職官表附人物誌所載:崑岡(1836年-1907年),愛新覺羅氏,字筱峰,清朝宗室,光緒年間重臣,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和碩豫通親王多鐸七世孫。咸豐八年(1858年)中舉人,同治元年(1862年)中壬戌科二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歷官國子監司業、詹事、內閣學士、禮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福建學政、左都御史、理藩院尚書、工部尚書等職,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病逝,諡文達。福建學政是自光緒五年八月初一至光緒八年七月三十一日止,由戶部右侍郎任福建學政,任內改戶部左侍郎。
洪作舟自中秀才以後,即開始設帳授徒,先後在泗湖村、後浦北門教授私塾,中舉後曾於光緒中期至廈門鼓浪嶼任某富商西席三載,期間娶廈門人蘇甘娘為妣,由其照顧在廈生活起居。
《金門縣志》記載洪作舟有二筆:洪作舟,後浦人,號晴川,壬午科鄭孝胥榜(上見金門縣志卷十二文舉表)。另一筆是洪作舟字晴川,後浦北門人。光緒壬午科(1882)篆隸俱工,又善繪事,花卉翎毛,栩栩如活,飲譽當時(上見縣志卷十二、人物志技藝)。
依據後浦北門洪氏家譜記載開基金門是由二郎公(1633-1699)約清初相傳是自福建晉江湖林(英林)移來,先在后園落腳,後移前泗湖,再移後浦北門;家譜是始於洪作舟中舉後始編,十世維編公重修,九六年著手重修,一百零一年完成。洪氏昭穆字行訂為「朝廷世壽,侯伯公卿,爾維立志,乃克有成。」現已傳世至第十三世卿字輩。
洪氏家族在科舉考試表現亮眼,四世儀軒公,諱註,名禮記,國學生,自少往台灣營商,住彰化鹿港;生有七子,其中第四子瑞溪公,諱清渠,字懷濟,歲貢生。第五子瑞珍公,諱清泉,號像湖,國學生,在台營商。第六子瑞香,諱清英,字懷業,台灣府彰化縣郡庠生。清麟公長子第六世朝用公,諱作楫,字汝為,台灣府嘉義縣郡庠生。瑞溪公長子第六世朝俊公,字汝孝,台灣府彰化縣郡庠生。瑞珍公次子第六世朝宗公,字汝海,官章作孚,乙酉歲貢生。瑞珍公長子即本文主角洪作舟,朝會公,諱天乞,字汝繹,號晴川,官章作舟,咸豐辛亥年入泮,同治年間補廩生,光緒八年壬午科舉人,家族中科舉功名最高者。洪氏家族中一家成衣冠者有八人,可說金門洪氏中表現最亮眼的一家,大部分都在台灣府取得功名。
洪氏家族中另一個特色是善於營商,例如:第四世亨公往淡水營生,子春公往漳州石碼營商;第五世儀軒公、應愿公往台灣彰化鹿港營商,振志公往淡水經商,瑞珠公與長份公則往海外前進暹羅(今泰國)營商,瑞淵公則前住安南(今越南),因此才能在泗湖蓋起三落雙護龍大厝,顯示其經濟實力非同小可,自第六世起則往南洋發展,發揮金門人打拚的精神如六世金生公自少往吉連丹營商,六世朝錦公往三寶壟營,第七世廷茂公、安薯公昆仲往實叻營商,第八世世昌公在印尼雅加達、世明公在南洋峇眼營商,世猛公在印尼雅加達展,壽桐公及壽仁公在新加坡發展。
《金門志》續修是林豪由澎湖返金後開始,洪作舟舉人與《金門志》有很大的關聯,一方面提倡刻印《金門志》,此次監修有欽加總兵銜賞戴花翎福建金門等處地方協鎮加三級劉松亭、金門糧捕海防分縣郭炳章、金門糧捕海防分縣恆銳、金門水師協鎮中軍都司世襲雲騎尉周餘慶、候選道黃禮鏞(字序東、英坑人、經商長崎泰昌號)、同知銜張廷贊、俊秀張漂、俊秀李炭、俊秀張應、俊秀黃良安、俊秀呂重、俊秀蔡騫、州同銜王寶光。捐刻印有記名總兵特授金門協鎮王國才、署理浙江溫州總鎮特授乍浦協鎮盧成金、即補參將、特授福寧鎮標遊擊蕭邦佑、貤封武功將軍薛師弼、同知銜林可遠、候選布政理問許士芬、監生黃國華、俊秀呂世渥。另一方面擔任《金門志》的分校工作,負責採訪工作,特別是節孝列女傳篇部份,博採詳實,洪作舟參與部分容後再介紹。此次《金門志》編志團隊如下:總輯舉人林豪,總訂舉人內閣中書傅炳鍠。分校有協鎮內幕軍功七品鄭成均、長泰學增生林章楩、同安學廩生候補訓導鄭紀南、同安學生員許耀焜、同安學生員洪作舟、同安學生員許春時、長泰學拔貢生林資熙、同安學生員林雲章、同安學生員許邦翰等,此皆縣籍仕紳精英。
光緒十二年(西元1886年),後浦城隍廟重新翻修完成,楊媽愛任城隍廟董事兼總理,金門協鎮王國才捐銀二十圓,壬午舉人洪作舟捐銀四圓,李清接捐銀六十圓,金門分縣萬鵬捐銀六大圓,大鵬分縣吳榮森捐銀七兩,許陶觀捐銀四十圓,金門都閫府韓汝紳董許揚洲、洪作舟、林豪、林章楩、許春時、翁慶元、許榮森、許邦彥、黃一夔、許邦翰、許燿焜、王森田、呂化鯤、林雲章、許玉峰、顏有家、呂贊周、薛學海、黃一鶚等二十餘人仝豎「捐題翻蓋芳名」石,共二碑,今碑猶立於廟前金爐後方,其中芳名錄有洪作舟捐銀四圓的紀錄。
倡建共濟橋,《金門縣志交通篇》:共濟橋在後浦港同安渡頭,為同廈漳碼商舶往來孔道,舊無橋樑,潮退渡船不能靠岸,行人時病涉焉。清光緒庚辰六年(西元1880年),紳士林章楩、林豪、許揚洲、薛師儀、洪作舟、許耀焜等倡募鉅貲,造石橋於渡口,長凡一百九十丈,督造者為楊祖惠(即楊媽愛)、吳良鳳,董事有薛師弼、林章楩、許邦翰、林豪、洪作舟、許耀焜、許揚洲、許春時、林雲章仝立石洪鍚三書,光緒柒年葭月。此亦金邑之鉅工也。
倡建節孝祠,清光緒十二年閏二月十二日盧總戎成金、林孝廉豪、洪孝廉作舟暨林雲章、許贊商、林資杰、許克家、許朝紳、林慰萱諸茂才等倡建並向南洋各埠梓友中之為富紳巨賈者,實繁有徒,且素稱好善慷慨樂施。若勸捐事必易濟。至於事成之後,除開費榜列之外,合將提捐勒石以垂不朽,若有捐至三百元之數者,擬請地方官送一尚義可風匾額以資獎。金門之孝節祠自前明鼎革之后,遺址遂湮,而地方有司咸以孝節之祠宇無存,無以慰貞魂,又無以歷風俗,因共捐廉俸,並延本處之耆,以董其成,互相勸捐,為之重建。民國48年版新金門志土地志載節孝祠在後浦育嬰堂後,清光緒壬辰18年(1892)縣丞萬鵬督紳倡建叢祠。祠於民國八年新文化運動被損毀,今廢。節孝祠大門有石刻對聯「兩間正氣存妻道,一代青名重女宗」即為舉人洪作舟所書。
金門、馬祖地區現存碑碣圖誌第十三碑「馬永壽德政去思碑」,乃清同治七年(西元1868年)金門地方士民為分知縣丞馬永壽所立;馬氏於同治二年、同治四年兩度署理金門縣丞,聽斷廉明、清除積弊,移風易俗、興利養民,政績斐然、建樹卓著,士民感懷其斯而立碑頌德。同治七年(1868年)四月由治生洪作舟譔文並隸,本碑可看出洪作舟書法之美,特別是隸書部分,用筆簡化了所謂隸體的「一波三折」,強調橫平豎直,追求古樸的趣味,值得一提是洪作舟中舉後,名聲如日中天,里人求書者眾多,潤筆費不少,故留傳在地區的墨寶頗多,有關洪作舟書法藝術部分請參看吳鼎仁老師所著《金門古書畫藝術》一書,本文不另敘述。
筆者從光緒版的《金門志》依地緣關係理出頭緒,首先是泗湖祖籍地部分,洪作舟擔任採訪員就博採前泗湖地區的節孝人物如下:陳氏果娘,前泗湖洪密妻,年二十二守節,卒年三十六。陳氏甘娘,前泗湖洪拔妻,年二十六守節,卒年七十九。翁氏謹娘,前泗湖洪茹生妻,二十四守節,現年六十五歲。(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