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阿嬤的外家 在黃宣顯六路大厝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榮昌。
點閱率:1,860
字型大小:

久聞黃宣顯六路大厝建築氣派,也曾聽過同事提起整修時的甘苦,更曾多次在古蹟遊覽的活動中,進入古宅一探內部風華。總以為它僅僅只是金門文史資料上的一頁。
去年的那天,途經金沙,便帶著父親與大姊前往朝聖,父親遠遠地說道:「那是你祖母的娘家啊!」原來,我們和黃宣顯也有這樣的因緣。
六路大厝歷史久遠,現在的模樣,是由黃家子孫-新加坡僑領黃卓善出錢整修的,他是祖母(黃氏)的叔叔,我的曾叔公。後來又經文化局斥資修繕,始有今日的面貌。
位於金沙鎮後浦頭三號的黃宣顯六路大厝,創建於清朝乾隆五十年左右(約在一七八五年),至今已有兩百二十餘年之久。民國九十五年六月公告為縣定古蹟,建築面積為四百九十二平方公尺,整體空間配置有前廳、深井、後廳、面寬有二十六公尺。
史料上是這樣記載:黃宣顯(十三世)生於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卒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父親允俊公(十二世)曾官拜「翰外郎」,允俊公生七子,宣顯排行第七。
黃宣顯家族不僅為地方望族,也積極拓展海外事業,曾孫熙懷(1842年-,十六世),於中國開放五口通商後不久便前往印尼地區發展。熙懷的兒子帝宣、帝善分別於印尼與新加坡發展。
為展現黃家家境的富裕,古宅建築為六路大厝加雙護龍格局,因建物興建年代久遠,民國三十年左右,左護龍開始倒塌。三十八年國軍駐金,此宅約住四、五十位士兵,拆除門窗為床板與柴火,又損毀大量建築木作。
整修後的六路大厝,現在已活化利用為行醫濟世的「卓家老舖」。高聳的樑柱、氣派的佈局,仍處處流露出非凡的富貴氣息。父親進進出出、左瞧右看,原本的小廚房,已經變成樓梯間,原來的小廂房,又成了公共空間。有時,會駐足思索,想穿過記憶,留住當年的一景一物。
父親說,母親黃氏每年大年初二都會回娘家,探望外祖父母,父親約莫六、七歲時,他母親在洋山老家屋頂曝曬安簽時,不慎摔落身亡。後來,每逢大年初二,父親都會代替母親回黃宣顯六路大厝,帶著半隻雞、麵線,向外祖父母拜年。
「眼盲的阿嬤都會在大厝廚房內烹煮海蚵麵線給我吃,味道好極了」,躺在床上的父親,半睜開眼地回憶著,「那時,一碗海蚵麵線就算很好料了」,父親閉起眼,彷彿外祖母面帶慈祥地端著一碗麵,熱情地招呼著這位從洋山走到後水頭的乖外孫。
那年,正是日本軍即將敗退的時刻,也許知道大限已近,住在六路大厝左前的日軍,對周遭的孩童還蠻友善,有時還會拿些吃食如鍋巴,給父親他們這些小毛頭。
祖母早逝,祖父辛苦拉拔大大伯和父親。祖父陳沾交,六甲鄉親都稱他交伯,一來是形容他不積極的個性,二來是形容他不和人計較的真性情。
祖父在洋山村開個小雜貨鋪,有一些土地,租給人耕種,收成時,很多人自動來幫忙,是鄉里有名的善人,鄉人沒錢,會來跟他借錢,祖父也不會去索討,有還就還,不還就作罷,至今還有鄉人會感念。
祖父七十幾歲過世時,父親還是青少年。當年適逢政府推動耕者有其田,所以有些土地就記在洋山鄉親名下,對方落番到南洋後,音訊幾失。
這幾年,用心的堂哥、堂嫂花了大把精神下南洋一一尋訪,又與父親分別花相當多的錢購回失落在洋山、呂厝的祖產。我曾對斥資購回這些荒山野嶺上的祖地不以為然,父親卻堅定地認為,祖產不能賣,祖地不能外流。
父親穿梭在黃宣顯六路大厝間,試圖尋回童年的點點滴滴,朔風野大,人事全非,我閉上眼,卻彷彿還可以聞到些許黃家當年的況味,迎著面輕拂過我的臉龐、我的身軀,直入我的心靈深處。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