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為圖今後金門航行便利勸告鄉人〉解讀

發布日期:
作者: 江柏煒。
點閱率:2,547
字型大小:

這份原存於新加坡金門會館、現珍藏於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的〈為圖今後金門航行便利勸告鄉人〉文件,書寫者不詳,年代應於1923年金門輪船公司成立運作之後。這是以新加坡金門商人階層為主的會館(當時名為金門公司,即新加坡金門會館前身)名義所發出的一份勸告鄉人的公開信。
在19世紀中葉到1949年之間,大批金門青年透過廈門港南渡,新加坡是他們的主要目的地。從廈門到新加坡有英國火輪(蒸汽輪船)可搭,以渡過廣闊的南中國海,進而來到新加坡。但是往來於金門到廈門海域之間,卻只能乘坐舢舨或牟利營私的渡輪,在治安不靖的年代,這樣一小段的海上航行,對洋客或歸僑來說是極不方便且有風險的旅程,打劫事件層出不窮。
有鑑於此,1922年金門俱樂部致新加坡僑領陳景蘭、蔡嘉種、陳煥武等人公函,陳述金門交通不便。金門公司開會後決定組織金門輪船股份有限公司,建造添購輪船,航行金廈,辦事處設於新加坡,並設事務所於廈門,提供行旅鄉人方便。於是1922年底,新加坡金門僑商發起入股金門輪船公司,並擬定組織章程;款項募集之後,資金存入當時的華僑銀行。旋即向香港慶豐行的楊開盤及林爾馥兩人,代為向船廠洽造,命名金星輪,建成後舉行下水禮並雇人航返廈門。同時,為了照顧鄉僑,金門輪船公司也在廈門設有旅社部,提供在此等候前往新加坡的金門洋客的住宿客棧。這就是金門輪船公司與金門公司旅社的由來。
這份文件說明了新加坡金門會館(金門公司)本於公益精神,為桑梓公眾謀福利而創辦金門輪船公司的原委,也呈現了當時渡輪事業與外地人的激烈競爭狀況,勸告金門鄉人為長遠著想,能多多支持金星輪及金門公司旅館,以「利鄉利己」,並促成金廈之間便利的交通航運。信函最後由金門各團體連署,用了硃砂官印,以表支持。這些團體以學校(在當時,這些僑鄉學校主要仰賴僑匯來經營)居多,也有地方政府局處、商會等機關,包括「金門縣立第一高等學校、營山學校、滄湖學校、海珠堂(學堂)、碧山學校、教育局、金門高陽學校、古寧學校、滄湖第二學校、金門商會附設商業學校、金門商會、金山保董公會、金門公學、官山學校、金砂學校、湖■學校、珠山學校、古岡學校、尚卿學校、金西學校、瓊山學校、汶浦學校、金水學校。」
當然,這份公告的出現說明著當時金廈海域的船舶運輸,其實有不少的競爭者,而且還不少是「異鄉人」所經營的船公司,他們可能削價競爭或拉幫結派,影響了這個以公共利益為出發點的輪船公司之永續經營。是故,集資經營的新加坡金門會館只好向公眾陳述購置金星輪的意義,還有他們在海外愛護故鄉的深厚情感。
在眾多福建、廣東僑鄉的發展史中,輪船公司的出現是極為罕見的,就目前所知,這應是孤懸海上的島嶼型僑鄉金門獨有的歷史現象。此一珍貴的歷史文件,反映1920-30年代新加坡社群之領袖們,權衡了個人便利與整體公共利益下,眾志成城的集體行動。同時,這份文件的公開,更能呈現新加坡金門會館對於故鄉事務的重視,這些僑商們的跨境運作,發揮影響力,推動了當時僑鄉的近代化。書寫上的特色,除了行書手寫風格流暢有力外,用語介於文言文與白話文之間,也部分夾雜了福建話(閩南語),使得這份文件具有歷史性、文學性與藝術性的多重價值。這份文件保存了新加坡金門社群、金門島民兩地的共同記憶,也是新加坡城市與國家歷史的一個面向。當然,昔日僑商心繫故鄉發展的歷史,已經不復存在,也不可能再現。這一份文件的出土是僑鄉網絡的見證。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