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古寧頭開基始祖六佰週年紀念日

發布日期:
作者: 李金水。
點閱率:3,161
字型大小:

明朝朱洪武(字元璋)的第四子朱棣曾封為燕王,因狼心搶乃侄朱允炆(號惠帝)的帝位,史稱「靖難之變」。就是惠帝失蹤朱棣搶位,此與金門古寧頭有很大的歷史掛鉤。朱棣起兵攻陷成都南京,惠帝從此失蹤。親叔搶了侄兒皇位,有逆亂之名,但朱棣為了杜塞民眾之口,為自己掩護善終取的好名譽,就要草詔登基,宣告天下,作掩人耳目。當時有一位大儒家名叫方孝儒,德高望重,學問淵博,而且書法很好,燕王朱棣要草詔宣告天下,命方孝儒寫詔,但是孝儒是讀聖賢書,重視君子氣節,對朱棣的行為心裡很不滿。朱棣將筆交與方孝儒:「命你起詔,還有好職位!」方孝儒性情剛直,拿起筆只寫:「燕賊篡位」四個大字,就把筆丟了。朱棣心想:「好!請你寫詔,是尊重你。」朱棣老羞成怒就說:「你不怕誅你九族嗎?」孝儒唾氣答:「殺我十族亦不怕!為著正氣不願附逆。」朱棣把方孝儒牢入大獄,處以毒刑,割耳割舌,死不瞑目,九族殺,連朋友學生也要殺,合為十族,實是世所罕聞少見!有一位方孝儒學生名李容,是唐朝李淵后世裔孫,明朝年間中進士,官拜河南監察御史,後世族人稱為「御史祖李容」,是孝儒學生受到株連,有抄家滅門之禍,抗節不屈,從殉難門。金門古寧頭李氏開基始祖李應祥是李容的孫兒,當時年紀還幼,家難臨門,隨家人四處逃避,最後逃到福建同安縣大盈嶺,躲藏數個月。但是外頭欽捕風聲甚緊,又怕連累族人,於是在永樂元年,就是西曆一四○二年二月間,李應祥隻身乘夜霧迷茫之際,從澳頭雇一帆船獨自逃到浯洲島古寧頭烏沙頭登陸,那時應祥只十三歲。脫離虎口自此山高皇帝遠,什麼都不怕了。但是人地生疏,舉目無親,無依無靠到南山,幸遇一富戶張翁收養。在張家幫忙做事,做人忠厚老實,工作勤謹,得著張翁的信賴。應祥到二十歲長大成人,一表人才,張翁看他不錯,就把長女配給應祥為妻。光陰易過,歲月如梭,李應祥傳下有四子,李以舜、李以敬、李以忠、李以文(在大陸)。

昭穆輩份從這裡開始─「應以仕,廣時世漢,端均維尚,永隆馨懿」共十五世。到清朝乾隆年間,傳到十六世沒有輩份可用。古寧出一進士李馨宴,又編金木水火土的字典;二十字─「滋森炎增錫,沃根煥培欽,澤梁炳基鈺,治棟炤坦銓。」

李應祥先祖自從靖變以後定居古寧頭南山,後裔不斷經營發展,子孫繁榮。到了光緒承平時代,全鄉有一千五百多戶,人口有一萬二千人。鄉村設立私塾學堂,處處吟讀聲,響亮悅耳;晚間可聽南管鼓唱、拳腿功夫精練,何等的鬧熱繁榮!到了抗戰前夕,日軍侵陷金門,民國二十六年,金門人跑了,古寧頭人亦跑了。日本侵佔金門八年,無米之炊,上山下海為顧三餐,自耕自供,早出晚歸,真是可憐,筆難容言。人言:「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到了三十八年,共軍登陸古寧頭,連戰三天三夜,「雞不啼、犬不吠」雙方死傷無數,百姓慘遭其殃,所謂「古寧頭大捷」,世界轟動,古寧人默默承擔歷史構成的不幸,房屋倒塌,百姓損傷,人口流散,田園荒蕪,鄉里蕭條。從李應祥定居南山那年,永樂元年是一四○二年,到現在是二○○二年,歷史六百年。以前,全鄉一萬二千人,現在只剩幾百人,嗟夫!入鄉蕭蕭無幾人,古寧頭的幸運何時再復興?長者有何感想?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