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腳踏車軼事

發布日期:
作者: 葉盈吟。
點閱率:1,843
字型大小:

自行車傳入中國

十九世紀末,義大利人愛爾登首先發明自行車,不久傳入德國,緊接著又由德國傳入我國。首批傳入我國的是德國「勾」字牌自行車(因車架上有一V字商標),為數不多,只有十幾輛。這種車是木質車輪圈(南方稱鋼圈,北方稱瓦圈,笨輪(即死飛輪,只能向前不能後退);因此不能用腳蹬板上車,而是在後軸的兩端各安裝一個約四吋長的鋼棍(北方稱拐子,本身有絲扣,擰在後軸上),供左右上車使用。那個時候,都是從車的後部上車,先用腳蹬在後軸的鐵棍(拐子)上,邊跑邊邁腿,然後竄上車座,不像今天,先將腳踏在腳蹬板上,邊滑行邊上車,輕鬆自如地坐在座位上。後來,法國、義大利的自行車先後傳入我國。

光緒末年,德國「藍牌車」傳入中國。這種車是倒輪閘(即向後腳踏閘),到貨也不多,只有宮廷貴族購買;偶爾也有教堂裡的外國人在街上騎,往往眾人圍觀,像看熱鬧一般。

德國自行車還傳入了美國,後來又傳入英國,這引起了英國人的極大興趣。英女王也在自己的花園裡練習騎車,並下令生產。不久,女自行車從此誕生。英國人廣泛研究並開始出口做生意。最早傳入中國的是英國「孩牌」和「三槍牌」自行車,都是黑顏色。由於德國車車身高、較笨重,又是倒輪閘,這就逐漸被活飛輪、手閘、車身輕、騎著舒適的英國車所代替。英國「來令」(譯名)牌(北方稱「鳳頭」)自行車最早由「世界郵聯」總包銷,做為送信員投遞之用。自行車有深綠色自此開始;這種車二次大戰後在中國市場暢銷。

我國自己製造自行車,始於抗戰後期。當時在上海虹口區,有幾家製做自行車零件的工廠,他們在製造修理三輪車(人力)的同時,也製作一些自行車零件。它們作成後,由修配自行車的店舖進行裝配;後來楊樹浦有一家三泰鐵工廠專門裝配自行車。不過,那時的工藝粗糙,淬火不準確,成本較高,又沒有人集中力量去搞,十里洋場的上海,竟沒有率先製造我國第一輛自行車。這時,天津也出現了這類工廠,剛開始,只做單一的零件,如車把、車座等等。日本侵華後,在天津開辦了「日本昌和洋行」。由於日軍侵華的作戰需要,大量生產軍用(均塗草綠色)二十六吋自行車,名叫「昌和鐵錨牌」自行車。抗戰勝利後,資源委員會接收,改名「中」字牌自行車。這種車騎著感覺笨重,又不美觀。民國卅八年以後,中共接管又改名「飛鴿牌」。

北京最早買自行車的是清末八旗、官僚和商人,他們平日大多游手好閒,無事可作,茶餘飯飽之後,騎車遊戲一番,當做娛樂。而真正成為交通工具,則是幾十年以後的事。大凡貧困、落後的國家或地區,幾乎均以自行車代步。

車技的起源

清末,八旗子弟中,有一部分人喜好武術技巧,如打把式、翻斛斗等。他們還喜歡玩疊羅漢遊戲,這種遊戲是由七人所組成,當時稱之為「七俠」。八旗貴族之家還豢養著一些保鏢、護院的人,也陪著這些公子哥兒練武玩技。他們在練武玩技的基礎上,把身上的武技挪到自行車上,於是,最早的車技開始形成。因此,早期的比較簡單車技動作,主要是模仿疊羅漢(七俠)在地上的動作。

最早的自行車車賽

滿清貴族,多住北城,他們的這些保鏢、護院中,有奎世峰、夏雨亭、閱志山、聞伯泉、肇朴齋、李學勤(人稱李三)等人,這些人首先發起在自行車上練車技,一開始是騎車賽跑,雙手不扶把,騎車點煙鍋(銅製、那時香煙極少)、騎車換衣服、騎車倒立(北方稱「拿大頭」),等簡單動作。在這些保鏢中,李學勤騎車速度最快。在跑八大處、天津的比賽中,兩次獲得第一;他還被清宮召去,教清末代皇帝溥儀騎車。現在大陸故宮裡的東宮還留有當年溥儀練習自行車的陳跡;共有七個門檻,上面各有一個二尺多寬的輍口││這是溥儀當年為了學騎車讓太監鋸掉的。

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北京東交民巷東口外增懋洋行首先進口一批英製「三槍牌」自行車。當時,他們和外商勾結,為了賺錢大做廣告宣傳,舉辦跑車比賽。第一名獎銀盾一個,「三槍牌」新車一輛,外加四條內、外胎;第二名獎銀盾一個,「三槍牌」新車一輛;第三名獎銀盾一個和四條內、外胎。參加賽車者,稱「跑車員」。他們用自己的車參加比賽,還要身背「三槍牌」廣告。報名以後先要買跑車牌(即跑車證和縫在衣服上的跑車號碼),每個跑車牌大洋一元。這些窮苦出身的跑車員,事先要騎著自己的車試跑,以檢驗體力和技能。也就是說自己先要苦練若干時日,然後才能適應長途賽車。賽前,驗明車號和跑車員身上的號碼是否一致,檢查自行車中軸輪盤和飛輪的牙數是否符合規定(按規定輪盤為四十八牙,飛輪為十八牙)。比賽時沿途有小汽車和卡車跟隨監視和救護。當年比賽的起點是東長安街的京漢鐵路局門前。槍聲一響,數百健兒,飛車向東,出朝陽門,過通州,越廊坊,直奔天津市,然後再返回東長安街。北平距天津,說是二百四,實際上不止;就算二百四,來回也四百八十里,沒有體力是絕對吃不淌的。從前,還不時興運動衣褲,穿背心的,光膀子的,穿長褲的、穿短褲的,五花八門:::但不管你穿什麼,身上必須背著「三槍牌」廣告。比賽結果李學勤得第一名。當時一輛「三槍牌」自行車市售價五十元(現洋);而第一次參賽的跑車員共六百多人,僅跑車牌收入就六百多元。兩輛自行車,十二條內外胎、三個銀盾的總和還不到二百元;再加上其他開支,充其量也不過一百元,總共三百元完全打住。所以每次賽車,除了跑車員交錢為老闆做廣告外,老闆還在賽車員的身上撈了一把。最倒楣的還是跑車員,一輛自行車長途奔跑下來也會損耗不少。當年,每進口一種新車,就舉行一次比賽,俗稱「跑牌子」。而每跑一次牌子,就總有一些人因勞成疾或中途跌傷,可是銀元卻不斷流入老闆腰包。

車技團的誕生

八旗貴族之家保鏢、護院,在宅門內練車技,只供少數人娛樂。但,這個圈子實在太小,他們總想出出鋒頭,走向社會,一顯車技的本領。民國六年,成立自行車車技團體的願望終於實現;由奎世峰、張仲華、章惠民等首先成立「體育集友腳踏車會」。那時,各種雜耍、地方小戲、踩高蹺等民間曲藝都是在廟會上去演,園子(劇場)極少。但並不是隨便誰都可以上廟會去演,不管你掙錢不掙錢,也要有手續,即首先得地方上的香會承認,也就是拜各方面的人,擺桌請客,由各方面的演出團體公賀承認,要是沒有人公賀承認,是不能隨便演出的。「體育集友腳踏車會」由於沒有人出資去請客,最後只得作罷。我國最早的車技團體,就這樣無形中解散。也可以說,是因為沒有資金而垮台。

過了兩年(民國八年),住在西單橫二條的章惠民不甘心車技組織的失敗,他帶頭把原來練車技的人找來,並借錢去賀會;請各方面的人來道賀承認,取名「萬里雲程踏車盛會」。請客地點在什剎海畔的會賢堂;新成立的車技團體,地處北城,按五行說,北方屬水,而水是黑綠色,故會旗用黑底白字。這就是我國第一個自行車車技團體,會長章惠民,會員共三十六人。

民國十五年,日本環球大馬戲團來京表演,其中有一單輪車技,車輪很小,只二十二吋,車座離車軸僅一米高。「萬里雲程」的會員看了,也模仿製做了一個,並加了鏈條,李三(李學勤)後來又請修自行車的王四爺做了一個更高的,有三米,天天加緊練習,最後終於掌握了單輪車技。因此可以說,單輪車技應是日本傳入我國。

一次沒有實現的聯合演出

民國二十四年,在花市、東曉市一帶有個叫劉緒章的,成立了「武術腳踏車會」;由於沒有賀會,因而沒有得到公認。他們既無會旗,亦沒正式演出過,只是在人家做堂會(喜壽之日)時小型表演一下。

民國二十六年,有個叫王茂鼎的,出資在東城北總布胡同內孝賢牌胡同(他的家),成立了「尊古奪今踏車盛會」,會旗為黃底黑字。因為都叫「盛會」,為了區別,故而成立了近二十年的「萬里雲程踏車盛會」改動了一個字,叫做「萬里雲程踏車老會」。主要意思是我「萬里雲程」是老字號,不同於一般車會。

「尊古奪今踏車盛會」首次出會(即首次公演),地點在右安門外的中頂村,那時中頂村有一大型廟會。為了表示隆重起見,還請了「萬里雲程踏車老會」全體協助,「武術腳踏車會」也派人參加。那一天,氣候晴朗,風和日麗,正是自行車健兒登上萬里雲程的好時節。當時由於住地分散,不是集中一起同往,而是約定時間在右安門外老槐樹下集合。老槐樹是一棵二百多年的老樹,徑粗得要兩人合抱。中午一時許,當一部分人早已抵達老槐樹下乘涼,而另一部分人還沒走到右安門城門的時候,突然槍聲四起;大家驚惶失措,不知何故。這時,吱扭吱扭的聲音響了,兩扇漆黑的右安門城門緊緊關閉,沒有出城的人關在城裡,老槐樹下的人被困在城外,不多時,槍炮聲越緊,城裡的會員只得折返。這一天,是民國二十六年六月初一,西曆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兵點起了侵華狼煙,蘆溝橋畔,我英勇二十九軍浴血奮戰,中國人民的神聖八年抗戰從此開始。

由於首次大型演出即遭此挫折,故後來「尊古奪今踏車盛會」就暫時停止活動。

「萬里雲程」再踏征途

「萬里雲程踏車老會」由於有了近二十年的歷史,名聲日振。到了民國三十一年,又開始組織發展起來;除了老會員外,並吸收了「武術腳踏車會」的會員和培養了一些年輕的會員,練習自行車車技,這時的會長是隋少甫。重新整頓的結果,他們成功地演出了許多複雜的車技動作,使我國車技水準向前邁進一大步。那時,無論是廟會,還是為慈善救災籌款,都是義務性質,不取分文。

車技登上舞臺

自行車車技由體育運動走向文藝,成為娛樂演出,還是近幾十年的事,車技最早登台表演是跟魔術團一起,不佔主導地位的。可以說,是演墊戲的;開始是小型的,如翻觔斗、疊羅漢、騎車耍盤子等,節目的最後大軸才是魔術表演。

車技首次登台是民國十年,平劇演員白玉霜演完「馬寡婦開店」以後,特約車技登台表演,地點是城南遊藝園。

從前有人提出過文武雜耍,是指魔術為文,雜技(包括車技、盤槓子、耍鋼釵、耍罐子等等)為武。由於車技一直沒佔主導地位,致不少演員改行:有的去天橋賣藝,有的南下跑碼頭。民國二十九年「武術腳踏車會」的劉緒章被上海雜技團班主請去,上海人好動腦筋,說劉緒章一個人練車技不稀奇,十個人騎一部車才算「結棍」吶。沒想到這位二十三歲的「武術腳踏車會」的發起人,只用三天功夫練成了十一人車技──十一人同時在一部車上,翻觔斗,拿大頂上下翻滾。在不到五十平方米的上海舞台(四馬路),車技健兒表演著高超的技能;老闆黃重榮看了以後大加讚賞。下來以後,每人賞三炮台五筒,回力球鞋一隻,當日分帳雙份。不久,另一雜技團也派人到「萬里雲程老會」學習車技,甚至遠在湖南、四川、廣車雜技班子也來求教。這樣,北方創始的車技帶到南方,在全國大多數省份裡都有了車技演員。

車技由庭院走向社會,由北向南,由簡單的表演到複雜的動作,由小到大,由一人車技到二十三人(二十三人在一輛車上表演)並且傳到國外,現在國外的著名雜技團體都有車技表演內容,這是當初沒有料到的。可以說,車技這門藝術,為我國發明,為我國增了光。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