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五四、六四到大國崛起

發布日期:
作者: 李增城。
點閱率:584
字型大小:

大陸於2006年11月13-24日在中央電視台播出十二集的「大國崛起」,以歷史的眼光與全球視野介紹近五百年來,曾經在世界舞台上領導群倫與興替的九個強國,從十五世紀海洋時代的葡萄牙到現在依然是老大的美國。中共此番播出該影集,將配合今年八月主辦的奧運,掀起「百年孤寂、民族復興」的大纛,並在有無意與有意間問鼎這一個世界新局。

個人在觀賞「大國崛起」中,猛然憶起二十年前的六四天安門前夕,也是由中共中央電視台製作六集電視紀錄片的「河殤」。在1988年6月16日首播;總撰稿人之一為北大哲學教授的蘇曉康,該片播出後在中國社會引起了很大轟動,後被認為是六四天安門運動的思想前導。

「河殤」分為六集,分別為:《尋夢》、《命運》、《靈光》、《新紀元》、《憂患》和《蔚藍色》。該片由對中華傳統的黃土文明進行反思和批判入手,逐步引入對西方蔚藍色文明的介紹,對包括「長城」和「龍」在內的許多長期被中國人引以為榮的事物進行了無情剖析和嘲諷,同時表達了對西方民主文明的嚮往。中國大陸主流媒體在批判趙紫陽的同時,對《河殤》也進行了抨擊,該片被認為是宣傳資本主義與虛無主義思想的典型,自此陷入禁播狀態。

「河殤」(黃河夭折,代表中國沒有未來之意)在表現的手法上,揚棄流水式的八股手法,以史詩般的感性訴求,透過流暢雋永的文筆,娓娓道出深藏每一個中國人百年的民族孤寂與無奈,「河殤」的文學描述比黃河九曲的畫面,更令人長嘆;迫使當時的知識分子重新反省五四時代的議題:「中國要富強」。當時年輕的包遵信先生認為,在文化上作為深層的超穩定的儒家文化唯有全盤打破,才能重建其《蔚藍色》的新紀元。北大金觀濤先生認為:馬列主義儒家化所指導的思想,永遠開不出民主制度。在經濟上由於小農經濟與人口素質的矛盾下,已注定中國人貧窮的宿命。

「河殤」在簡略的二分法下,清楚有力地刻畫近代中國的傷痕,然而它所批判的廣度與深度不會超過「五四」;但是在短短二十餘年間,六四時代的知識分子,隨箸中共改革開放的大躍進,已然揚棄那一份無力與失落感,取而代之的是「大國崛起」的氣勢與魄力。端看在奧運前大破大立的建設,似乎已是準「大國」了;但如果捨棄表象,單從今年初春的一場大雪,帶來了一大堆邁向大國前的問題:交通、電力、水利、都市化、環保、衛生與秩序、禮貌等等,無一不待克服。畢竟,能晉身入列「大國」者,不光光是表象的「器物建設」,還有「制度建設」與「思想建設」。

從近代史滿清的「自強運動」是「器物改革」,只要有錢、有決心,可以向歐美強國整廠輸入,事物雖雜而不難。「百日維新(戊戌政變)」與國父革命建國是屬於「制度改革」,一成功、一失敗,在於民心向背而已。中共想要晉身大國之列,民主制度是一項無法逃避的課題,中共對待民主可以慢、穩;但不能無,更不能像六四天安門時的打壓。五四是「思想改革」,五四時代的改革人與物,其功過留待史家評論。但其探討之德先生與賽先生議題,已是應然與實然問題,不是假設議題。

時至今日,德先生與賽先生已是人類共同的產業,從近五百年「大國崛起」的九大國家,在在說明:走向蔚藍色的海洋、工業化、現代化已是無可避免的富強之道。隨之而來的民主制度,也是如影隨形般地大步踏來,當經濟窗口開到一定程度,民主機制不得不隨之擴張。否則,先前的富裕之路將同時帶來反作用力,不依民主機制運作,其結果往往成為泡影;人民經濟上的慾望一開,政治上的權力也自然成形。中共已無法走回頭那個虛無、乾淨、少數集權的共產思想了。

所幸,中共已經全面重整孔廟、重整中國文化,或許回歸中國文化可以化解集權制度上的一些迷失,聲稱作為孫中山思想的追隨者的中共,在認同中國文化、期待進一步揚棄馬列思想,民主制度或可逐步建立,如是,才有機會問鼎下一個領袖群倫的大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