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第四屆浯島文學獎散文組佳作望鄉

發布日期:
作者: 辛育安。
點閱率:551
字型大小:

幾個月過去了,雖說已卸甲歸田,但,當我回顧,一切仍令我悸動。我感激,因為,金門是這樣一塊沉默而又寬容的土地,以致蘊育出無數滿懷熱情的人們,讓我暫忘思鄉的苦情歲月,並且緩和迷彩天空下的苦悶。

服兵役前,對金門,我並不陌生,它,可說是我下鄉田調生涯的肇始,多少眠夢的午後,曾在金門四處奔走,希望金門聚落的建築,能獲得人們在建築文化意義上的認同。但,金門給我最初的印象,可說與臺灣本島的鄉間,有著牽扯不清與極為曖昧的關係,因為,同樣是映入眼簾的原野阡陌、田埂小徑、綠色隧道。

多年以後,終於有機會航越半個臺灣,再到海的那一邊,去經歷多數全臺男性都會有的集體記憶-「當兵」。九月陰冷的寒風,夾雜著細雨,眼眶泛紅,不知是雨浸濕了我的雙眼,還是目別雙親的不捨,第一次,腳步沉重地搭乘軍艦前往金門,心裡有著難以言喻的滋味。那段迷彩歲月,整日都是在業務的束縛及督導的壓力下度過,已無昔年單純稚情學生時期的快樂,我無法確定明天的我,是否還能像此刻一樣。

到了金休,絕大多數人,亦只能寄身於各色各樣的娛樂場所,一週又復一週。或許我骨子裡,模糊感覺到應該工作,應該做一點什麼有意義的事,時間寶貴,不容浪費。但,我不知怎麼著手,只能漫無目的的閒晃,我真難以想像,我已達行屍走肉的程度。

直到有一天,一尊觀音,出現在我面前,似曾相識,心弦震動,彷彿那尊雕像早已存在我們心中許久,不能自己;此刻,在心靈深處,有一股聲音在吶喊著:「進去瞧瞧,畢竟作者的手藝思想和我們是那麼地接近」,我想也是,入伍初的這段期間,時間可說過的渾噩,索性無需顧他。此時,佛具社內的黃獻鐘老師,看一個軍人猶佇門口半天,不等我出聲,便挺身相迎,從一陣「進來喝茶、吃燒餅喔,來頂樓看我的盆栽藝術」的邀聲中,讓我重新認識了金門充滿鮮活的人情,彷彿他是透過「異鄉人」的恍惚直覺,感覺我有一張眾裡相逢的過客容顏,與有過異地漂泊的金門人一樣,血液裡汩汩流著異奇的思鄉愁味,讓他感到特有的親和。然而,在當今的臺灣,已少見這種人情韻味,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冷漠,尤其是在狹小的電梯空間裡,一天不知道有多少人上上下下,但,為了逃避不經意的四目相望的尷尬感,在擁擠曖昧的空間裡,人們早已練就如何保持漠然表情的神技。

往後,由於黃獻鐘老師在「手藝」上的友持,使得一竅不通的我,他竟也不辭厭煩的,有問必答,每當聽聞老師講解時,足以讓我屏息,甚至感動半天,當時的我,已對「泥塑」產生難以言狀的感情及興趣。在金門,我最喜歡久曝之後的土地,因為,久晴之後的初雨,打在泥土地上,會騰起一股濃郁的土香味,這常使我聯想到,想必是老師每天摸土的緣故,在他的臉上、手上,亦都充滿土地的誠懇與土的醇厚;也或許,是那股味道,在他手藝下的作品,有了令人讚嘆的尊嚴與希望,那傳承下的自省努力,維繫了傳統聚落的心靈而不致分崩離析。

老師為學生做的、付出的,回憶起來,滿懷甘芳,原來社會到處有溫暖,這一分情誼值得珍惜。對於我這個不知何時會別離的過客非歸人,他仍用熱情鼓勵我,從手藝中去感知生命的延續及歷史傳承對我們的重大意義,或許是如此,讓有濃重鄉愁及當兵苦悶調子的我,把淚水收起來,把笑臉擺出來,把傷口遮起來,把胸腔挺起來,從困苦中提煉力量。

在無光害營區裡,不知有多少無盡的站哨時光,只能孤獨望著金門異奇的滿天心斗,可想而知,那休假時間格外令人心動且期待,偏偏我就像同袍口中的癡人傻夢般,寧願放棄,而去老師家摸那一堆爛泥,唉!任知者笑,癡人也罷,傻夢也罷,當時,我老是往心裡吶喊著:「要自己更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可貴,雖說癡人作傻夢,但若能化得這靈性一點生意,又何須暇顧那俗人身後的萬般事」。

因對手藝傳承的一點基本堅持,我不再是一位過客非歸人,那種不知何事可作、何處可去的麻木困境,一有時間,便往老師家裡跑,請益、求教,冀望有緣再去體認其睿智、誠摯的創作泉源。至此,我愕然驚覺,這一點堅持、這一點信仰不再是「名詞」,而是「動詞」。雖然,很多時候,彷彿走在一條孤獨的荒徑上,疲憊地一步一步向前,有汗流下,有淚往肚裡吞,有著許多難言的困頓與挫折,如提早離家啟程返金的日子,我甚至不敢回頭,懼怕失去舉步的勇氣,多麼想停下,多麼想躺下,但捫心自問,哪一尊好塑像,不都是在無盡悠悠的滄桑歲月中提煉而成的?一路走來,不少冰冷刺骨的寒冬、酷熱難耐的盛夏夜晚,屋內,仍舊一燈熒熒,我們或輕聲漫語,娓娓而談,與之且歌且笑,默默低迴,讓時間輕輕擦身而過。這樣的夜,我心靜寂,一切都靜止了,安靜迷人,我已不知不覺地習慣金門的生活步調,心中不免讚歎:「欣然無憾了」。

時光飛逝,一晃,二個多年頭了!無蟲聲嘰嘰,無鳥聲啾啾,天地突然啞了,漸漸清醒,閃神間,確定自己已置身鬧市之中,一種淡然失落的感傷情愁頃刻排山倒海而來,才知道自己仍然是農村的孩子。那個島,想回不知如何回的島嶼,有如片段般的一年四個月,矇矓中,幾疑是夢,那像夢囈一般呼喚著我的「金門」,那顯明一致,溫暖而又熱情的傳統建築色調,驀然回首,竟有少時返顧故居時,同樣落寞無法釋然的心情。中國人重傳統,只要是祖先生死之地、祠堂所在之地,便是故鄉,那為何我對金門如此眷戀不已?無祖先血緣之親,無祠堂供我憑弔落腳?所眷何故?我想,那腳下曾踩過的幾尺見方之土地回憶,早已親如自己的髮膚,割捨不離。這種說不出的親切之感,慢慢地,我發現,我已喜歡上那裡的一群人與那一片土地。他們擁有可貴、良善的氣質,都是那麼樂天知命地在自己的土地上工作著、生活著,他們的一切都是從作收的勞動世界,以及從無私覆、無私載的天穹與土地中學來的。比起全然沒有泥土味的現代城市生活,這異鄉的田園對我來說,極具熟稔的親和感,畢竟對從小就有過田地勞動經驗的我而言,它極易喚起我的童年、田園生活、作收的快樂。

「繁采寡情,味之必厭」,人生亦復如此,在大眾消費文化、行銷文化的獨大包袱下,文化資訊、社會條件的隔離促使土地和人民提早異化,廣闊的土地對現代人來說,是陌生的,是一個異境內的國度,「人」,已是水泥叢林中羅列冷漠雕像中的一座,冷漠、善忘,似乎成了都市人活下去的良方。漸漸地,開始嚮往,想念那田野阡陌、熙熙攘攘的市井不時傳來幾聲嬉鬧笑語,好一幅靜謐祥和的畫面。

風雨日,閒暇之餘,尤好倚仗窗邊,低首吟詠老師家的黃氏祖訓:「駿馬登程往異方,任從勝地立綱常,汝居外境猶吾境,身在他鄉即故鄉,朝夕勿忘親命語,晨昏須薦祖前香,蒼天永庇誠吾願,三七男兒總熾昌」。詩中「汝居外境猶吾境,身在他鄉即故鄉」這兩句咀嚼起來,特別有味道,覺得與自身的境遇一樣,是那麼地貼切。回憶起在金門的日子,心中無太多遺憾、酸楚,內心深處,如有一盞親柔的燃燈,點亮著那深邃的心囊;屋外的風風雨雨,隨它吧,雖未過半生,但,已是風雨來去人,回看來時路,有老兒心,也有小兒心,走入鬧市巷弄窺眾生,都有歡喜,擱置在心裡的,只有一句話想說:「已足,甚好」。真的,一切甚好,且譜這月虛月明,我的故鄉-「金門」。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