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鄭大師的寫生與傳統題識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先正。
點閱率:1,208
字型大小:

友人知我欣賞鄭大師畫作,以手機傳來氣韻生動的請柬,表示「鄭善禧的彩墨視界邀請展」在中正紀念堂展出。請柬有鄭大師所繪風獅爺及水頭酉堂別業,寫說五月二十日下午一時半,中正紀念堂演藝廳有展覽講座(由國立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林柏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前局長王壽來、以及金門縣文化局長呂坤和主講)。那天我剛好在台,遂欣然前往聆聽。
講座由台北市府參事謝小韞主持開場,第一場由林柏亭先生以〈彩墨視界-談鄭老師的寫生〉,林是鄭的恩師林玉山教授的長子,家學淵源,本身亦為藝壇名人。林先以鄭善禧《祖孫秋江垂釣圖》(一九五九)投影說明,圖上有林玉山教授在一九八二年題字說「此為民國四十八年,善禧於師大美術系大三在學時所畫,其時在余課中即以寫生為導,而一般學生習氣都在臨稿,未能與自然相印證。善禧能依寫生方式實踐持恒,更以參酌古法融匯書道,其表現與泛泛習畫者不同。」鄭老師亦言當年讀師大:「林玉山老師對我的開導與鼓勵最多,我追隨他的教誨也最緊。林老師教畫講究寫生,當時大家崇仰的是溥心畬老師一路的文人畫,獨我尊重林老師的創見,覺得他的作風照亮了我過去獨自摸索、困而學之的歷程。」(見黃寤蘭《鄭善禧畫壇老頑童》76頁)
林柏亭解說寫生的真意,說近代人常誤以為寫生是寫實,以為寫生是創作前的畫稿。其實,古代宋人的寫生即追求「生」的精神,要從大自然及社會人生來觀察、研究、領悟,再進行表現創造。而表現創造須融合畫家的學識與修養。舉鄭所繪《電視呆的孩子》(一九八○)、《鍾馗驅邪圖》(一九六八),說鄭所畫的人物可愛、鬼有趣。又舉《姊妹上學圖》(一九八一)說寫生的題材與發揮就在日常生活中,此圖的題文特別有趣,由鄭的次女愷平寫字:「姊姊笑笑,妹妹睡覺,連推帶拉,走到學校,老師同學,大家看到,一齊大笑,妹妹醒來,莫明其妙。」又舉《不惜歌者苦》(一九八四)為例,題文寫著:「不惜歌者苦,但感知音稀,時人聽畫、看音樂,此君聲揚貌不揚,徒嘆奈何!奈何!」對時俗有諷喻。又舉鄭師畫作《相視而笑》(一九七四)、《牧童弄鵲》(一九七七)、《掃蕩群魔》(一九七九)、《提線傀儡》(一九七九)、《布娃娃的悄悄話》(一九八二)、《弄獅》(一九八五),《于右任先生》、《草聖風神》(二○○八)、說明鄭師眼中,人物、花鳥、走獸、戲班、戲偶、布偶、民俗技藝都是他的寫生對象,鄭大師下筆,讓他(它)們都活了起來。自畫像,常自我調侃,幽默逗趣,題字分別寫著:終日裡俯身寫畫,偶然得卸下眼鏡,傻傻地笑(一九八七)。舉時未見鏡中影,不知此老是何人(一九九五)。蒼鬚光頭便是我,何須照鏡寫顏容。十年之後看此像,將比現在更相像(二○○二)。
第二場王壽來先生主講,他講〈鄭善禧老師的題識藝術〉,說鄭老師在畫上的題識,將「默片」變成「有聲片」。回溯當年,鄭老師在師大美術系習藝時,曾受教於溥心畬大師,溥常強調「畫不題識就如同電影默片」,對此,鄭善禧極為信服,深受溥師影響。至於何謂書畫作品的「題識」,即指作者在晝畫作品的落款和題字。這包括作者的姓名、字號、籍貫,作品完成的時間、季節、節令、氣候,創作的地點、環境、緣由、感想,作品的標題。
王說大陸有位學者徐邦達先生,一生從事書畫鑑定工作,成就斐然,根據徐先生的研究,中國書畫題識的時代特徵有:一、唐代的書畫題識極少,五代未曾見及。二、宋代已見少量款識,其中大多只寫作者姓名及創作年月,落款的字很小,往往寫在隱晦之處,惟亦有少數作品題有長篇詩文。以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北宋范寬的《谿山行旅圖》來說,繪者范寬的簽名,隱在此圖下方騾隊後的枝幹下,若不細察,無法見到。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