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亂世文章不值錢

發布日期:
作者: 林保淳。
點閱率:532
字型大小:

  北宋初年,三度拜相的呂蒙正(946~1011),據說幼年時家境貧寒,居住於破窯之中,雖是滿腹詩書、一手好文,卻是逢時不偶,屢遭蹭蹬。某年歲末,拜祭灶神,有感而發,就寫下了一首〈祭灶詩〉:
  一碗清湯詩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問人間事,亂世文章不值錢。
  民間習俗以臘月20日,是灶王爺上天,將人間家庭一年內的作為,稟知上天,作為賜福降災標準的日子。通常居民都會在灶頭擺上一碗糖漿、糖水之類的食品,用以「賄賂」灶王爺,以便「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但呂蒙正稟性剛直,不阿所好,只以一碗清湯餞行,還附上了一首頗有怨怪上天不公、懷才不遇的詩篇,指控人間「亂世文章不值錢」。
  其實,呂蒙正出生的時候,正是五代十國混亂之際,但15歲時,宋太祖「陳橋兵變」,建立宋朝,32歲,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考中狀元,儘管此時海宇仍未一統,但告粗安,未必就是「亂世」,而且趙家兄弟向來對文人是十分看重的,「重文輕武」,反成了兩宋迥異於前朝的最大特色,說「文章不值錢」,恐怕也是過於誇大的了。
  不過,中國歷代文人都是最喜歡發牢騷的,時運稍有不濟,就有懷才不遇的感慨,杜甫說「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一代詩聖,生逢安史之亂,倒是有切膚之痛,可以理解,但恐怕多數文人卻未必真有此慘痛的遭遇,「亂世文章不值錢」,就視之為牢騷,也未嘗不可。
  台灣現在的景況,算不算「亂世」,我倒是不敢隨便妄斷,因為還有人宣稱這是台灣近幾十年來最好的時日;但是「文章不值錢」,卻是實打實的「如假包換」的。
  小時候我就懷有「作家夢」,但這個夢其實並不如想像般的單純,是對文學創作有多大的熱忱和期待,一心想要有風雨名山、金匱石室的偉業;反而,「著書皆為稻粱謀」,才是推促我親近文學創作的最大驅動力。
  小學的時候,隔壁班的一位同學,在當時小學必訂的《國語日報》上刊登一篇文章,不但獲得全年級師長的稱許與讚美,更領到了好像是十幾元的稿費。我向來是野慣了的孩子,操行成績還拿過一次「丙等」,反正頑劣也頑劣慣了,對師長的稱讚,若有似無,根本不會去在意;但是,那十幾元豐厚的稿酬,開玩笑,我可以吃多少根1枝2毛的冰棒,可以看多少1毛1本的漫畫,口袋裡的銅板可以叮叮噹噹響多久?這教我如何不垂涎三尺?於是,我也不自量力地鼓起勇氣,偷偷寫了一篇去投稿。在寄發稿件出去後的那十幾天,我每天一早到校,就趕緊翻開《國語日報》,不看《小淘氣》、不看《小亨利》,就仔仔細細地掃瞄,希望看到我的文章被刊登出來。到現在,我還記得當初我寫的題目是〈我與運動〉,可惜的是我雖有行動,但未能使編者心動,當然稿酬也沒法「運動」到我身上。
  想起來,這對我其實是相當大的打擊,儘管我的作文,一直是被師長稱許的,但挫敗之餘,我也自此喪失了提筆寫作的勇氣。我只一味地讀,讀讀讀讀讀,除了應付學校作文的課業外,就是一字也不肯多寫。我的國中三年,就是這樣糊裡糊塗、無筆無墨的過去了,沒有人說過我會寫作文,我也渾然忘卻了寫文章這回事。
  進入竹中,幸而遇到了吳玉蓮、杜維恭、盧德勝與顏忠雄四位國文老師,再加上有好友羅名峰的相互砥礪,使我對傳統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本來是想唸台師大的,因為我非常希望自己能像這些老師一樣,諄諄而誨的教導學生,可惜的是,台師大當初是不收殘障生的,於是,我當年不聽家人勸阻,硬是將台大中文系當成第一志願。
  竹中的國文老師都非常優秀,教學也非常認真,我的國文成績也是眾多科目中唯一能拿得出來秀一秀的。不過,當年的竹中比較缺乏文藝氣息,直到我畢業後,才有了由蔡詩萍主編的《竹嶺》。也許是我的作文還未能達到可以投稿發表的程度吧,老師從來沒有鼓勵過我去嘗試投稿,吳玉蓮老師筆名「岳岳」,是當時很有名氣的作家,但也沒跟我提過投稿的事。記得只有一次,顏忠雄老師主動將我兩篇有關秋天的文章,投給了《幼獅文藝》,大概也是沒被錄用,不過,對方卻寄贈了一個雄獅的徽章,當成鼓勵,無心中卻讓自己編織起了不切實際的作家夢。
  大學四年,是我創作最勤奮的時期,這歸功於當時溫瑞安成立的「神州詩社」,在詩社諸子的鼓舞下,無論是散文、詩歌、小說,都寫了不少,也至此時才知道「作文」與「文章」是大不相同的。當時台大除了《大學新聞報》外,各個學院都有自己的報刊,文理法醫工農六院裡面,我大概只有醫學院沒有機會嘗試投稿。我進大學第一篇刊登的文章,是在《工訊》發表的〈情書四箋〉,藉梅蘭菊竹託寓當時心儀的女生。
  這篇文章,算是初試啼聲之作,但「四箋」最先只刊登了三篇,卻因筆名遭致了誤解。有兩位學長,當時都在追求同一個女生,相互以為這篇文章是「示愛」之作,因此便打起了筆墨戰爭,彼此攻詰。我無辜受到牽連,心膽力怯,便趕緊叫停,直到兩年後,才告補齊。我對自己的文章,向來是不太具有信心的,再加上「情書四箋風波」的後遺症,因此都以筆名發表,「白白」是我較常用的,其他信口胡謅的名字,連自己都忘得一乾二淨了。
  其實,刊物上出現自己名字,最多不過有點虛榮感,會心裡有點竊喜,但真正使我「開心顏」的,卻還是來自不算太菲薄的稿費。當時我的經濟情況非常拮据,又倔強硬頸,不願向家裡伸手要錢,無論是衣食、購書、遊戲、娛樂的開支,都必須自己張羅。當時稿酬,一篇從30元到百來元,還真的是不無小補,又怎能怪我「見錢眼開」呢?
  用本名發表,應該是我參加了耕莘文教院的「寫作班」之後的事了,當時蒙《中華日報》副刊主編蔡文甫先生的青睞,頗肯讓我刊登一些小文,這是論字計酬的,一字五毛,這才是重點。那時我的外刊文章,幾乎都是在《中華副刊》發表的,其中一篇小說《災變》,竟糊裡糊塗的拿到了民國68年的「金筆獎」,連自己都不敢相信。這是我唯一獲得過的文藝獎項,獎牌至今還置放在書架上,但是回頭看看自己的小說,卻是真的有點羞於見人,經年累月,獎牌生塵,連擦拭懶得去擦拭了。
  世事真的是非常弔詭的,我是因神州詩社的鼓舞,才開始戮力寫作的,但也是因為看到他們才情洋溢、下筆琳瑯的詩文以後,才知道自己一廂情願的作家夢是全不牢靠的;儘管僥倖拿了個「金筆獎」,卻也成為我的最巔峰,竟然是越寫越不順手,最後只能彩筆回收,轉頭去故紙堆中討生活,從此走上學術的不歸路,文藝何有於我哉了。
  學術研究以「理性」為主,文章創作則多數訴諸於「感性」,除非高材捷足,是很少有人能夠兼顧的。大抵從讀研開始,有關文藝創作的夢想,應是被封存了起來,但是,也正因讀研,卻開啟了我另一條寫作的道路。
  1987年,台灣「解嚴」,各大報紛紛增幅改版,以因應新時代的要求。《中央日報》新設了一個專門討論中華傳統文化的版面《長河版》,當時主編梅新邀我擔任編撰,因版面關係,有時不得不撰寫「補白」的文章,有時也因應主題,自撰較長的文稿,任職10個月,倒是以不同筆名撰寫了不少暢談文化、民俗的文章。雖說這有點假公濟私,但也情非得已。梅新對我向來信任與寬容,稿費都以一字一元的最高稿酬核定,對當時剛剛成家,經濟拮据的我來說,這不僅是不無小補,而且是大補特補了。因利趁便,我與隔鄰的《中央副刊》編輯相熟,竟也破天荒地在《中副》刊登了一篇散文〈生意經〉,總算是有所突破了。
  不過,此時我還是以轉寫有關文化、民俗的文章為多,有時還將嚴肅、正經的論文內容加以改寫,以通俗易懂的文字陳述出來,分別投稿於各大小報刊、雜誌,甚至還當了一年的「專欄作家」。當時台灣的報刊雜誌,由於版面擴增、需稿孔亟,幾乎只要肯寫,就從來不曾被退過稿,談民俗、論文化,講文說武,單是稿費的收入,就相當豐潤,這時的文章,基本上還算是「值錢」的。
  但自此以後,就每況愈下了。網路興起,紙本的報刊、雜誌,被逐漸壓縮,報刊不是停刊,就是轉成電子報,而雜誌的萎縮,更是驚人。在這種情況下,發表的園地,相對就非常稀少,且多數是不付稿酬的,即便還有少數報紙副刊,還會有些微的報酬,卻因可能稿子來源的增多,挑揀甚嚴,排期過長,不是真正的名家、作手,幾乎是沒有出頭之地的。
  網路流行之後,出現幾個相當弔詭的現象,其一是喜歡寫的人變得更多,似乎想當作家的人越來越多了,可真正能寫出詞藻優美、意境深遠的文章的卻是越來越少見,荒村野店,處處皆是,卻少有可以駐馬停宿的店家,「是誰傳下這詩人的行業,黃昏裏掛起一盞燈」,鄭愁予的那個時代,早已過去了,燈再多,也無法吸引旅客,因為這些野店裡的布設,真的很難讓行旅安泰地做一場文學的夢。
  專業作家顯然更少了,原因非常簡單,筆耕不如田耕,文談不如商談,煮字不能療饑,賣文難以過活。作家這一行業,真的已經是夕陽事業了。可這個夕陽,倒不見得有多麼無限好。
  再來就是文字的敏感度降低,想像力越來越薄弱,直觀直述的文字多了起來,蘊藉深刻的篇章少了,尤其是短文居多,稍長一些,就很少有人有耐心去品讀。
  最糟糕的是,愛讀書的人變得越來越少了。重慶南路的書街開始轉型,出版社一家家關門大吉,暢銷書再暢銷也是有限。過去可以賣文為生,甚至可以優優裕裕,憑藉稿費生活的日子,真的如大江東去,不復再返了。
  我不知道「亂世」該如何下定義,但沒有兵燹烽火,沒有顛沛流離,物阜民豐、歌舞昇平,照道理來說,也應該與過去所說的「亂世」不太相侔的了;但是,我卻深深知道,現在的文章,真的是不值錢的了。至少,我的文章就不值錢。
  或許有人要問,文章既不值錢,那你還拚命寫來做什麼?其實,我也常問我自己同樣的問題。但是,我回答不出來。杜甫說,「名豈文章著」,我也自知再怎麼寫,我都成不了名,就是成了名,也未必真的會值錢。但是,我就是忍不住——想寫。
  正是因為想寫,所以我就一直寫寫寫寫寫,也沒時間去管它值不值錢了。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