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水源街、豫溪街

發布日期:
作者: 洪春柳。
點閱率:2,836
字型大小:

永和的水源街往南走,很短,豫溪街往東行,很長。兩條街都藏身於大車道之後,大車不入,人煙稀少,古意幽然。
水源街藏身「中和路」大車道的街屋後面。起點,正對著永安市場顧客川流不息的「連記早餐店」,每次來永和,星期天望主日彌撒,我都要來店內享用一客清豆漿+韭菜盒或鹹豆漿+水煎包。
除了住家,短短的水源街還開了幾家個性商店,如21巷2號的「自由溫室」、25號的「源本屋車輪餅」、39巷26號的「森氏咖啡所」……等等。走至街尾一帶,更存有永和少見、未完全開發的一片綠意。此處,1920年代設有水廠,1980改為「台灣自來水公司北區工程處」,宏觀的建物仍在,前有老樹、廣場,時見嬉戲的孩童。
古老的「瓦瑤溝」蜿蜒貫穿中和、永和二區。雙和區長僅百公尺的「水源橋」,橫跨瓦瑤溝,橋之北,有「永和區水源街」,橋之南,有「中和區水源路」。
水源街、水源路一帶的「潭墘甘泉」號稱中和古八景之一,以泉水甘美著稱,冷泉最宜煮茶。前人有詩讚曰:「潭墘靈地出靈泉,冷冽清甘飲欲仙:我正詩腸枯渴甚,願分一勺試茶煎。」
豫溪街的起點在秀朗路一段與二段之間,有「帝王大廈」高立於前。小巷走至52巷,與中正路700號相交,此處,路口錯綜,路旁一支電線桿上還掛牌「豫溪街專用號誌」。
中正大路直道而行,豫溪街橫過中正路,側身為大車不入的安靜小巷,在「老街坊」後巷,從54號的「小島食堂」繼續前行,穿過國光路、竹林路,這段路,除了住家,也有零星的店家,店家包羅古早味的手工饅頭、簡便理髮店,現代感的「翹班Cafe」……等等,此外,71號的「老派時光」,標榜從傳統走向現代,略具盛名的「竹林麵飯館」,位於竹林路與豫溪街的交接處,店名竹林,地址卻是豫溪街。
一路兩排街屋、單純發展的豫溪街,到了160-190號之間卻突然複雜了起來,巷弄交錯,舊屋、新公寓夾雜。穿梭著找到199號的出口,沿著遞增的門牌號,直達217巷。
原來,此巷面臨環河路,福和橋下正是快速新興。別有天地的福和公園!
既然面臨福和公園,當然要登上天橋,步入公園內。
沿著大操場外圍的水泥大道,有一系列的「永和簡史壁畫」,駐足細讀,乃知:
永和原住民,約在今得和路、成功路交界處,為凱達格蘭族,主要有秀朗社、龜崙蘭社。
300年前,1664年的明鄭時期,鄭經成立天興州,管轄秀朗社。清代,秀朗庄受轄於臺北府淡水縣。
100年前,日治時代1895─1945,秀朗庄含秀山、秀朗、店街。臺灣光復後,1945年改為中和鄉。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大批國軍官兵及眷屬移住,人口快速增加。1848年分鄉設鎮後改為永和鎮。1979年人口達15萬改為永和市。
除了永和簡史,永和藝文人物,有音樂家楊三郎、畫家楊三郎……等等。
我特別注意到詩人楊仲佐,他寫《網溪泛月詩集》,詩云:「向晚臨溪一撫膺,水天月色共清澄:扁舟放平隨溪流,溪上冷冷風欲秋;明月無心偏照我,我與溪月共悠悠。」詩中充滿閑適的生活雅興。
每到福和公園,我必逛其攤販大排檔,因為公園離我住家有段距離,除了吃一碗阿伯古早味的手工豆花外,我都儘量純逛逛而不購物。我喜歡大排檔的人氣,喜歡小販們的吆喝,喜歡他們的樂天對談。看!今天,又讓我聽到了一句有意思的小販對話:「臺灣出產的,品質保證,什麼東西都很好吃,只是不好賣而已!」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