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湖與鹽的記憶

發布日期:
作者: 林野。
點閱率:793
字型大小:

中歐旅行最令我心曠神怡的,當屬奧地利以風光明媚著稱的薩爾斯干馬格特湖區(Sazkammergut),因為我在一年內去過兩次,意猶未盡。這個被阿爾卑斯山的峰巒環抱,特勞恩河穿越所形成的湖泊區,曾經是哈布斯堡王朝貴族狩獵的休閒勝地。
早晨從德奧邊境出發,沿途皆是人口稀少的湖濱小鎮,先在莫札特的母親故鄉聖吉爾根(St. Gilgen)歇腳,然後停車瀏覽聖沃夫岡(St. Wolfgang)的湖光山色。來時是旅遊的淡季,街道格外地幽靜,住家的外牆掛著樹皮刻出的樹靈,裝飾饒有野趣。朝聖教堂(Pilgrimage Church)是居民的信仰中心,傳說是976年巴伐利亞雷根斯堡主教沃夫岡來此終老時,聽從神諭從山谷擲下斧頭,在落點處建造這座教堂。
小鎮的白馬旅館(WeissesRoessl)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本來默默無聞,直到1930年奧地利作曲家拉爾夫‧貝納茨基(Ralph Benatzky)以此旅館為故事背景,創作了歌劇「白馬客棧」,在柏林大劇院、紐約百老匯、倫敦西區劇院等地上演,盛況空前,在倫敦甚至創下連續演出651場的記錄,自此這齣浪漫的愛情喜劇使它聲名大噪,近悅遠來。
在駛入哈爾施塔特(Hallstatt)的外緣,我們選在奧地利朋友推薦的Steegwirt餐館用餐,店家祇供應鹿肉和鱒魚料理,上菜之前,侍者先端上一個盤子,內有一碟鹽和幾片麵包。不解者殊不知這是「鹽鄉」的特色習俗,在中古世紀的歐洲內陸,岩鹽是非常珍貴的生活物資,此地的開採和販賣都由皇家控管,因此沾著鹽巴吃麵包乃入境隨俗。餐館也供應在地的啤酒,釀酒廠位在附近的Brauhaus,口感清淡,並不苦澀,評價甚佳。
哈爾施塔特是非常精緻的村落,人口不到千人,涵碧挹翠,四季如畫,地名中的Hall源自於古凱爾特語的「鹽」,得名於山上的鹽礦,是奧地利最古老的小鎮之一。沿著惟一的街道走去,不一會就來到矗立黑死病紀念碑的馬克小廣場,居民很會妝點房屋,窗櫺上普遍擺著鮮豔的花卉,有些還釘著鹿角,街上的商店櫥窗陳列各種鹽的紀念品。
它有似九份山城,依山建築的木房子玲瓏有緻地散佈,有一條山徑通往教堂的後方,彼處是18世紀的墓園,由於面積小,每過10年得撿骨遷葬,因此附近建了一個納骨堂,參觀者必須購買門票。進入所見的,是井然有序排列在木架上的骷髏和腿骨,每顆頭顱骨上都標記逝者的姓名、職業和死亡日期,這類的「黑暗觀光」倒也難得一見。
海拔511公尺的山上正是古老的鹽礦產地,有爬山纜車可達,也可乘板車繼續深入彌漫鹹味,地底的礦穴。考古學家指出公元前8世紀起,此地的凱爾特人(Celts)伊始開採鹽礦,在懂得平鍋製鹽的技術後,將鹽和醃肉賣到希臘和羅馬,換取葡萄酒和其他的奢侈品。這種天然的防腐劑一度是財富的象徵,如同交易貨幣,甚至連英語Salary的SAL,為鹽之意,因為它可當作支付的薪資。
哈爾施塔特的風貌維持得十分淳樸,感覺上幾乎是纖塵不染的人間清境,因此,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這個風景絕美的鹽鄉列入世界的文化遺產,回程走在介於兩個碼頭的湖濱小路,彼時天空飄起小雨,湖面的薄霧氤氳,每年的6月,當地信奉天主教的居民相傳成俗,仍以古早運鹽的船隻在湖上舉行彌撒,乃因道路狹小而因地制宜。
兼程趕到蒙德塞(Mondsee),天色已向晚,它的德語意義為「月亮湖」,也是個三千人的小鎮。1965年的美國電影「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中男女主角舉行婚禮的聖米歇爾教堂就座落在此鎮的中心,建於15世紀的教堂以內部粉紅色的拱柱和穹頂著名。鎮上還有一間聖彼得旅館(St. Peter Hotel),創始於803年,是奧地利和歐洲歷史最悠久的旅館。
薩爾斯干馬格特地區共有70多個星羅棋布的湖泊,哈爾施塔特和聖沃夫岡是我最樂於推薦的景點,然而受到盛名之累,朋友歸來說由於俗人近年不斷湧入,已不勝煩擾。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