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抵禦時間以外的鴨蛋

發布日期:
作者: 蔡其祥。
點閱率:4,317
字型大小:

收到兩盒學生烘焙的手工餅乾,附帶一張粉橘色的卡片,裡面寫著製作的過程和發想。他特別在打發的奶油中加入鴨蛋,以蛋黃增加餅乾的濕潤,蛋白能為餅乾的脆爽加分。橘黃色的蛋液與乳白色的奶油,彼此交融,光滑柔順,看起來十分甜美。
卡片中提及,關於鴨蛋,糕餅的食譜甚少這麼做,因為鴨子以水生動物和植物為主要食物,和雞蛋比起來稍有腥味,多少會影響烘焙的風味。他使用的鴨蛋是自家散養的鴨子所產,偶爾悠游埤塘,時而嬉戲草地,牠們生出的鴨蛋既新鮮又健康。
我吃了一片又一片,採用鴨蛋烘焙的餅乾,不腥,飄有暖黃的興味,彷彿能在嘎嘎鴨聲中,感受到風的觸撫、陽光的微暖和埤塘的青綠波光。
再嚐一片餅乾,我想起他在求學階段就愛破除律法,挑戰限制,無論是來自校方的制式規定或課本內的刻板觀點。今日他以鴨蛋取代雞蛋,打破食譜的執著和疆界,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口味,與我分享這份喜悅。
這盒餅乾,有用心的深度和想法的厚度,使我一再去尋思,去回味。
我捧著一杯熱茶,推開一扇窗戶,於清風明月裡,憶起我「瓊林蔡」二世祖墓祭拜時,祭品中一定要有豬肝、鴨蛋、柑的傳統。「為什麼規定使用豬肝、鴨蛋和柑?」、「二世祖是誰?」、「祭祖儀式為什麼不在清明節?」這項祭祀文化的傳承受到時間、環境和社會的擠壓,其中的原因和意義逐漸被淡忘。
二世祖蔡公宣義與妣趙氏的墓位於瓊林孚濟廟東,是宋朝時期的墓,距今已有七百多年。明崇禎年間,十八世蔡公允能自瓊林坑墘遷居前水頭蔡厝,其後代三百多年來,從未間斷參與祖家的墓祭。小時候,我隨父親到瓊林祖家祭掃祖墓,因時代久遠不見墓碑、墓桌,墓頭由三合土砌成,墓型輪廓仍完整,數百族親相聚,祭品豐裕,五彩繽紛的墓紙飄揚,成堆的紙錢焚燒,「紙灰飛做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鞭炮聲響徹雲霄,祭典隆重且虔誠。
《浯江瓊林蔡氏族譜》記載:「趙氏遺囑欲子孫祭墓咸在禮拜,故定歲暮祭掃,祭掃時用豬肝一枚,永為定規,後代子孫流傳下來稱為豬肝墓。」
墓祭時間是在農曆除夕,依家鄉習俗而言,掃墓要在清明節前後十日,選擇過年前掃墓,是挺稀有的。墓地的雜樹、野草會於墓祭前一天,邀集宗親一起砍除清理。祭拜當天,輪值頭家備妥祭品,牲禮、鴨蛋、柑、菜碗、飯菜、冥紙、酒、墓紙,備一盞手提方形角燈;負責買辦的頭家多準備豬肝一付、香、燭、鞭炮、墓紙等,還有紅龜仔、米荖、風吹餅。
祭祀儀禮結束後,不吃頭,二十位頭家將鴨蛋與柑橘分給宗族內的已婚男子。
祭品規定豬肝、鴨蛋、柑,是有源由的。豬肝,是二世祖妣趙氏生前最愛的食物。柑,是冬季當令的水果,順應時節當作祭品,人之常情,又具有年節好兆頭的意義。熟鴨蛋,以此當祭品是為了表示不忘本,開基始祖蔡十七郎是養鴨起家,相傳今之瓊林「蔡氏家廟」即是開基始祖結草屋而居之處,周圍有池塘、鴨寮,賴此維生,此地是風水吉穴「鴨母穴」,又說「雞母穴」,有如母雞保護小雞般,這塊土地藏風聚水,山環水抱,庇佑瓊林蔡氏發跡。另外,鴨蛋(卵),象徵著圓滿、團圓、子孫綿延。
緬懷祖先和參與祭祀,能積累敬天法祖的記憶,唯有瞭解儀式背後的意涵,才能成為骨血裡深刻的精神和傳承。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