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御殿總提督」與「興寧侯」之謎初探

發布日期:
作者: 羅元信。
點閱率:789
字型大小:

由是大君茹淡拮据,素行淳樸,有長者餘風,鄰里咸稱孝悌。廿二歲受室於官澳楊文策之女,是為恭人,勤儉佐饋,懿德彰聞,廿六歲舉男恪隻身,從幼課書,以文就武,宣力幕府,叨逢覃恩,府君誥封明威將軍,母誥封恭人,此乃天朝錫類宏仁。府君生於萬曆庚辰年二月廿五日戌時,卒於順治癸巳年正月十三日辰時,恭人生於萬曆乙酉年六月初三日寅時,卒於順治庚寅年五月初三日寅時。男恪,娶田墩蔡春山女,自恪出者孫男三、孫女一,長日昊,娶山兜蔡厝蔡玉璉女,日昴,娶瓊林蔡尊一女,日昇,未聘。女勸娘未許。曾孫且聯翩繼起也。墓在本城西門之西,負甲揖庚,府君恭人以丙申年正月初八日卯時封窆,府君居左,恭人居右。恪等不能顯揚萬一,只條述其概,並敘世系而銘之。銘曰山蒼蒼,水泱泱,佳城鬱兆,百世其昌。不孝男恪泣血立石誌,孫日昊、日昴、日昇拜。

 在這座墓中所埋的一對夫婦,柯大材與夫人楊氏,墓誌銘中記其生年時是用明代年號,但記卒年卻是用清代年號。柯大材生於萬曆庚辰年(八年,西元1580),卒於順治癸巳年(十年,西元1653,永曆七年)。夫人楊氏生於萬曆乙酉年(十三年,西元1585),卒於順治庚寅年(七年,西元1650,永曆四年)。夫婦入葬之時則是在丙申年(順治十三年,西元1656,永曆十年)。據墓誌內容所言,柯大材是因為獨生子柯恪「以文就武,宣力幕府,叨逢覃恩」,才得以獲誥封「明威將軍」(按:此係明代正四品武官之初授散階);由生卒年可知,柯大材的生存時期正值明清之交。從清修「金門志」或「同安縣志」都不曾記載「柯恪」的軍功來看,筆者認為:他的功勞多半不是在崇禎年間或更早的時候立下,而是在「南明」之際,時亂勢衰,是以漏載;「以文就武」,亦非一般情況下的晉身之路,在「非常時期」也才比較可能。

由此篇墓誌銘採用之「正朔」的情形觀之,筆者認為,這篇墓誌銘得以刻石的時間,已是在柯大材夫婦下葬後好些年的事了。按:柯大材夫婦下葬時的永曆十年,金門還在鄭氏的控制之下;這篇墓誌銘若是在下葬當時便寫成並鐫刻,絕不會採「順治」年號。當鄭氏主力轉據台灣後,康熙二年(西元1663)清軍攻佔金門,島上的人民多慘遭屠殺,全島幾成廢墟;在那之後有段時間,柯恪諒也是顧不上為父母料理此事。其後金門雖漸有居民回返(據「金門縣志‧大事志」所載,康熙八年時,鄭經部將江勝曾來金廈兩島,與老百姓交易。),但接著又發生三藩之亂(康熙十三年,西元1674)與清廷貫徹將沿海居民遷入內地的命令(康熙十八年,西元1679),平靜的日子沒得長久。一直到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清廷攻略台灣之後,原本被迫遷入內地的沿海居民,才得陸續再返故園,重回「定居」的日子。到底柯恪在何時才終於完成為父母立墓誌銘的要事,筆者難以言之,但從他以「順治」來紀父母亡故與下葬之年份來看,當時他必定已脫離了南明的軍職;然柯恪亦不曾降清,故為其父母立墓誌銘還是題「皇明誥封」。要之,當局勢底定到可以容得柯恪回鄉為父母立墓誌銘時,他應是隱瞞過去自己曾在南明朝廷擔任軍職的往事,以一個老百姓的身分終老;往昔掙來的榮耀,自己有生之年已不能再提,也僅能在為父母刻墓誌銘時誌念,將之長埋土中、留予後人知悉──在人命如螻蟻的戰亂年代,還能回復平淡鄉居終老,亦可算是叨天之幸了。

在南明時期的金門,曾有多人加入抗清的事業,昭著知名者如盧若騰、洪旭、林習山等人,皆有諸多史籍載記可考其行事,欲悉不難;但也有部分曾在此末世獻身救國的文武之士,因時過境遷,導致彼等真正的生存年代與事蹟被特意掩蓋,連方志家乘亦不見得直言其行實。往昔一家一姓的更迭傾軋,於今既已成過去,對於這些古人的認識,該當撥雲見日,庶不泯其丹心忠貞。筆者於此謹盼:關於「御殿總提督」與「興寧侯」的生平真相,能有來者賡續探索;也期望彼等遺跡,能續得今人的悉心維護而永存下去。

(全文完)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