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華山燈火

發布日期:
作者: 楊樹清。
點閱率:736
字型大小:

  ㄚ.ㄚ,2002年與妳在林美山初識後,又斷斷續續來去礁溪的佛光大學兩年多,對妳的宜蘭,我已經不再陌生;今變得陌生的,反而是北宜高速公路、雪山隧道通車以後的宜蘭了。

宜蘭,龜山島日出、冬山河之戀,我很能描繪出輪廓的美。拐個彎地直下濁水溪流向,雲林,妳是喫過人說「有點黏又不太黏」濁水溪的米,妳也應該聽說許多年以前在嘉義的老龔、馬森等一票南華大學的教授、學生包船直發外傘頂洲竟依違反國安法被抓的糗事。外傘如何頂洲?它卻必須在西海岸頂住雲林的。

1,300多平方公里、70多萬人口、百分之80務農的雲林,嘉南平原的最北端,又是處在雲深林霧間的神祕幽境。

我引我們熟悉的作家宋澤萊的詩〈入了冬以後〉想讓妳進入雲林的風土人情。但要讀懂、讀個順暢,並不容易。

1市、5鎮、14鄉,我無說清楚雲林;我只能帶妳到古坑,166.6平方公里,7分之一個雲林大,甚至大過我150平方公里的島鄉;這處過去以草嶺、劍湖山世界兩大景點聞名的鄉境。

古坑,曾經的「尪某坑」、「庵古坑」,前一任鄉長、現任議員謝淑亞說「尪某坑」的舊地名原意是「一處美麗又溫暖的窩」,「山多、水多、花多」,再加上「人情多」、「農產品多」。謝淑亞,這位言談間很有人文味,把古坑帶向咖啡之鄉、文學之境的年輕老鄉長,逐漸扭轉「流彈檔案」下,我對古坑的「死亡」、「悲情」單一印象;過去,我甚至難以將草嶺、劍湖山世界踏青的歡樂氣息切入古坑。

「我是古坑媳婦,先結婚再談戀愛」,謝淑亞嫁到古坑、當起鄉長,要鄉民跟著她共同投入「閱讀村莊、閱讀產業」,她認為每個人都是一本書,每個鄉鎮又何嘗不是,「不了解自己的家鄉,又怎麼去說服別人?」

古坑不悲情,產咖啡的華山是一個驕傲,1999年的那場「921大地震」,「震毀了華山人的一切,一時之間山河變色,蒼翠的山景被黃土大石所取代,賴以安住的房舍、賴以維生的田園,全被土石掩埋。之後,鬆動的土石更在豪雨的沖刷下,多次形成土石流,再度淹沒華山」,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編印的《華山,當咖啡遇上文學》手冊,我還來不及聞到咖啡香、嗅出文學味,卻先看到中英對照下,走位的山景、陷落的家園、奔竄的土石。

那是一股寒氣逼人的驚怵!

遺世而獨立的桃源之境。「華山」,取自「華麗山村」。

開發有200年歷史的華山,地處雲林縣古坑鄉的東南方,座落在海拔1,304公尺大尖山和海拔1,265公尺二尖山之間,兩側有丘陵環繞,形若畚箕,昔時被直呼「大湖底」;1961年,這個地方「湖底翻身」,這裡的人很自信他們是生活在「華麗山村」的,因此有了「華山」新名,除了華山村,廣義的華山地區,今日還涵蓋了桂林村的桃源部落,以及華南村的雲206沿線。

大尖山作為阿里山的支脈,華山人說它是「溫暖厚實的靠背」,兩側連綿的丘陵則是「撐得住的左右扶手」,整座山的造型宛如一張「安安穩穩的太師椅」;就風水地理來看,華山是吉祥寶地。

美麗的山村啊,「921」傷得有多重。華山,就此一「震」不起了?

陷落,重新站起

  「如母親般地,妳孕育了我底童年與夢想/如鄉誌般地,你記載小鎮的繁榮與變遷/那時,不知你從那裡來,而流向那裡去/如今,只知你從歲月中來,也流向歲月中去/灰瓦磚砌的故居,已不在小巷衖口/拖著甘蔗的小火車,已不駛在橋上/遺剩往事把你讀成垂暮的黃昏/不管灰濁或清澈,不管涓涓或傾瀉/你總果敢地奔向未知的前方/而你的湍流不息一直是我鄉愁最美麗的寫意」。

—綠蒂〈北港溪〉(雲林文學步道)

  ㄚ.ㄚ,「921」的強度搖晃中,妳在哪裡?我記得妳說過,還沒回國,妳在英倫、姊姊在紐約,妳們是透過CNN頻道不斷傳送、卻有限的資訊來拼湊地圖,強烈心顫或暫時穩定;因為,電話與網路都進不了台灣。驚爆之初,妳們無法得知守在宜蘭玉蘭舊院的老母親的任何狀況。妳說,不在災難現場,竟也成了一種未知的痛苦;那麼,我的「痛苦感」要比妳輕多了。我在台灣現場。剛結束溫哥華一千多個浪遊的日子回到台灣個把月;落腳彰化八卦山下的我,距離震央集集並不很遠,境內幾公里處的員林大樓倒塌、鹿港龍山寺走位、文開書院重創;震後數日,我在往埔里暨南大學的途上所見,一路傷!

那時我們還未相識。少掉了彼此懸念的情感承擔。

台灣受傷的面積太大;會想到古坑、華山這一角傷痕,也是震後好些年的到訪。

古坑鄉境內的草嶺,清朝以來就已經歷經多次崩山。921,海拔1,100公尺高的山竟衝移「走山」到對岸山的嘉義,阻絕了5公里的清水溪河谷;昔日的草嶺十景、包括草嶺峭壁在內多埋身在水裡。崩山也形成天然堰塞湖新草嶺潭奇景,綠水盈盈的草嶺潭如今又消失不見,反而重現出溪谷河床。

華山?921震出鬆動的地層,華山溪與科角溪上游源頭崩得一蹋糊塗,導致大量土石下移。送走一個921,再來一個納莉;2001年的納莉颱風挾帶的大水沖刷,造成巨量土石下移、衝毀華松橋等3座橋樑。

美麗華山。大地反撲。真夠慘啊!

路,不能這樣走到盡頭;世界,不能這樣送進末日。

災後,一隻推手出現了—農委會水土保持局。

水土保持局首先進行的是土石流的整治,在華山溪崩塌地下方,樹立3座全新梳子壩,用以遏止、化解土石流危機,又為配合華山溪整治工程,在下游沿岸,將土石流滾下的巨石刻上文學作品,打造文學步道;猶如大禹治水,解決棘手的土石流課題後,水土保持局再發動、結合華山地區的居民著手農村部落重建及社區營造,從磚造藝術地標、入口意象、觀景平台開始,另一方面也積極營造各種生態池、復育各類生物,也協助村民復甦歷史產業,諸如:手工造紙藝術、打石文化、交趾陶等。

經過水土保持局與在地居民多年的努力,華山已不是恢復舊觀,而是豐實家園、豐富內涵的新姿昂揚,單是「華山步道」的生物多樣性就精采可觀;1號民宿步道、2號松腳步道、3號音樂步道及好漢步道、4號古意步道及雙尖步道、5號山豬湖步道、6號柿子步道、7號咖啡步道、8號汗路步道………,以及涵蓋了綠蔭、親茶、仰山、蜈蜞坪在內的10號系列步道、11號瀑布步道、12號原始步道、13號大尖山步道、14號教育農園步道;入華山之林,看蒼天遼闊;變漂亮的華山,又為創造商機,再次凝視古坑咖啡的歷史、重新打響「台灣咖啡故鄉」的名號。

華山再造,農委會水土保持局扮演巨大推手的角色;但如果沒有一群在地人跟著滾動、配合使力,是無法匯聚社區新能量的。

「阿勇」蔡顯勇、「阿」吳永,以及邱遵龍,這3個中青代的華山人,是我2006、2007,兩度來到華山都會見到以人為主的「入口意象」。返鄉的一群,921之後,他們被稱為「華山3劍客」。921發生後那一陣,看到殘破的家園,1962年生、14、15歲到台北淘金、30歲返鄉的蔡顯勇,「921,讓我對財產不再那麼執著了,想到的,反而是人與人珍貴的感情怎麼找回來」,一臉落腮鬍的蔡顯勇,在老家設起交趾陶工作室,連華山的樹蛙也入陶,又教小朋友捏陶、行銷華山生態、歷史,介紹文學步道,為的就是留住、傳下華山文化;1958年生的吳永,20歲離鄉,30歲歸來,與父親吳萬乾做起「辦桌」生意,他說過去過的是「檳榔、菸、酒、賭、查某」的日子,921後夜夜失眠,被迫去看精神科,醫師開的「藥方」:到社區當義工吧!他照辦了,繪製社區老地圖、編寫導覽手冊,都在他手中完成;另一位,一開始就投入華山社區發展協會的邱遵龍,對華山的人與生態如數家珍,290幾戶人家住了那些人,螢火蟲何時亮晶晶出現、哪裏可見到紅胸黑翅螢、姬小紋青斑蝶、紅紫蛺蝶、霜白蜻蜓,哪裏有馬纓丹、刺莓、虎耳草、野薑花、美人蕉、大花曼陀羅、野牡丹、華八仙………,邱遵龍是921後華山最佳的生態導覽員。年輕、有活力,「華山3劍客」緊密地結合,甚至還自行摸索、學習出自然生態工程來整治土石流。3人同心協力參與社造,從華山社區發展協會再組成華山休閒產業促進會、華山文史工作協會。他們已成社區向前行的靈魂人物。

921的瞬間,陷落的土地、埋葬的生靈,讓「阿勇」蔡顯勇一度悲觀地認為「人,土地都不再那麼重要了」;復甦後、生機盎然的華山,他又找回華山人對土地的自信、華山人與人的情感。

 ㄚ.ㄚ,果真,幻滅是成長的開始?

咖啡,華山傳奇

 「七月半剛過完,暑假就快結束了,濁水溪南岸的西螺平原還是那麼悶熱。午後的田野渺無人蹤;忙累了半日的村人們,吃過午飯還在家裡休息。菜園裡的瓢瓜、菜瓜、番瓜、茄子、蕹菜、白菜、青江菜、韭菜……大多萎頓的低著頭,等主人午休之後挑著竹簍來採收;或者來拔草、澆水、施肥。孕育濁水米的一畦畦稻田,在豔陽之下蒸騰著熱氣,根鬚扎穩了二期稻,一株株伸展著短劍一般的綠手臂,列隊吮吸著沃土精氣。」。

—季季〈鳥與蜂的對唱〉(雲林文學步道)

  ㄚ.ㄚ,有多久沒一起喝咖啡了?妳應該會想念海拔453公尺、林美山那所大學堂內的「阿甘咖啡」、「唐山書店」。2002年的冬夜吧,耶誕夜舞會、放天燈祈福的儀式結束後,妳本來要開車沿著山路直下玉蘭了,但又在雨霧迷濛中給留了下來。阿甘開在學校的咖啡店,燈意外還亮著;老龔請我們喝咖啡,忘了是藍山或曼特寧。那一晚、攝氏9度,寒冷的夜裡,回不了家的妳,我們第一次坐對咖啡,開啟了往後美好的咖啡時間。

阿甘的咖啡先報到,接續唐山書店也進駐。妳上課的空檔,又剛好我也在山上,我們總會在唐山書店相遇,各自挑幾本冷門書,然後到阿甘的店喝杯咖啡。阿甘有時會把咖啡店從學校的地下室移動到面向龜山島的戶外,那麼,山海一色下,咖啡的感覺更棒了。

多久以前的咖啡記憶了。我們早已告別林美山,相約喝咖啡的地點,山上而山下、城內而城外;有時丹堤、有時星巴克,有時明星、有時老樹。妳最愛流連在外雙溪的錢穆素書樓,「這裡能有家人文咖啡館多好。」

來華山前,我們又走了一趟素書樓。可惜依然少了咖啡的香氣。也許錢穆生前只喝茶吧。

  「交趾燒出你的原色/你的名字就叫福兒摩沙/抓一把窗外的霧/調成濃濃的想念/在咖啡的千頃碧波中/載著你及我的想念/揚帆遠去/到伊的唇邊/輕輕地 緩緩地停泊」。

—羊牧〈咖啡杯〉(華山,當咖啡遇上文學)

 此刻,我已遠離台北。品味著羊牧的〈咖啡杯〉。坐在華山的「桂竹林」喝著道地的「古坑咖啡」或者「台灣咖啡」。難得為這家自產台灣咖啡「桂竹林」催生的水土保持局長吳輝龍以及古坑鄉前後任鄉長謝淑亞、林慧如都到了。與作家們一起喝咖啡、講述古坑的咖啡歷史、華山的文學步道。

謝淑亞提及「荷苞山」。事先沒作好功課。真糗!我竟問起她「荷苞山」怎麼寫、在哪兒?

喝「台灣咖啡」的人,怎可以不知「荷苞山」?

ㄚ.ㄚ,不怕妳笑,我以前真的不知道有「台灣咖啡」;哈!不知道的,恐怕不止我,旅美詩人夏菁2005年入華山,為文寫出兩個驚訝,「我在台灣住過20年,從未聽到過華山。只知道在武俠小說中有華山論劍」、「坐車去雲林古坑鄉,在未入山區以前,看到夾道旗幟飄揚,在慶祝『台灣咖啡節』。使我不禁自問:台灣也產咖啡嗎?」

荷苞山。

「台灣有咖啡可追溯到1884年大清時期,1895年日人治台後,因古坑氣候、緯度適宜,於1927年開始推廣,荷苞、華山、桂林及樟湖皆有種植………」周麗蘭寫的《古坑—偶然相遇》,為台灣咖啡史揭開序幕,「光復後由雲林縣經濟農場接手,顛峰時期,荷苞滿山遍野皆為咖啡」,這也是荷苞又名「咖啡山」由來。

荷苞村的小坑、尖子坑、山峰,以及大埔、六斗坑、華山、桂林、桃源、石壁等地,形成古坑鄉的咖啡園。早期的種植面積廣達300公頃,與台中的惠蓀林場及花蓮的瑞穗農場並列台灣3大咖啡產地。

提到荷苞山,又得提起兩個人:黃耕子與張來恩。

黃耕子年少時已在俗稱加比山的荷苞山種植咖啡,他手中也一直保存著日本昭和15年(1940)圖南產業株式會社發出的常夫派令(聘書)。

張來恩1984年起,在荷苞村山下地母廟旁開設「巴登咖啡專賣店」,台灣咖啡因人工採收成本過高而且日漸式微的年代,他仍然堅持台灣咖啡豆的香氣;胡文青《台灣的咖啡》書中直言,「1980年代如果有台灣咖啡,巴登咖啡應可畫上等號」。

921之後,「台灣咖啡」在古坑鄉寫下新奇。緣自2003年第1屆台灣咖啡節的舉辦,引起全國性的目光投注,「台灣咖啡的故鄉—古坑」深植人心,人潮與商機,連帶帶動咖啡周邊產業;2004年始,古坑鄉的劍湖山世界籌設「世界咖啡博覽館」;2006年台灣咖啡節,古坑的兩大特產咖啡與柳橙,分別以「小豆子」、「小橙子」獨特的造型作為活動吉祥物,打響古坑咖啡,也要行銷古坑柳橙。

(三之二)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