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東吳手記 台南之行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慶元。
點閱率:620
字型大小:

十一月十八日午後,告別了古鎮鹿港,明道大學中文系陳維德主任開車把我和天津社科院王雲望研究員送到台中「高鐵」站。王北上臺北,我往台南,15:06發車,15:49便到了台南市。成功大學中文系主任王偉勇教授得知我來東吳客座,盛邀到成大作一次講演。我的講演是該校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創意人文講座」之一。臺灣的大學多達170多所,著名的有「台成清交」,即臺灣大學、成功大學、臺灣清華大學和交通大學。成功大學校址就在台南市。臺灣有兩所大學是以明清的名人來命名的,一所是銘傳大學,以晚清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命名,另一所就是以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命名的成大了。說起臺灣的大學,說來也巧,除了東吳大學,我和這兩所大學關係似乎最密。銘傳,我多次到過該校,並且走遍所有校區,並且講演次數多達三次。而成功,則是我受邀赴台參加學術會議的第一所大學,時間早在1996年的上半年;而2005年,文學院院長張高評教授又邀請我到中文系作合作研究,遺憾得很,由於種種原因,兩次活動都未能成行。不過,成行雖然未果,但和成大學者的交往始終沒有間斷。除了張院長、王主任,來往比較多的還有陳怡良教授和賴麗娟博士。台南火車站在市內,與成大近在咫尺,而從「高鐵」站搭車到市內,恐怕得花五六百元,因而系裏就安排賴博士前去接站了。

下了列車,很快就見到賴麗娟博士及其夫君郭秋顯副教授,他倆都是臺灣中山大學的文學博士。三四年前,賴麗娟寫作《劉家謀研究》的博士論文,見到我編纂的《賭棋山莊稿本》和有關劉家謀的文章,屢次從台南打電話到福州,請我協助她找尋劉家謀等的文獻資料。劉家謀(1814-1853),福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舉人,先後任甯德、臺灣教諭,勞瘁,卒於台。著有《東洋小草》、《外丁卯橋詩集初稿》、《斫劍詞》、《觀海集》、《海音詩》等等。謝章鋌填詞,甚得劉氏啟示。謝、劉交情甚篤,劉卒後數十年,謝言及劉,依然噓唏不已。賴博士說,2005年,知道我要到成大作合作研究,翹首期待,竟失之交臂,今天見面特別高興。我對她順利獲得學位表示祝賀,並說:你的博士論文我早收到了,做得很好。我說這話並非出於禮貌,而是出自內心。我曾經對我的學生說過,我們的博士論文題目往往比較求大,求名家,求分量重。不要說劉家謀,即使是謝章鋌,也可能被看成不夠大,不夠出名,分量不夠。劉家謀則又其次矣。可是海東的賴麗娟,在導師指導下,卻選了劉家謀這個作家作研究的題目。臺灣古典文學的博士論文有的題目往往並不太大,但是多數作得較為深細、扎實。劉家謀雖不大為人所知,但是劉氏創作比較豐富,有詞有詩,而且他是晚清閩詞人從葉申薌過渡到聚紅詞榭諸家的一個重要詞家;他任臺灣教諭期間所作《海音詩》、《觀海集》,還是臺灣的重要文獻和重要的文學作品;除了謝章鋌,黃宗彝的詞也受到他的啟迪,黃氏所作《婆娑洋詞》,是第一部與臺灣關係至密的詞集(劉氏在台當有許多詞作,惜已亡佚)。賴麗娟的博士論文作得很認真,她和我通電話,常常說了很長的時間,有時我不得不打斷她,說區間電話費很貴的。她說,因為是請教,沒關係。一次,她讓我代印《東洋小草》,又有些不太放心,又托了將赴台講學的魯國堯教授從南京再次查找。當然,這並非對我不信任,而是為了做到萬無一失。真的很不容易,在台南這樣一個福建地方文獻比較缺乏的地方,要做劉家謀這樣的題目,的確是要克服不少困難的。郭博士,也做地域文學,我和賴博士討論劉家謀、謝章鋌,他也不時參與,看得出來,他對劉、謝也是十分的熟悉。當晚,郭博士送我到成大的迎賓樓,背著一大書包的書,原來都是我所著所編之書,讓我簽名,其中還有剛出版不久的《徐熥集》,他說是花了很大力氣才購到的。看來,大陸對臺書籍的貿易還有不少值得改進的地方。我對他說,不好意思,還讓你們破費,以後有書,我再寄過來;將來,你們博士論文出版,也寄給我。

按原先的計畫,是今早到台南的,因為先到了鹿港,行程就有些緊。賴博士說,我們就不先回成大,直接出看一些古跡吧。台南,是閩南人渡海來台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鄭成功、鄭經、鄭克塽祖孫三代居住於此,也是清代臺灣縣、府治所之地。賴博士嫺熟地駕著車,驅往明靖王墓。靖甯王朱術桂,明太祖九世孫遼王之後,明末魯王監國時封為長陽王,唐王時改封靖甯王。康熙二年(1663)東渡臺灣,在今台南市赤莰城附近(天后舊址)建府第,後在鳳山縣竹滬(今高雄縣路竹鄉)招民開墾。靖甯王在晚明諸王中,頗有詩名,在東甯時與渡臺的浙人沈光文、閩人王忠孝多有唱酬。康熙二十二年(1883)施琅克澎湖,王自縊殉國。高拱乾《臺灣府志》云,墓在鳳山縣長治里竹滬,前有明月池,與其妃羅氏合葬。靖甯王墓初無標識,以避清兵破壞,故湮沒不可考,故遲至1937年才被發現。1977年,高雄縣政府重修,古樹環繞,墓前百米鑿有清池一方。墓園通向大路,建有牌樓,扁曰「靖寧公園」,牌樓前的巨石上則勒有 「明靖甯王墓」五個字。離墓一公里左右,原先建有靖甯王廟,郭博士說,百姓無知,改建時不知何故,易為「華山廟」,不過仍祀靖甯王,羅妃陪祀。廟前辟有「靖寧園」,園內立碑,蔣氏題詞其上,花草依舊繁盛,而園庭顯得冷落。靖甯王另有五妃,亦殉難,有五妃廟。

暮色降臨,驅車往興達港吃海鮮。港口停靠大小不一的船隻,海鮮樓前是魚市,叫賣著各種各樣剛剛從海上捕撈上來的魚類、螃蟹。往裏走,攤點一個挨著一個,賣的都是簡單的小吃,人山人海,充滿了海腥味和熟食的魚香。賴博士買了一袋炸蚵仔,我們擠在人堆中,像小朋友一般邊走邊吃著,滿口鮮香。在海鮮樓吃生魚片、炸魚、魚羹,品類繁多,鮮美自不可言喻。

出了海鮮樓,漁火點點,海風漸漸強勁。賴博士說,抓緊時間去看素有「臺灣之門」的鹿耳門吧。鹿耳門是臺灣早期的一個港口,形如鹿耳,分列兩旁,中有港門鎮鎖水口,門甚隘,凡進港船隻皆從此入。鹿耳春潮,是臺灣府最初的八景之一。高拱乾詩云:「海門雄鹿耳,春色共潮來。二月青郊外,千盤白雪堆。線看沙欲斷,射與弩齊開。獨喜西歸舶,爭隨落處回。」然而,遊客到此,受到感染的恐非春潮之美,而是鹿耳的天險,故近人於臨海處立石大書曰「府城天險」。清張湄《鹿耳門》詩云:「鐵板交橫鹿耳排,路穿紗線幾迂迴?浪花堆裏雙纓在,更遺漁舟嚮導來。」范咸《重修臺灣府志》卷一引《赤嵌筆談》云:「水底鐵板沙線,橫空布列,無異金湯。鹿耳門港路迂迴,舟觸沙線立碎。南礁樹白旗,北礁黑旗,名曰『蕩纓』,亦曰『標子』,以便出入,潮漲水深丈四五尺,潮退不及一丈。入門必懸起後舵,乃進。」所謂天險,即船隻必需乘潮才能入門,而且水道迂回,對水道不是很熟悉,船必觸礁而碎,易守難攻之謂也。鹿耳門的神秘,還在於此門聯繫著明清之際兩大事件。一次是鄭成功從鹿耳門入台驅逐荷蘭侵略者。一次即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平臺,施氏平臺後作《祭鹿耳門水神文》,前半云:「惟滄波之浩蕩,渺難測之所之。何重關之據險,儼要隘于天池。既迤邐於迂折,複迅激而賓士。擬鹿耳於岩浚,若砥柱兮標奇。灩澦無以喻斯流之湍急,天塹奚以軼扃鍵於藩籬。」鹿耳門雖號天險,但天險卻阻檔不住施琅大軍,鄭克塽不得不出城受降。此時,夜黑風高,大海茫茫然無涯無涘,我和郭博士小心地在堤上移步,腳底下洶湧澎湃,轟鳴聲一陣高過一陣,驚心而動魄。浪頭捲著水沫不斷撲來,頭髮臉頰完全被水霧包裹。堤旁立著一座巨碑,碑有四面,每面都寫著兩個字:海魂。岸邊有海巡(海警),據說「解嚴」之前,幾乎沒有遊人到此,如果有,海巡就吹哨勸離,有拍照者即沒收相機。如今的鹿耳門,已任遊人出入,通行無阻矣。多年來,我已經習慣於從海峽西岸望海東,今天卻在海東望海西。海天蒼茫,如果直飛,穿越海峽,從前數日的水程,現在瞬息可至,俯瞰海峽,也不過是一道淺淺的海溝而已。

(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