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戰地中的技藝傳承─金良興班主之口述

發布日期:
作者: 楊敏男/楊忠洵。
點閱率:767
字型大小:

傳統戲曲向與宗教密切的結合,並非純粹藝術表演,在金門民間廟會祭典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也是傳統社會民眾生活中重要的精神寄託。「傀儡戲」的論述,我相信不管在金門或者台灣已經有很多的研究與著作,然而以口述方式真實呈現的應該不多。承蒙「金良興」楊土金班主在百忙之中能撥冗接受筆者與楊敏男先生的專訪,內心感激之情,無語言表。

楊土金先生口述:

「金良興」戲班在金門已經70幾年,算是元老級的。我父親是20歲就開始搬演,他如果還在的話也90幾歲;我是12歲就開始做師傅,接手傀儡戲也已經四、五十年了。金門傀儡戲是由晉江,也就是泉州傳入。師傅都是晉江來的,那當時金門布袋戲跟傀儡戲是「好師」最出名。泉州、漳州派系不同款,我是沒聽過漳州跟泉州唱的曲調,但是他們(好友)有去大陸錄音回來給我聽是晉江音調;像我父親的師傅「好師」就是晉江出身,也就是說傀儡戲是「好師」傳給我父親、我父親傳給我。溫州傀儡戲的演法跟我們金門比較相似,唯一不同的地方是他們拿多少錢就演多少戲。

傀儡戲線的多少,每個地方都差不多,線多表演較複雜;每個關節都需要一條線,一般9條都是裝不夠的。我們戲班的戲偶從以前到現在都是16條,因為「好師」跟父親傳下來的線孔就是16孔,也有裝過17條。裝第17條線主要是讓戲偶的眼睛或者是嘴巴會動,看起來活靈活現。傀儡戲在操控線條時你要怎麼動作就拉那一條線,像腳步的走法或者是過門檻,線條拉動的技巧如果純熟的話,搬演時給人的感覺就像是真人在走路一樣。

戰地政務時一棚戲 才60塊,民初算的是白銀,我比較不太瞭解,印象中家父那時候收的戲金是120元,然後慢慢漲價,12歲搬演時未注意戲金有多少,大部份都是父親與人接洽。以我開始搬演時60-120塊,30-40年前差不多這價錢,然後慢慢漲價;60年左右差不多是600-1200元,現在價碼2000-2200元,以天公生的謝神部分來講。像現在一般結婚跟平時搬演,一棚戲是差不多8000元。結婚、廟宇價錢都一樣,但是廟宇有時會取吉數8800元來包;還有較遠一點的價錢也比較貴一點,有時一萬元也不一定,因為交通不方便的關係。

金門搬戲有制煞戲如安宮、安祠堂;平常百姓是安厝、結婚、敬天公,都是謝神戲碼。搬演不同款的戲碼現在較少人在演,早年有人在結婚時候要求演「送孩兒」戲碼,就是希望新婚夫妻生男丁的意思,比較特別就是這個,我從12歲開始演戲也才演過3遍而已;農曆七月份也有人請演戲,就印象中也只有一次,在普渡公面前謝戲,有人祈求之後還願,然後請我們去謝演;幾十年才演出一次,現在也沒人會;但是農曆7月份宮廟做醮也是有。像現在其他傀儡戲班,你問他們「送孩兒」怎麼演,他們不會唱也不會吹奏(鎖吶),鑼鼓也不曉得怎麼打。

國軍來金時的演戲時機與現在沒什麼不同款,只是戲不能演太晚,宵禁時不能演,白天可以表演,沒有特別禁止;那時候用扁擔扛著走路,晚上也是一直走到天亮。一棚戲大約5人左右,一個演戲,一個吹鎖吶,一個打鼓、一個打鐘鑼,還有一個擔籃子、擔籃子兼打鑼。傀儡戲搬演都在金城、金寧這附近,最遠到坪林,坪林以上往後面市 (閩南語)方向就少了。就以天公生來講,我還是小孩時,演戲一次是3-4坪戲,而且是演到天亮,遠一點也是很多人演,當時是一棚接一棚戲在演,一鄉過一鄉,都是用走路,很累!想休息時就在空檔時打個盹,演戲時間到又繼續演,那時比較艱苦。

戲碼一般用擲筊,不是我們決定演什麼就演什麼,較早是敬天公排三齣戲,先燒香在擲筊,然後念戲碼給神明,看天公要看那齣戲,筊到那一齣就演那一齣,不像現在沒有擲筊,也沒有戲碼可搬演,現在你看大家演的都一樣。其他戲班來講,沒人會這麼多的戲碼,就我們保存較多的戲碼和唱曲;金門的特色就是「戲碼和唱曲」。民眾有的比較內行他會要求指定戲碼,大部分是因為謝神要求搬演。

從小我就跟父親學習,聽他講泉州與台灣南部的腔調較雷同,其他就沒有接觸過。像「攻打流沙」、「趙龍芝收番」、「趙滔進京」、「玉蘭行路」、「李豫出奔峽州」這些戲碼,金門地區其他戲班沒有人會唱,講口白也大多不太能講;「四句慢頭」、「二錦」、「曲毛詩」這些曲調大部分其他戲班都不會唱;「曹文飛」曲調也是一樣,正統「好師」教過才唱得出來,因為「好師」教的有「高低音」及「押韻」。金門地區師公兼演傀儡戲很多,但是兼的一般都不會,我是先演傀儡戲再兼師公;大部分都是有底子才會兼,性質是不同款。

我在搬演傀儡戲時有很多齣戲,可能有20幾齣。傀儡戲戲碼就是照著傳統去演,沒有再創新,因為沒新的,就照那些舊的搬演。坊間傀儡戲的資料我們可能比較多,他們(大陸)失去的資料很多,但事後我的朋友他們錄音回來給我聽的曲調、音感是相同,有幾齣戲(大陸)的曲調和唱法都沒變。我們沒有跟大陸交流過,大陸傀儡戲來金門表演時候,都是表演性質,特技表演方式。現在金門所有現存戲班師父都比較不會唱曲和唱調,因為正統的傀儡戲師父是一個傳一個,而且沒有重覆口傳是學不會,光聽也學不來。現在大陸有很多教導傀儡戲嗩吶吹奏法的冊子,我們戲班跟大陸的吹奏法是同款。

傀儡戲中的「曲毛詩」是在演郭子儀這齣戲時所唱,原文意思是郭子儀在廳堂教導兒子當時在攻打安祿山時遇到大雨,全軍沒因雨而停戰,戰到天氣好轉時安祿山戰敗。「曲毛詩」大部分是用在謝神或做醮,都是好事的戲碼。因此「曲毛詩」唱的清楚的話,這尊傀儡戲偶的歷史就占了一半(講話與唱調各占一半)。

戲碼的不同,演出時間也有差別,因為演戲時出場口白很長,如坐台戲時;唱曲有長有短,一般演出都差不多,擲筊請示神明後再演戲碼。過去傀儡戲一棚戲大約一個多鐘頭,近來較簡單行事,大家互相抄襲,時間自然就縮短很多,現在有時一棚戲演4-5齣戲,大概只要一個小時多一點,平均一齣戲15分鐘,「金良興」是一棚戲才演三齣戲而已;在金門地區算我們的戲班唱得最完整。

唱戲和搬演的禁忌?就是請神時田都元帥 ,踩棚請神時,小孩跟婦人不能看,一般並無禁忌,而且平常時傀儡戲是可以看。有身孕也不能看,因為請神時有兇煞。田都元帥生日那天有人拜拜,但是我們(金良興)不一樣,我們是在年初演戲至正月十八日才正式做謝館動作,不見得在相公爺生日那天拜拜。

戲棚搭棚?民初和解嚴期間是要請要搬演的人家厝隨便用門板搭起來的,像10年前城隍爺誕辰戲棚,是由顧更或者是打鑼鼓去搭棚,那時我記得搭一個戲棚是100塊,後來因為有人寫信去向省政府委員告發,所以現在的戲棚都要自己帶。戲棚從底座、戲台都是我用不銹鋼自己焊接,拆卸、組裝較方便,也較不會佔空間;搬戲的置偶架也是我自己設計;其他的戲班也是拿我的樣本去做。

傀儡戲偶的偶頭與衣服是自「好師」的手就傳進來,大部分都是大陸製,我有重新修面(烤漆)及添購新衣服,大陸師父也有在做,但是台灣的技術比較好。演戲時遇到下雨,大陸製的臉部烤漆容易脫落,工比較差,而台灣淋雨之後還是金光閃閃。戲偶損傷較少,一般都拿到彰化修補,但是現在都很貴。戲偶的頭在烤漆方面有分花臉跟素臉,花臉較貴,一個戲偶的頭價錢在20-30年前大約400-450塊台幣,光是烤漆部分。現在的戲服都往泉州或漳州購買,全金門地區的戲偶就屬我們最新,像今年農曆(97年)4月12日城隍爺生日,都是拿新的戲偶出來演。先前戲偶損傷時有去大陸修補,但是現在沒有,如果減少或者不能使用,就買新的,但只有購買戲偶的頭和帽子;身體部分我自己用(自己處理),而外面的衣服、手、腳、戲偶的頭和帽子則是大陸製,最後再組合起來。因為自己組裝才比較好上手,大陸組裝好的比較不適用。大陸戲偶價錢有分花臉跟素臉,花臉戲偶的頭上次大約買400塊人民幣,素臉差不多300-350元人民幣,素臉也有分,像老生有鬍鬚的多50元,現在價錢我就不知道,這些是我十年前購買的價格。十年前的一頂帽子要10幾塊人民幣,現在我買一頂帽子要100-200塊人民幣。現在的帽子都要訂做,跟大陸師傅講好尺寸,要做什麼型,他就幫你做好,大陸那邊現場是沒有做好在賣的。

一般戲偶沒什麼特別保存方法,舊戲偶我是用鐵箱子裝,新的則用塑膠箱裝。請戲與收戲有照順序,請戲時的戲偶是由上面依序請出,收箱時武戲的戲偶先放在最下面,然後文戲的戲偶放在上面,因為武生戲偶較多花樣(後面有插旗),放箱底較不易佔空間,也較不致於讓戲偶請上台表演時會糾纏在一起;最重要的是田都元帥不可以放箱子,要請到大廳上去祭拜,如果放箱子也不可過夜。

金門地方現在演傀儡戲的戲班很多,我們沒有教,早些跟我們打傢俬(鑼鼓),然後就自己出去演,比較沒那麼完整。古早時較多戲班,師傅都是正統,因為師傅多、戲班少,而且早期都是正統,大部分師傅都讓人家請,師傅都不會整戲,舊戲班都有在請師傅。我們金良興戲班自我父親傳到我手上,還未請過別人幫忙演出,最主要是現在真正會演的師父大多數都往生。過去在「金門民間戲曲」中 有記載金順興、金福興等等,那是舊戲班的資料,現在比較多。西門有許國佐(承接「阿至師」的戲偶)及翁炳南的戲班,金順興(孫建德)已經沒演,他也是「好師」的徒弟,金順興現在都斷線了;金福興原本在烈嶼,現在由西埔頭莊水泵在演。金發興現在是東門陳仲苠承接,但是金發興不是他取名的,是明明糊紙店翁文林取的,他先前也在演傀儡戲,但不是正統,如果問他師父是誰,他也講不出來;像翁炳南、翁文林較早是跟我敲鑼鼓,之後再跳出來自己演,翁炳南是明發興。現存戲班有東門金發興、西門有明發興跟金國興(許國佐現在住庵前)、北門有金良興跟金福興,湖美的蔡甲庚,大概有這幾個戲班。

我實際上是8-9歲就開始學習演戲基本功,而且跟著父親出來賺錢,剛開始扛鑼鼓、吹奏鎖吶,那當時年紀小不用搬重物,只需打鑼鼓,12歲時正式做師父,那時也不用搬東西,因為我們有請挑籃的工人,連打鑼鼓也請別人,只有吹奏鎖吶、搬演是自家人,當時由我父親吹奏鎖吶,而我是負責搬演;金良興是自家班底,傳的徒弟都是自家人,無外人來學習。

較早的師傅都傳男生沒有傳過女生,如果現在請女生來搬演,民眾也會覺得怪怪,沒什麼特別原因;大陸有女生演的,我有看過,上次去泉州就有看過女生的表演。制煞戲絕對是不用女生;大陸或台灣也沒有比較說限制女生不能演,但是台灣都是男生在搬演。

傀儡戲的口白與唱曲是靠日積月累一直重覆的唱才背起來。我記得當時比較沒事情做,讀書放學後無事、沒娛樂,躺在床上時父親就會唸給我聽,一直重覆;吃飽休息時也會依照出場順序的戲偶依序唱給我聽,我就這樣學起來。那時沒有曲譜的本子可以看,現在我有抄寫起來,並且存放在家。那時我寫曲譜時也是唱一句寫一句,不懂的就問當時在社教館任職的李怡來,跟他講述內容情形,他會根據我所講的,告訴我並糾正其意。私底下我有在考證,因為戲曲裡面的話講出來意思很深,大部分我都不太懂,曲中意思很深奧,不是隨便就可以唱,李怡來的古文造詣很深,因此我就常去請教李怡來先生;他讀過私塾但沒教過學生,他當時的職務應該是館長下來就屬他最大。

較早師傅在講是一個傳一個,所以不是正統徒弟,我是不會教傳授給他,像相公爺的請神、制煞、敬天公是不外傳。子女沒有傳承的意願,像我兒子以前都有學過也會演,但是經過一陣子他們都不想要演,因為都有正當工作,現在也沒有繼續學。士農工商,大家都在上班,就算要叫他們傳承也未必有這個心。到我們這一代沒有傳下去的動力,現在大家都感覺很累,師傅累、徒弟也累。

至於傳統技藝會失傳嗎?不會失傳啦!簡單不會斷,複雜的斷了。像之前我講的那些戲碼如果沒人知道怎麼演那就會斷,正常傳統技藝是不會斷,常接觸的聽一聽也就會演。如「董春公主考」、「楊管主考」這種戲碼就會斷線,因為現在沒人會演;現在我還會搬演「楊宗文設計」的戲碼,但是較少演出的關係,也演不完整,而且有些唱曲是要配合傢私才能唱,但是現在我不會演了。

收入沒固定也是造成傳統技藝沒落的原因之一,現在年青人找頭路要有固定的金錢與時間。傀儡戲這種行業沒固定時間,因此要有主業來搭配,傀儡戲兼的是可行,如果要拿傀儡戲來當專職是沒辦法,必需要兼很多項。技術方面不難教,如果有那個心要學,是學得來。傀儡戲容易上手,但是重點是現在沒人要學,沒人願意學。

我現在有空閒時就有寫些曲目,像「李豫出奔陝州」也沒人會演,「金門民間戲曲」中大概8齣戲,不會演。我是還會演,但是你問別人就不會演,他們不是正統學來的,他們只是聽到謝神的部分,就去搬演。

金門傀儡戲也沒什麼好發展,只有剩下拜天公生、結婚部分還有用到。現在大家生活都很困難,一般除了是要求寫資料才會來問之外,其它的沒人會正視傀儡戲。現在傀儡戲讓人沒那麼重視的原因是演壞了,都重覆那些簡單的戲碼在搬演,地區民眾感覺就是這樣,所以印象就不好,而且曲目不多,唱曲縮短也是主因之一。還有一點就是現在其他戲班的戲偶大約6-7尊,戲偶太少、戲碼多要怎麼代理,你1尊戲偶就要代理3-4尊;目前我們「金良興」戲偶最多,有13尊。

傀儡戲出路較狹隘,像「織錦回文」、「克復流沙」、「攻打邊橋」真正的戲碼都不會演,不能精益求精。戲碼變少,自然出路會比較窄;因為世俗觀念,現在是換少年仔時代,過去老一輩還有在還願、求願,像如果生個男丁,就搬演來酬謝神明,或者是兒子結婚就感謝天公,現在年青人沒在講就這些了。演出時間,現在的民眾較沒在追求或者這種觀念,就算是出煞,他們也是照看,我照演。像我長時間的投資在傳統技藝上是因為那時時機壞,大人沒地方賺錢,就靠這個賺錢,那時也是為了傳承。因為不想請人幫忙介紹工作,所以才會學傀儡戲,算是學這個也不壞,如果那時沒學,現在傳統技藝就沒法延續,也沒人知道。我父親有三個兒子,除了我還有我弟土生,另外一個在台灣,但是過世了。家中父親只有傳給我,我父親在世的時候,土生只會打傢俬(鑼鼓)而矣,現在我弟弟懂得搬演是這幾年我傳給他的。

對後一輩如果要學,是可以學,但是要把它當作副業,做職業是沒法度;如果沒人願意傳承就可惜。傀儡戲這款東西,我有把它寫起來,有講也有唸出來,也有唱、也有錄,全部完整的一套。戲偶是一雙一雙有講有唱,唱兩首曲,頭曲怎麼唱,第二曲怎麼唱,我全部都錄起來,除了相公爺部分沒記錄,其他都有。

金門傀儡戲的價值性,只剩「謀生與學術研究」,年青人不會想學這種傳統技藝。有人謝神還願時,我們就有戲可以演,不然就沒辦法,價值性就是這樣,不然傀儡戲也是沒甚麼用。以前學功夫師父是會留一步,而傀儡戲是沒人要學,差別在這裡。如果有人要學我會把生平所學全部教給他,包括唱法、口白全部都會傳承。

楊忠洵口述:

楊土金師傅在我們訪談時有跟我說:「如果要用於投稿或其它學術性研究刊載時,務必忠於原始資料,不可添加一些與事實不符的文字,也不可未經許可引用別人資料再加以竄改。最重要的事是要多問,相互比較後寫出來的東西才不會差太多。」

像傀儡戲這種傳統文化正在金門逐漸沒落當中,面對現今科技發達的時代,人們都是往前看,並且追求更完美的生活,卻忘記了傳統文化。或許我們並不能夠將所有口頭訪談的資料一字不漏詳細的記載下來,但是同樣以疼惜傀儡戲並期望將老祖先的傳統文化智慧發揚光大的心情是一樣的。

目前許多劇種已經面臨消失,金門原有的傳統表演未被中斷,也未在戰地政務時期遭到禁演,甚幸!訪談中楊土金班主對民間傳統習俗日趨式微感到無耐,長嘆傀儡戲的技藝恐將不再,但對金門傀儡戲保有其特色之處感到欣慰。「金良興」班主手中彙編的原始資料甚多,並有傳承之心,但苦無學子,期待有心人去發掘。

最後再一次感謝楊土金班主的傾囊相授,讓此篇文章得以完成;因訪談中受訪者與筆者使用閩南語對談,如有遺漏或不健全之處還請各位讀者海涵。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