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浮洲憶往

發布日期:
作者: 侯定遠。
點閱率:1,139
字型大小:

民國46年初夏的夜晚,我家自鳳山北遷到由婦聯會募款協建,甫完工不久的板橋鎮浮洲里婦聯一村,眷舍在復興堂(大禮堂)正後方,是頭一家。
鄰著水溝有個院子,圍上竹籬一半種花一半養鴨,家家戶戶門楣上都釘著一塊類似「本戶是由臺灣省進出口公會捐建」、「本戶是由菲華僑界捐建」的銘板,我們那排依次是白敬仁家、汪靜怡家、蕭京娥家、徐宗帆家、馬世齡家、鄭念華家、楊飛飛家;前門依序是曾樹楚家、曹湘明家、鄧家、呂桂華家、徐恩普家、劉蘭君家、史庭驊家、李復憲家;後門依序是蔡人憲家、富秀蘭家(富家遷來之前則是5-6人的武裝警衛班,蔣夫人來村宣慰時負責警衛安全)、林醫官家、梅少文家、尤東才家、于家、張文治家、李淑芬家,除了林醫官是屏東客家人,其餘分別來自於安徽、江蘇、廣東、湖南、山東、四川、浙江、江西、河南、山西、陝西、河北、東北……,這區區幾排眷戶幾乎涵蓋了大半個中國,口音容或不一,久之溝通倒也無礙。
剛遷入的頭一年,每天清晨謝幹事都會廣播到自治會領鍋熱牛奶。之後換了安幹事,漸漸也就取消了,福利社、理髮部同在一棟,就在復興堂側,生活機能粗具。
村中眷戶分現役、遺眷兩部分,不乏抗戰、國共內戰殉國的高階將領眷屬,如王銘章上將、胡長青上將、雲南警備總司令霍揆彰中將……。整個眷區先後出了商展小姐高幼梅,以及朱西甯、朱天心父女,高前、愛亞、周嘉川、欒錦華、李天鐸、林正杰、朱惠良、金陵、上官靈鳳、姜鳳書,楊燕、楊欣姊妹等文藝傳媒演歌政界名人,此外還有近年在石牌地區頗負盛名的「桂來標湖南臘肉」後人。
早期市場在毗鄰「三抱竹」的菜園旁,約莫半個復興堂大小,幾年之後搬到村口大觀路旁,原址改作軍眷工廠。日後這地方又加蓋兩棟聯勤眷舍,分別居住卓守儀、魏慧娟、崔毓堅等國小校友。
新的市場裏舉凡修皮鞋店、租書店、西藥房、雜貨店、服飾店、早餐店、水果店、魚鮮、肉類、針線、掃帚、童玩……應有盡有,攤商多是眷戶或退役軍人。印象中租書店的林伯伯、早餐店的戴媽媽,賣針線的朱媽媽、西藥房的徐媽媽、肉攤的麻老闆、李媽媽、還有賣掃帚拖把的山東「魏大個兒」、那位姜姓魚販,外甥女是名噪一時的程派青衣邵佩瑜姊妹。邊上有間眷戶尹志超班長開的柑仔店,多數孩子都有在店裏抽糖果童玩的記憶,直到他搬到了五股,還繼續開著這個小店照顧陸光一村的孩子們。
印象最最深刻的就是那間「湘記小吃」,可憐我這村子住了九年的資深眷戶,硬是沒有吃到光頭老闆那碗令人垂涎的牛肉麵,說白了也就是吃不起,這老頭騾子性倔,常與魏大個兒為了雙方的「孔聖、毛賊、江青」對罵。
市場旁有間韓姓中年夫婦經理的郵政代辦所,有一陣子總見韓媽媽眉頭深鎖,時而暗自啜泣,鄰里盛傳她官拜中校的先生是個潛伏匪諜,已依法處決,聞之淒然。市場對面是公路局通往板橋的候車站,市面剛有計程車時,偶爾會在站旁候客,當年車資起跳四元。一旁小路通往婦聯二村,進了二村,路邊「趙家小舖」就是我們每週必看的諸葛四郎、地球先鋒號漫畫書店,毗鄰是中山國小校友孫復興家的棉被店,稍前又是一條通往一村的小路,路旁是散戶三屆學長丁隆生家,常見形容枯槁的丁媽媽在圍籬裡餵豬,他家孩子功課都知上進,功課很好。
婦聯一村福利社老闆人稱姚老頭,八十多歲的父親成天在門口籐椅上坐著,不知是何毛病,總見他不停搓揉寬鬆的內褲,姚老闆有個軍人姪子滿臉麻子,常回店裡幫忙。
先父平日滴酒不沾,由於母親長年體弱、妹妹小兒麻痺,加以公務繁重,心情苦悶時總會叫我拿個飯碗去沽一塊錢當歸酒或是太白酒澆愁。
福利社旁是理髮店,店主保定人,撲克臉,從不見他笑過,剛搬過去時,個兒小理髮還得墊塊搓衣板,過程中不是推子挾了頭髮,就是肥皂水浸了眼睛非常受罪,讓我視如畏途。
村口有座水塔,放學途中或是假日,在下家中坐不住,正經課業不顧,總要自我挑戰,不時攀爬塔頂高瞻遠矚一番。如今想來,當時膽子確是不小,沒給摔成殘廢算是命大,水塔對面大觀路有家「白天鵝」冰店,孩子是中山國小程姓校友,另家理容院,老闆江浙口音娘娘腔,還有一家惠康醫院,孩子也是國小孫姓校友。前行不久,就是鐵路平交道,那裏有個橋隧班,三數老兵終年駐守,還養著幾頭羊,一天有個賣饅頭的王姓退役老兵被火車撞死,鐵軌旁盡是散落的包子饅頭,看了怵目驚心,好一陣子經過那裏都要閉上眼睛快步穿過。校園左側小徑沿著河邊鐵橋前行,國立藝專後方有片蔗園,收成季節空氣中瀰漫著由糖廠飄散的膩人糖味兒,我們總會隨手折根甘蔗一陣胡嚼,再前行就是湳興橋、林家花園了。
此外,連結板橋、浮洲地區的湳興橋畔有座「聖若望天主堂」(祭司毛振翔神父),常與母親前去禮拜;館前路、南雅路口有一竹器行,製作各式櫥櫃、桌椅;路的左側是早已傾圮如同廢墟的林家花園,有時我們會在廢園裏尋寶捉迷藏,扮鬼嚇人。再前行為大菜市場,每到年節,母親總會帶著屏弟,抓幾隻自家飼養的鴨子到市場口賣了貼補家用,路的右側「中央戲院」,有如兒時的西門町電影街(附近還有新興、環球、中國三家戲院)。我們這些眷村孩子穿上嶄新的卡其服、球鞋,拿著壓歲錢,買包燒酒螺,開心的走進了于素秋的武俠世界,記得當年上映的是「五毒白骨鞭」、「活骷髏」,劇中有個甘草角色名字很特別,叫做「西瓜刨」。
南門街上有家「長興餅店」,這個百年老店,最出名的是白豆沙小月餅,中秋前總是大排長龍,小時候我們都會買些應景,直到現在生意好得還是得排隊。
村子外圍有六座公廁,上學途中常見有些長輩叼著香菸,焦灼於廁前轉呀轉的,時而喃喃自語:「日他奶奶的快憋不住了」,令人發噱。每逢雨澇黃金滿溢,如廁時兩腳還得墊塊磚,以防噴濺污了下身。那年頭四季分明,地球還沒有暖化,寒流來時院裏水缸總會結層薄冰,溝邊的野草、堆置的柴火、田間的草垛也都著上了寒霜,走在路上冷風灌進褲管,讓人直打哆嗦。
早年附近駐軍也會定期來村,利用復興堂後面廣場放映些諸如「奔」、「路」、「音容劫」、「碧血黃花」、「中國之怒吼」等抗日反共、激勵民心士氣的電影,不知不覺中確立了我們一生愛國反帝的思想,有時也會放些「金鳳」、「梅姑」、「四千金」、「桃花江」之類過時港片。與此同時,有些孩子總會鑽在放映機旁,等著斷片拾些剪下的膠片,視如珍寶的回家對著燈光欣賞。有段時間復興堂也曾委外經營放映電影,連當年紅星白蘭都隨片登台過。
那時候全台灣都瘋籃球、收聽相聲、武俠小說轉播,陳逸安、吳兆南、魏龍豪、諸葛青雲、臥龍生、洪縉曾,個個家喻戶曉紅透半邊天;據說臥龍生的玉釵盟有兩天脫稿蔣公還電詢中央日報,臥龍生怎麼了?
家裡沒有收音機,我都是坐在隔壁白家窗外聽廣播,尤其喜歡聽洪縉曾的三軍球場現場轉播「四國五強」籃球賽,雷沙迦、羅繼然、賴連光、陳祖烈、黃國揚……這些籃壇好手都是我們心目中的崇拜偶像,大兵作家張拓蕪在他的《代馬輸卒》大作中,還談到他們在部隊長官默許下賣黃牛票賺了不少錢,回營之後除了大打牙祭還給每個弟兄買了雙運動鞋。
四、五十年代除了崔小萍製作的廣播劇、丁秉燧主持的猜謎晚會是眷戶週日的必要消閒,軍中電台晚間還有個胡雲主持的說書節目,說的是些七俠五義之類的故事,也有個張天玉用山東話說的鐵板快書,也是膾炙人口。
剛來村子,公發眷糧還有一包草袋裝的煤炭,得扯開來一錘錘敲成小塊,雨天引火煙燻在眼裏可真是受罪。那時候眷戶家家生活清苦,母親窮則生變,三天兩頭的烙餅、蒸饅頭、煮綠豆稀飯,或是賒些豬皮肥肉燉上公發黃豆,一個月總有兩三次熬鍋大骨海帶油豆腐湯,我們也就是靠這個辦法飽餐成長。

(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